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商法學的形成與發展
- 陳潔
- 11字
- 2019-10-18 17:00:46
上編:中國商法學的形成
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必須健全法治
王家福[1]
一 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是法治經濟
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是嚴格的法治經濟。所謂法治經濟,就是按照反映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客觀規律,體現人民意愿的法律來運作的經濟。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之所以是法治經濟,這是由以下客觀因素所決定的。
第一,市場經濟客觀規律的內在要求。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有其獨自固有的特殊性,同時又具有與一切市場經濟相同的共性。這就是:自主性、平等性、等價有償性、公平競爭性、自負盈虧性、誠實信用性。這就從客觀上要求對社會主義市場實行法治。因為,只有國家用法律的形式,確定了市場主體的資格,規范了市場主體的行為,制定了市場交易的規則與秩序,確定了國家實現調控市場的有效法律制度,市場主體才能獲得獨立的品格、應有的自主權;各類交易才能有序健康地進行;公平競爭才能成為現實,不斷推動企業進步和社會生產力的發展;價值規律和供求關系才能靈敏地支配經濟的運作;統一的大市場才能在國家的宏觀調控下,對各種資源的配置起到基礎性作用。沒有具有普遍約束力的行為準則,沒有一體遵循的法律秩序,沒有秉公執法的裁判,一句話,沒有嚴密的法治,就不可能有健全的、統一的、生機勃勃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
第二,國家社會穩定和政治穩定的客觀要求。我國15年來改革和建設所取得的勝利,其重要原因之一就是保持了社會和政治的穩定。要保持至關重要的社會穩定和政治穩定,就必須建立起健全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法治。否則就難以鏟除以權謀私、賄賂、貪污等消極腐敗和違法犯罪現象,保障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有序地發展;就不能制止坑農、害農、剝奪農民的行為,使農業順利發展;就無法具有有效宏觀調控手段,優化產業結構,抑制通貨膨脹,促進經濟持續、快速、健康發展,防止大起大落。因此,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法治,不僅是改革的需要,也是社會穩定、政治穩定、國家長治久安的需要。
第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同國際市場、國際經濟接軌的客觀要求。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是開放經濟。它不僅對內開放,而且對外開放,主動與國際經濟接軌,積極參與國際市場競爭。這就從客觀上迫切地要求我國盡快建立起符合市場經濟共同規律、適合中國國情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法律體系,形成一個穩定、統一、與世界相通的法律環境,使我國經濟更好地走向世界。
二 健全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需要的法律制度
要對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實行法治,就必須首先有一套比較完備的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需要的法律制度。因此,加快有關市場經濟的立法,已成為加強法治,促進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健康有序發展的至為重要的緊迫任務。加快立法進程,建立健全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需要的法律制度,具體說來,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
第一,健全市場主體方面的立法。要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必須首先進一步完善規范市場主體的法律。只有從法律上按照市場經濟的客觀要求把進入市場的主體科學地加以規范,使之能依法設立,自主經營,公平競爭,組織嚴密,監督有效,責任分明,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才能生機勃勃,健康發展。我國現行有關市場主體的立法,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發展是很不適應的。因此,當務之急,就是要從中國實際出發,充分借鑒各國成熟的經驗,健全我國有關市場主體的立法。這方面的主要法律除了八屆人大五次會議通過的公司法之外,還應抓緊制定以下幾個法律。一是合伙企業法。盡管合伙問題在民法通則的個人合伙、聯營中作了原則規定,但是不能完全適應合伙企業發展的需要。因此,應當制定合伙企業法,以明確其作為市場主體的法律地位與責任。二是獨資企業法。我國業已有1400多萬個體工商戶從事營業,數量相當之大。雖然已有民法通則和城鄉個體工商戶管理暫行條例對此作了規范,但仍不夠具體。為了使這一類市場主體的設立程序、法律地位、民事責任更加明確,應當制定獨資企業法。三是合作社法。在自愿、平等、互助基礎上發展合作經濟組織,對我國經濟特別是農村經濟的社會化、現代化、規模化、高效化有著不容忽視的重要作用。應當通過合作社法的制定,繼續貫徹國家對合作事業的扶持政策,促進其發展。
第二,健全規范市場主體行為方面的立法。首先,要進一步完善民事立法。完善我國民事立法的最理想的方案,是組織力量制定一部完整的民法典,但這可能太費時間。為了應急起見,可以在現行的民法通則基礎上先分別制定物權法或財產法、債法或合同法,然后再視需要編纂為完整的民法典。物權法或財產法是發展市場經濟的前提性法律。如果一個國家的物權法律制度不健全,財產關系不明晰、不穩定,就很難激勵人們去創造財富、積累財富、維護財富。為了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發展,我們應當在民法通則規定的基礎上進一步制定物權法。所謂債法,是指調整公民、法人因合同、不當得利、無因管理、侵權行為等產生的特定權利義務的各種社會關系的法律規范的總稱。這是發展市場經濟的基礎性法律。債法比合同法覆蓋面廣一些,合同法卻是債法中最核心部分。如果債法一時難以制定出,可以先行制定一部完整的合同法。其次,要進一步完善商事立法。目前,當務之急就是要集中力量迅速將以下幾個法律制定出來。一是票據法。我國應當根據兩個票據國際公約及各國通行的做法制定出一部現代化的票據法,使得銀行和企業更多、更好地使用票據,為日益發展的交易提供靈活安全的手段和監督的保障。二是保險法。用以調整公民、法人因保險而產生的各種社會關系。三是證券法。由于證券交易特別是股票交易涉及千千萬萬投資者利益,因此必須有健全的證券法和依照證券法的嚴格管理,以防止惡性投資和堅決打擊內部交易,確保證券市場健康發展。四是動產擔保交易法。為了充分適應工農業發展融通資金的需要和盡量實現動產的用益功效,需要制定動產擔保交易法,以設定動產抵押、附條件買賣(保留所有權)和信托占有三種不轉移占有的動產擔保法律制度。
第三,健全維護市場秩序方面的立法?,F代市場經濟的發展,不可能僅靠市場主體的積極性和自我約束,還需要國家依法從全社會的利益出發對市場進行適當干預,以創造平等競爭的環境,維護公平競爭秩序。這方面的主要法律除了我國八屆人大三次會議已通過的反不正當競爭法和八屆人大四次會議通過的消費者權益保護法外,還包括反壟斷法。這是禁止壟斷和其他限制競爭行為的法律,其立法目的在于創造公平競爭的良好環境,使市場經濟得以健康發展。制定反壟斷法對于我們社會主義國家來說,還有一個維護社會主義宗旨的意義。因為任何企業如果不是通過不斷提供更優質的產品、更優良的服務的競爭獲取利益,而是通過壟斷撈取好處,實質上是無償占有他人勞動。這是與社會主義宗旨相悖的,必須予以反對。我國正處于新舊經濟體制轉軌的時期,反壟斷法的制定不僅要反對諸如限制競爭協議、濫用市場力量、聯合破壞市場結構等經濟上的壟斷,而且還要反對地方封鎖、部門分割、行政壟斷。后者不僅保護落后,破壞統一市場的形成,而且還會引起社會腐敗,腐蝕我們的政權。因此,反壟斷在我國不但具有重要的經濟意義,還具有重要的政治意義。
第四,健全市場宏觀調控方面的立法。我們實行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不是絕對放任自由的市場經濟,而是由國家從整體利益出發加以宏觀調控的市場經濟。世界各國的經驗證明,國家對市場進行宏觀調控,這是市場經濟順利發展的重要條件。國家的宏觀調控必須建立在法治的基礎上,依法進行。因此,制定這方面的法律,已十分迫切地提到我們面前。搞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并不是不要計劃。我們應當按照市場經濟的客觀要求制定計劃法,為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發展提供具有科學的預測性和指導性的計劃。同時,對于國計民生至關重要的項目,還應當保留指令性計劃。要制定物價法。物價法應當規定自由定價的基本原則,但同時應當賦予國家授權機關在法律規定的條件下限制物價和凍結物價的權力。要制定銀行法,使我國中央銀行能以該法運用控制貨幣發行量、收放銀根、調節利率和貼現率等辦法,保障市場經濟沿著健康、高效的方向發展。稅法是規定稅種、稅率、稅金的計算和征納的法律。要通過稅法增強國家宏觀調控功能,調節各方利益,保障公平競爭,促進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發展和社會公平的實現。要制定國民經濟穩定增長法。通過該法的制定,規定種種必要的宏觀調控措施,保障國民經濟持續、快速、健康發展。
第五,健全社會保障方面的立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發展,還需要完備的規范勞動和社會保障的法律。這是因為,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是把效率與公平統一起來,以共同富裕為目標的經濟。如果沒有完備的社會方面的立法,充分保護勞動者的利益,切實救助暫時處于困境的人們,是很難為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創造一個積極向上、團結祥和、安定融洽的社會環境的。在這方面,我們急需制定兩個法律。一是勞動法。這是指調整職工與錄用單位之間勞動關系的法律。其目的在于通過基本勞動標準和勞動制度的規定,保護職工權益,協調和發展勞動關系,調動一切積極因素,推動生產和工作。二是社會保障法。這是指對勞動者在其發生特殊困難時給予一定物質幫助的法律,以期通過國家、集體、個人的努力,以互助的精神,對于因年老、疾病、工傷、失業而陷于困難境地的人們予以援助,以維護社會穩定和社會公正,為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提供必要的社會條件。
三 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法律的實施制度
健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法治,不僅表現為有完備的有關法律,做到有法可依,而且還表現為這些寫在紙上的各種法律在生活中能得以實施,做到有法必依、執法必嚴、違法必究。為了更好地促進和保障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更快地建立起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法律秩序,有必要對我國執法司法制度加以相應的完善。
第一,進一步強化法治觀念。國家行政執法機關、人民法院,都是忠于人民、忠于事實、忠于法律的實施法律的機關,必須更加徹底地摒棄人治思想,強化法治觀念,只服從法律,不受一切個人意志的干擾。法律是人民意志的體現。任何權力都是人民通過法律賦予的,并受到法律的約束,法大于權,而不是相反。在我國,黨和國家機關都必須在憲法和法律范圍內活動。任何人、任何組織在法律面前都是一律平等的,沒有凌駕于法律之上、超越于法律之外的特權。一切合法權利都必須一視同仁加以保護,一切違法犯罪行為都必須依法予以追究。只有堅定不移地建立法律至上的權威,牢牢地樹立起法治觀念,才能排除一切不正之風的干擾,執好法,司好法,從而保障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健康發展。
第二,轉換職能,嚴格執法制度。為了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的需要,我們國家的經濟職能正由直接管理向間接管理轉變。這對執法的要求日益嚴格。要逐步推行公務人員任職資格考試制度,切實保證執法機關人員的業務素質。要明確規定執法機關的權限和執法的程序,保證執法機關得以依法執法。執法機關執法的出發點和歸宿,只能是維護人民的利益、法律的尊嚴,地方利益、部門好處、單位實惠絕不能成為執法的驅動源。要提高執法機關的地位,保證執法機關的經費,提高執法人員的待遇,嚴禁執法機關辦公司或設立與機關職權有關的服務機構。堅決制止執法機關以任何方式進入市場,以權謀私,權錢交易。罰沒款要全部如數上繳國庫,不得以任何形式與執法機關的利益掛鉤。要堅決剎住以罰代刑的現象。要嚴格按照法定程序執法,增加執法的公開性、透明度,嚴禁涉及執法的公事在私下進行。要建立嚴格的倡廉拒腐、勤政為民的制度,使我國的執法機關成為高素質、高效率、公正廉明的堅強執法機關,更好地為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健康有序地發展服務。
第三,提高法院地位,保證法院更好地獨立行使審判權。法院是市場經濟法律得以實施的最后一道關口。要進一步提高法院依法行使審判權的獨立性。目前,地方保護主義猖獗。由于法院在很多方面依附于地方,有的法院已不是維護法制統一、法律尊嚴的神圣法制機關,而成為地方保護主義的工具。為了保證法院不受地方保護主義的干擾,得以依法獨立行使審判權,就應當逐步解決法院的經費獨立和人事獨立等問題。要逐步實行法官考試制度。要進一步提高法官的待遇。要進一步創造法院公正適用法律的條件。要進一步實行公開審判制度、辯護制度和舉證責任制度,切實保護當事人的權利。要進一步嚴格執行訴訟費和贓款上繳制度,嚴禁以任何方式與法院利益掛鉤。要嚴禁法院辦公司或創設與審判有關的訴前有償調解服務機構。不允許法官到任何機構、企業兼任法律顧問等職。堅決杜絕金錢、私利腐蝕法院肌體的現象發生。
第四,切實保護合法權利,堅決追究違法犯罪。為了保障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法律真正得以實施,必須依法切實保護公民和法人的合法權利。凡是合法取得的一切財產、權利,都應當在一視同仁予以保護之列。同時,必須堅定不移地制裁違法,打擊犯罪,對于大案要案,尤其是內外勾結的大案要案,要一查到底,依法堅決予以懲罰,以維護市場法律秩序,制止貪污腐敗,保障改革開放健康發展,在中國真正建立起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法治。
(本文原載于《求是》1994年第5期)
[1]王家福,中國社會科學院法學研究所研究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