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一帶一路”背景下中國與埃及產能合作的主要成就及面臨的問題

馬曉霖 閆兵

【摘要】 在“一帶一路”建設框架下,中國與埃及這兩大文明古國在發展戰略層面出現許多契合點和相通處,這為兩國的產能合作帶來了難得的歷史機遇。近年來,得益于這些“天時、地利、人和”的要素,中埃產能合作全面開花,成果豐碩,但也遇到一些具體的問題。本文以2017年寧夏衛視《解碼一帶一路》欄目在埃及實地采訪巨石、EETC 500千伏輸電線工程、新希望等企業和項目為基礎,對中埃產能合作的時代背景和現實意義進行了闡述,分析了兩國在產能合作中的獨特優勢和利益契合之處,并通過對成功案例的解讀,總結未來兩國繼續開展產能合作面臨的機遇與挑戰。

【關鍵詞】 一帶一路 產能合作 中國 埃及

【作者簡介】 馬曉霖,文化名家暨“四個一批”人才,國家“萬人計劃”領軍人才,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浙江外國語學院“西溪學者(杰出人才)”、教授;閆兵,寧夏廣播電視臺衛視頻道《解碼一帶一路》欄目責任編輯、編導。

埃及是北非大國,也是文明古國。近年來中國和埃及之間的產能合作蓬勃發展。事實上,中埃產能合作已有數十年的歷史,埃及所在的中東地區是中國實行改革開放后開展國際合作起步較早的區域之一。早在20世紀70年代末至80年代初,中國便開啟了同埃及、伊拉克、阿爾及利亞等國家在建筑領域的產能合作。[1]近幾年,隨著中國“一帶一路”倡議的提出和落實推進,“產能合作”成為中埃合作的關鍵詞之一,且日益呈現出蒸蒸日上的良好態勢。

表1 2012~2018年埃及重要經濟數據一覽

一 中埃產能合作的時代背景

(一)“一帶一路”倡議的提出

2013年9月,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在哈薩克斯坦納扎爾巴耶夫大學發表題為《弘揚人民友誼 共創美好未來》的演講,首次提出用創新的合作模式,共同建設“絲綢之路經濟帶”,此為“一帶”;同年10月,習近平主席在印度尼西亞進行國事訪問期間發表重要演講,提出共建“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此為“一路”。至此,以2013年9月為起點,“一帶一路”倡議翻開了世界發展進程新的一頁。

“一帶一路”著力打造政策溝通、設施聯通、貿易暢通、資金融通、民心相通,產能合作是中國推進“五通”和企業“走出去”戰略的重要內容。自提出以來,“一帶一路”倡議由理念變為行動,由愿景化為現實,促進發展,造福人民,已經在世界范圍內取得實際成效,受到廣泛的歡迎和響應,其中就有北非大國埃及。

從埃及國內的形勢看,2010年底開始的中東劇變導致西亞北非地區局勢動蕩,包括埃及在內多國領導人下臺。自2011年起,埃及先后發生了兩次街頭革命,經濟陷入低谷。目前,埃及面臨基礎設施落后、經濟發展滯后、產能缺口較大等問題。塞西上臺之后,制定了很多宏大的經濟發展規劃,如修建蘇伊士運河、打造蘇伊士運河走廊經濟區以及興建新首都等,重點項目主要集中于基礎設施和能源兩大領域。因此,當前埃及積極尋求穩定、謀求發展的渴望與“一帶一路”建設相契合。2016年1月,習近平主席在阿盟總部發表講話時指出:“最永恒的是埃及人民崇尚變革、追求自由的偉大精神。今天的埃及承載著傳承文明的希望,肩負著探索復興道路的使命。”[2]

(二)埃及的獨特戰略地位

埃及是一個具有多重性質的大國,它是阿拉伯國家、非洲國家、中東國家和發展中國家,同時又是第一個承認新中國并與中國建交的非洲國家和阿拉伯國家。埃及擁有悠久的歷史,是世界四大文明發祥地之一。古代絲綢之路曾經把古代中國和古代埃及聯系在一起。如今,在“一帶一路”版圖上,埃及又因其不可替代的戰略地位成為重要的節點國家。

埃及位于北非東部,領土還包括蘇伊士運河以東、亞洲西南端的西奈半島。埃及既是亞非之間的陸地交通要沖,也是大西洋與印度洋海上航線的捷徑,戰略位置十分重要。埃及是中東人口最多的國家,也是非洲第二人口大國,在經濟、科技領域長期處于非洲領先地位,埃及在中東和非洲也擁有強大的影響力。由于埃及特殊的地位和作用以及中埃之間特別的友誼史,中埃關系同時牽動著中阿關系、中非關系與南南合作關系。2014年塞西就任埃及總統以來,高度重視對華關系,中埃兩國建立了全面戰略伙伴關系。

當前,中埃產能合作密切。2015年6月,中埃產能合作工作組代表團訪問埃及。雙方代表在全面梳理中埃產能合作的互補優勢后,初步確定了15個優先項目清單。2015年9月,埃及總統塞西訪華,兩國政府正式簽署《中埃產能合作框架協議》。目前,中埃·泰達蘇伊士經貿合作區和中埃500千伏輸電線路工程已成為中埃產能合作的品牌項目。

二 中埃產能合作的現實意義

國際產能合作是指兩個存在意愿和需要的國家或地區之間進行產能供求跨國或跨地區配置的聯合行動。產能合作可通過兩個渠道進行,既可以通過產品輸出方式進行產能位移,也可以通過產業轉移的方式進行產能位移。中國提出的產能合作超越了傳統的資本輸出,它既是商品輸出,也是資本輸出。但是,國際上主流的產能合作主要指產業轉移。[3]在中國和埃及這兩個大國和經濟體之間,產能的相互合作既源于各自的現實需要,又符合優勢互補的經濟原則。

(一)中國的獨特優勢

1.“走出去”戰略

堅持對外開放是中國的基本國策,在大量吸引外資的同時,鼓勵中國企業“走出去”。尤其是在“一帶一路”建設下,無論是從開拓市場空間、優化產業結構,還是從獲取經濟資源、爭取技術來源乃至突破貿易壁壘、打造中國企業的國際品牌等角度來講,“走出去”都是一種必然選擇。

大量優勢產能是中國開展對外產能合作的產業基礎,完備的產業體系有助于中國立體推進對外產能合作。既有鋼鐵、水泥、平板玻璃、工程機械、電解鋁等傳統產業的產能合作,也有多晶硅、光伏電池、風電設備等新興產業的產能合作,還有對外開展鐵路、公路、航空、電網、電信等領域的互聯互通。面對埃及基礎設施亟待改善的局面,中國企業迅速把握機遇,憑借施工速度快、做大項目的經驗和實力等優勢,迅速開展合作。埃及EETC 500千伏輸電線路項目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

2.投融資平臺保障

在目前的國際產能合作過程中,有多種融資方式,如“兩優”貸款、商業貸款、股權投資等。作為中國援外優惠貸款和優惠買方信貸,中國進出口銀行的“兩優”貸款是中國政府給予發展中國家政府的優惠性資金安排,也是國際產能合作中較多采用的融資方式。埃及EETC 500千伏輸電線路項目則是中埃雙方落地執行的首個商業貸款協議,也是中埃產能合作在金融服務領域實現的可喜突破。2016年,中國人民銀行與埃及中央銀行就未來3年180億元人民幣本幣互換達成協議。同年,中國國家開發銀行向包括埃及中央銀行在內的埃及金融機構發放了14億美元貸款,其中向埃及中央銀行發放貸款9億美元。這是中國國家開發銀行首次開展對境外央行大額授信,有利于維護埃及金融市場穩定,便利雙邊貿易和投資。國家開發銀行還與埃及國民銀行和埃及銀行合作,累計向埃及中小企業發放2億美元貸款,惠及近200家埃及企業,促進近8000人就業。[4]2017年5月,“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期間,中國出口信用保險公司和埃及投資與國際合作部簽署了《關于投資促進的諒解備忘錄》。中國國家開發銀行、進出口銀行等與埃及有關機構簽署了港口、電力、工業園區等融資合作協議和項目貸款協議,助力中埃產能合作升級。

3.產能充裕、業態豐富、選擇多樣

自“一帶一路”倡議提出以來,中國與許多國家發展戰略實現順利對接。2014~2016年,中國同參與“一帶一路”建設國家之間的貿易總額超過3萬億美元,對參與“一帶一路”建設國家的投資累計超過500億美元。據商務部統計,2016年,中國境內投資者對全球164個國家和地區的7961家境外企業進行了非金融類直接投資,累計實現投資1701.1億美元,同比增長44.1%;中國企業對“一帶一路”沿線的49個國家進行了直接投資,投資金額合計145.3億美元;在“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建立初具規模的合作區56個,累計投資185.5億美元,初步形成“一帶一路”國際產能合作體系。[5]中國與埃及的產能合作已經產生了務實成效。除了電力,在交通、住房、經貿合作區等領域,中埃雙方都有諸多合作機會。2018年3月,中國建筑集團有限公司承建的埃及新行政首都中央商務區(CBD)項目開工;9月,中國建筑集團有限公司又分別和埃及投資與國際合作部簽署35億美元的埃及新首都中央商務區二期項目總承包合同,和埃及東部油氣公司簽訂了61億美元的埃及蘇伊士煉油及石化廠項目總承包商務合同。[6]埃及新首都距離蘇伊士運河經濟特區約6公里,距離開羅老城區和地中海岸都不遠。根據中國住建部和埃及住房部的協議,新首都目前主要做中等收入住房項目,中國的很多開發商可以在其中尋找機會。此外,蘇伊士經貿合作區已成為中埃互利合作的一張亮麗名片,也是中方境外產業園區合作的成功范例,已形成包括石油裝備、高低壓電器、紡織服裝、新型建材和機械制造在內的五大產業園區,多種類型企業可入駐。

此外,中國還具有合作模式靈活多樣、性價比高、豐富的海外項目運作經驗以及獨特的文明交往觀等特點,這些都成為中埃產能合作中的突出亮點。

表2 中國在埃及部分企業

(二)埃及的當下優勢

1.頂層保障

埃及總統塞西求穩定、圖發展。塞西在其第一個任期內積極探索經濟改革路徑,使埃及基本實現了穩定發展;對外開展全方位外交,并著力引進外資和與經濟強國開展合作。他極為重視同中國的合作關系,2014年底訪華時,塞西提出,“埃及支持‘一帶一路’倡議,將竭盡所能與中國一道推動倡議的實施”。[7]此后兩國元首及高層互訪頻繁。2018年4月,塞西贏得總統連任后,埃及現行的內外政策將總體延續,中埃合作將從現在的協議階段進入更具成效的實踐階段。[8]

2.政策導向

在塞西新經濟政策的影響下,埃及陸續出臺一大批刺激投資與經濟發展的法律法規。尤其是2017年5月埃及公布新《投資法》,從新承諾、新優惠、新制度三個方面,為外國投資者提供更有力的投資保障、更優惠的投資激勵和更便捷的投資服務。新《投資法》對投資范圍、投資機制、外資審查、資本構成、外匯使用、國有化與征用、解決投資爭議、刑事社會責任等進行了完善和更新,體現了埃及政府吸引外資和大力改善營商環境的決心和愿望,也為中埃合作打開了新的機遇之窗。新《投資法》規定,公司注冊的時間由原來的40天縮短為3天。

3.人口紅利

埃及是一個人口大國,近幾年人口呈現出爆發式的增長,目前已達到1.045億人。埃及約50%人口的年齡在24周歲以下,勞動力普遍年輕,用工成本低。埃及實行免費教育,國民受教育程度較高,本地專業人才儲備豐富,易于實現人才和管理的本地化。同時,如此大的人口基數也帶來巨大的國內需求,產品的本地市場消化能力較強。

4.區位優勢

蘇伊士運河,北起地中海邊的塞得港,南止紅海旁的陶菲克港,全長190多公里,是亞洲與非洲的分界線,同時也是亞非與歐洲間最直接的水上通道。運河通過地中海和紅海連通大西洋和印度洋,緊扼歐、亞、非三大洲交通要沖。這樣的運河,在世界上是獨一無二的,具有重大的經濟意義和戰略價值。埃及坐擁蘇伊士運河,處于亞、非、歐的路口,交通便利,可以輕松輻射周邊市場。

此外,埃及擁有豐富的自然資源,為水電、礦產、油氣、光能等領域的產能合作提供了資源基礎。

三 中埃產能合作案例

(一)巨石埃及玻璃纖維有限公司

受到埃及地理位置、資源和勞動力等優勢的吸引,2012年,全球最大的玻璃纖維制造商——中國巨石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國巨石”)受邀進駐埃及蘇伊士經貿合作區,并成立獨資子公司。

至2018年,入駐埃及6年,中國巨石已經在埃及建成三條大型池窯拉絲生產線,投資總額超6億美元,為當地創造了2500個就業崗位,實現年產值超過2.2億美元,累計上繳利稅3億埃及鎊。[9]

2018年8月,巨石埃及玻璃纖維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巨石埃及”)投資建設的20萬噸玻璃纖維生產基地投產,成為中國在埃及投資金額最大、技術裝備最先進、建設速度最快的工業項目,實現了中國玻璃纖維行業首次向國外的技術輸出,也填補了非洲地區玻璃纖維制造業的空白。

巨石埃及的發展也帶動了上游物流運輸、礦產開發和包裝材料制作等產業,以及下游玻璃纖維織物、風力發電等復合材料應用產業的快速發展。

(二)埃及EETC 500千伏輸電線路項目

2016年1月,國家主席習近平訪問埃及期間,中國國家電網公司和埃及電力與新能源部簽署了埃及EETC 500千伏輸電線路項目合同,由國家電網公司下屬中國電力技術裝備有限公司以EPC模式建設該項目,項目投資額約7.6億美元。這是中埃產能合作下首個成功簽約項目,也是埃及規模最大、電壓等級最高、覆蓋范圍最廣的輸電線路工程。該項目位于埃及尼羅河三角洲及以南地區,輸電線路總長1285公里,建成后將連接5座電廠和10個變電站。對中國而言,該項目拉動了國內10余家制造工廠的生產,帶動了國內6億美元以上機電產品的出口和近2000人的勞務輸出,是“走出去”戰略的具體落實和“一帶一路”建設下“五通”的具體體現。[10]

(三)新希望埃及有限公司

新希望埃及有限公司是中國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新希望集團在非洲地區的首家分公司,堪稱民營企業與現代養殖業“走出去”的典范。新希望埃及有限公司第一家工廠于2013年投產,目前,新希望埃及有限公司已經有4家飼料工廠,其中3家已經投產,第四家工廠和種禽項目正在建設中。根據規劃,到2022年,新希望埃及有限公司將實現年生產飼料60萬噸、雞苗5000萬只的目標,屆時將帶動1500人就業,并帶動上萬養殖戶脫貧致富。[11]

通過采購新希望的飼料,當地的FCR(料肉比,即飼養的畜禽增重1公斤所消耗的飼料量)已經從1∶2變為1∶1.6,不僅帶動了養殖成本的下降,而且惠及普通消費者。目前,新希望埃及有限公司每年上繳利稅上千萬美元。

四 中埃產能合作前景展望

近年來,中國企業在埃及的國家建設中承接了多個大型建設項目,成為中埃經濟合作中的新亮點和重頭戲。受埃及方面的邀請,截至目前,中國國家電網、中國建筑、中國中鐵等企業都獲得了較大規模的建設項目。從整體看,中埃產能合作未來空間廣闊,在以下領域也存在較多合作機會。

一是新能源與可再生能源領域。目前,埃及90%以上的電力供應來自傳統的石油和天然氣發電。隨著油價的不斷攀升,電力成本一直在增加,埃及政府也大幅上調了電價,民眾和企業備感壓力。2018年8月,埃及《第七日報》報道稱,“今年有望成為埃及太陽能強勁發展的一年”。埃及目前正在建設全球最大的太陽能發電場,還將在埃及其他地區普及建設。中國的比亞迪電動巴士也成為埃及歷史上首批純電動巴士。此外,埃及推出農業項目規劃,以推動550萬名農業人口的發展,如太陽能光板灌溉項目、跟隨式太陽能電板項目。

二是醫療保健領域。過去埃及的醫療體系主要由政府管控,而在最近10多年中,國營醫療機構的服務水平下降一直遭民眾詬病。埃及衛生部推出新醫院建設計劃,也包括使用新技術和最新設備對現有醫療設施進行翻新和整修,特別是在農村等醫療服務水平比較低的地區。同時,私營醫療機構對復雜醫療設備的需求也在增長。加上埃及國內醫療設施幾乎全靠進口供應,這對中國醫療器械出口商而言是個難得的機遇。

三是沙漠化改造與糧食生產。長期以來,埃及作為中東和非洲地區的重要發展中國家,其糧食安全問題從20世紀70年代起一直延續至今。曾經的“尼羅河糧倉”現已變成了糧食凈進口國,糧食問題變得越發嚴峻。總體而言,埃及的自然環境條件惡劣、政府經濟政策偏差、過度城市化和農業科技發展水平低是造成目前埃及的糧食安全問題的主要因素。[12]埃及要完成150萬費丹(1費丹約合4200平方米)的土地改良計劃,以緩解其糧食供應緊張的問題。毋庸置疑,在這一過程中,先進的科學技術是其擺脫自然約束、滿足人民糧食需求的重要保證,這在農業強國以色列的發展中得到了證實,但對埃及來說還任重而道遠。而這也恰恰給中國的企業帶來機會,中國先進的農業技術與設備、糧食倉儲和安全企業可以填補埃及的市場空白。2013年落戶中埃·泰達蘇伊士經貿合作區的牧羊集團在埃及建設生產基地,總投資7000多萬美元,上馬了專門生產糧食倉儲鋼板和飼料機械設備的生產線。

四是重點項目開發。根據埃及貿工部2017年發布的投資地圖,埃及全國有100多個工業區有待投資開發。其中,蘇伊士運河經濟特區和新首都是埃及當前經濟建設的重點,在埃及的經濟發展中占據非常重要的地位。該區域內的政策和建設環境正在逐步改善,將為外國合作者提供更多便利,中國企業與埃方在上述兩個區域的合作將更加順暢。

此外,埃及急劇增長的人口和不斷加快的城市化進程拉動了房地產等行業的迅速發展。同時,在教育領域,一些大學城項目也希望與中國知名院校對接并開展合作辦學,其中也不乏產能合作的機會。

五 中埃產能合作面臨的問題

盡管中埃合作前景廣闊,埃及投資環境逐步改善,但鑒于埃及國內多方面情況仍不穩定,中國企業在埃及投資興業時應對以下問題加以注意,以使雙方的合作順利開展,避免損失。

一是恐怖主義襲擊和安全風險。恐怖襲擊風險主要潛伏在北部和西部非洲。在埃及活動的恐怖組織中危害較大的是“伊斯蘭國”武裝西奈分支,2016年底以來該恐怖團伙已策劃多起大型恐怖襲擊活動,造成數百人傷亡。埃及政府不得不在2017年4月宣布在全國范圍內實行為期3個月的緊急狀態,并在2017年7月和10月兩次延長。

二是埃及政局動蕩。國際合作經驗表明,一個國家吸引外資的多少與該國投資環境和投資政策密切相關。而埃及在政局穩定、政策連續性方面存在不穩定性。在塞西第一任期內,中國與埃及在多個領域簽署的多項合作協議因埃及的經濟能力不足、項目所需資金未能落實等尚未實施。當前,塞西采取各種措施從多國引進投資,使得資金問題得到一定程度的解決,但情況依然沒有完全穩定。而政府與穆兄會的持續對峙,民族和解進程尚未啟動,政治局勢的深層和長期穩定性缺乏保障,給雙邊貿易、直接投資、工程承包等帶來了風險,尤其是對石油和天然氣工業設施的安全造成威脅。

三是營商環境有待優化。雖然新《投資法》出臺,但很多措施能否真正兌現仍待觀察。埃及的稅費制度不穩定,隨時可能調價,企業或臨時被通知須繳納某項稅費,或面臨某項標準檢查。另外,政府各部門之間的協調不夠通暢也是一個長期存在的問題。

四是政府債務風險。根據埃及《每日新聞》2018年8月的報道,非洲開發銀行(AfDB)發布的埃及經濟展望報告指出,債務問題依然是埃及經濟發展的主要制約因素。在過去6年中,埃及積累了大量債務,其中主要是國內債務。報告指出,埃及債務與GDP的比例從2011/2012財年的65%增加到2016/2017財年的91.1%。截至2017年3月底,政府債務總額(國內和國外)增加至GDP的106%。一方面,國內預算部門債務增加至GDP的89%;另一方面,截至2017年6月底,外債存量(政府和非政府債務)增加至790億美元(占GDP的41%),其中政府外債增加至GDP的18%,而2016年6月底該比例為8%。信用評級機構穆迪的研究稱,新興經濟體債務期限較短、財政規模較小,難以應對不斷上升的債務成本,在遇到全球金融狀況趨緊的情況時,將表現得最為脆弱。穆迪指出,埃及、巴林、巴基斯坦、黎巴嫩和蒙古國是債務風險最高的5個國家,而斯里蘭卡和約旦也將受到利率帶來的沖擊。未來中國與埃及開展經濟合作時應先對其實際經濟能力進行充分評估。

五是埃及人的就業觀念與職業精神有待改善。埃及雖然擁有人口紅利,但是當地員工的思想觀念比較落后,加之長期以來形成的就業觀念,不少埃及工人不適應企業的正規管理,紀律意識淡薄,時常無故曠工,一些在中國行之有效的管理方式在埃及難以奏效。埃及新《投資法》雖然提高了外籍工人比例的上限,但是不少中國企業仍然面臨用工困境。因為埃及產業工人較少,專業人才難覓,尤其是合格工程師及熟練工人招聘困難,埃及員工生產效率低,培訓成本高。[13]這也是中國企業赴埃時面對的問題之一。

結語

鑒以往可以知未來。中埃兩國產能合作現已取得的進展有力說明,“一帶一路”建設在埃及的推進,不僅具備良好的基礎條件,而且具有廣闊的發展前景。未來中埃可在許多方面繼續致力于實現優勢互補和產業對接,充分挖掘在經貿投資、能源電力、鐵路交通、港口物流、航天科技等領域的巨大合作潛力,同時繼續加強戰略協作與政策溝通,并夯實兩國合作的民意與人文根基,推動中埃全面戰略伙伴關系在“一帶一路”框架下收獲更多成果。

中國和埃及有千年交往、文明對話的歷史積淀,有共迎挑戰、合作發展的友誼傳承,在“一帶一路”建設下,中國和埃及也將密切合作,為實現“中國夢”和“埃及夢”、為實現古老大國的復興而努力奮斗。

(責任編輯:王暢)

“The Belt and Road Initiative” and China-Egypt Cooperation on Production Capacity:Outcome and Problem Research

Ma Xiaolin,Yan Bing

Abstract:China and Egypt,the two great countries with ancient civilization,share the common ground and similar points at the level of development strategy under the framework of“the Belt and Road Initiative”.This has brought rare historical opportunities for the cooperation on production capacity between the two countries.In recent years,thanks to the elements of“time,place,and people”,the cooperation between China and Egypt has been fully blossomed and fruitful.However,there are also some specific problems.The column“Decode the Belt and Road Initiative” in 2017 Ningxia satellite television interviewed enterprises and projects such as Jushi,EETC 500 KV transmission line project and New Hope in Egypt,based on which this paper expounds the background and practical significance of China-Egypt cooperation on production capacity and analyzes the unique advantages and interests of the two countries in this area.Furthermore,through the interpretation of successful cases,this paper summarizes the opportunities and challenges that the two countries will continue to carry out the cooperation on production capacity in the future.

Keywords:The Belt and Road Initiative;Cooperation on Production Capacity;China;Egypt


[1]魏敏:《中國與中東國際產能合作的理論與政策分析》,《阿拉伯世界研究》2016年第6期。

[2]習近平:《共同開創中阿關系的美好未來》,《人民日報》2016年1月22日。

[3]郭朝先、劉芳、皮思明:《“一帶一路”倡議與中國國際產能合作》,《國際展望》2016年第3期。

[4]宋愛國:《乘“一帶一路”東風 促中埃合作遠航》,《學習時報》2017年5月22日。

[5]王凡:《一帶一路產能合作促進國際共享發展》,《中國社會科學報》2017年12月29日。

[6]《中國建筑與埃及簽訂96億美元總承包合同》,中國建筑集團有限公司網站,2018年9月3日,http://www.cscec.com.cn/xwzx_new/gsyw_new/201809/2888491.html。

[7]《埃及總統塞西:“一帶一路”倡議給埃及帶來新機遇》,人民網,2014年12月23日,http://world.people.com.cn/n/2014/1223/c157278-26262563.html。

[8]王金巖:《塞西政府的內外政策走向及中埃合作前景》,《當代世界》2018年第5期。

[9]《埃及總統塞西:“一帶一路”倡議給埃及帶來新機遇》,人民網,2014年12月23日,http://world.people.com.cn/n/2014/1223/c157278-26262563.html。

[10]《“中國制造”成就埃及史上最大規模電網升級改造》,《光明日報》2017年6月25日。

[11]《重塑中國產品形象 新希望打造埃及飼料第一品牌》,《21世紀經濟報道》2018年4月4日,第15版,http://epaper.21jingji.com/html/2018-04/04/content_83206.htm。

[12]張帥:《埃及糧食安全:困境與歸因》,《西亞非洲》2018年第3期。

[13]佘莉、姚桂梅:《中埃蘇伊士經貿合作區:背景、成效、發展機遇》,《國際經濟合作》2018年第7期。

主站蜘蛛池模板: 中山市| 通道| 阳原县| 临澧县| 白城市| 通州市| 航空| 安陆市| 孝感市| 东台市| 荣昌县| 腾冲县| 安阳县| 锡林郭勒盟| 麟游县| 大田县| 肇州县| 永川市| 茂名市| 饶阳县| 桃江县| 铜陵市| 牙克石市| 微山县| 五大连池市| 左权县| 长顺县| 开原市| 玉龙| 麦盖提县| 红河县| 根河市| 尼玛县| 枣庄市| 溧阳市| 三亚市| 龙州县| 芮城县| 云南省| 舒城县| 敦煌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