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1 文獻綜述

經濟增長問題已經形成了較為完善的理論體系,其中包括新古典增長理論、新增長理論和新經濟地理學理論。前兩種理論未考慮空間上的動態影響,但在實際經濟發展中區域間的互動將對經濟發展起到不可忽視的作用,這也是新經濟地理學所解決的問題。

在地區經濟收斂的研究問題上,研究成果較豐富,如俞培果和蔣葵(2006)、吳玉鳴(2004)、陳曉玲和李國平(2006)等使用時間序列、數值分析等方法對該問題進行了探索。Barro和Sala-I-Martin(1995)從空間角度論證了初始人均收入水平和經濟增長率之間存在β收斂的問題。國內學者中,吳玉鳴(2005)深入研究了中國經濟增長與收入分配問題,使用多種方法從不同角度進行驗證得出我國經濟增長受多維要素協同作用影響,從側面反映了我國存在β收斂的情況。吳玉鳴(2006b)對中國省域經濟增長截面趨同的實證分析,發現存在β趨同且速度大約為2%。陳曉玲、李國平(2006)結合地理位置和經濟狀況構造了地理經濟空間權重矩陣,使用1978~2004年的空間面板數據探討發現我國地區間存在很強的空間集聚性,且地區間的經濟差距在2000年后進一步擴大。湯學兵、陳秀山(2007)結合實際地區發展形態和發展方向對空間維度進行劃分,對八大區域研究經濟收斂性,發現存在條件β收斂和俱樂部收斂,對外開放水平、市場化程度和工業化程度對經濟發展存在正向推動作用。劉生龍、張捷(2009)基于1985~2007年的省級數據進行研究,發現長期內我國不存在絕對β收斂,短期內存在條件β收斂。潘文卿(2010)探討我國全域內部的分化過程,發現中國存在全域絕對β收斂,并從1990年前的東部和中西部存在的兩大俱樂部收斂分化成東部、中部、西部三大俱樂部收斂。洪志國等(2010)的研究發現考慮空間的聯動作用后收斂速度顯著提高,我國存在絕對β收斂的結論證明在該問題上,空間模型具有更強的現實意義。朱國忠等(2014)在動態視角下對該問題進行創新研究,經實證發現我國全域內不存在經濟收斂,分區域考慮發現東部不存在經濟收斂,中西部存在經濟收斂態勢。

我國經濟收斂問題的研究在數據使用、空間權重矩陣構造以及空間、時間劃分等方面都有不同程度的創新。在數據使用方面,時間維度的增加完成了截面數據到面板數據的過渡,空間權重矩陣構造難度提高;在空間劃分方面,從對全國的探討深入對區域的研究,隨后推進至地區分化的討論,更加注重空間上的演變,時間的劃分使得研究更多地注重于對階段性的研究。通過對已有文獻的梳理和總結可知,雖然對經濟過程收斂的研究逐步加深,但在眾多研究中仍有研究未使用空間面板數據,這將忽略不同個體隨時間的變化發展,易導致結果出現偏差。在空間權重矩陣構造上僅使用地理權重矩陣,構造較簡單,使用信息少。本文將使用2004~2016年的空間面板數據研究我國經濟收斂問題,通過相關性檢驗確定適用模型,研究其影響因素,同時將重新構造空間權重矩陣,使估計結果更具現實意義。大多數文獻均使用當期進行回歸,易產生內生性問題,在此則使用滯后期,以消除內生性問題。

主站蜘蛛池模板: 丽水市| 宾阳县| 历史| 彰化县| 清流县| 佛山市| 澄迈县| 鲁山县| 萨迦县| 西林县| 光泽县| 额尔古纳市| 穆棱市| 西盟| 布拖县| 宝清县| 广州市| 屯昌县| 石泉县| 株洲市| 昌都县| 铜陵市| 江西省| 宣武区| 即墨市| 通许县| 安丘市| 南陵县| 鹿邑县| 商丘市| 泰安市| 临清市| 潜山县| 栖霞市| 大足县| 新乡市| 瓮安县| 左贡县| 建宁县| 裕民县| 车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