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陸地邊境縣(市)旅游競爭力研究
- 時雨晴
- 750字
- 2019-10-11 16:42:08
第四節 研究方法及技術路線
一 研究方法
本書主要采用靜態分析與動態分析相結合、定性分析與定量分析相結合、理論分析和實證分析相結合的方法。具體分析過程中,還會結合邏輯推理法構建研究模型,結合ArcGIS、SPSS、Excel等工具分析處理數據。
(一)靜態分析與動態分析相結合
本書選取了2006年和2011年兩個時間節點,不僅運用截面數據對中國陸地邊境縣(市)旅游競爭力的空間分異規律進行靜態分析,而且運用面板數據對中國陸地邊境縣(市)旅游競爭力的時間變化特征進行動態分析,在此基礎上劃分中國邊境旅游競爭力的類型,進而對不同類型邊境縣(市)旅游外顯競爭力與內在競爭要素的相關性進行分析。
(二)定性分析與定量分析相結合
本書涉及中國陸地邊境縣(市)旅游競爭力要素的時空特征分析及其發展機理研究等,需要進行相關的數據統計分析。首先,需要對邊境縣(市)旅游競爭力各要素進行定量評價,分析邊境縣(市)旅游競爭力的發展狀況;其次,運用多指標綜合評價、相關分析等統計方法,測度不同類型邊境縣(市)旅游各內在競爭要素與外顯競爭要素的相關程度。
相應的,邊境縣(市)旅游競爭力是涉及諸多因素的綜合體,定性分析必不可少。本書總結了邊境縣(市)旅游競爭力的形成機理、特點及影響因素,并從邊境縣(市)旅游競爭力的時空特征出發,分析不同類型邊境縣(市)旅游競爭力的發展機理。
(三)理論分析與實證分析相結合
首先,本書運用旅游地理學、經濟學等相關理論,構建邊境縣(市)旅游競爭力的理論研究模型;其次,本書采用年鑒資料分析、區域宏觀考察等方式,獲取中國邊境縣(市)的基礎數據和一手、二手資料,作為論點分析的有力支撐,并借助典型案例地的實證研究,對規范分析加以驗證;最后,通過對不同類型邊境縣(市)典型案例地的對比分析,總結中國邊境縣(市)旅游競爭力的提升途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