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法制改革與法治發展:中國與芬蘭的比較
- 陳甦 (芬)尤拉·柳庫恩
- 2013字
- 2019-10-14 12:33:46
總序
改革開放迎來40年,引發了許多的回憶與思考。其中,有關法治建設與法學發展的回顧、梳理、總結以及在此基礎上的期待與展望,成為認真致力于法治進步與法學繁榮的人應為之事、共為之舉,并由此引發了許多學術話題,舉辦了許多學術活動,形成了許多學術成果。確實,回顧也是一種創新,因為每一個攜帶思考的回顧都不僅僅是一個往日重現的過程,其間必定含有疊加或更新的闡釋與評價,賦予學術因素的回顧尤其如此。
有規劃地激發或促進法治建設與法學發展的回顧及展望,曾是“中國法治論壇”系列出版的最初動因。那是在2003年,中國社會科學院法學研究所決定將20世紀70年代末以來(也就是改革開放以來)組織出版的具有重要文獻價值的學術文集再行出版,以強化法學研究的連續性和反思性。在當時具有很大學術影響力和社會引導力的法學專題討論,諸如,改革開放初期逐次興起的人治與法治問題、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問題、1982年憲法起草問題,以至法律的階級性問題,20世紀90年代以來的人權問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法律體系問題、依法治國問題、司法改革問題、加入WTO與中國法治發展問題等,都是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的關鍵節點上關涉改革與法治的重大問題。法學所在組織這些法治理論研討中,充分發揮了論題倡導與成果集萃作用,相關文集的出版以及其后的重新出版,也都發揮了應有的學術傳播與評價作用。
順便說一句,“中國法治論壇”系列創設的2003年并不是一個特別的年份,只因是法學所成立45周年而被法學所人特別提起。“中國法治論壇”系列的出版規劃當時得以實施,多少有一些紀念的意思在里面。但是,“中國法治論壇”確實是一個好名稱,其作為法學科研成果發表的平臺載體別有昭示價值,因此被保留至今,用于法學所組織的研究項目或學術會議的論文集系列上。
“中國法治論壇”系列創設以來,承蒙學界同行支持,至今已陸續出版了30多部論文集,規模相當可觀,成為國內持續時間較長、學術質量較高、學術影響較大的系列叢書。十幾年來,“中國法治論壇”系列已經形成了如下特征。一是現實性。突出當代依法治國的重大理論和實踐問題,緊扣時代主題,緊隨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和法治進程,出版了改革司法、科學發展觀與法治建設、人身權與法治、依法治國與廉政建設、依法治國與司法改革等專題文集。二是前沿性。立足法治進步與法學發展潮頭,把握法治實踐與法學理論動向,進行前瞻性研究,集中討論了諸如國際人道主義法及其實施、全球化與多元法律文化、社團的法律問題、婦女權利、少數人的權利等專題。三是國際性。“中國法治論壇”系列結集出版的很多就是國際合作項目或國際會議的學術論文,其中許多是國外法學研究者在中國首發的學術成果,有的文集則是法學所和國外法學專家共同編輯而成。這也是本論壇的突出特點。
2018年是改革開放40周年,也是法學研究所建所60周年。“中國法治論壇”系列能夠與改革開放同行,能夠彰顯法學所為中國法學繁榮和法治進步作出的貢獻,作為“中國法治論壇”系列的組織者和編輯者,為此感到特別欣慰。與此同時,也為“中國法治論壇”系列在依法治國新時代如何發揮更大作用而倍感壓力。毋庸諱言,在法學核心期刊對學術論文稿源的巨大吸納力下,“中國法治論壇”系列如何集萃優質成果以保持應有的學術水準,是辦好“中國法治論壇”系列的關鍵問題。仔細分析一下,可以發現“中國法治論壇”系列仍有與核心期刊爭彩的優勢。其一,“中國法治論壇”系列具有專題優勢,其上發表的論文選題集中,不須兼顧學科平衡而致選題分散。在其上刊載文章,不僅能夠從特定文章上知曉特定作者的理論觀點,也能從全部文章上掌握論題的研討狀態,如專題之下的論題分布、觀點異同及學術對壘。其二,“中國法治論壇”系列具有時效優勢,可以將作者對法治理論與實踐的最新觀察及思考及時予以發表,使其在學術創新競爭中居于爭先地位。由此作者不必因過于精雕細琢而失去及早展示真知灼見的機會,也不必因核心期刊發表之路的排隊擁擠而嗟嘆相同觀點被別人搶先發表。其三,“中國法治論壇”系列具有國際交流優勢,中國學者可以在其上與國外同行對等開展學術對話,由此可以近距離地衡量其在國際交流中的專業能力與學術水平。在當下,國外法學研究者少有在我國的核心期刊發表學術論文的,而“中國法治論壇”系列正可彌補國內學術載體的這一內容缺陷。正因如此,“中國法治論壇”系列有信心在以法學核心期刊為主導構筑的學術載體陣營中,占有并占住一席之地。
無論法學研究的任務多么艱巨,無論學術競爭的態勢多么嚴峻,我們將牢記宗旨、保持特色、發揮優勢,繼續辦好“中國法治論壇”系列。特別是在策劃選題、精選論文、傳播推廣等方面,我們將集思廣益,進一步采取創新優化措施,把“中國法治論壇”系列辦成有吸引力和影響力的學術平臺。
在依法治國新時代,法學研究面臨從未有的廣闊視野與發展前景,法學研究者肩負繼往開來的學術使命與學者責任。讓我們共同努力,銳意進取,為中國的法治進步與法學繁榮提供優質的理論支撐和智識支持。
陳甦
2018年12月3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