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六 蕭山圍墾的社會經濟效益

采訪者:請您談談蕭山圍墾的社會經濟效益。

陳光裕:蕭山人民自力更生、艱苦奮斗,圍墾海涂50余萬畝,使肆虐千百年的錢塘江大潮不再危害鄉里。過去被人稱為“蕭山的西伯利亞”,潮來浪滾滾,潮去白茫茫的一片鹽堿沙灘,人跡罕至,只有瑟瑟荒草,春生秋衰,如今這里卻是一派良田美景的景象。1984年荷蘭專家,1985年世界糧農組織官員,1991年日本水利調查團,以及丹麥、澳大利亞等國專家來圍墾考察時,無不驚嘆我們蕭山攔海造地能有這么大的力量,稱蕭山圍墾是“人類造地史上的奇跡”。

蕭山當代圍墾,重在治江,結合造地,取得了顯著的社會經濟效益。1965年冬季開始,截至2007年,蕭山人民在黨的領導下歷經了42個春秋,先后組織了33期治江圍涂大會戰,圍涂造地54.61萬畝,農田水利基本建設配套面積41萬畝,創造了蕭山有史以來的偉大業績。

廣袤的圍墾大地,明顯緩解了蕭山人多地少的矛盾,解決長期困擾經濟發展的土地問題,為蕭山經濟社會的跨越式發展提供了廣闊空間。在新圍54.61萬畝的土地中,可開發利用作耕地的為65%,即全面開發利用可增加耕地35.49萬畝,為全區現有耕地的36.7%,此外,還有10%的土地可作為園地、雜地等。為全區經濟可持續發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墾區建立了益農、前進等6個鎮(鄉)和9個國營、集體、部隊農林墾場,使23個鎮、鄉擴大耕地面積和轄區范圍,從內地移民的2.3萬戶、8萬余人已在這塊土地上生息繁衍。昔日浪潮滾滾的鹽堿灘涂,今日已成為一片綠色田園——浙江著名的現代農業開發區。一大批事關蕭山經濟社會發展大局的基礎設施得以建成——蕭山國際機場、錢江大橋、高速公路、污水處理廠等,有力促進了蕭山經濟快速騰飛。

經過多年的改良、耕種,被圍墾的土地逐漸成了錢塘江南岸的良田和濕地(董光中攝于1977年4月)

茫茫的鹽堿灘涂上,通過幾十年的農業開發,從傳統型的農業模式,逐步向效益型農業轉變,建立起了糧食、棉花、絡麻、淡水魚和出口蔬萊等十大商品生產基地,墾區曾每年產糧、棉、麻油、水產品等12.5萬噸,由于農副產品的增加、外貿基地的開發、鄉鎮企業的興起,墾區成了蕭山發展民營經濟的樂園。榮盛集團、傳化集團、杭蕭鋼構、恒逸集團(基地)等知名民營企業坐落其間。經濟發達、環境優美、人民安居的蕭山區已經成為浙江省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樣板。現在的墾區,現代化農業已經基本得到普及,品牌農產品大量涌現。鹽堿灘涂變成錢塘江南岸的“米糧川”,處處是一派宜人、別致的田園景象。

蕭山圍墾的社會經濟效益具體如下。

第一,促進了水產業的發展。圍涂以后,新圍岸線接近錢塘江主槽,有利于通過沿江水閘接納魚、蟹苗等水產資源,特別是有利于捕撈出口創匯價值較高的鰻苗,據不完全統計,近20年來已捕撈出口鰻苗20.62噸,蟹苗4.1噸。

第二,增加綠化面積,優化自然條件。在新圍墾區已建成各種防風林帶1 539條,長1 655千米,面積1.52萬畝(其中竹林0.88萬畝),加上蠶桑果園1.43萬畝,兩項共綠化造林2.95萬畝,同時開挖河道、水塘面積6.49萬畝。改善和美化了生態環境,促進了錢塘江沿岸經濟的發展。

第三,治江圍涂,成效顯著,錢塘江河口江道面發生了巨大變化。1965年未大規模圍墾前,頭蓬附近江面寬為11千米,平均水深1.4米,尖山附近江面寬為27千米,平均水深為2.3米。錢塘江河口江道縮窄到原來的 1/2到1/4,主槽擺動趨緩,河道較為穩定,航道有所刷深,通航能力提高,險工地段縮短,兩岸防御洪潮能力大為增強。錢塘江下游河口段從杭州市五堡至二十工段(海寧市八堡)的56千米江道,基本上達到整治規劃線,縮窄了江道,固定了堤岸,刷深了江槽,提高了通航能力,由原來的20~40噸,提高到100~400噸,并為建設出海碼頭提供了有利條件。

第四,改善錢塘江灌區乃至蕭紹平原的排灌條件。通過圍涂,江道寬度縮窄,閘外高灘面積減少,有利于臨江水閘排水和排洪閘站的排洪能力,提升蕭紹平原100多萬畝農田的排洪效能。圍涂新建一線海塘,同時也確保了老南沙大堤以內大面積農田的防洪御潮安全,免除了老南沙大堤在未治江圍涂前,每年需要平均投入11.68萬立方米的拋石搶險任務,控制或減少了進潮水量,降低了錢塘江的含鹽度,淡化了錢塘江上游水質,有利于引淡水灌溉。

第五,為錢江世紀城、新的杭州市中心舉辦G20峰會與2022年亞運會、大江東產業集聚新區提供了土地資源。

主站蜘蛛池模板: 区。| 内乡县| 金寨县| 铁岭县| 昌图县| 偃师市| 建平县| 沅陵县| 桃江县| 容城县| 漾濞| 临高县| 温宿县| 石嘴山市| 乌恰县| 宝兴县| 靖远县| 甘孜| 永德县| 鹤庆县| 独山县| 高邑县| 娄烦县| 万盛区| 永年县| 通海县| 洛宁县| 灯塔市| 尤溪县| 红桥区| 晋宁县| 东源县| 方正县| 宁晋县| 乐东| 辽中县| 嵩明县| 搜索| 青海省| 乃东县| 拜泉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