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三 研究設計

(一)結構測量指標

從研究背景分析中,可以認識到,以新生代農民工為主體視角研究社會距離,實際上是作為主體的新生代農民工和作為客體的城市居民之間的一個雙向互動過程。新生代農民工視角下的社會距離可以分解成兩個層面:融入意愿和排斥預期。融入意愿是心理上主動渴望和向往融入城市居民群體的程度;排斥預期是當與城市居民發生社會交往時預期感受的排斥程度。以新生代農民工為主體視角研究社會距離的構成,一方面符合農民工社會距離的基本分析框架(郭星華、儲卉娟,2004),另一方面也符合農民工自我歸類和社會融合的主要過程(高海燕,2005)。

與研究相關的調查問卷由三部分組成,具體指標的操作化測量如下。

(1)背景資料:包括被訪者的年齡、性別、婚姻狀況、居留本地年限等。

(2)社會文化資料:包括被訪者的語言能力、對本地風俗習慣的掌握和使用情況等。

(3)社會距離資料:借鑒社會距離量表和反轉社會距離量表,并根據國內實際情況進行修訂,設計了“融入意愿量表”和“排斥預期量表”(見表1),每套量表各包括6個問題。被訪者從“5——非常愿意、4——比較愿意、3——一般、2——不愿意、1——很不愿意”中進行選擇。這6個項目被認為代表社會距離程度逐漸增強,這樣就形成了格特曼量表。在“融入意愿量表”中,將分值累加得到融入意愿值;在“排斥預期量表”中,以30減去分值累加得到排斥預期值。

表1 新生代農民工的“融入意愿量表”和“排斥預期量表”

(二)資料來源

寧波,位于浙江省東部、長江三角洲南翼,是浙江省三大經濟中心之一,市域總面積9365平方公里,寧波城區下轄6個區、64個街道辦事處(鄉、鎮)和235個居民(村民)委員會。截至2016年底,全市戶籍人口為591萬人,其中市區為284.2萬人,登記在冊流動人口為460萬人左右。

調查樣本的抽取采用選擇典型地點制作抽樣框進行多階概率比抽樣方法。具體抽樣過程包括四個步驟。第一,選擇典型區域。根據外來人口集中和居住情況,選擇城市中心區(江東區)、城市郊區(鄞州區)、城郊接合部(北侖區)外來人口居住相對集中的三個區域,作為本次問卷調查的抽樣選擇地。第二,制作抽樣框。在所選擇的典型區域內,根據外來人口暫住登記名單,清點該區域內所有出生于1980年以后,在寧波居住時間超過1年的外來人口的總數,明確每一個居住單元的具體位置和合格人數,然后將這些信息制成一個抽樣框。第三,一階抽樣產生入戶名單。利用該抽樣框,根據隨機數表產生的隨機數字對應每一個統計的居住單元,產生需要調查統計的居住單元的人數和地點。第四,二階抽樣確定受訪者。根據抽樣名單入戶選擇調查對象,在入戶選擇調查對象的過程中凡是遇到一戶多人符合入選條件的情況,就根據隨機原則,選擇出生日期靠近抽樣日期(4月1日)的個體作為本次抽樣所選擇的對象。根據上述方法,最后共發放問卷300份,實際回收有效問卷220份,有效回收率為73.33%。

(三)研究假設

本文中的社會關系網絡指自我中心網絡(ego-centric networks)。在以前有關自我中心網絡的研究中,研究者雖然涉及不同的研究主題,但是在描述網絡特征時使用了大致相同的指標。這些指標包括網絡規模、網絡密度(關系的強度)、網絡異質性(heterogeneity)或差異性(diversity)、關系的內容、關系的多重性(multiplexity)等(張文宏,2006:122~123)。

張海輝(2004)的研究認為,社會距離的大小與網絡規模和網絡類型有關,本地人和外地人通過相互建構對方的社會關系網絡可以縮小兩者之間的社會距離。社會關系網絡規模(size of social network)指的是構成一個社會網的成員的數目,代表著與其發生深入交往的人數的多少,是測量一個人社會資本擁有程度的一個重要指標。很多研究都已經證明,一個人的社會網絡規模越大,他/她所擁有的社會資本就越豐富,越可能在社會行動中占據優勢地位(Lin,1982,2001,轉引自張文宏,2006:123)。因此,可以假設,新生代農民工的社會關系網絡規模越大意味著與他發生交往和聯系的人數越多,其擁有的社會資本越豐富,其與城市本地居民的社會距離也越小。

社會距離除了和網絡規模的大小有關,還和網絡中包含的成員的異質性有關。異質性是衡量某種社會網絡的成員之間(不包括自我)在某種社會特征方面相同或相異的程度。每個人的社會網絡都有其特有的異質性或多元性。由于本文主要探討的是新生代農民工與本地城市居民之間社會距離的差異,因此,我們將異質性指標簡化處理為身份異質性(本地居民/流動農民工)這一單一指標,即在新生代農民工的社會關系網絡中,在戶籍身份屬性方面不屬于同一群體的概率。通常而言,身份角色關系與網絡成員之間聯系的緊密程度高度相關(劉傳江、周玲,2004)。新生代農民工的社會關系網絡中所包含的城市本地居民人數越多,其與城市本地居民發生互動的程度也越頻繁,交往越密切,網絡為其帶來的社會資源就越多,其與城市本地居民的社會距離就越小。

對于網絡性質的判斷,最常見的劃分標準是將網絡劃分為工具性和情感性兩種。黃光國(1988:1~55)認為,工具性關系是為了達到功利性目的而建立的;情感性關系則是一種穩定而持久的關系,這種關系的主要功能是滿足關愛、溫情、安全和歸屬等方面的需要。林南(Lin,1999:28-51)在建構其社會資源理論模型時,采取了二維的標準,認為工具性網絡的性質是旨在獲得不為行動者本身所擁有的資源,而情感性網絡則旨在維持已被行動者擁有的資源。楊中芳(2001:315~370)提出人際關系中包含了既定性成分和交往性成分,既定性成分是原有關系基礎上的義務性成分,而交往性成分則包括了工具性成分和情感性成分。個體可以通過交往決定彼此的關系深入或是退出。借鑒前人對網絡性質劃分的不同標準,本文將新生代農民工社會關系網絡區分為工具性和情感性兩種。根據差序格局理論,中國人一般不會與自己“圈子”以外的人發生更多的交往,投入更多的情感。因此,工具性關系和情感性關系都有助于縮小新生代農民工與城市居民的社會距離。因此,綜合考慮,我們提出如下假設。

假設1 網絡規模假設:社會關系網絡規模越大,新生代農民工與城市本地居民的社會距離越小。

具體操作化為以下兩個假設。

假設1.1 社會關系網絡規模越大,新生代農民工的融入意愿越大。

假設1.2 社會關系網絡規模越大,新生代農民工的排斥預期越小。

假設2 異質性關系假設:社會關系網絡的異質性越高,新生代農民工與城市本地居民的社會距離越小。

具體操作化為以下兩個假設。

假設2.1 社會關系網絡的異質性越高,新生代農民工的融入意愿越大。

假設2.2 社會關系網絡的異質性越高,新生代農民工的排斥預期越小。

假設3 工具性關系假設:工具性關系有助于縮小新生代農民工與城市本地居民的社會距離。

具體操作化為以下兩個假設。

假設3.1 得到城市居民工具性幫助越多的新生代農民工,融入意愿越大。

假設3.2 得到城市居民工具性幫助越多的新生代農民工,排斥預期越小。

假設4 情感性關系假設:情感性關系有助于縮小新生代農民工與城市本地居民的社會距離。

具體操作化為以下兩個假設。

假設4.1 得到城市居民情感性幫助越多的新生代農民工,融入意愿越大。

假設4.2 得到城市居民情感性幫助越多的新生代農民工,排斥預期越小。

(四)變量操作化

本文采用社會網絡分析中常用的提名法(name generator),這種測量技術曾被多次使用并被證明為一種有效的測量手段。這種測量技術從自我引出一個人員名單,確認自我(ego)與他人(alters,即網絡成員)的關系以及網絡成員之間的關系。通過詢問網絡成員的性別、年齡、受教育程度、職業、行業、是不是本地居民等社會人口方面的資料,可以測量出自我和他人在社會網絡中的相對位置,也可以計算出自我的關系網絡規模、關系網絡構成、異質性和趨同性關系等指標。提名法的優勢在于:①對于調查問卷中的提名項目而言,可以確定特定的內容區域;②有利于描繪自我在中心網絡中的位置及嵌入在自我網絡中的社會資源(張文宏,2006:122)。具體的變量操作化如下。

(1)社會關系網絡規模。布特(S.Burt)曾認為大多數人時常會與他人討論重要的問題,因此他在美國綜合社會調查(GSS)中使用討論網“在過去半年里,你和誰討論過對你來說是重要的問題呢?”作為測量個體社會網絡規模大小的指標。張文宏(2006)的研究也沿用了使用討論網來衡量社會網絡規模的傳統。因此,根據上述研究傳統,我們將新生代農民工社會關系網絡規模這一變量操作化為與新生代農民工自我在過去半年內討論過重要問題的總人數,是連續變量。

(2)異質性關系。社會關系網絡的異質性(heterogeneity)指的是一個社會網絡中全體成員(不包括自我)在某種社會特征方面的分布狀況,如性別異質性、職業異質性、階層異質性等。在本文中,測量的主要是身份屬性的異質性。因此,本文采用得分計算方法,選擇你經常接觸的人:都是本地人=5分,大部分是=4分,各占一半=3分,大部分不是=2分,都不是=1分,缺失=0分。將變量轉換成連續變量引入影響模型分析。

(3)工具性關系。本文采用得分計算方法,選擇幫助過你的人:都是本地人=5分,大部分是=4分,各占一半=3分,大部分不是=2分,都不是=1分,缺失=0分。將變量轉換成連續變量引入影響模型分析。

(4)情感性關系。本文采用得分計算方法,選擇和你談過心的人:都是本地人=5分,大部分是=4分,各占一半=3分,大部分不是=2分,都不是=1分,缺失=0分。將變量轉換成連續變量引入影響模型分析。

此外,為了考察社會關系網絡因素的獨立影響作用,我們也將性別、年齡、婚姻狀況和居留本地年限等基本變量作為控制變量引入分析。

主站蜘蛛池模板: 开封县| 宜良县| 芒康县| 靖远县| 富平县| 巴林左旗| 肥东县| 霍州市| 台安县| 南雄市| 桐乡市| 全椒县| 沐川县| 那曲县| 大丰市| 内乡县| 大丰市| 广河县| 浮山县| 威信县| 龙口市| 治多县| 崇明县| 商南县| 安义县| 洪湖市| 内丘县| 浦城县| 曲松县| 明溪县| 连平县| 洛隆县| 玛沁县| 馆陶县| 东莞市| 芜湖县| 华池县| 太康县| 招远市| 明光市| 馆陶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