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孩子們喜愛的民俗故事
- 毛曉青
- 2312字
- 2019-09-12 19:12:54
篤篤手指道聲謝謝

逢年過節家里來客人,小朋友在給客人斟茶時會發現,有的客人一邊嘴上道著“謝謝,謝謝”,一邊會用右手的食指和中指“篤篤篤”地敲著桌子。有的客人如果嘴上聊著天,就只用手指“篤篤篤”敲桌子表示謝謝。那么,這用手指敲桌子道聲謝謝的禮節是怎么興起的呢?這還要從乾隆皇帝下江南的故事說起。
乾隆幾次下江南,煩透了前呼后擁的拘束。這天到了海寧,乾隆決定微服私訪,去玩個痛快。他只隨身帶了一個叫小順子的太監,兩個人經過一番裝扮,乾隆扮成大老板的模樣,小順子呢,就化裝成老板的跟班。乾隆還特意叮囑小順子,不許叫自己皇上,不許下跪行禮,免得被人發現。
兩個人就這么一副扮相,晃晃悠悠地轉到了集市上。集市上好玩的東西真多啊,乾隆皇帝這里看看,那里瞧瞧,興致越來越高。小順子可不敢大意,提著一顆心,不時地左右逡巡,生怕有個什么閃失,沖撞了這位萬歲爺。
這不,乾隆皇帝又被捏糖人的攤子吸引住了。只見琥珀色的糖漿在攤主的手上一番纏繞翻飛后,就變成了栩栩如生的孫悟空、豬八戒。乾隆皇帝正看得入神呢,突然,街頭拐角處傳來了一陣陣“好,太棒了”的喝彩聲。
乾隆皇帝伸長脖子,往那邊望去。小順子趕緊撥開人群,引著皇上瞧熱鬧去。街的拐角處是一家雕梁畫棟的二層氣派茶樓。為了吸引茶客,茶樓門口有一張大桌子,桌上擺著一套茶具。桌子旁邊擱著一只半人高的大茶壺,翹得高高的壺嘴像天鵝的脖子一樣優美。
一個著雪青色長衫的茶倌,卷起雪白的袖口,“嗨”一聲提起大茶壺,往后退了三五步,右手懸空拎起大茶壺,左手幫扶著,歇一口氣后,右手腕微微一傾,就見一股細細的水注從壺嘴射出,分毫不差地注入了幾步外的小茶杯里。然后,茶倌的手腕微微一收,水流又倏地收了回去。就這樣,茶倌將手里的茶壺一傾一收,一傾一收,一傾一收,斟了三次后,茶杯就注滿了。
茶倌穩穩地將大茶壺擱到地上,滴水不漏。他撣撣雪白的袖口,向圍觀的看客作揖。
“好!太棒了!”周圍又響起一片喝彩聲,乾隆皇帝也情不自禁地鼓起掌來。小順子趁機說:“皇上,哦不,老爺,這走了半日也乏了,不如就進去喝口茶吧。”
主仆二人走進茶樓。“客官,樓上請!”伙計趕忙把他們引到樓上靠窗的位置坐下,又迅速鋪擺開茶具,往茶杯里加了上好的西湖龍井。乾隆皇帝手指向窗外說:“我要那個茶倌給我斟茶。”
“好嘞!”伙計應聲而去。不一會兒,剛剛在門口表演的茶倌提著一個大茶壺上樓來,離乾隆的桌子大約五步路時就站住了,只見茶倌拎高水壺,手腕微微往前一傾,一股水流直瀉而下,劃出一道優美的弧線,茶水分毫不差地注入了乾隆面前的茶杯中。茶倌接著上下提拉注水,反復三次,只見茶葉不停地在水中翻滾舒展。眼看著茶杯就要注滿,茶倌手一收,茶水就在杯口穩穩停住了,一滴水都沒有漏到桌上。
乾隆皇帝看得目瞪口呆,不禁興致大發。他起身來到茶倌面前,接過大茶壺,非要茶倌教他斟茶。茶倌把著乾隆皇帝的手,一傾一收,一傾一收,一傾一收,替他拿捏著分寸。茶倌一邊手把手教著,一邊說:“手腕控制好力道,把握好分寸,就能收放自如,這樣上下提拉三下,講究的是水聲三響三輕、水線三粗三細、水流三高三低、壺流三起三落。”
“哦——這就是傳說中的‘鳳凰三點頭’吧!”一旁的小順子忍不住插嘴道。
“沒錯。”茶倌說,“‘鳳凰三點頭’是斟茶的最高禮節,這一放一收三點頭,就像是給客人鞠躬行禮。同時,水注三次沖擊茶湯,就能把茶性完全激發出來。這樣泡出來的茶水也格外好喝。”
乾隆皇帝聽了這番話后,自覺學到了要領,獨自操作起來。他瞄準茶杯,“嗖”一下,“嗖”一下,很快,他自己的茶杯就注滿了,桌上免不了被溢出的茶水弄得濕漉漉的。
乾隆感嘆了一句,“學藝不精,看來還要多練習啊”,又興致勃勃地繼續操練起來。自己的茶杯斟滿了,就往小順子的茶杯加水。
皇上給自己斟茶,而且還是“鳳凰三點頭”,這還了得!小順子膝蓋一軟,正要跪下磕頭,趕緊打住——不能暴露皇上的身份啊。情急之下,小順子曲起右手食指和中指,用手指模仿跪下的膝蓋,“篤篤篤”地敲著桌面。

乾隆皇帝每斟一注水,小順子就用“叩手”代替“叩首”。乾隆皇帝“鳳凰三點頭”,小順子就“篤篤篤,篤篤篤,篤篤篤”地用手指磕了三回頭。
回到行宮后,乾隆就問小順子,你干嗎老用手指“篤篤篤”地敲桌子啊?小順子趕忙跪下,磕著頭說:“啟稟萬歲,皇上給小順子恩賜茶水,小順子該跪下磕頭謝恩。無奈是在微服私訪,不便下跪,小順子就借用‘鳳凰三點頭’提拉水注表示鞠躬的禮節,用手指叩擊桌面,代表下跪磕頭。”乾隆皇帝聽了,滿意地連連點頭,直夸小順子聰明。
不久,這個禮節就在宮里傳開了。這以后,每次乾隆皇帝微服私訪,需要磕頭謝恩時,隨侍的太監都以手指“篤篤篤”敲擊桌面表示。漸漸地,這個禮節又從宮里傳到了民間,一直流傳到現在。
看了這個故事,大人再給你端茶倒水,你就可以用食指和中指“篤篤篤”敲桌面的方式表達謝意啦。
小鏈接
一壺茶水解恩怨
在江南水鄉,如果鄰里之間有了什么小矛盾,就會邀請一位雙方都信得過的德高望重的中間人,相約著到茶館喝茶。一邊喝茶,一邊解決糾紛,這就是“吃講茶”。
“吃講茶”有專門的規矩。茶館會事先在“吃講茶”的茶桌上放兩把茶壺,這兩把茶壺一定要背對背,一個壺嘴朝東,另一個壺嘴就朝西,這表明這張茶桌是給“吃講茶”準備的,別的茶客就不會來搶這張桌子了。
“吃講茶”開始,先由雙方代表一邊喝茶,一邊講述自己的委屈,中間人就開始調解、勸慰,一旁的茶客也可以插嘴發表看法,最后,中間人根據大家的意見做出裁決。
矛盾雙方經過吃講茶愿意和好的,茶倌就會過來泡上一壺紅茶、綠茶混合的“鴛鴦茶”,也叫“和解茶”,雙方須一飲而盡,表示和解。茶倌就趁機把兩把背對背的茶壺轉過來,拗成嘴對嘴的造型,表示“吃講茶”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