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目的地旅游安全評價與預警
- 鄒永廣
- 818字
- 2019-10-11 17:07:03
2.2.2 旅游安全評價的概念
中華人民共和國安全生產標準《安全評價通則》(AQ8001-2007)對安全評價做了如下定義:“安全評價是以實現安全為目的,應用安全系統工程原理和方法,辨識與分析工程、系統、生產經營行為和社會活動中的危險、有害因素,預測發生事故或造成職業危害的可能性和嚴重程度,提出科學、合理、可行的安全風險管理對策措施建議。”[32]
旅游安全評價雖沒有比較確定和權威的界定,但是學者們先從系統論的角度定義旅游安全風險,繼而進行定義旅游安全評價概念。趙懷瓊、王明賢(2006)認為“旅游安全風險系統是由旅游者自身與旅游景區管理、社會環境等綜合因素共同組成的一個復雜的有機整體,它們在旅游安全上,存在著相互作用、相互聯系,從而構成一個特定的相互依賴的系統”[33]。旅游安全評價具有兩層含義:其一是旅游自身系統是否安全,自身結構是否受到破壞;其二是旅游系統對于人類是否安全,即旅游系統所提供的服務能否滿足游客的安全需要(謝賢平等,2007)[34]。在前人研究的成果基礎上,陸燕春(2008)認為“旅游安全風險管理評估是確定可能的危險源類型,對旅游行程中的所有風險因素進行合理的評估,同時建立旅游資源的風險等級評定制度”[35]。
“安全評價的目的就是查找、分析和預測工程、系統、生產經營活動中存在的危險、有害因素及可能導致的危險、危害后果和程度,提出合理可行的安全對策和措施,指導危險源監控和事故預防,以達到最低事故率、最少損失和最優的安全投資效益。”(柴建設等,2008)[36]“開展旅游安全評價是旅游行業發展的客觀需要,是旅游企業實現本質化安全運行的需要,實現旅游全過程控制的需要,為建立旅游系統安全的最優方案,為決策者提供依據,為實現旅游安全管理的標準化和科學化創造條件。”(章秉辰,2010)[37]周麗君(2012)指出“山地景區旅游安全風險評價是進行風險預警和防范的基礎,是制定景區安全管理措施的依據和基礎,對各影響因素和風險源進行識別分析,確定其風險要素可能性大小,并可以根據確定好的風險程度進行針對性管理”[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