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二 整體稅制的收入分配效應

下面重點對我國稅制結構的收入分配效應進行實證測算。在數據方面,本部分將綜合采用中國家庭收入調查(CHIP)2013年微觀數據,并結合2013年資金流量表、《中國稅務年鑒2014》中的宏觀數據,對2013年稅制結構的收入分配效應進行測算,并與2007年結果進行縱向比較。其中,住戶層面的微觀數據采用中國家庭收入調查(CHIP)2013年數據,全國消費支出總額、財產收入總額、勞動報酬總額等宏觀數據來自2013年資金流量表,分稅種稅收數據來自《中國稅務年鑒2014》。

經整理,共獲得中國家庭收入調查(CHIP)2013年數據中的家庭住戶18187戶,其中城鎮住戶6866戶,農村住戶10551戶,流動人口住戶770戶,樣本覆蓋北京、遼寧、廣東、江蘇、山東、山西、安徽、河南、湖北、湖南、重慶、四川、云南、甘肅、新疆15個省份。在計算過程中,我們對樣本進行了加權,以使研究結果具有全國層面代表性。

(一)按消費支出分攤的稅負具有累退性特征,按工資性收入和財產性收入分攤的稅負具有累進性特征

為觀察數據的總體特征,首先對所用數據的主要指標進行描述性統計分析,包括人均可支配收入、人均總消費支出、人均工資性收入和人均財產性收入等(見表3-2)。從表3-2中可以看出,首先,人均總消費支出與收入的比率隨收入水平的上升而下降,這意味著按照消費支出分攤的稅負具有累退性特征;其次,人均工資性收入的比重總體上隨收入的增加而上升,這說明按照工資性收入分攤的稅負具有累進性特征;最后,人均財產性收入與人均可支配收入的比率也隨著收入水平的提高而上升,這說明按財產性收入分推的稅負也是累進的。

表3-2 全國住戶主要指標描述性統計

(二)整體稅制有效稅率隨收入的上升而下降,累退性特征明顯

有效稅率是指納稅家庭的稅負總額與其收入總額之比,是分析稅收累進性的常用指標之一。整體稅制有效稅率=所有稅種的家庭總稅負額/家庭稅前收入總額。為準確計算有效稅率,需要首先準確計算家庭的稅負總額和家庭稅前收入總額。對于家庭稅前收入總額,本研究采用中國家庭收入調查(CHIP)2013年數據中的工資性收入、經營凈收入、財產凈收入和轉移凈收入之和。而要計算家庭稅負總額,就必須知道每個家庭在每個稅種支付的稅收額度。由于中國家庭收入調查(CHIP)并未詳細給出每個家庭各稅種的稅收支出,因此需要利用稅收的宏觀數據進行稅負分攤。

對于流轉稅和個人所得稅來講,稅負分攤的方法均較為確定,但對于企業所得稅和財產稅,由于稅負轉嫁具有一定程度的不確定性,每個家庭支付了多少額度的企業所得稅和財產稅就不是十分清楚,因此需要對稅收歸宿不明確的兩類稅種采取不同的稅收歸宿假定[3]。我們參考岳希明等(2014)的做法[4],對企業所得稅作出四種稅負轉嫁假定,對財產稅作出三種稅負轉嫁假定,并將二者組合在一起得到12種稅負轉嫁方案,然后在其中選擇最具代表性的三種結果:適中累退性、最強累退性和最弱累退性來進行分析。表3-3顯示了三種不同稅收歸宿假定下計算出的收入十等分組下的整體稅制有效稅率。

表3-3 不同稅負轉嫁假定下的整體稅制有效稅率

續表

總體看,有效稅率隨收入上升而下降最明顯的是收入十等分組中的前8組,后2組的有效稅率出現有升有降的變化,但變化幅度非常小。這可能是由于個人所得稅、企業所得稅以及財產稅在高收入組存在累進性從而遏制了整體稅制的累退性(見表3-4)。有效稅率隨收入而下降的趨勢在第1、第2組最為明顯,這可能是由于在消費的慣性以及收入在短期內大幅下滑的共同作用下,第1組家庭在可支配收入微薄的情況下依然保持相對較高的消費,從而導致第1組家庭具有較高的有效稅率。但綜合來看,無論采取哪一種假定,我國有效稅率都隨收入的上升而下降,由此表明我國稅制整體上是顯著累退的。

(三)累退性稅種占比較高是整體稅制累退性的主要原因

為深入分析整體稅制累退性的原因,有必要觀察各分稅種的有效稅率。各稅種有效稅率=該稅種的家庭稅負額/家庭稅前收入總額。表3-4分別展示了增值稅、消費稅、營業稅、其他間接稅、個人所得稅、企業所得稅和財產稅等各個稅種有效稅率的計算結果。從表3-4中可以看出,增值稅、消費稅、營業稅和其他間接稅的有效稅率隨收入的增加而呈現明顯的下降趨勢,累退性特征較為顯著。從個人所得稅來看,其有效稅率隨著收入的增加呈現明顯的上升趨勢,累進性特征明顯。[5]資本所有者和從業人員各承擔一半稅負轉嫁假定下的企業所得稅也呈現明顯的累進性特征,有效稅率隨著收入的增加呈現明顯的上升趨勢。而對于財產稅而言,其有效稅率在前5組隨著收入的增長而降低,后4組則隨著收入的增長而上升,呈現出U形變化。相比于增值稅等明顯累退的稅收,財產稅在中高收入組表現出一定的累進性,這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收入分配的調節。

表3-4 全國分稅種有效稅率

整體來看,全國平均有效稅率為20.57%,而增值稅、消費稅、營業稅和其他間接稅的有效稅率分別是8.17%、2.31%、3.10%和1.24%,累退性稅收共占比72.05%。而在累進性稅收中,累進性最高的個人所得稅僅僅占比1.2%,再加上在特定稅負假定下呈現累進性特征的企業所得稅占比也僅16.2%。綜合來看,累退性稅收占比過高是我國整體稅制累退性的最主要原因。

(四)增值稅、消費稅和其他間接稅累退性明顯,個稅累進性明顯,企業所得稅與財產稅的累進性因稅負轉嫁假定而異

有效稅率可以根據收入水平的變化來判斷稅收的累進性特征,但無法獲得累進性大小的確切數值,而Kakwani稅收累進性指數則解決了這一問題,其計算方法為:Kakwani指數=稅收集中率-稅前收入基尼系數。若Kakwaini指數為正數則表示該稅種為累進性稅收,且絕對值越大表示累進性越強;反之,若指數為負數則表示該稅種為累退性稅收,且絕對值越大表示累退性越強;如果Kakwani指數等于零則表示該稅種為比例稅。為進一步考察各稅種的性質,下面計算了12種稅負轉嫁假定下分稅種的Kakwani稅收累進性指數(如表3-5)。

表3-5 不同稅負轉嫁假定下分稅種累進性指數(全國)

續表

從表3-5中可以看出,增值稅、消費稅、營業稅和其他間接稅的累進性指數在所有不同稅收轉嫁假定下均取負值,表明其為累退性稅收。個人所得稅的累進性指數始終為正值,說明個人所得稅為累進性稅收。這些結論與我們采取有效稅率觀察法得出的結論基本一致。而企業所得稅和財產稅累進性指數的正負則因稅負轉嫁假定的不同而存在差異,企業所得稅累進性指數在假定由消費者負擔一半時取負值,其他假定下均為正值;財產稅累進性指數在假定由消費者負擔一部分時取負值,消費者負擔的比例越多則累退性越明顯。比較企業所得稅和財產稅的累進性指數變化以及絕對值大小可以得知,無論是企業所得稅還是財產稅,當稅負越來越多地轉嫁給消費者時,累退性就會變得越來越強。

(五)整體稅制結構的累退性擴大了居民收入差距

稅種的累進(退)性特征與收入分配效應之間存在緊密聯系,累進性稅收能夠有效調節收入分配,而累退性稅收則會擴大收入差距。前面我們已經證實了我國整體稅制的累退性特征,但其收入分配效應到底有多大,還需要進一步定量測算。對于稅收制度收入分配效應的衡量,通常使用Musgrave和Thin提出的MT指數,其計算公式為:MT指數=稅前收入基尼系數-稅后收入基尼系數。當MT指數取正數時,稅后基尼系數小于稅前基尼系數,表明稅收制度會緩解收入分配不平等,其絕對值越大,稅收制度緩解收入分配不平等的作用越顯著;反之,當MT指數取負數時,稅后基尼系數大于稅前基尼系數,表明稅收制度會加劇收入分配不平等,其絕對值越大,表示稅收制度越不利于改善收入分配。

表3-6 不同稅負轉嫁假定下的稅收基尼系數和MT指數(全國)

表3-6為不同稅收歸宿假定下的稅前、稅后基尼系數和MT指數。從表3-6中可以看出,在所有12種稅收歸宿假定下,MT指數的取值均為負值,說明我國稅收制度對居民收入差距具有擴大效應,加劇了居民收入的不平等,這也是我國整體稅制呈現累退性的必然結果。MT指數取值大小因稅收歸宿假定而異,最弱累退性假定時MT指數為-0.016,最強時為-0.031。這意味著,由于我國整體稅制的累退性,可以使我國的基尼系數最高提高3.1個百分點,最低提高1.6個百分點,平均可提高2.2個百分點,整體稅制顯著擴大了居民收入差距水平。

主站蜘蛛池模板: 永寿县| 时尚| 和政县| 内丘县| 涿州市| 阜平县| 崇文区| 克拉玛依市| 苏尼特右旗| 资讯 | 杭锦后旗| 巴塘县| 天祝| 四川省| 凤阳县| 巨鹿县| 巩义市| 通辽市| 龙山县| 镇赉县| 柞水县| 沭阳县| 达州市| 中超| 五指山市| 阿瓦提县| 台南县| 墨玉县| 河津市| 获嘉县| 朝阳区| 原阳县| 侯马市| 怀来县| 祥云县| 苗栗市| 仁化县| 长宁区| 六枝特区| 浠水县| 嫩江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