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四節 田野工作

本書主要圍繞一個調查地點展開,但之前筆者的田野調查時間累計達350天,在10多個省份的駐村調查經驗讓筆者深入了解了村莊治理和村莊性質的各個方面,由于在各次調研中都會涉及土地問題,為筆者思考土地問題奠定了堅實的基礎,下面章節也會少量引用以往調查的土地案例做對比說明。至于本次的單個地點調查,本書對研究層次進行了深入拓展,在村—鎮—區三個層面進行經驗調查。之所以最高行政級別選在區,是因為現今法律法規體系下征收土地的單位至少是區縣,之所以分三個層面,是因為土地征收具體博弈雖發生在村莊中,但土地使用開發早已超越了村莊的邊界,與土地開發相關的決策和制度都來自上層行政機構。另外,本書除經驗調查的微觀視角之外,還引入宏觀政策視角,即中央政府與地方政府如何宏觀地進行土地資源分配,土地資源分配并不直接展現于微觀行動中,卻從根本上影響了土地開發,其是從一個城市乃至一個國家的全局來考慮利益分配關系。這種連接微觀調查和宏觀視角的做法,在一定程度上借鑒了布洛維提出的“拓展個案法”,即在經驗調查中兼顧宏觀與微觀維度。

本書的田野調查地點是東南沿海某省B區。該地區屬亞熱帶海洋季風氣候,年均氣溫21℃,最高月均氣溫28.5℃,最低月均氣溫12.5℃,最低氣溫2℃,最高氣溫38.5℃,年均日照時間2233.5小時,年均降水量1143.5mm。主要由丘陵、臺地、平原組成,地勢較為平坦。

1989年,隨著改革開放特別是經貿交流的深入,國家決定把B區等地辟為臺商投資區,其中B區臺商投資區規劃開發面積為100平方公里。B區港口資源得天獨厚,海岸線全長26公里,深海岸線長達10多公里,可建設36個萬噸級以上泊位,已建成5萬噸級集裝箱泊位、10萬噸級油碼頭、5萬噸級化工碼頭各一座,另有10個萬噸級泊位正在建設中。

B區2010年全年實現地區生產總值307.4億元,完成工業總產值760.4億元,其中化工、電子、機械三大支柱產業產值占全區比重達75%以上;完成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146.4億元,地區財政總收入84億元,區財政總收入41.6億元;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6188元,農民人均純收入13067元。

B區于1989年成立臺商投資區后開始土地征收、城市建設。B區成立之初,計劃圍繞一個國家級工業項目進行建設,但由于投資資金問題,該項目一直未落實,城市建設也相對停滯。2000年后,B區開始新一輪的工商業發展,引進外資重點打造化工、電子、機械等產業,經濟增長迅速,城市日新月異。在這過程中,土地征遷的數量隨之增加,大量政府、村集體和村民的相互博弈行為產生:“土地財政”的運營、土地相關的科層機構的加強、正式代理機構的出現、村民的各種爭取利益、土地糾紛和上訪的發生……沿海地區經濟發達,用地需求量大,當地土地利益密集且龐大,各種圍繞土地利益的主體和事件都浮出水面,因此當地極為適合觀察和思考有關征遷的問題。

2011年12月至2012年1月,筆者與同學王德福、桂華至B區進行為期20天的村莊調查,三人白天調查,晚上討論。這一階段,筆者僅在青安村一村范圍內調研,主要目的是摸清村莊的社會性質,為下一階段的土地專項調查打基礎。

2012年3月至6月,筆者一人再次來到B區,進行了大致四個月的征遷專項調查。其間,在B區征地拆遷辦公室參與式觀察半個月左右,在水塘村碼頭社現場工作組參與式觀察半個月左右,其余大部分時間在B區十余個村莊調查,少數時間到政府部門搜集資料。

2013—2014年筆者又數次通過實地回訪或電話詢問,對一些問題進行確認,及時更新情況。

本書的資料來源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在田野調查中所獲得的訪談資料。訪談主要以半結構式訪談為主,訪談對象主要包括區政府工作人員、征地拆遷公司工作人員、鎮政府工作人員、村干部和普通村民。在政府和征地拆遷公司做調查時,筆者還有大量機會進行參與式觀察,觀摩工作人員的辦公方式以及工作人員和村民的互動過程。

二是區政府、鎮政府、征地拆遷公司、村集體提供的年鑒、政策文件、統計報表、會議記錄、糾紛檔案、上訪檔案等,還有村民提供的族譜、信訪材料等。

三是參考了以往學者在該地區的學術研究成果。首次去青安村時,村里的文化人士便向我們推薦一本學術書籍《超越鄉土社會:一個僑鄉村落的歷史文化與社會結構》,該書是當時在廈門大學任教的劉朝暉老師2000年前后在青安村進行人類學田野調查的成果。該書介紹了青安村如何從一個傳統的“鄉土性”社會演變為“超越鄉土性”的社會。從該書中筆者又意外獲知,社會學前輩陳達先生于1934—1935年主持了一個對東南沿海的華僑調查研究,學術成果體現在《南洋華僑與閩粵社會》一書中,其中青安村便是陳達當年的調查地點之一。后來,我到與青安村毗鄰的朝陽村調查,朝陽村現任村主任告知,劉朝暉曾介紹其碩士生劉戍文同學于2006至2007年在朝陽村調查,主要和他訪談,內容是有關土地的上訪,劉戍文之后用這些材料寫成碩士論文《當代中國失地農民的權利意識和社會抗爭》。以上三位學者的著作或論文,為筆者的調查提供了許多地方性的背景知識(尤其是村莊社會的歷史脈絡),啟發了筆者的思考。


[1] “傳統時代”,一般指秦漢至清末兩千年的歲月,也可稱為中華帝制時期,這一時期內,中國社會基本特征未有大的變化(梁漱溟,2003:17—18;金耀基,2010:9)。

[2] 林毅夫等認為,“在一個農村人口占到人口總數80%—90%,且大多數農村人口處于貧困狀態的二元經濟中,以輕工業或消費品工業為優先發展部門,會遇到市場狹小、需求不足,從而無從取得工業化所必需的資本積累的問題”(林毅夫、蔡昉、李周,1999:31)。溫鐵軍(2009:26)也認為,在勞動力過剩的小農經濟條件下,農民進行積累的方式是“勞動替代資本投入”,這使城市工業品幾乎占領不了農村市場,工農兩大部類無法實現交換。

[3] 林毅夫等認為,重工業具有自我服務、自我循環的產業特征,因而發展重工業可以克服小農占人口絕大多數卻又十分貧困、無法為工業發展提供有效需求這一條件的約束(林毅夫、蔡昉、李周,1999:32)。

[4] 韋伯將權威正當性(合法性)劃分為三種類型:傳統型權威、卡里斯瑪型權威、法理型權威。三種正當性對應三種支配結構。傳統型權威出現在“家父長制”中,法理型權威出現在“官僚制”中,卡里斯瑪型權威基礎是具體的個人權威,既非依賴理性規則,也非依賴傳統(韋伯,2004:20)。

[5] 明清時期,由于宗族勢力在基層壯大,更清晰地體現出“政府—半正式行政—村莊(宗族)”三元結構。

主站蜘蛛池模板: 大厂| 上犹县| 湘潭县| 津市市| 威远县| 平利县| 克什克腾旗| 威宁| 尉氏县| 蕉岭县| 玉门市| 石景山区| 嘉荫县| 上饶县| 福安市| 长葛市| 东兰县| 宾阳县| 岳阳市| 酒泉市| 湛江市| 漳平市| 莱西市| 特克斯县| 库车县| 柳江县| 大洼县| 正安县| 多伦县| 彭山县| 武城县| 九江市| 瓮安县| 潼南县| 林周县| 临桂县| 屏东市| 石屏县| 福安市| 张掖市| 理塘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