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元代民族詩人樂府詩輯考[1]

郭麗

(首都師范大學文學院,北京,10089)

摘要:元代有樂府詩留存的少數民族詩人共18人,數量位居前三的是耶律鑄、馬祖常和薩都剌。16位少數民族詩人所作樂府在《樂府詩集》所分十二類中占有九類,僅燕射、清商和舞曲三類未見歌辭留存。在這九類中絕大部分為近代曲辭和新樂府辭。在近代曲辭中,出現頻率最高的是《西湖竹枝詞》。原因是元代民族詩人樂府詩創作深受當時宗唐復古詩學思想影響。而《西湖竹枝詞》的大量出現則是因為這些少數民族詩人均參與了楊維楨發起的《西湖竹枝詞》酬唱活動。

關鍵詞:元代 少數民族 樂府詩 留存

作者簡介:郭麗,女,陜西省寶雞市人,首都師范大學文學院副教授,主要從事魏晉南北朝隋唐五代文學研究。

元王朝是多民族統一的封建帝國,元代詩壇詩人成分也較為復雜,元詩繁榮局面的形成,既有漢族詩人的貢獻,也離不開少數民族詩人的努力。楊鐮《全元詩》前言即稱:“通過《全元詩》編訂,可知有詩篇流傳至今的元代詩人,所歸屬的民族有漢、蒙古、畏兀、唐兀、吐蕃、康里、大食、欽察、回回、拂林、哈剌魯、乃蠻、阿魯渾、克列、塔塔兒、雍古、渤海、契丹、喀喇契丹等數十種。”[2]可知少數民族詩人是元詩創作不容忽視的力量。在《全元詩》收錄的近五千位詩人十三萬兩千首詩作中,樂府詩數量多達百萬字。這些樂府詩,雖然大部分出自漢族詩人之手,但少數民族詩人也不乏樂府詩留存。而后者恰恰是以往研究中常被忽略的。故而筆者嘗試對元代少數民族詩人所作樂府詩進行清理,目前已完成少數民族詩人中樂府詩創作數量位居前二的耶律鑄、馬祖常樂府詩研究[3],本文繼續考察元代其他少數民族詩人樂府詩創作情況。考察以《全元詩》所收詩人先后為序,按照《樂府詩集》所分十二類(郊廟歌辭、燕射歌辭、鼓吹曲辭、橫吹曲辭、相和歌辭、清商曲辭、舞曲歌辭、琴曲歌辭、雜曲歌辭、近代曲辭、雜歌謠辭、新樂府辭)清理其文獻留存情況,以期為少數民族詩人樂府詩研究提供可靠文本。

一 蒲壽宬雜曲歌辭11首

送遠曲別葦航

驅車晨出門,薄酒持送君。離心一寸鐵,修嶺千重云。遙憐風雨夜,應念霜雪群。猿鶴豈敢怨,所期在斯文。[4]

按,《樂府詩集·鼓吹歌辭》有《送遠曲》,蒲壽宬此詩為同題擬作,當屬鼓吹曲辭。

棹歌

鼓枻歸去來,蓑風鳴策策。明月傾我壺,滄浪天一碧。[5]

重游武夷偶成棹歌一首

一派彎環九曲溪,溪深溪淺凈無泥。鷺鷥不作窺魚計,飛入屏風也似迷。[6]

按,《樂府詩集·相和歌辭》“瑟調曲”有《棹歌行》,蒲壽宬《棹歌》《重游武夷偶成棹歌一首》當出于此,故屬相和歌辭。元人湯彌昌有《湘干棹歌》、楊翮有《秦淮棹歌序》曰:“今天下承平日久,學士大夫頌詠休明而陶寫情性者,皆足以追襲盛唐之風。由皇慶、延祐迄于天歷,奎章之間,鸞臺鳳閣之耆英碩彥,倡于朝廷而風于四方之詩,蓋骎骎乎!大歷、貞元之盛矣。時則有作者稡所為詩若干首成帙,目之曰《秦淮棹歌》。元統二年冬,予始得而誦之,乃述其事以為序引。”[7]則元時尚有《秦淮棹歌》《湘干棹歌》見錄于《全元文》卷一八四四,后者辭已不存。這些棹歌當均自《棹歌行》衍生而來。[8]

漁父四首

昨日賣魚到城郭,暑氣千門正炮烙。買酒歸來風露涼,始信人間漁父樂。

釣得魚來日又斜,潮回無路可歸家。炙魚當飯且一飽,閑看白鷗飛浪花。

海光瀲滟月團圓,一顆明珠落玉盤。鷗鷺不知何處宿,白頭閑坐把魚竿。

青山淡淡水悠悠,有客江邊孟浪游。漁父相逢欲借問,掉頭吟詠不相酬。[9]

按,《樂府詩集·雜歌謠辭》有《漁父歌》,蒲壽宬《漁父》當出于此,故屬雜歌謠辭。

明月篇

海賈不愛死,適值驪龍眠。深淵頃刻命,平地千丈川。丈夫豈無志,固為兒女煎。彼美頭上粲,它人口中涎。鮫人一滴淚,不肯隨漪漣。眼見懸珠人,明月幾缺圓。[10]

按,《樂府詩集·雜曲歌辭》有《明月篇》,蒲壽宬此詩為同題擬作,故屬雜曲歌辭。

古意

梳鬟照寒泚,寒泚知貞胸。整鬟摘秋芳,秋芳無冶容。平生幾偃蹇,今逐梁君鴻。既甘布裙績,寧厭短褐舂。剔目信已篤,刲耳何所從。獨撫箜篌謠,河流自潨潨。[11]

古意答胡葦航

偃蹇當風松,四望無寧枝。蔦蘿空自纏,鸞鳳非所羈。固乏棟梁具,聊聳巖壑姿。豈無深林柯,百尺懸旌麾。下有千歲苓,勿使行人知。[12]

按,《樂府詩集·雜曲歌辭》有《淫思古意》,又有唐沈佺期《獨不見》,一曰《古意呈補闕喬知之》。宋鄭樵《通志二十略·樂略一》“古調二十四曲”于《淫思古意》前又有《古意》,則《古意》當為樂府。唐盧照鄰《長安古意》《文苑英華》亦收入“樂府”類。宋人薛季宣作《古意》,其《浪語集》置之于“樂府”類。元人馬祖常《古意》亦作《古意》,屬雜曲歌辭。蒲壽宬《古意》《古意答胡葦航》當為同題擬作,亦屬雜曲歌辭。

七夕

盈盈一水望牽牛,欲渡銀河不自由。月照纖纖織素手,為君裁出翠云裘。[13]

按,《隋書·音樂志》載:“煬帝不解音律,略不關懷。后大制艷篇,辭極淫綺。令樂正白明達造新聲,創《萬歲樂》《藏鉤樂》《七夕相逢樂》《投壺樂》……及《十二時》等曲,掩抑摧藏,哀音斷絕。”[14]則隋時有《七夕相逢樂》。唐崔令欽《教坊記》有《七夕子》。宋人韓琦《辛亥七夕末伏》末二句云:“搏中新曲高難和,唯付珠喉任遏云。”詩末自注曰:“時簽判沈太丞有《七夕》新曲。”[15]則《七夕》為宋時新曲,宋人所作《七夕》,均屬新樂府辭。元人耶律鑄亦作《七夕》,當擬宋人而來,蒲壽宬《七夕》,亦為同題擬作,故屬新樂府辭。

二 薩都剌21首

都下同翰林諸公送御史尚游題紫騮馬

御史紫騮馬,今朝行且嘶。遠煙芳草露,細雨落花泥。蹋月飲淮水,隨云過汴堤。遙思鄉旆日,曉立聽朝雞。[16]

按,《樂府詩集·橫吹曲辭》“漢橫吹曲”有《紫騮馬》,薩都剌此詩為同題擬作,故屬橫吹曲辭。

西湖竹枝詞

湖上美人彈玉箏,小鶯飛度綠窗欞。沈郎雖病多情在,倦倚屏山不厭聽。[17]

按,《樂府詩集·近代曲辭》有《竹枝》,《西湖竹枝詞》當自《竹枝》衍生而來,故屬近代曲辭。

戲贈王本中柳枝詞

日高燕語卷簾遲,獨倚東風看柳枝。三月柳花飛欲盡,遠人涼露未歸時。[18]

按,《樂府詩集·近代曲辭》有《楊柳枝》,薩都剌此詩當出于此,故屬近代曲辭。

江南樂

江南樂,春水虹橋滿城郭。出門不用金馬絡,門前花船如畫閣。綠紗窗虛鎖春霧,隔窗蛾眉秋水活。翡翠冠高羅袖闊,楚舞吳歌勸郎酌。紫竹瑤絲相間作,船頭柳花如雪落。船尾彩旗風綽綽,秉燭夜游隨意足,人生無如江南樂。[19]

江南怨

江南怨,生男遠游生女賤。十三畫得蛾眉成,十五新妝識郎面。識郎一面思猶淺,千金買官游不轉。郎家水田跨州縣,大船小船過淮甸。買官未得不肯歸,不惜韶華去如箭。楊花簾幕飛乳燕,疏雨梧桐閉深院,人生無如江南怨。[20]

江南春次前韻

江南四月春已無,黃酒白酪紅櫻珠。吳姬小醉弄弦索,十指春雪如凝酥。池塘過雨春波漲,風卷楊花落蛛網。翠眉新婦歌春愁,白馬少年歸日晚。游魚水淺出短蒲,誰家銀箭飛金壺。日長睡起翠陰午,簾外忽過流鶯孤。[21]

按,《樂府詩集·相和歌辭》有《江南》,薩都剌《江南樂》《江南怨》《江南春》,均當自《江南》衍生而來,故屬相和歌辭。

相逢行贈別舊友治將軍并序

一年相逢在京口,笑解吳鉤換新酒。城南桃杏花正開,白面青衫鞭馬走。一年相逢白下門,短衣窄袖呼郎君。朝馳燕趙暮吳楚,逸氣不覺凌青云。一年相逢在闕下,東家蹇驢日相假。有如臣甫去朝天,泥滑沙堤不敢打。都門一別今五年,今年相逢滄海邊。千山木葉下如雨,雁聲墮地秋連天。將軍毳袍腰羽箭,擁馬旌旗照溪面。小官不識將軍誰,臥病孤舟強相見。豈知此地逢故人,摩挲病眼開層云。舊游歷歷如隔世,夜雨豈知思同群。郎君別后瘦如許,無乃從前作詩苦。溪頭月落山館深,剪燭猶疑夢中語。人生聚散亦有時,且與將軍游武夷。弓刀掛在洞前樹,洞里仙童來覓詩。稽首武夷君,借我幔峰頂,分我紫霞杯,與子連夜飲。左手招子喬,右手招飛璚,舉觴星月下,聽吹雙鳳笙。我酌一杯酒,持勸天上月,勸爾長照人相逢,莫向關山照離別。鳳笙換曲曲未終,天風木杪飄晨鐘。拂衣罷宴下峰去,又隔云山千萬重。[22]

按,《樂府詩集·相和歌辭》有《相逢行》,薩都剌此詩為同題擬作,故屬相和歌辭。

楊花曲

燕京女兒十六七,顏如花紅眼如漆。蘭香滿路馬如飛,窄袖短鞭嬌滴滴。春風淡蕩搖春心,銀箏銀燭高堂深。繡裳不暖錦鴛夢,紫簾紅霧天沉沉。芳華誰惜去如水,春困著人倦梳洗。夜來小雨潤天街,滿院楊花飛不起。[23]

按,《樂府詩集·雜曲歌辭》有《楊花曲》,薩都剌此詩為同題擬作,故屬雜曲歌辭。

桃源行題趙仲穆畫

長城遠筑阿房起,黔首驅除若螻蟻。誰知別有小乾坤,藏在桃花白云里。桃花重重間白云,洞門鎖住千年春。男耕女織作生業,版籍不是秦家民。桑麻雞犬村村屋,流水門墻映花竹。無端漁父綠蓑衣,帶得黃塵入幽谷。主人迎客坐茅堂,共話山中日月長。但見花開又花落,豈知世上誰興亡。明朝漁父歸城市,回首云山若千里。再來何處覓仙蹤,恨滿桃花一溪水。[24]

按,《樂府詩集·新樂府辭》有《桃源行》,薩都剌此詩為同題擬作,故屬新樂府辭。

征婦怨

有柳切勿栽長亭,有女切勿歸征人。長亭楊柳自春色,歲歲年年送行客。一朝羽檄風吹煙,征人遠戍居塞邊。轔轔車馬去如箭,錦衾繡枕難留戀。黃昏寂寞守長門,花落無心理針線。新愁暗恨人不知,欲語不語顰雙眉。妾身非無淚,有淚空自垂。云山煙水隔吳越,望君不見心愁絕。夢魂暗逐蝴蝶飛,覺來羞對窗前月。窗前月色照人寒,遲遲鐘鼓夜未闌。燈闌有恨花不結,妝臺塵慘恨班班。半生偶得一錦字,道是前年戰時苦。一朝血杵煙藪除,腰間斜掛三珠虎。妾心自喜還自驚,門前忽聞凱歌聲。錦衣繡服歸故里,不思昔日別離情。別離之情幾青草,鏡里容顏為君老。黃金白璧買嬌娥,洞房只道新人好。[25]

按,《樂府詩集·新樂府辭》有《征婦怨》,薩都剌此詩為同題擬作,故屬新樂府辭。

春詞

深宮盡日垂珠箔,別殿何人度玉箏。白面內官無一事,隔花時聽打球聲。[26]

按,《樂府詩集·新樂府辭》有《惜春詞》,薩都剌《春詞》當出于此,故屬新樂府辭。

宮詞

駿馬驕嘶懶著鞭,晚涼騎過御樓前。宮娥不識中書令,借問誰家美少年。[27]

四時宮詞

御溝漲暖綠潺潺,風細時聞響佩環。芳草宮門金鎖閉,柳花簾幕玉鉤閑。

夢回繡枕聽黃鳥,困倚雕欄看白鷴。落盡海棠天不管,修眉慚恨鎖春山。

日長縫就縷金衣,高柳風清拂翠眉。閑倚小樓題畫扇,但聞別院笑彈棋。

主家恩愛有時盡,賤妾心情無限思。又向晚涼新浴罷,琵琶自撥斷腸詞。

宮溝水淺不通潮,涼露瑤街濕翠翹。天晚不聞青玉佩,月明偷弄紫云簫。

正宮夜半羊車過,別院秋深鶴駕遙。卻把閑情望牛女,銀河烏鵲早成橋。

悄悄深宮不見人,倚門惟有石麒麟。芙蓉帳冷愁長夜,翡翠簾垂隔小春。

天遠難通青鳥信,瓦寒欲動白龍鱗。夜深怕有羊車到,自起籠燈照雪紋。[28]

按,宋人張耒有《宮詞效王建十首》,《張耒集》置之于“古樂府歌辭”類,則《宮詞》為樂府舊題,張耒為作新辭,屬新樂府辭。[29]元人馬祖常有《擬唐宮詞十首》,且馬祖常《石田文集》置該詩于“樂府歌行”類,亦屬新樂府辭。薩都剌《宮詞》為同題擬作,《四時宮詞》當由《宮詞》變異而來[30],故均當屬新樂府辭。

芙蓉曲兼善狀元御史

秋江渺渺芙蓉香,秋江女兒將斷腸。絳袍春淺護云暖,翠袖日暮迎風涼。鯨魚風起江波白,霜落洞庭飛木葉。蕩舟何處采蓮花,愛惜芙蓉好顏色。[31]

按,元人周巽有《芙蓉行》,其《性情集》置此詩于“擬古樂府”類,則《芙蓉行》為樂府舊題,周巽為作新辭,故屬新樂府辭。薩都剌《芙蓉曲兼善狀元御史》或出于此,故亦屬新樂府辭。

三 貫云石2首

美人篇

任風雕雪玲瓏溫,吳姬剪月纖纖昏。行云補髻翠光滑,鳳凰叫落空山月。手摘閑愁八字分,青山恨重晝不伸。肌膿汗膩朱粉勻,背人揮淚妝無痕。霜刀自制石榴裙,閉門不識諸王孫。綠煙熏暖藍田玉,羅帶隨風換妝束。飛鳥銜怨過長門,芳菲不忍韶華屋。連環步窄玉佩響,霓裳袖闊東風長。釧松腕瘦覺多情,舉指搔天天亦癢。枕香帳冷蘭燈沉,落花不入芙蓉衾。三山路杳銀河深,彩鸞高訴愁人心。天與美人傾國色,不知更與美人節。夢里梅花夢我身,萬古千年一明月。[32]

按,宋鄭樵《通志二十略·樂略一》“佳麗四十七曲”有《美人》,貫云石《美人篇》當出于此。據筆者《樂府續集·元代卷》制定的新樂府辭收錄標準,此詩符合第十條標準,即:《教坊記》《通志二十略》《唐音癸簽》所載唐樂府諸曲之擬作,故屬新樂府辭。

篳篥樂

雄雷怨別雌電老,云海漫漫地無草。胡塵不受紫檀風,三寸蘆中元氣巧。微聲轔轔喘不棲,魑魅夢哭猩猩饑。壯聲九漏雪如鐵,酥燈焰冷春風滅。神妻夜傳髑髏杯,倒卷昆侖飲腥血。紫臺云散月荒涼,歸路人稀腔更長。酸齋道人為西瑛公子。[33]

按,楊維楨《鐵崖古樂府》有《篳篥吟》,則《篳篥吟》為樂府古題,楊維楨為作新辭,當屬新樂府辭。貫云石《篳篥樂》或出于此,故亦屬新樂府辭。

四 雅琥1首

賦得月漉漉送方叔高作尉江南

月漉漉,泥在水。送君歸,幾千里。泥在水,月不明。執君別,難為情。漉漉見月,水深泥多。飄飄游子,歲暮如何。洞庭霜下,木落無波。白云在望,鼓枻謳歌。念子之來,攜書一束。茲焉言歸,榮養以祿。雄劍在匣,弨弓在箙。馳騁千里,毋爾局蹙。[34]

按,《樂府詩集·新樂府辭》有《月漉漉篇》,雅琥此詩為同題擬作,故屬新樂府辭。

五 同同1首

西湖竹枝詞

西子湖頭花滿煙,謾郎日日醉湖邊。青樓十丈鉤簾坐,簫鼓聲中看畫船。[35]

按,《樂府詩集·近代曲辭》有《竹枝》,同同《西湖竹枝詞》當自《竹枝》衍生而來,故屬近代曲辭。

六 余闕2首

有所思

春風起寒色,春衣方重熏。新裝卷羅幕,清唱入行云。艷色若流月,芳澤謝蘭芬。嬋娟信無度,我思何在君。[36]

按,《樂府詩集·鼓吹曲辭》有《有所思》,余闕此詩為同題擬作,故屬鼓吹曲辭。

七哀

殷武誦罙阻,周魯歌東征。圣哲則有然,我何敢留行。斬牲祀怒特,釁鼓起前旌。野布魚麗陣,山鳴鐃吹聲。函關何用塞,受降行已城。路逢故鄉人,取書寄東京。寄言東京友,勉樹千載名。一身未足惜,妻子非無情。[37]

按,魏晉以降,作《七哀》者,殆非一人,未以樂府稱。然《樂府詩集》《怨詩行》解題引《古今樂錄》曰:“《怨詩行》歌東阿王‘明月照高樓’一篇。”[38]而“明月照高樓”乃曹植《七哀詩》首句,知曹植《七哀詩》曾入樂府。唐吳兢《樂府古題要解》曰:“《七哀》起于漢末。如曹植《明月照高樓》、王仲宣《南登霸陵岸》,皆《七哀》之一也。”[39]宋鄭樵《通志二十略·樂略一》將《七哀》列入樂府。宋人薛季宣有《七哀》,且《浪語集》置之于“樂府”類,據筆者《樂府續集·宋代卷》制定的新樂府辭收錄標準,此詩符合第九條標準:《教坊記》《通志二十略》所載唐樂府諸曲之擬作者,故屬新樂府辭。余闕《七哀》當擬宋人而來,故亦屬新樂府辭。

七 不花帖木兒2首

西湖竹枝詞

湖上春歸人未歸,桃紅柳綠黃鶯飛。桃花落時多結子,楊花落處祇沾衣。[40]

按,《樂府詩集·近代曲辭》有《竹枝》,不帖花木兒《西湖竹枝詞》當自《竹枝》衍生而來,故屬近代曲辭。

宮詞

玉樓珠箔晚天涼,秋色依稀滿建章。金井梧桐霜葉盡,自隨流水出宮墻。[41]

按,前已論及,薩都剌《宮詞》為新樂府辭,不花帖木兒此詩為同題擬作,亦屬新樂府辭。

八 乃賢17首

月湖竹枝四首題四明俞及之竹嶼卷

絲絲楊柳染鵝黃,桃花亂開臨水傍。隔岸誰家好樓閣,燕子一雙飛過墻。

五月荷花紅滿湖,團團荷葉綠云扶。女郎把釣水邊立,折得柳條穿白魚。

水仙廟前秋水清,芙蓉洲上新雨晴。畫船撐著莫近岸,一夜唱歌看月明。

梅花一樹大橋邊,白發老翁來系船。明朝捕魚愁雪落,半夜推篷起看天。[42]

按,《樂府詩集·近代曲辭》有《竹枝》,乃賢《月湖竹枝》當自《竹枝》衍生而來,故屬近代曲辭。

塞上曲

秋高沙磧地椒稀,貂帽狐裘晚出圍。射得白狼懸馬上,吹笳夜半月中歸。雜還氈車百輛多,五更沖雪渡灤河。當轅老嫗行程慣,倚岸敲冰飲驝駝。雙鬟小女玉娟娟,自卷氈簾出帳前。忽見一枝長十八,折來簪在帽檐邊。長十八,草花名。馬乳新挏玉滿缾,沙羊黃鼠割來腥。踏歌盡醉營盤晚,鞭鼓聲中按海青。烏桓城下雨初晴,紫菊金蓮漫地生。最愛多情白翎雀,一雙飛近馬邊鳴。[43]

按,《樂府詩集·新樂府辭》有《塞上曲》,乃賢此詩為同題擬作,故屬新樂府辭。

宮詞八首次偰公遠正字韻

廣寒宮殿近瑤池,千樹長楊綠影齊。報道夜來新雨過,御溝春水已平堤。

千官鵠立五云間,玉斧參差擁畫闌。今日君王西內去,安排天仗趣儀鸞。

水晶簾外日遲遲,殿閣春深笑語稀。繡幕無端風卷起,一雙燕子傍人飛。

上苑含桃熟暮春,金盤滿貯進楓宸。醍醐漬透冰漿滑,分賜階前儤直人。

瓊島岧峣內苑西,闌斑綺石甃清漪。御床不許紅塵到,黃幔長教窣地垂。

花影頻移玉砌平,美人欹枕聽流鸚。一春多病慵梳洗,怕說鸞輿幸上京。

繡床倦倚怯深春,窗外飛花落錦茵。抱得琵琶階下立,試彈一曲斗清新。

太液池頭新月生,瑤街最喜晚來晴。貴人忽被西宮召,騎得驊騮款款行。[44]

按,前已論及,薩都剌、不花帖木兒《宮詞》為新樂府辭,則乃賢此詩為同題擬作,亦屬新樂府辭。

黃金臺

落日燕城下,高臺草樹秋。千金何足惜,一士固難求。滄海誰青眼,空山盡白頭。還憐易河水,今古只東流。[45]

按,楊維楨有《金臺詞》,一作《黃金臺詞》,見錄于《鐵崖古樂府》,則《黃金臺詞》為樂府古題,楊維楨為作新辭,當屬新樂府辭。乃賢《黃金臺》,當出于此,故亦屬新樂府辭。

春草軒為毗陵華以愚賦

青靄浮江郭,庭階草色芳。晨暉窗自綠,春雨屐生香。弱蔓牽書帶,修莖矗劍铓。綿綿思道路,惻惻念衣裳。結構懷東野,安輿奉北堂。豈須三釜養,自可百憂忘。地近延陵邑,門旌孝子鄉。殷勤張太史,為播五云章。張仲舉先生作記。[46]

按,楊維楨有《春草軒辭》,見錄于《鐵崖古樂府》,則《春草軒辭》為樂府古題,楊維楨為作新辭,當屬新樂府辭。楊維楨《春草軒辭》序記其本事曰:“毘陵華孝子幼武,六歲而孤,善事其母,以純孝聞。嘗自取孟郊《游子詞》,名其所居軒曰‘春草’。予為體游子意,賦《春草詞》。”[47]乃賢此詩為同題擬作,且本事與楊詩同,故亦屬新樂府辭。

答祿將軍射虎行

將軍部曲瀚海東,三千鐵騎精且雄。久知天命屬真主,奮身來建非常功。世祖神謨涵宇宙,坐使英雄皆入彀。十年轉戰淮蔡平,帳下論功封太守。信陽郭外山嵯峨,長林大谷青松多。白額於菟踞當道,城邊日落無人過。將軍聞之毛發豎,拔劍誓天期殺虎。彎弓走馬出東門,傾城來看夸豪武。猛虎磨牙當路嚎,目光睒睒斑尾搖。據鞍一叱雙眥裂,鳥飛木落風蕭蕭。金弰雕弓鐵絲箭,滿月弦開正當面。箭翎射沒錦毛摧,崖石崩騰腥血濺。萬人歡噪聲震天,剖開一鏃當心穿。父老持杯馬前拜,祝公眉壽三千年。丈夫立功期不朽,奇事相傳在人口。可憐李廣不封侯,卻喜將軍今有后。承平公子秘書郎,文場百步曾穿楊。咫尺風云看豹變,鳴珂曳履登朝堂。虎既剖,箭鏃正貫于心中。[48]

按,楊維楨有《小萬戶射虎行》,見錄于《鐵崖古樂府》,則《射虎行》為樂府古題,楊維楨為作新辭,當屬新樂府辭。乃賢《答祿將軍射虎行》當由《射虎行》衍生而來,故亦屬新樂府辭。

古鏡篇寄韓與玉

古鏡團團似秋水,美人當窗正梳洗。芙蓉涼月斗嬋娟,默默自憐還自喜。朝來開匣忽凄然,一痕微雪映華鈿。卻恨東風惜桃李,年年開傍鏡臺邊。粉綿拭鏡還清澈,佳人薄命空愁絕。不如化石在山頭,萬古千年照明月。[49]

按,元人孫蕡有《古鏡詞》,其《西庵集》置于“樂府”類。據筆者《樂府續集·元代卷》制定的元代新樂府辭收錄標準,此詩符合第九條標準,即:元人別集、總集中置于古樂府、樂府、擬古樂府、樂府歌行類下,題名與《樂府詩集·新樂府辭》所錄不同者。故孫蕡《古鏡詞》當屬新樂府辭。乃賢《古鏡篇》當出于《古鏡詞》,故亦屬新樂府辭。

九 聶鏞2首

西湖竹枝詞

郎馬青驄新鑿蹄,臨行更贈錦障泥。勸郎莫系蘇堤柳,好踏新沙宰相堤。[50]

按,《樂府詩集·近代曲辭》有《竹枝》,聶鏞《西湖竹枝詞》由《竹枝》衍生而來,故屬近代曲辭。

宮詞

九重天上日初和,翡翠簾垂午漏過。聞到南閩新入貢,雕籠進上白鸚哥。[51]

按,前已論及,薩都剌、不花帖木兒、乃賢《宮詞》為新樂府辭,則聶鏞此詩為同題擬作,亦屬新樂府辭。

十 掌機沙1首

西湖竹枝詞

南北峰頭春色多,湖山堂下來棹歌。美人蕩槳過湖去,小雨細寒生綠波。[52]

按,《樂府詩集·近代曲辭》有《竹枝》,掌機沙《西湖竹枝詞》由《竹枝》衍生而來,故屬近代曲辭。元楊維楨《西湖竹枝集》掌機沙小傳評其《竹枝詞》曰:“禮部尚書哈散公之孫也。學詩于薩天錫,故其詩風流俊爽,觀于《竹枝》,可以稱才子矣。”[53]

十一 燕不花1首

西湖竹枝詞

湖頭水滿藕花香,夜深何處有鳴榔。郎來打魚三更里,凌亂波光與月光。[54]

按,《樂府詩集·近代曲辭》有《竹枝》,燕不花《西湖竹枝詞》由《竹枝》衍生而來,故屬近代曲辭。

十二 完澤2首

西湖竹枝詞

花滿蘇堤酒滿壺,畫船日日醉西湖。阿儂最苦兩離別,不唱黃鶯唱鷓鴣。

堤邊三月柳陰陰,湖上春風似海深。游人來往多如蟻,半是南音半北音。[55]

按,《樂府詩集·近代曲辭》有《竹枝》,完澤《西湖竹枝詞》由《竹枝》衍生而來,故屬近代曲辭。

十三 別羅沙1首

西湖竹枝詞

風篁嶺下月色涼,無數竹枝官道傍。東家為愛青青節,截作參差吹鳳皇。[56]

按,《樂府詩集·近代曲辭》有《竹枝》,別羅沙《西湖竹枝詞》由《竹枝》衍生而來,故屬近代曲辭。

十四 昂吉2首

樂府二章送吳景良

吳門柳東風,歲歲離人手。千人萬人于此別,長條短條那忍折。送君更折青柳枝,莫學柳花如雪飛。思君歸來與君期,但愿柳色如君衣。

采采葉上蓮,吳姬蕩槳云滿船。紅妝避人隔花笑,一生自倚如花妍。低頭更采葉上蓮,錦云繞指香風傳。殷勤裁縫作蓮幕,為君高掛黃堂邊,待君日日來周旋。[57]

按,《樂府詩集·雜曲歌辭》有《樂府》,昂吉此詩為同題擬作,故屬雜曲歌辭。

十五 偰遜1首

中秋對月歌

凝云如龍鱗,近月成五色。風來忽吹斷,化作虬千尺。斯須風定云亦收,冰輪輾空光欲流。是誰持此萬古不死之老魄,掛在玉露瑤昊之素秋。我當樽前不肯酌,拔劍停歌罷歡謔。丈夫動即合蒼天,且問姮娥為酬酢。大化運玄機,以爾燭妍媸。古今萬窮達,豈謂都若是。圣人因之以為則,洞照宇宙禰雍熙。我家諸父六伯仲,各向天門諧令儀。亦欲追蹤躡云級,有約寧知忽相失。廣寒深鎖桂香空,卻著妖蟆恣虧蝕。翩然落魄江海間,獨抱隱憂心孔艱。浮云富貴真腐芥,汗簡功名須壯顏。百事無成知幾春,一客毗陵逾四旬。憂來掩卷遇良夕,喜甚清輝仍近人。所愿從茲辟瓊戶,永回神光臨下土。明年還得似今宵,定托靈槎問津法。[58]

按,《新唐書·儀衛志》載唐大橫吹部節鼓二十四曲,其二十一曰《對月》,偰遜《對月歌》當出于此,故屬橫吹曲辭。

十六 錦哥1首

周公祠飲福歌

瞻彼岐陽兮秀王之鄉,佐武相成兮遷頑剪商。殷士膚敏兮祼將于京,既營東洛兮為周有光。赤舃幾幾兮袞衣繡裳,道尊德崇兮垂憲無疆。束帛戔戔兮承筐是將,神其來格兮山色蒼蒼。(萬歷《岐山縣志》卷六)[59]

按,據詩題詩意及文獻出處,此詩當為岐山周公祠祭祀所用樂歌。又據《宋史·禮志》所載州縣祭禮:“其諸州奉祀,則五郊迎氣日祭岳、鎮、海、瀆,春秋二仲享先代帝王及周六廟,并如中祀。州縣祭社稷,奠文宣王,祀風雨,并如小祀。凡有大赦,則令諸州祭岳、瀆、名山、大川在境內者,及歷代帝王、忠臣、烈士載祀典者,仍禁近祠廟咸加祭。”[60]則周公祠祭祀當屬州縣祭祀中的祭忠臣,故屬郊廟歌辭。

為明晰起見,現將考述結果列表如下:

#####

綜括以上所述,可以得出如下結論。

第一,從少數民族樂府詩人數量看,以《全元詩》所收少數民族詩人為統計底本,本文共考得有樂府詩留存的元代少數民族詩人16位。加上此前筆者單獨撰文考察的耶律鑄和馬祖常,元代有樂府詩留存的少數民族詩人共計18位。

第二,從少數民族詩人所作樂府詩數量看,本文考察的16位少數民族詩人所作樂府詩數量不等:蒲壽宬11首、薩都剌21首、貫云石2首、雅琥1首、同同1首、余闕2首、不花帖木兒2首、廼賢17首、聶鏞2首、掌機沙1首、燕不花1首、完澤2首、別羅沙1首、昂吉2首、偰遜1首、錦哥1首,共計68首。加上筆者單獨考察的耶律鑄128首、馬祖常91首。元代少數民族詩人創作的樂府詩留存至今的共計287首。其中,樂府詩數量位居前三的是耶律鑄、馬祖常和薩都剌。

第三,從少數民族詩人所作樂府詩分布的類別看,本文考察的16位少數民族詩人所作樂府詩在《樂府詩集》十二類中除燕射歌辭、清商曲辭和舞曲歌辭未見歌辭留存以外,其他九類中均有分布。而且,在這九類中,絕大部分歌辭集中在近代曲辭和新樂府辭:近代曲辭14首、新樂府辭33首。二者總數占16位少數民族詩人樂府詩留存總量的68%強。之所以出現這種現象,原因有二:其一,宗唐復古是元代詩學的基本走向,而《樂府詩集》近代曲辭是隋唐以來之雜曲、新樂府辭則純為唐人所作,元代少數民族詩人樂府詩多作近代曲辭和新樂府辭的選擇恰與元代詩學宗唐復古之走向相吻合,從中也可看出元代少數民族詩人的樂府詩創作脫離不開那個時代詩學趣尚的影響;其二,在他們所作近代曲辭中,出現頻率最高的是《西湖竹枝詞》,本文所考有近代曲辭留存的9位詩人中,8位作有《西湖竹枝詞》。此題的大量出現是因為這些少數民族詩人均參與了楊維楨發起并首唱的《西湖竹枝詞》酬唱活動[61],這些歌辭就是這一活動的產物。


[1]本文為貴州省2017年度哲學社會科學規劃國學單列課題階段性成果,項目批準號為17GZGX24。

[2]楊鐮主編《全元詩》,中華書局,2013,第2頁。

[3]元代少數民族詩人中,耶律鑄、馬祖常樂府詩數量位列前兩名,筆者已各撰專文討論,本文不再涉及。

[4]楊鐮主編《全元詩》,中華書局,2013,第282頁。

[5]楊鐮主編《全元詩》,中華書局,2013,第313頁。

[6]楊鐮主編《全元詩》,中華書局,2013,第315頁。

[7]李修生:《全元文》卷一八四四,鳳凰出版社,2004,第444~445頁。

[8]樂府詩在流傳過程中會發生衍生,衍生指的是由一個曲調變成兩個或兩個以上曲調者。如雜曲歌辭《古別離》衍生出《生別離》《長別離》《遠別離》《久別離》《新別離》《今別離》《暗別離》《潛別離》《別離曲》等。參看吳相洲《樂府學概論》,人民文學出版社,2015,第52~54頁。

[9]楊鐮主編《全元詩》,中華書局,2013,第317頁。

[10]楊鐮主編《全元詩》,中華書局,2013,第273頁。

[11]楊鐮主編《全元詩》,中華書局,2013,第287~288頁。

[12]楊鐮主編《全元詩》,中華書局,2013,第281頁。

[13]楊鐮主編《全元詩》,中華書局,2013,第318頁。

[14]《隋書》卷一五,中華書局,1973,第379頁。

[15]傅璇琮等《全宋詩》卷三三三,北京大學出版社,1992,第4087頁。

[16]楊鐮主編《全元詩》,中華書局,2013,第122頁。

[17]楊鐮主編《全元詩》,中華書局,2013,第295頁。

[18]楊鐮主編《全元詩》,中華書局,2013,第281頁。

[19]楊鐮主編《全元詩》,中華書局,2013,第215頁。

[20]楊鐮主編《全元詩》,中華書局,2013,第215~216頁。

[21]楊鐮主編《全元詩》,中華書局,2013,第238~239頁。

[22]楊鐮主編《全元詩》,中華書局,2013,第221~223頁。

[23]楊鐮主編《全元詩》,中華書局,2013,第210頁。

[24]楊鐮主編《全元詩》,中華書局,2013,第225頁。

[25]楊鐮主編《全元詩》,中華書局,2013,第251頁。

[26]楊鐮主編《全元詩》,中華書局,2013,第148頁。

[27]楊鐮主編《全元詩》,中華書局,2013,第161~162頁。

[28]楊鐮主編《全元詩》,中華書局,2013,第189頁。

[29]新樂府的新,或是指新題,以區別于古題;或是指新詞,以區別于舊詞;或是指新聲,以區別于舊曲。參見吳相洲《中國詩歌通史唐五代卷》,人民文學出版社,2012,第406頁。

[30]樂府詩在流傳過程中會產生變異,變異指的是名稱有所改變,樂曲沒有太大變化。如雜曲歌辭《少年行》后又有《漢宮少年行》《長樂少年行》《長安少年行》《渭城少年行》《邯鄲少年行》等。

[31]楊鐮主編《全元詩》,中華書局,2013,第212頁。

[32]楊鐮主編《全元詩》,中華書局,2013,第306頁。

[33]楊鐮主編《全元詩》,中華書局,2013,第312頁。

[34]楊鐮主編《全元詩》,中華書局,2013,第435頁。

[35]楊鐮主編《全元詩》冊四三,中華書局,2013,第218頁。

[36]楊鐮主編《全元詩》冊四四,中華書局,2013,第245頁。

[37]楊鐮主編《全元詩》冊四四,中華書局,2013,第255頁。

[38](宋)郭茂倩:《樂府詩集》卷四一,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第476頁。

[39](唐)吳兢:《樂府古題要解》卷下,見丁福保《歷代詩話續編》,中華書局,1983,第59頁。

[40]楊鐮主編《全元詩》,中華書局,2013,第18頁。

[41]楊鐮主編《全元詩》,中華書局,2013,第18頁。

[42]楊鐮主編《全元詩》,中華書局,2013,第10頁。

[43]楊鐮主編《全元詩》,中華書局,2013,第36~37頁。

[44]楊鐮主編《全元詩》,中華書局,2013,第17頁。

[45]楊鐮主編《全元詩》,中華書局,2013,第39頁。

[46]楊鐮主編《全元詩》,中華書局,2013,第21頁。

[47]楊鐮主編《全元詩》,中華書局,2013,第21頁。

[48]楊鐮主編《全元詩》,中華書局,2013,第45~46頁。

[49]楊鐮主編《全元詩》,中華書局,2013,第42~43頁。

[50]楊鐮主編《全元詩》,中華書局,2013,第122頁。

[51]楊鐮主編《全元詩》,中華書局,2013,第122頁。

[52]楊鐮主編《全元詩》,中華書局,2013,第132頁。

[53]王利器、王慎之、王子今:《歷代竹枝詞》,陜西人民出版社,2003,第100頁。

[54]楊鐮主編《全元詩》,中華書局,2013,第133頁。

[55]楊鐮主編《全元詩》,中華書局,2013,第147頁。

[56]楊鐮主編《全元詩》,中華書局,2013,第158頁。

[57]楊鐮主編《全元詩》,中華書局,2013,第341~342頁。

[58]楊鐮主編《全元詩》,中華書局,2013,第10頁。

[59]楊鐮主編《全元詩》,中華書局,2013,第357頁。

[60]《宋史》卷九八,中華書局,1985,第2425~2426頁。

[61]楊維楨在西湖期間,作《西湖竹枝詞》九首,當時和者甚眾,規模空前。明人和維《西湖竹枝集序》記此詩曰:“前元楊維楨氏寓居湖上,日與郯韶輩留連詩酒,乃舍泛語為清唱,賦《西湖竹枝詞》。一時從而和者數百家。”(見和維《西湖竹枝集序》,王利器等編《歷代竹枝詞》,陜西人民出版社,2003,第66頁。)元順帝至正八年(1348)秋七月,楊維楨于顧瑛玉山草堂將當時參與《西湖竹枝詞》酬唱的詩人及其詩作匯編為一冊,取名《西湖竹枝集》。

主站蜘蛛池模板: 天祝| 夏邑县| 盐源县| 明光市| 汉阴县| 毕节市| 三门峡市| 天长市| 平利县| 延寿县| 云安县| 镇坪县| 大余县| 邻水| 和硕县| 澎湖县| 南漳县| 临沭县| 龙山县| 临夏县| 乌鲁木齐县| 望城县| 清新县| 淄博市| 双柏县| 九龙县| 瑞昌市| 威宁| 丰都县| 桦南县| 湘潭市| 垦利县| 拉孜县| 永登县| 兰州市| 镇康县| 大化| 教育| 文化| 久治县| 保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