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五章 鄂溫克族的家族姓氏文化

第一節 姓氏文化的社會關系

根據歷史文獻資料,鄂溫克族各部族間的關系比較復雜,但各部族之間尚不到發生戰爭,以及相互殘酷屠殺的境地。早期鄂溫克族分為諸多不同的部族,在生活環境、生產方式、人員結構、社會組織等方面均有不同,甚至在語言方面也存在一定差異,但是不同部族或不同地區的鄂溫克族之間,很少因為資源占有等問題發生矛盾或沖突。有人說這和他們生活的美麗富饒的自然環境有關,也有人說這跟他們的“萬物有靈論”的薩滿信仰有關。

清朝后期,鄂溫克族內部已經發展出14個較大的姓氏,那時他們主要分居于我國東北興安嶺、呼倫貝爾草原、黑龍江三江流域,以及俄羅斯西伯利亞及遠東地區的大小河流兩岸。因此,他們的姓氏絕大多數跟河流有關,他們往往用某一條河流的名稱為部族起名。例如,居住在“雅魯河”(yaalu doo)的鄂溫克人叫作“雅魯淺”(yaaluqiang),“雅魯”(yaalu)是鄂溫克語,表示“清澈、干凈”等意思,doo指“河”,“雅魯河”(yaalu doo)即“清澈的河”。而“雅魯淺”(jaaluqiang)是在形容詞“雅魯”(yaalu)后面接綴由形容詞派生名詞的構詞詞綴“人、人們”(-qiang)而構成,該詞主要表示“住在雅魯河岸邊的人”。他們把在“阿倫河”(arung doo)、“格尼河”(geni doo)、“訥敏河”(naming doo)、“莫合爾圖河”(meheretu doo)、“特尼河”(teni doo)、“杜拉爾河”(dulaar doo)、“貝爾茨河”(beyirqik doo)、“金河”(king doo)等大小河流兩岸生活的鄂溫克人,稱為“阿倫淺”(arungqiang)、“格尼淺”(geniqian)、“訥敏淺”(naminqiang)、“莫合爾圖淺”(mehertuqiang)、“特尼河淺”(teniqiang)、“杜拉爾淺”(dulaarqiang)、“貝爾茨淺河”(beyirqikqiang)、“金淺”(kingqiang)等,由此形成了鄂溫克族的不同姓氏。鄂溫克人的部族都由兩個或兩個以上的較大姓氏組成,索倫鄂溫克人內部就有杜拉爾、涂克敦、那哈他三個較大的姓氏家族。毫無疑問,當初被稱為索倫的鄂溫克人是清代鄂溫克族的主要組成部分,其內部不同姓氏和部族間的劃分和相互間的關系都比較復雜。比如,從我們剛談到的三大姓氏中就分離出阿倫部、根淺部、音淺部、訥莫爾淺部、拉哈淺部、莫合爾圖淺部、特尼淺部、納敏淺部、伊敏淺部、加拉姆臺淺部、濟沁淺部、雅魯淺部、輝淺部等。根據有關說法,索倫鄂溫克人的一部分,自古以來就生活在興安嶺和呼倫貝爾草原相連的遼闊土地上,這部分鄂溫克人經常為了牧場和獵場同蒙古人產生沖突或爭斗。當時,這部分鄂溫克人被蒙古人稱為“林中人”或“林木中百姓”。雍正年間,清朝政府從黑龍江鄂溫克族的杜拉爾、涂克敦、西格登、哈赫爾四大姓氏中,選出幾千名精兵強將,連同其家眷一起派往呼倫貝爾草原駐防,這使呼倫貝爾地區的鄂溫克族姓氏變得更加復雜,不同姓氏間的接觸和交往變得更加頻繁。這也給同一個姓氏間不能建立婚姻關系的鄂溫克族男女青年,創造了許多自由戀愛、選擇配偶的機會。

從西伯利亞經蒙古草原遷徙到呼倫貝爾的通古斯鄂溫克人,常年生活在呼倫湖、達賚湖以及莫日格勒河兩岸的遼闊草原上。據不完全統計,這部分鄂溫克人里有杜拉爾、道拉特、那米他、那哈他、奧布特克基爾、瑪魯基爾、烏者恩、巴魯給金、齊布齊努特、靠諾克特、巴亞基爾等姓氏及部族。

額爾古納河流域的雅庫特鄂溫克人,也就是現在所說的敖魯古雅鄂溫克人,在沙皇帝國統治時期,為逃避沙俄的殘酷盤剝和掠奪,先后從西伯利亞遠東地區趕著牧養的馴鹿遷徙到了興安嶺。這部分鄂溫克人,從西伯利亞遠東地區遷徙來的時候人口就不多,所以其中的姓氏關系也不太復雜。據老人講,那時只有布利托帖爾、卡爾塔昆、索羅共、蓋力克等幾個姓氏。不過,到后來,從索羅共姓氏家族里又分出馬嘎羅、恩靠依、索木索、特吉孟等分支家族。

鄂溫克族無論姓氏家族大小,都有各自的首領和薩滿。不過,這些首領或薩滿絕大多數是世襲的。也就是說,在鄂溫克族的社會組織里,被選為首領或薩滿的人,一般說來應該是前任首領或薩滿的直系后代,或與前任首領、薩滿有血緣關系的人。只有達到這一條件者,才有資格成為首領或薩滿的候選人。另外,要是在前任首領或薩滿的后代或直系親屬中實在找不到合適的候選人,經部族領導階層和德高望重的長者共同協商,推選出各方面條件都具備而能力非凡的候選人,然后大家通過舉手的形式進行選舉。部族長主要主持部族內部的日常事務,經常召集本部族的全體成員開會,或召集部族中的核心人物開會等,商榷和處理本部族內部的各項事宜。姓氏家族或部族內的薩滿的作用主要是,對身體或精神方面有問題的人進行精神治療或特別治療,或者是對思想意識方面出現問題,犯過錯誤的人等進行說教工作。薩滿在鄂溫克族的姓氏家族及部族社會中,除了用精神治療法或特異功能治療法等手段醫治患者,還能夠發揮穩定社會、安撫民心、調解矛盾、化解問題等方面的作用。對于辦事不公正、辦事能力和效率較差、不稱職、有問題的部族長,各部族通過召開部族全體成員會議等形式,對其進行批評教育或嚴厲警告,對于屢教不改者,通過姓氏家族或部族大會予以罷免。召開部族大會時,他們還會請來本姓氏家族或本部族的薩滿,讓薩滿向上天之神和祖先神等訴說部族長的不稱職行為,并祈求上天之神的理解和允許,使他們能夠找到更好、更善良能干的部族長。與此同時,大家在姓氏家族及部族核心成員的指導下,經過商定并以舉手的形式選出新的部族長。

鄂溫克族每個姓氏家族或部族均有各自特定的稱謂,還有象征該姓氏家族或部族精神世界的信仰偶像。但是,每一個姓氏家族或部族的信仰偶像都不同,有虎、獅子、豹、熊、狼、鷹、天鵝、龍、蛇等。另外,每一個姓氏家族或部族都有共同祭祀的祖先神。各姓氏家族或部族對于大家認同的信仰偶像都十分敬仰,嚴禁對其說不禮貌、不文明、不尊敬的話語,同時不允許恐嚇或獵殺它們。他們希望各姓氏家族或部族之間,相互尊敬彼此的信仰偶像。

隨著人類歷史的變遷和社會的不斷發展,鄂溫克族自古以來固守的姓氏名稱與寫法也發生著變化。這種變化與清朝末期,特別是民國時期戶籍制度的改革、戶籍登記制度的變化等密切相關。生活在農區和林區的鄂溫克人受到的影響最為明顯,受當時戶籍登記要求的直接影響,他們將自己姓氏的寫法進行簡化,像漢族一樣只寫姓氏家族的第一個讀音。例如,他們把“杜拉爾”(Dulaar)姓氏簡化成“杜”姓,將“涂格頓”(Tugdung)、“那哈他”(Nahatta)、“薩瑪吉爾”(Samagir)、“哈赫爾”(Haahar)、“郭布勒”(Gobulu)、“金科日”(Zhinkir)等姓氏簡化為“涂”“那”“薩”“哈”“郭”“金”等。也有的根據部族姓氏的意義內涵來簡化稱謂。例如,他們把“卡爾基爾”(Karzhir)和“阿王淺”(Aawanqian),根據意義內涵簡稱為“何”姓與“吳”姓。而生活在呼倫貝爾草原的鄂溫克人,由于長期和蒙古族共同生活,與蒙古族建立了婚姻家庭關系,以及受藏傳佛教的影響較大等因素,他們給孩子們起名時多用蒙古人名或藏傳佛教的人名。由于他們從不在自己的蒙古語人名或在藏傳佛教的人名前寫本姓氏家族的名稱,所以從他們使用的人名上,根本看不出來他們屬于鄂溫克族哪個部族或哪個姓氏家族。只有跟他們深入交流后,才能弄明白他們的姓氏家族或部族名稱。現在的鄂溫克族的主要姓氏,及其各自的簡寫形式與規則,請見表1。

表1 鄂溫克族主要姓氏

從表1可以看出絕大多數鄂溫克族的姓氏都有兩個以上的寫法,他們根據漢族百家姓中的姓氏,結合本民族姓氏第一音節的讀音,將姓氏進行轉寫。結果,他們的姓氏名字都被漢化了。例如,“杜拉爾·巴圖·蘇克”(Dulaar·Batu·Suke)、“涂格頓·屯圖·馬吉格”(Tugdung·Tuntu·Mazhig),都是鄂溫克族姓氏名字的傳統寫法。這兩個人名中的“杜拉爾”(Dulaar)與“涂格頓”(Tugdung)是家族姓氏,前者屬于“杜拉爾”家族,后者的家族姓氏叫“涂格頓”;兩個名字中的第二個詞“巴圖”(Batu)和“蘇克”(Suke)分別是這兩個人父親的名字,就是說這兩個人是“巴圖”和“蘇克”的孩子;最后的“屯圖”(Tuntu)與“馬吉格”(Mazhig)才是這兩個人自己的名字。這兩個鄂溫克族的人名,根據剛才的解釋進行敘述的話,就會變成“‘杜拉爾’家族‘巴圖’的孩子‘蘇克’”以及“‘涂格頓’家族‘屯圖’的孩子‘馬吉格’”。因此,鄂溫克人為了簡化人名的寫法,又考慮到人名中應該包含的一些信息,就會把“杜拉爾·巴圖·蘇克”(Dulaar·Batu·Suke)和“涂格頓·屯圖·馬吉格”(Tugdung·Tuntu·Mazhig)簡寫為“杜·巴·蘇克”(D·B·Suke)和“涂·屯·馬吉格”(T·T·Mazhig),只寫家族姓氏和父名的第一個音,并用漢字轉寫第一個字;或者再簡化成“杜·蘇克”(D·Suke)和“涂·馬吉格”(T·Mazhig),只寫家族姓氏的第一個音,完全省去父親的名字。然而,現在完全漢化為“杜克”和“涂格”了。對于鄂溫克族如此復雜的人名寫法,不同的人有著不同的認識和解釋。許多人認為,這種人名寫法比較全面和清楚,人們不用多問就能夠從一個完整的人名中了解到該人的家族姓氏及父親是誰等信息。另外,也有人認為鄂溫克人采用這種人名寫法是因為在鄂溫克族里,同姓同名的人較多,比如說姓“杜拉爾”的人里有好幾個叫“蘇克”的,為了區分,所以在家族姓氏和人名中間加入了父親的名字。但是,他們從不在家族姓氏和人名中間寫母親或爺爺、奶奶等人的人名。

主站蜘蛛池模板: 祁门县| 开化县| 土默特左旗| 越西县| 万安县| 鹤峰县| 元阳县| 昌都县| 民乐县| 句容市| 河源市| 潢川县| 保康县| 大渡口区| 宜君县| 昌江| 积石山| 三都| 宜兰市| 华池县| 南皮县| 棋牌| 榆林市| 安塞县| 宜宾市| 石狮市| 马公市| 崇左市| 仙居县| 蒲江县| 凌海市| 全州县| 宁都县| 紫阳县| 浙江省| 呼伦贝尔市| 徐闻县| 南投县| 平和县| 临安市| 四会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