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國際孔孟學刊》創刊詞

曾振宇

“五四”與新文化運動已逾百年。“硝煙”散盡之后的今天,國人對“打倒孔家店”的認識仍停留在表層。國人過多留意陳獨秀、李大釗、錢玄同、胡適等人對孔子與儒家如何恣意批判,恰恰忽略了另一個更加深層次的問題:從二十世紀初開始,這些“先進的中國人”開始自我反思與檢討。逐漸深刻意識到以往對孔子與儒家的認識過于“片面之深刻”。譬如,錢玄同當年一再呼吁廢除漢字,把儒家著述“摔破、搗爛,好叫大家不能再去用它”。但是,在1926年致周作人的信中,又開始自我反省:“前幾年那種排斥孔教、排斥舊文學的態度很應改變。”“打倒孔家店”的旗手陳獨秀早年高喊“新舊之間,絕無調和兩存之余地”。但在其晚年又認為在現代知識的評定之下,孔子與儒家思想有現代價值。白云蒼狗,世事如棋,在“五四”與新文化運動塵埃落定之后,絕大多數中國知識界精英都紛紛進入“集體反思”之中。因為如果不能從片面激憤地批評中國傳統文化的心結升華到對文化傳統有一全面、辯證的認識甚至“理解之同情”,就無法在知識和人格上實現自我超越。可喜可賀的是,當時絕大多數中國知識分子都已實現了這一內在自我超越。

華僑大學《國際儒學論壇》創刊之時,恰逢1958年唐君毅、牟宗三、徐復觀和張君勱四位先生發表《為中國文化敬告世界人士宣言》六十周年。六十一甲子,時光如白駒過隙。今天再讀此宏文,仍然血脈賁張、心潮起伏。在四顧蒼茫、一無所藉之際,四先生呼喊中國文化“有其世界的重要性”,可謂有椎心泣血之痛。中華文化不像發源于古印度的佛教文化,自異域文化入侵之時,便在本土趨于衰微。中華文化雖歷經劫難,仍瓜瓞綿綿,“活的生命”依然挺立。以儒學為主體的中國文化,倡導人人自覺成為倫理境界上“道德實踐的主體”、政治上的“政治的主體”、自然界和知識界的“認識的主體”與“實用技術的活動主體”。儒家以“仁義”、“民心”為核心的文化精神,老安少懷、父慈子孝的人文情懷,四維、八德的價值理念,內圣外王的社會擔當,天下一家的社會理想,仍然閃耀著現代性的光輝。牟宗三先生嘗言:在現代化進程中,儒家并不簡單只是追求一個如何“適應”的問題。其實更重要的在于:儒家之于現代化,是一個如何“實現”的問題。

《國際儒學論壇》旨在立足于現代性高度,展開與東西方文明的對話與交流,以期“共同思索人類整個的問題”。夙興夜寐,任重道遠。東西南北海,千百世之上,千百世之下,圣人心同理同。

主站蜘蛛池模板: 阿尔山市| 资源县| 应城市| 东台市| 綦江县| 班玛县| 论坛| 诸暨市| 无为县| 长海县| 清河县| 阿克苏市| 达尔| 台南县| 清水县| 师宗县| 临洮县| 涪陵区| 栖霞市| 溧水县| 大洼县| 清原| 恩平市| 望都县| 师宗县| 铁岭市| 江门市| 保德县| 子长县| 溧水县| 金寨县| 宾川县| 吉水县| 洛南县| 葫芦岛市| 长垣县| 若羌县| 延吉市| 全州县| 剑河县| 桓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