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珠江論叢(2018年第3輯/總第21輯)
- 付景川主編
- 6589字
- 2019-10-11 17:02:38
創新求實,助力高校內涵式發展
——廣東省教師教學發展中心建設研討會綜述
王小魚[1]
【摘要】高校成立教師教學發展中心,順應了教育發展規律和世界潮流,其功能定位和目標定位,都表明它是教育改革與創新、教師隊伍提升與成長的前沿陣地和重要平臺,必須以先進的教育理念為靈魂,指導其組織建設與發展體系構建。一些高校教師教學發展中心在行政上尚處于邊緣化地位,這樣的局面與其承擔的職能是不相符的,“掛靠”于教務處、人事處等部門的做法不利于其職能發揮。教師培訓應當是教師教學發展中心重要的核心業務,各高校教師教學發展中心要牢牢把握住“提升教師教學能力與水平”的使命。應當在教師培訓的系統化、針對性、專業化、信息化上充分體現出其獨特的優勢。要把握時代的要求和師生心理需求,有針對性地開展改革創新,對教師實行“精準服務”,應當通過調研、把關,對于課堂教學改革認真分析、加以總結,揚長避短、去粗取精。
【關鍵詞】教發中心 職能定位 師資培訓 教學改革 教學相長
為進一步加強高校教師培訓工作,促進高校教師專業發展和素質提升,推動高校教師隊伍建設邁上新臺階,4月12~13日,由教育部全國高校教師網絡培訓中心、全國網培中心廣東省分中心(華南師范大學教師發展中心)主辦,深圳大學教師教學發展中心、對外經濟貿易大學深圳研究院承辦的“廣東省2018年高校教師教學發展學術研討會”在深圳大學舉行。來自廣東省、河南省、吉林省等地的43所本科院校、19所高職高專院校130余名教師教學發展中心、人事處、教務處負責人參加了此次培訓。本文作者代表吉林大學珠海學院教師教學發展中心[2]參加了會議。
一 專家對教師教學發展工作新穎深刻的解讀
中國計量學院標準化學院院長、院校管理與標準化研究所所長、教育部高等學校公用工程類專業教學指導委員會委員李丹青教授做了題為“《本科教學質量國家標準》解讀與教師發展工作的轉型適應”的專題講座。其發言內容包括高等教育質量及標準概述、專業類教學質量標準解讀和教師發展工作的轉型與適應三個方面。她建議要積極開展宣傳、推廣、解讀《國標》的工作,并且聯系實際,有針對性地理解、貫徹、落實《國標》。
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副研究員、國家二級心理咨詢師李芳的講座主題為“審核評估中的教師教學發展中心職責與對策”。她指出,教學質量提升成為高等教育發展關鍵詞,高校要以評促建,把握審核評估的新特點——審核重點新、評估理念新、結論形式新、評估方式新;要掌握教師教學發展評估的五個度(達成度、適應度、保障度、有效度、滿意度),以及評估所面向的6+1個項目(定位與目標、教師隊伍、教學資源、培養過程、學生發展、質量保障、特色項目),通過把握好這些測評點,做好教師教學發展和質量保障工作。
此外,李芳還做了“教發中心的硬實力打造——新一輪教室改造運動中教發中心如何實現主動引領”的專題講座。她指出:我們要注重教學生態,即教師發展和學生培養的同頻共振,注重信息技術環境和課堂教學環境的改造;要從需求中來,到需求中去,強調需求管理;從人才培養方案、教學大綱、課堂教學設計中摸清需求;要有效應用,直面問題,通過信息手段+大數據分析的技術診療直擊“痛點”,切實解決問題。
延邊大學教師教學發展中心副主任、副研究員郭艷春的講座“教發中心的吸引力從何而來——以延邊大學為例”,從中心機構設置與條件保障、教師教學發展內容構建與實施、教師教學發展特色項目與效果、發展中心引領示范與輻射作用、發展中心工作思考與未來展望五個方面詳盡地分享了延邊大學教師發展中心的建設經驗。她認為,匯聚內部資源,借助外部助力是很有必要的。同時,中心需要牢牢把握住“提升教師教學能力與水平”的使命,明確“造就幸福老師、智慧老師、魅力老師”的目標定位。
鄭州大學教務處副處長、博士研究生導師、教師教學發展中心負責人鄢文海的講座主題為“教發中心的軟實力打造——教師培訓方案的系統化設計”。鄢文海以問題為導向,提出了教師培訓當中的管理層面存在多頭管理、管理制度不健全、教師教學發展平臺不完善等問題。在教師層面,存在學歷高但教學水平低、重科研“成果”輕教學、缺乏探討教學問題的環境等問題,以此為切入點,提出要在觀念、制度、組織、執行方面著手來解決這些問題。并分享了要加強頂層設計、統籌規劃,追求務實的培訓目標,加強平臺建設和項目執行等經驗體會,提出現在教師發展面臨的三大挑戰:一是如何在“雙一流”建設中提升教師教學發展的能力;二是國際化背景下如何促進教師教學發展;三是如何在“互聯網+”背景下謀劃教師教學發展工作。
深圳大學教師教學發展中心主任孫忠梅的講座主題是“教發中心的創新力打造——大學慕課普及化時代,教師教學發展如何變革適應”。孫忠梅提出,面臨著新時代教育發展方式的轉變、科技迅猛發展的挑戰,慕課在國內外高校逐步興起。中國慕課的應用形式多樣,發展迅速,形成翻轉課堂和混合式教學的創新方式。教師教學發展在慕課方面也面臨著教學觀念需要更新、信息化素養需要提升、教師角色需要轉變、教學競爭有壓力、教學改革熱點頻出等機遇與挑戰。她提出了慕課推進的策略:進一步遵循“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理念,嘗試翻轉混合教學的教學模式,引導促進教師角色轉換,建構“伙伴共同體”的師生關系。
武漢輕工大學教師發展中心主任、首席培訓師、研究員張勝全做了“教發中心的凝聚力打造——教師發展中心的組織建設與發展體系構建”的發言,并現場主持了“新教師培訓活動的設計與實施體驗工作坊”。張勝全從武漢輕工大學教師教學發展中心組織建設、教師教學發展平臺體系構建、教師教學發展隊伍體系建設、教師教學發展活動體系建設四個方面分享了經驗。在工作坊活動中,各位老師們積極參與,熱情高漲,通過小組討論交流的形式探討張勝全主任提出的三大問題,即貴校新教師培訓是如何實施的?當前教師培訓普遍存在的問題和困難是什么?您認為新教師培訓應該包含哪些基本模塊?在此次工作坊中,老師們通過與不同院校的同人充分交流,進一步明確了問題,開闊了思路。
二 對教師教學發展中心建設的全方位研討
與會者通過三天的討論普遍認為,成立教師教學發展中心順應了教育發展規律,順應了世界潮流。高校教師教學發展中心從無到有,發展迅猛;教師教學發展活動從少到多,從零散到系統,成效顯著,對教師的教學能力提升,起到了很大的促進作用。但距離成熟、完善、充分發揮作用尚有較大差距。以吉林大學珠海學院為例,學校教師教學發展中心成立以來,雖人員少、設備缺、制度空白,卻致力于建設專業化、制度化、常態化的發展體系,開展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截至2018年3月底,共舉辦30余場活動,參與教師累計6000人次,好評率達90%以上,創設了一系列品牌活動,如名師工作坊、專家咨詢室、青年教師提升計劃、導師制、教學沙龍、系列講座等。活動內容涉及教育理念、師德與政治素養、教學方式方法改革和職業生涯規劃、科研能力提升等多個方面。為配合課堂教學改革,還精心設計了提高課堂教學質量研究項目,迄今已有100余名老師參加。尤其是微課制作的老師們,從零起步,在設備條件較差的情況下制作了50多個微課視頻,并順利通過結項評審。其中兩項獲得國家級微課大賽二等獎。從事相關研究、實驗項目的教師教學水平都有明顯提升。
(一)以問題為導向的理性探討
第一,關于教師教學發展中心定位與發展方向。
如何系統增強教師的教學能力呢?頂層設計的初衷是引導高校建立教師教學發展中心。這幾年,各地高校也都相繼成立了教師教學發展中心。然而,不少高校仍處于邊實踐、邊摸索階段,缺乏指導,缺失方向。
國家大計教育為本,教育大計教師為本。提倡教師為本,表明黨和國家更加重視教師教育,而教師教學發展中心所提供的教師教學發展的培訓、管理與服務,實際上已經構成教師的“終身教育”。一些高校教師教學發展中心在行政上尚處于邊緣化地位,這樣的局面與其承擔的職能是不相符的。同時,需要做什么,如何做,才能使教師教學發展中心“實至名歸”,是與會者共同關心的問題。教育變革正如火如荼地進行,當“萬維空間”挑戰“三尺講臺”,當個性化、多樣化的學習日漸成為主流,教師如何才能跟上時代的步伐?教師教學發展工作只有面對這樣的挑戰,才能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為高效內涵式發展和建設“雙一流”做出實實在在的貢獻。
第二,教師教學發展中心工作,首先需要領導重視。
學院領導重視則效果佳,不重視則效果大打折扣。教師教學發展中心的人員編制、設備設施、場地建設、職能發揮、創新拓展等,都需要領導關注,需要先進教育理念的貫徹落實。國內外許多院校的成功經驗證明,教發中心從功能定位到目標定位,都表明它是教育改革與創新、教師隊伍提升與成長的前沿陣地和重要平臺,必須以先進的教育理念為靈魂。同時,教師教學發展工作涉及學校決策層、院系及相關部門管理層、教師隊伍等許多方面,需要高度合作和廣泛支持。
第三,教師教學發展中心“掛靠”之尷尬。
各高校教師教學發展中心許多是“掛靠”于教務處、人事處的,成為不上不下、職責不清、權限不明的“含混”部門。所謂“掛靠”,其原意是“企業掛靠經營”,是指一個單位或企業允許他人在一定期間內以被掛靠企業名義對外開展業務的行為。掛靠關系,是一種臨時性的、不規范的關系,既無法律依據,也缺乏合理性。在實際運作中,高校的教師教學發展中心無論是“掛靠”在教務處還是人事處,其本職工作和特定職能都會被分派的事務性工作所沖淡,也偏離了其成立的初衷和應有的發展方向。更為重要的是,教師教學發展中心的職能定位決定了,必然需要相對的獨立性,這樣才能保證其承擔不同于一般教務管理、人事管理的使命,才能通過其調研、創新、改革的一系列舉措為教師隊伍的成長、教學質量的提升做出自己應有的貢獻。實際上,內涵式的師資培訓、教學咨詢、教改研究等極為重要的發揮職能的渠道,都會因“掛靠”而被削弱和阻滯。
第四,教師培訓是教師教學發展中心重要的核心業務。
新教師入職培訓、中青年教師提升培訓、資深教師的現代化教學技術培訓等,無論在教務部門還是人事部門,都并非其優勢。教師教學發展進入新常態,應當在教師培訓的系統化、針對性、專業化、信息化上充分體現出其獨特的優勢。教師培訓要體現新理念、新標準、新方法、新技術,無論從名稱及其職能定位來看,還是從國內外成功的經驗來看,教師教學發展中心都應當具備這方面的優勢,因而也應當責無旁貸地將師資培訓作為自己重要的核心業務。
(二)面對挑戰和發展機遇需要解決的關鍵問題
第一,教師教學發展中心的本質決定了其綜合職能。
教師教學發展中心的本質在于促進“教師的成長,教學的發展”。正因為如此,其職能必定是綜合的,而不是單一的。比如,關于教發中心是不是具備研究職能,答案當然是肯定的。只有研究才能發現問題、明確解決問題的方案。才能把握時代的要求和師生心理需求,有針對性地開展改革創新。比如,關于教發中心是不是具備督導功能?答案也是肯定的,無論是教學質量的提升還是教師水平的提升,都需要在督導過程中給予一定的壓力和激勵,并且也只能在此過程中進一步發現問題。比如,教發中心是不是具備咨詢功能?答案依然是肯定的,不僅因為國外成熟、成功的教發中心都會開展個性化教師培訓、一對一的心理激勵或咨詢服務,而且整合教育資源、有針對性地“精準服務”,本身就是促進教師成長的有效途徑之一。所以我們認為,中心不能成為一個純粹的行政單位,不能只有行政人員,也需要有教師培訓師、咨詢師之類的專業人員。教師教學發展中心最好的定位是圍繞教學發展和教師成長,系統地、高效地、拓展性地研究教學、服務教師的獨立單位。
第二,關于“葉公好龍”之人才大戰。
基于“雙一流”大學的虹吸效應,對優秀教師的爭奪成了教育界新一輪的人才大戰。高校之間人才的合理流動,能夠促進人才的成長,同時也有利于資源的優化整合,更好地實現人才交流,促進發展。但與此同時,一些高校間出現的人才非正常流動,其產生的消極作用也越來越不容忽視。沖在前列的不一定是改革的先鋒和表率,有的純屬“葉公好龍”。大量招徠人才,卻未能人盡其用,甚至害怕人才提出的意見和建議。
教師教學發展中心應當在規范人才交流、規避惡性競爭、優化教師隊伍上有所作為。因此,對于高校師資隊伍的檢查評估、對于高校教師教學發展中心建設的評價機制需要改革優化,從而有利于學校和教發中心真正下功夫練內功,真正能夠更好地吸引人才、留住人才、培養人才,最大限度地發揮人才的作用。
第三,課堂教學改革,想說愛你不容易。
自高校教師教學發展中心設立以來,就面對各種課堂教學改革,這首先是一件好事。但從內涵式發展的角度來看,現在到了需要理性審視和認真總結的時候。如慕課、翻轉課堂、對分課堂、顛倒課堂、云課堂、雨課堂、智慧課堂、微課堂等,林林總總,不一而足。不可否認,其中一些舉措是有創意、有特點的,而且也在一些學校取得了好的效果和成功的經驗。但其中有的做法對于愛學習、會學習的尖子生效果較好,但對于大多數學生來說則可能帶來負面作用。一些缺乏充分論證和驗證的課堂教學改革,由于知識碎片化,對于學生學習主動性和自主整合知識的能力要求非常高,稍有差池,其效果適得其反。雖然一些做法可以不斷改進、完善,但其中一些傾向有實質性錯誤:一是課堂改革只改表面,不改實質;只重形式,不重內涵。二是課堂改革不對人,只對設備。三是教師隊伍素質能力參差不齊,一些教師不做內功,只做表面功夫,以花樣翻新取代了深厚的教學功力演練,在教學效果上舍本求末。不是實實在在做事,而是在作秀。因此,教發中心應當通過調研、把關,對于風靡一時的做法,需要認真分析,揚長避短、去偽存真、去粗取精。
第四,重新審視“以學生為中心”。
“以學生為中心”的教育理論淵源,來自美國教育家和哲學家杜威的“兒童中心論”。他的思想在教育界影響很大,特別強調尊重人類自由的天性。將杜威的思想進一步運用于中學和大學教育就成為今天所提倡的人盡皆知的“以學生為中心”的口號,就是要以培養學生的興趣為主,讓學生在興趣的驅使下自主獲取知識。教師的主要職責不再是灌輸已有的知識,而是要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以及為學生引領學習方向。學生在興趣的驅使下以及教師的指導下可以有選擇地獲取知識。這樣不僅提高了學習的效率,也培養了學生觀察、發現、研究以及解決問題的能力,提高了他們的綜合素質。
但在各種教育改革大潮的發展過程中,難免會出現斷章取義之誤解。課堂教學中教師“以學生為中心”理所當然。但所有高校,連整個社會也倡導“以學生為中心”就不是那么合理了。甚至有人還提出:“一切為了學生,為了一切學生,為了學生的一切。”實踐中也有將“以學生為中心”偏狹地理解為“討好”學生,應對方式很不適當,背離了尊師重教的傳統,忽視了教師在教學中的引領地位。
在教學活動中,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應當具備學習的主動精神,而教師是學生主動學習意識的培養者、激發者、引導者。師生之間的關系應當是平等互動,教學相長。鄧小平曾經指出:“一個學校能不能為社會主義建設培養合格的人才,培養德智體全面發展、有社會主義覺悟的有文化的勞動者,關鍵在教師。”我們認為,在師生關系上,教師應當以學生為中心,但在學校教學管理體系中,以至于在整體的教育系統中,應當以教師為中心。國家繁榮、民族振興、教育發展,需要培養造就一支師德高尚、業務精湛、結構合理、充滿活力的高素質專業化教師隊伍。
Innovating and Being Realistic,Helping the Development of Connotation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Summary of the Seminar on the Construction of Teacher & Teaching Development Center in Guangdong Province
Wang Xiaoyu
Abstract:The establishment of teacher & teaching development center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conforms to the law of educational development and the world trend,and its function orientation and goal orientation indicate that it is the front position and important platform for educational reform and innovation,and for the promotion and growth of teachers,which must take the advanced education idea as the soul to guide its organization construction and the development system construction. Some teacher & teaching development centers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are still in a marginalized position in administration. This situation is not in line with the functions they undertake,and the practice of “relying on” the departments such as the department of academic affairs and the personnel department is not conducive to the exertion of their functions. Teacher training should be an important core business of the teacher teaching development center,and the teacher & teaching development centers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should firmly grasp the mission of “improving teachers' teaching ability and level”. The systematization,pertinence,specialization and information of teacher training should fully reflect its unique advantages. In order to grasp the requirements of the times and the psychological needs of teachers and students,to carry out reform and innovation in a targeted manner,and to carry out “precision services” for teachers,we should make careful analysis and summary of classroom teaching reforms by means of investigation and check,make full use of their strengths and circumvent their weaknesses,and get rid of rough and refined.
Keywords:Teacher & Teaching Development Center;Function Orientation;Teacher Training;Teaching Reform;Teaching Benefits Teachers as Well as Students
[1]王小魚,吉林大學珠海學院教師教學發展中心副主任。
[2]吉林大學珠海學院教師教學發展中心的建設,是廣東省本科高校教學質量與教學改革工程立項建設項目。見廣東省教育廳粵教高函【2016】233號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