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口流動與家庭關系的變遷:甘肅嶺村調查
- 連芙蓉
- 746字
- 2019-10-21 17:25:49
第一節 嶺村[1]的確定
嶺村作為調查地點是根據先人后地的順序確定的。首先,我們先尋找到感興趣的人,即在蘭州從事廢舊家具和家電收購的東鄉族流動人口。其次,確定了研究問題,欲對他們的家庭關系變遷情況進行調查研究。最后,根據這些人,順藤摸瓜,找到他們的主要流出地——東鄉縣Q鄉,并最終確定將人口外流比較多的嶺村作為鄉村的調研地點。
嶺村位于甘肅省臨夏回族自治州東鄉族自治縣Q鄉偏西北方向。將嶺村作為個案研究的對象,主要是基于以下幾點考慮:其一是經濟原因。2011年嶺村的農民人均年純收入只有1596元,全村共有6個社,188戶,1032人,卻有低保戶家庭101戶,394人,五保戶家庭8戶,12人,貧困狀況突出。其二是嶺村的勞務輸出狀況。其實,嶺村的勞務輸出是和它的經濟貧困密切相關的。這里屬于典型的干旱山區,黃土高原在這里被沖蝕成溝壑縱橫、支離破碎的丘陵,嚴重缺水成了制約這里經濟發展的重要因素。全村耕地面積1566畝,人均只有1.5畝,主要經濟作物為小麥、玉米和洋芋,而且村民的土地非常分散,產量極低,小麥畝產只有300斤,洋芋500斤,玉米200斤。有的村民地里產的糧食都不夠自己家吃,所以只能花錢買面粉。為了取得現金收入,唯一的選擇就是出去,去外面闖,才能尋找更多的生存機會。這個村在2011年已輸轉勞務320人,勞務創收已達264萬元。
同時,為了體現“半漂式流動家庭”和“全漂式流動家庭”在農村和城市不同的生存狀態,以及嶺村不同的流動方式對整個家庭關系所造成的不同影響,我們以嶺村流動人口的主要輸入地蘭州市作為城市調查地,以生活在那里的嶺村家庭作為主要調查對象。從我們走訪過的蘭州市內的嶺村村民看,他們大多集中居住在市區內的小西湖駱駝巷;還有些人因生意的緣故,分散居住在城關區東崗鎮的舊門窗市場、南面灘的舊木料市場周邊;另外,安寧區和西固區的木料市場也有少數幾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