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二章 “圣人之學”是“心學”

本章主旨在說明陽明回到北京任官后,如何開展“一心運時務”的思想理論,并且進而在南京時提出“圣人之學即是心學”的轉變過程。這包括幾個面向的討論:一是陽明如何向世人說明他“一心運時務”的思想理論,而這個思想理論的學術脈絡為何?陽明是如何宣揚此理論的?宣揚的過程中,碰到什么樣的問題?二是陽明為何要在南京時提出“圣人之學即是心學”的說法?其提出的動機何在?而此說法又帶來什么樣的后果?陽明又是如何去說服當時學術界接受此說法的?

全盤思考此“圣人之學即是心學”說法的出現,必須扣緊此說法的現實因素。而觀察此現實因素,可從兩方面切入:一是政治社會環境方面。一個學說的出現,不但反映出提出學說之人當時所處的國家社會環境,也顯示出此學說是否具有解決當時種種問題之可能性。因此,必須通過當時的現實狀況,才能理解此說法的意義。而陽明之所以從“一心運時務”的思想理論轉變到“圣人之學即是心學”,就意味著現實環境的轉變,使其不得不提出相應的說法。二是學術界的反應。對于國家社會現實狀況的看法,不管是前人或是時人,都會提出一套論述,并不僅僅于陽明一人獨有而已。所以,在眾多的論述之中,如何讓當時的學術界,接受其說法是可行的,是陽明最重要的問題。其中的關鍵點有二:一是能否提出一套具有學術源流意識的理論根據,也就是說,不管是“一心運時務”的思想理論,還是“圣人之學即是心學”,都必須與古圣先賢的說法若合符節。這不僅僅在思想材料上必須援引孔孟以來的經典,在思想體系上亦必須面對當時的學術主流。也就是說,如何論證程朱思想無法解決現實問題的原因,而其說法可以的原因。二是其說法的可行性如何展現?用傳統語匯來說,是否具有“變化氣質”的功效或是“儒者之效”呢?而這個效用,不但必須滿足個人的需要,也必須滿足國家社會的需要,否則此效用就是有局限性的,也就不是儒家所謂可以“參贊天地化育”的學說。

主站蜘蛛池模板: 东至县| 德昌县| 响水县| 清原| 舒兰市| 乌兰浩特市| 昭觉县| 旺苍县| 河南省| 南丰县| 湘阴县| 淄博市| 汶川县| 蒙城县| 罗城| 安塞县| 平乡县| 黄浦区| 贺州市| 遂平县| 宁强县| 钦州市| 剑阁县| 马山县| 墨竹工卡县| 秀山| 曲麻莱县| 农安县| 平谷区| 东乌珠穆沁旗| 云南省| 墨玉县| 大英县| 海林市| 岐山县| 郓城县| 安塞县| 康保县| 卓资县| 天全县| 安丘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