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1.3.2 研究方法

本書將遵循社會科學研究范式,綜合運用生態學、社會學、安全學、旅游學等學科的理論與方法,按照文獻研究、現象觀察、理論應用、概念界定、模型構建、指標選取、數據收集、模型驗證到理論形成與研究討論的邏輯思路開展,以理論研究為基礎,采用規范和實證、歸納和演繹等相結合的研究方法。本書將具體采用的研究方法論和研究方法如下。

1.3.2.1 研究方法論

(1)實證研究和規范研究相結合

本書總體采用“規范—實證—規范”的分析思路。運用安全學、系統學、旅游學等相關概念、理論對目的地旅游安全及其系統運行機理、目的地旅游安全評價模型進行規范分析,系統性地闡釋目的地旅游系統安全運行的理論內涵。通過系統動力學和結構方程的建模原理,構建目的地旅游安全客觀和主觀評價模型。實證分析的主要目的在于檢驗和修正目的地旅游安全評價模型,規范分析的主要目的在于研究目的地旅游系統安全的理論內涵,為實證檢驗奠定基礎。另外,針對實證分析驗證的模型為目的地旅游安全指數測算提供一個直觀的理論來源和依據。

(2)定性分析和定量研究相結合

定性分析和定量研究是相互補充的,單一的定性或者定量分析很難深刻反映目的地旅游安全的系統性和復雜性,必須既要進行定性分析,又要進行定量分析,才能更全面地對目的地旅游安全進行評價。

本書定性分析主要是從目的地旅游安全的概念界定、內涵與外延闡釋,并通過對目的地旅游安全系統框架體系分析,建構目的地旅游安全評價理論模型,遵循目的地旅游安全評價指標體系選取的目的和原則,考慮指標的充分性、必要性、可行性等因素,確定指標體系及評價方法。定量分析就是通過調研等途徑獲取樣本城市目的地數據,對目的地旅游安全度評價模型和目的地游客安全感評價模型進行檢驗,驗證指標體系和模型科學性、合理性。

(3)演繹和歸納相結合

本書通過對旅游安全概念內涵的反思,采用邏輯推理的演繹方法闡述目的地旅游安全理論內涵。通過生態系統理論、社會脆弱性理論、期望差異理論,邏輯推理、演繹出目的地旅游安全評價的理論模型。采用歸納分析方法,抽象出目的地旅游安全系統的構成要素、主要特征、影響因素和運行機理,并使用城市目的地的調研數據驗證目的地游客安全感評價模型。

1.3.2.2 具體研究方法與工具

本書具體采用文獻研究、多元統計和系統分析學等方法,對目的地旅游安全評價進行研究。主要使用的研究軟件和工具有:SPSS 18.0、AMOS 17.0、Vensim 5.0等。

(1)文獻研究法

通過文獻研究,闡述研究的相關背景,梳理現有目的地旅游安全評價的相關研究的脈絡,并指出本書所要解決的問題。通過現有的相關文獻分析,界定目的地旅游安全概念、理論內涵和外延,詮釋目的地旅游安全的特征、影響因素、運行機理,提出目的地旅游安全評價分析的理論框架,為旅游目的地安全評價和預警提供理論依據。

(2)多元統計分析法

本書將根據理論闡述,構建目的地旅游安全客觀和主觀評價模型,構建指標體系,設計問卷,進行數據收集,通過多元統計分析方法,借助SPSS 18.0統計軟件對原始數據進行定量分析。在統計分析過程中,將綜合采用因子分析、結構方程模型(SEM)等分析方法對理論模型和研究假設進行檢驗和擬合,以對目的地旅游安全度和游客安全感的影響因素進行評價分析。

(3)系統分析法

系統動力學(System Dynamics )由美國麻省理工學院福雷斯特(Jay W.Forrester)教授創立的研究復雜系統動態行為的一種計算機仿真技術,系統動力學以系統思考為理論基礎,主要對系統結構和系統狀態進行分析[7]。本書運用系統分析方法與系統動力學原理,將目的地旅游安全系統看作一個自組織復雜系統,對其結構、組成要素、主要特征、影響因素、系統功能、運行機理、因果關系、主要反饋回路和主要影響因素等問題進行了深入探討。在此基礎上,使用Vensim 5.0軟件刻畫目的地旅游安全系統運行的模型,為目的地旅游安全評價分析提供依據。

主站蜘蛛池模板: 盐城市| 平度市| 竹溪县| 吉林省| 修文县| 河西区| 五大连池市| 彭水| 北流市| 托克逊县| 大安市| 密云县| 农安县| 股票| 涡阳县| 开阳县| 武夷山市| 洛南县| 滦平县| 昌江| 德昌县| 北海市| 漳平市| 双柏县| 金沙县| 北宁市| 景洪市| 岑巩县| 安远县| 丹寨县| 林甸县| 林周县| 桐乡市| 澎湖县| 绵阳市| 巴林右旗| 镇康县| 灌云县| 隆安县| 永靖县| 丘北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