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 批準籌辦 上下歡騰
“當初的籌辦者在建校問題上雖有過不同的個人意見,但在共同辦好海南大學的大事上,卻是熱情所至、各盡所能的。”9月22日,記者再訪時,原海南師專黨委書記兼校長李光邦先生回憶道:“當時的中國社會科學院胡克實副院長,中共中央組織部王照華副部長,教育部李琦清副部長、高沂常務副部長等看到我們想要創辦大學的決心,都表示積極支持我們。我們請求教育部給我們寫一個書面意見帶回廣東去,作為教育部同意我們籌辦海大的依據。高副部長同意了,內容是:‘廣東省高教局:海南行署副主任黃大仿同志來我部匯報籌辦海南大學問題,根據海南地區的特殊情況,我部原則上同意以海南師專為基礎籌辦大學,請你局與海南行署具體商量,并請示省人民政府決定。如同意籌建請按新建高等學校的批準程序正式向國務院提出報告?!逃哭k公廳1981年3月13日(教計事字第24號)’?!?/p>
“此次北京之行真可謂不辱使命,在廣州逗留四天后,我們于3月26日返回海南。海南區黨委對我們在困難面前不退縮,想方設法地完成了批建任務予以表揚。”李光邦說。
于是,海南區黨委、海南行署向廣東省委、省政府寫了關于成立海大籌委會的報告,經正式批準后,于1981年6月20日正式成立了“海南大學籌備委員會”(以下簡稱籌委會)?;I委會經過兩年零四個月的緊張籌備,各方面工作基本就緒,經國務院批準,于1983年10月5日在海南區黨委禮堂舉行海南大學成立暨首屆學生開學典禮大會。海大第一任黨委書記林施均、校長林英在大會上發表講話。至此,新時期的海南大學終于拉開了隆重的一幕。
李光邦說,值得一提的是,教育部批準籌辦海大的消息傳出之后,從北京到海南,從國內到國外,莫不振奮、鼓舞。在北京工作的海南籍前輩、國務院僑務辦公室林修德副主任,中央軍委防化部吳克之部長,著名數學家、北京師范大學教授、原私立海南大學校長范會國教授等,聞悉此消息后,都紛紛寄語海南,這些從不忘記海南發展的“老海南”都說海南辦大學,是關系到培養人才、開發海南、建設家鄉、造福后代的重大決策,是關系到海南幾百萬人民及其子孫后代的一件大事。
海南各界人士知道教育部批準籌辦海大,從學校到機關、從城市到農村,全島各族人民無不歡欣鼓舞、奔走相告。
時任海南大學籌委會辦公室主任現年88歲的林彥先生回憶說,他當時還是海南師專黨委副書記、副校長,時隔20多年,當年創辦海大的情景仍然歷歷在目,和艱辛交織的種種熱情和不同意見,曾經沖擊著每個人的內心世界。而在這一過程中值得追憶的還有華僑的熱情,“我們還從來沒有在這么短時間內接待過那么多在外漂泊多年的游子。我們不斷接到僑領、知名人士的來信和來電,表示祝賀,各地瓊僑紛紛表示要在財力、物力方面支持海大建設”。
人們不會忘記一個叫陳學忠的人,他是旅日瓊籍歸僑,少小離家,總想著為家鄉的教育做一點事。陳先生率先表態,愿意在十年內資助海南培養100名留日學生,由他出錢,海南送人,每年10人。這些學生畢業回海南后絕大部分在海大任教。遺憾的是,當計劃進行到半途,卻因執行中出現的種種因素而中止。
在這場空前的建設海大的熱潮中,瓊僑表現出來的奉獻精神和赤子之心值得歷史銘刻。開學之初,香港海南商會的黃堅、吳多泰、周成泰三位知名人士便捐資450萬元,決定合資興建一幢4000平方米的行政辦公大樓,這就是今天矗立在海大校園的“泰堅樓”。
泰籍華人陳起江先生帶團回國探親,聞悉故鄉辦大學,主動帶團來到籌委會參觀訪問,給還沒有成型的海大贈送錦旗、照相留念,香港周成泰先生捐贈復印機一臺。一直關注海大創辦的美籍華人林漢生教授,以美國中華圖書基金會名義,給海大捐贈外文書籍18000多冊,以及英文教學錄音帶一批,這對初辦的海大無疑是一大筆不可低估的精神財富。此外,林漢生教授還積極選派專家、教授回來講學、辦班,以提高海大的教師水平。從解放前創辦的私立海南大學到現今的新海大,海南教育得到瓊籍華僑的慷慨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