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五教授地理學文選(一)
- 肖雄
- 1470字
- 2019-10-12 19:31:53
編選說明
本書編選的是國立西南聯合大學五大地理學教授張印堂、洪紱、林超、陶紹淵、鮑覺民的部分地理學文章,文章彰顯了西南聯大學術研究的特色,是研究近代地理學史的重要史料。
五位教授的地理學文章共分四個部分。第一部分分為七類,其他三部分不分類,均按發表的時間順序編排。第一部分為地理專題論文,主要為人文地理學的論文,涉及經濟地理、政治地理、軍事地理、文化地理、人種地理等諸多領域,而純粹為自然地理方面的論文并不多,僅有《云南氣候的特征》一篇。第二部分為地理教育和地理研究方法方面的文章。張印堂、林超等聯大地理學教授一直致力于探討近代地理學方法論方面的問題,力求把西方的地理教育教學方法和地理學的研究方法介紹到中國來,并根據中國地理科學發展的實際情況,力圖提出具有中國特色的地理學教育教學方法和研究方法。第三部分為地理游記、地理考察簡報和地理調查報告,其中《川滇道上》可稱得上地理游記,《鄉土地理調查手冊》為鄉土地理調查設定調查規范,提供具體的調查方法,其他兩篇文章為地理考察簡報或調查報告,即地理調查的成果。第四部分為地理書評,編選了鮑覺民和林超兩位教授所寫的書評,書評具體介紹了兩部經濟地理學著作的主要內容和觀點,肯定其學術價值,對于當下從事地理學術史研究的學者而言,具有一定的參考價值。
本書所編選的地理學文章,主要為五教授發表在民國期刊上的部分文章,他們出版的地理學術專著因篇幅較長,本書沒有收錄。沒有入選的五教授發表在報紙與其他期刊上的地理學文章以及他們的地理學專著留待以后編選,擬另編一至兩卷予以收錄。
本書收錄的地理學文章,發表時間均在1937年至1946年,大致以國立西南聯合大學(包括國立長沙臨時大學)存在時間為斷,此時期亦可稱為西南聯大時期。雖然1946年5月4日梅貽琦宣布了國立西南聯合大學的結束,但考慮復員北返需要一段時間及師范學院的留昆,更為展現學術研究的積淀過程與連續性,本書收錄的文章,其發表時間延伸至1946年底。五位教授發表在1937年以前1946年以后的地理學文章本書沒有收錄;西南聯大時期五大地理學教授發表的非地理學文章也不在本書的收錄范圍之內。此外,需要特別說明的是:洪紱,號思齊,其發表的文章,一些以洪思齊署名,一些以洪紱署名。
本書關于五教授地理學文章的整理,以尊重原文、保持原貌為原則,盡量不做改動。
對于資料原文有明顯誤字者,在原字后加正字,并對正字加方括號“[ ]”標明;對于資料原文有明顯脫字漏字者,則在脫漏處補所脫漏之字,并加空心括號“〖 〗”標明;對于漫漶不能辨別之字,按原字數加方框“□”表示;對于資料原文有疑問之字,在該字后加圓括號“( )”,內書“?”;對于衍字,則加六角括號“〔 〕”標明。
關于標點符號的使用,由于民國時期的標點符號使用與今日不盡相同,整理時,盡量改為今日通用之標點符號。比如頓號“、”的使用,民國時期用得比較混亂,有些該用頓號處用逗號“,”,有些應用頓號處沒有加頓號,所以一律按現今用法改之。至于數字使用,為保留原文原貌起見,一律不改,如在民國時期數字一般用漢字,而不用阿拉伯數字,在此一仍其舊。
資料整理中,有個別內容難以理解或原文有誤,但為尊重原文起見不便改動,加頁下注,略做說明。
考慮到排版需要,在不改變圖表原意的基礎上,本書重新繪制了個別文章所附圖表,如《滇緬鐵路沿線主要礦產之分布及開采現狀》一文所附圖表。
為方便讀者閱讀,書末對五教授分別略做介紹,作為理解本書資料的背景材料。
本書收錄的地理學文章,文后均注明其來源及發表時間,便于讀者查找。
本書在編選過程中,由于時間匆促,沒有與五位教授的親屬取得聯系,懇請諒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