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3章 時刻記得這些規則

剛才我們講了幾種常見的誤區,關于母語,關于外語,關于動機,關于使命感,你可以對號入座,看看自己有沒有中槍,有的話,你是不是覺得恍然大悟,哦,原來不是這樣的。現在我希望你重新整理一下思想,把錯誤的想法先清出去,因為剛才破完了,現在我們要開始立了。講方法以前,我要先強調幾個原則,這些原則是方法的基石。下面講的這幾根弦,你要永遠繃緊在腦子里,而且貫穿你教學始終,無時無刻不能松懈。

我們是教練

我們并不是傳統意義上的“老師”。回想一下你上學的時候,你的老師們教你的東西。二元方程怎么解;細胞的結構;李白的生平;大氣環流的路徑;氧化還原反應的原理;安史之亂的成因;定滑輪與動滑輪的區別;階級是如何產生的;……我們的老師們把這些知識解釋、傳授給我們,正如韓愈《師說》里講的,“師者,傳道受業解惑也”,我們的老師們教的是“知識”,你上課去聽,做筆記,回家做題……

可是切換回外國人學中文,你覺得他們是想知道“在漢語中,地點狀語要放在動詞前面”這樣的知識就好了嗎?換句話說,如果他要知道“在漢語中,地點狀語要放在動詞前面”這個知識,你把這句話翻譯給他聽,他也就獲得了這個知識,根本都不需要上漢語課。那么他們上漢語課是要獲得什么?想要能說會聽,能讀會寫唄,想要交流唄,這些就是語言能力,能力不同于知識,是即使你獲得了相應的知識,可是不經過操練也仍然得不到的東西。所以,作為語言教師,我們的工作更重要的是讓學生獲得能力,而不是止于知識。雖然我們被稱做“老師”,但是我們的角色,其實更接近教練。

說起教練,你們可能想起了健身房里的帥哥私教。沒錯,就是像那樣,了解你的情況,制定一個計劃,告訴你怎么做,然后看著你一遍遍練,做的好就贊美,做的不對就糾正,泄氣了就鼓勵。

回想我們的學生時代,最接近教練的角色的,是我們的英語老師和體育老師。這正是兩門以能力而不是知識來考核的科目。你的英語老師不會長篇大論地講英語語法的變遷史,而是一遍遍地讓你讀和背,出一個個情境例句讓你說;你的體育老師也沒有考你肱二頭肌和腹直肌的位置,而是讓你跑八百米累得喘不上氣直到你達標為止。

所以,在你的漢語課上,讓學生知道“在漢語中,地點狀語要放在動詞前面”不是你的、也不是學生的目標,能正確地、流利地、不假思索地說出“我在電影院看電影”,而不是“我看電影在電影院”,才是你們的目標。為了達到這個目標,你要做的是讓他們反復練習,用各種方法,直到他們能“正確地、流利地、不假思索地”說出來。你的嘴里是不是要蹦出“‘在電影院’should be in front of‘看電影’”這句話(也就是直接給予“知識”),其實無關緊要,相反,你要是直接用漢語說“在漢語中,地點狀語要放在動詞前面”,那你就算教學完全無效。

時刻記得,你在本質上是一個教練,你要培養的是能力。你該有的漢語知識一樣都不能少,但是你不能像你的老師教你的時候一樣把這些知識再原封不動地再pass給你的學生。如果你想更真切的體會一下教練的工作,可以先去你家附近健身房找個私人教練報他的課。記得找個帥的,或者美的(這樣你比較有動力去持續上課),最重要的是,好的。

語言能力是終極標準

評價你的課是成功還是失敗,終極標準是學生的語言能力提高了多少。

到現在為止,你可能已經聽我念叨了很多遍“語言能力”,那么到底什么是語言能力?舉個例子,小明的學生Alex,剛開始上課的時候,不管想表達什么,都得想半天,一個詞一個詞往外蹦,時不時還得查查字典,而且就算說出來了,人家也不一定能聽懂,不是發音不準,就是用詞和句型讓人摸不著頭腦。如果以這樣的水平,讓他單獨出門打個車,或者買菜講個價,真讓人擔心他能不能完好地回來。但是經過一年的學習,更重要地是練習,雖然很復雜的之乎者也說不了,但是現在Alex不僅出門打車沒問題,還能跟師傅一路聊回來,下車的時候兩人稱兄道弟,甚至可以跟中國朋友在電話里就能討論好一個長途旅行的安排,這就是語言能力的提高。

可是語言能力的提高不是一天變出來的,是經年累月的各種練習結出的果實。就像在健身房里練肌肉一樣,沒有各種器械上一遍遍反復的牽拉提振,無論如何你都不會得到漂亮的肌肉。漢語老師的工作,歸根結底就是培養學生的語言能力,你在課堂上的任何一個動作、任何一項任務,評判它是否應該存在,是否出現在合適的時間,終極標準就是,你這樣做,是否有利于你的學生提高語言能力。再舉例:Alex 常說“我回去美國”,聽起來總是很別扭對嗎?小明每次糾正他,下次他還是這樣說。因為小明每次糾正他,都是這樣的:

——Alex,我們不說“回去美國”,我們說“回美國去”。

——為什么?

——因為如果動詞加趨向補語,這個動詞的賓語是一個固定的不能移動的地點,我們要把賓語放在動詞和趨向補語之間。(作為讀者的你,現在可以看不懂這句話。)

——……

這次Alex石化了。別說是他,作為中國人的你,聽完小明的解釋,你石化了嗎?大部分人如果沒有修過專業的現代漢語課,基本都會石化。可憐的Alex,他下次仍然會說“我回去美國”。

如果小明是這樣說:

——Alex,我們不說“回去美國”,我們說“回美國去”。

——為什么?

——因為……我也不知道,就是不能說“回去美國”,你記住“回美國去”就對了!

——啊,好吧……

Alex還是不明所以,下次他可能還會說“回去教室”,“回去家”。他能不能正確地說“回美國去”,就看他還記不記得和小明的這次對話。

如果要他懂得為什么,小明可以這樣解釋一下:

——Alex,我們不說“回去美國”,我們說“回美國去”。

——為什么?

——“美國”是不能動的,不是今天可以在這里,明天可以在那里,所以說“back to 美國”,應該說“回美國去”。這是rule。知道嗎?

——好,知道了。

這次Alex可能會少一些困擾,可是下次他還是可能會不自覺地說出“我回去美國”。不是他腦子笨記不住,而是他腦子里原來那個模型不對,可是小明只告訴他不對,但沒有去修改那個模型。

OK,那么要怎么修改?

——Alex,我們不說“回去美國”,我們說“回美國去”。

——為什么?

——“美國”是不能動的,不是今天可以在這里,明天可以在那里,所以“back to 美國”,應該說“回美國去”。這是rule。你再說一遍。

——好吧,“回美國去”

——你再試試說“back to my company”

——“回我的公司去”

——對,很好,再說“back to hospital”

——“回醫院去”

——很好

只有當小明走到這一步,下次Alex再說“回…去”的時候才會想起曾經的練習,被修改后的模型才會起作用,他才會說出正確的“我回美國去”,這才是語言能力的提高。所以前面幾次小明的教學,都算是無效教學。

當然,語言能力是方方面面的,訓練這些能力的方法也多種多樣,具體的以后會講。現在你要記住的是,你上課要達到的效果,不是學生有多開心,氣氛有多輕松,課堂有多活躍。如果最終學生的語言能力沒有提高,談這些都是扯淡。

課堂是老師控制的

雖然說現代主流的教學理論都提倡以學生為中心,但是你別看了一兩句就理解為,學生說什么就是什么。因為如果做私教,學生在另一個層面上來說就是你的甲方。所以,當甲方說,我不想學漢字,我就只想從始至終用拼音學習;或者,我不想學語法,那個好枯燥,你就跟我練習口語就行了;或者,你順著你的教學計劃一路往下的時候,他偏偏跟你東扯西扯;還有各種天馬行空……這時候如果你以為“啊,應該以學生為中心,那好吧,那就不學漢字吧,不講語法吧,講他的興趣所在吧……”,你猜你的學生會怎樣?

不學漢字的學生雖然起步階段會很輕松,但是很快會遇到瓶頸,在他越學越多的時候,在他往更高級水平邁進的時候,只會拼音不懂漢字的學生會被卡住,這個時候他有兩條路,一是放棄,發現漢語太難了。當然很難,本來漢語也不容易,而且一個外國人想只靠學習這個語言的注音系統而不是語言本身,就掌握這門語言,這是不現實的。第二條路是惡補漢字,這時要看他落下多少。如果他很早就意識到了沒漢字不行,那還好辦。可是如果學生已經學了幾千字,水平過了初級甚至中級,再來補漢字,那就是個大工程了,對學生的耐心也是個極大的考驗,而且費時費力。他自己也會懊惱,早知道如此,當初學的時候怎么不帶著把漢字學會呢?可是問題是,當初他的老師沒有逼著他學漢字啊!

還有不想學語法的學生,不遵循教學體系、思維跳躍想到哪學到哪的學生,他們并沒有錯,人都會就易畏難,他們只不過是遵循對他自己來說看似最簡單最容易的學習方式,因為他們很想學好這門語言。但是學生并不知道,早期避開漢字,不能一輩子避開漢字,躲了一時,將來會有更大的麻煩;他們也不知道,語法體系對于學習一門語言來說有多重要,不了解語法將來會對他們形成多么大的限制;他們也不知道,遵循漢語教學多年來總結積累下來的一定的學習順序,而不是興趣的順序,其實是事半功倍。

這些事情學生不知道,但是作為老師你應該知道,你應該在他們因為不知道而做出錯誤選擇的時候,幫他們提前止損。不想學漢字的,你要讓他們知道不學漢字將來的艱難,然后從易到難一點點幫他打漢字的基礎。不想學語法的,大多數是性格比較活潑,受不了古板枯燥的人,其實他們排斥的不是語法,而是學習語法的形式,也許是以前學習的外語的經歷給他留下了語法學習就是枯燥的印象。但是你仍然可以教語法,只不過是以一種他不排斥,甚至感覺不到自己在學語法的方式,這就要求老師動腦筋了。對于思維跳躍的學生,你要做的就是堅持教學計劃,他的思維想小狗一樣跑出去了,你手里要有遛狗繩,適時地把他拉回來,而且你還要記住他的跳躍性的問題/興趣,不要打擊他,而是告訴他,對,這些都是很好的問題,不過現在還沒到時候,將來某某時候,我們會講。

如果老師不能及時糾正學生因為無知所作出的錯誤選擇,而是隨他去,那么學生為什么要付錢請你教他呢?其實他們提出這樣那樣的要求只是基于自己的認識,對學習作出的一些設想,最終目的,還是想掌握語言。記得上一節我們說的終極標準嗎?這時候老師如果作為專業人士告訴他,你的那些學習設想其實并不會有利于你的學習目標,大部分學生會接受老師的建議。

當然,老師對課堂的控制還體現在方方面面,總之就是,老師知道什么更有利于學生,怎么做有更好的效果,所以課堂指令是由老師來下達的,當然這并不違背“以學生為中心”,因為你的一切指令和行為,都指向“終極目標”:學生的語言能力。

慢下來

這也許是你進入實際教學中第一個要面對的問題。

在課上,從你開口說話的第一個字起,你將以一種低于平時說話的語速說漢語。說得該有多慢呢?對于剛入門,零起點的學生,慢到你覺得在你日常生活中如果用這個速度說話你自己都會覺得自己有病,那就對了。對于初級階段的學生,你想象一下那些電臺深夜情感類節目主持人讀文藝小詩的速度,就是那樣。

說起來挺容易,是嗎,可是做起來難。很多新老師開始教課以前,都被提醒過,說得慢一點,他們也真心接受,可是一開口,仍然不夠慢,學生還是一臉懵懂。因為我們平常人所認為的慢一點,仍然是默認為對漢語母語的人說話時把速度降一點,這個降速的底線,就是雖然慢可是仍然算正常,這是慣性,并不因為你面對的時候外國人就突然突破這條“正常”的底線,變得更慢。外國人學習漢語初期對漢語的反應速度,是遠遠低于我們對母語的反應速度的,所以他們能反應過來的語速,也遠遠低于我們日常說話的速度,可是作為一個正常的以漢語作為母語的人,要以低到不正常的速度說母語,其實是需要逐漸適應的一件事兒,不信你平時和父母親朋說話的時候,試試用那種“會覺得自己有病”的低速說話,看看你能堅持多久。

你們要說,照這樣教,他們懂是懂了,可是出去和中國人說話,還是跟不上正常的速度啊?當然不是,我們的目標當然是想要他們有一天能和中國人正常交流。剛開始慢下來不是目的,而是用他們能跟得上的速度讓他們起步,讓他們習慣和老師的互動,然后,隨著教學進展,老師就要提速了,你這時候提速,他們才會適應,才會跟著你不知不覺地直到有一天適應中國人的正常語速。

慢下來的另一層意思,是不要趕進度。只有在學校里有學期教學任務,或者學生要在某某時間段內完成某某內容,才需要趕進度,但是從長遠來說,我們又要講回“終極目標”,如果你記得“終極目標”,那么你就會知道,與之相比,所謂的“課程進度”,簡直不值一提。如果在私教領域,不要趕進度就更容易做到,但是需要提醒老師的是,如果你的課進行的比較慢,那就接受它,不要覺得自己教的太慢。有時候你上一次課,可能也只是教了“你好”、“你們好”、“您好”、“早上好”而已,你覺得這樣很慢嗎?其實這樣一次課可以包含的內容很多,比如拼音規則,中國人的姓名介紹,發音練習,認讀練習,讀寫練習,情景對話練習等等,你可以用來給學生打基礎的機會比比皆是。你用多快的速度教完一本課本,并不是評判的標準,而是你的學生把這本書的內容學的有多扎實。一般來說,在起步階段花了越多的時間一遍遍地做練習的學生,在將來進入中高級的學習的時候,越容易理解,吸收地也越快。這就是你開始時的低速教學收益的時候了。

用他們會的詞,不要想當然

另一個你在開口說每句話之前都要考慮的問題是,我的學生會什么,不會什么,除非你是在教新內容,否則,你教學的時候就要盡量規避他們還沒學過的詞匯和句型。在課上說話,和你在日常生活中說話,完全是兩回事。當你平時用母語說話寫字完全不會考慮我用的這些詞是不是太難了,會不會讓別人聽不懂、不認識,所以你可能一段話中間隨機地混合著不同復雜程度的詞匯和句子。但是在教學中,你所能使用的漢語的上限,就是你的學生的水平的上限,你只能用一定的有限的范圍內的漢語詞匯語法來表達。這其實對你的挑戰就是,你本來擁有用漢語隨心所欲地表達的能力,不管多么復雜的句子,在需要的時候,你不用思考就能說出來,但是現在要求你刻意地縮小你對這門語言的使用范圍,不管多么復雜的句子,要求你刻意地思考著把它們吞回去,降級成簡單的詞匯句型再說出來。

比如說學生問什么是“女漢子”,如果在網上搜一下,可能會看到

“漢子在漢語里指性格剛強,有責任心,有能力的男人。女漢子便指,性格和行為趨于這種男性化表現的女人。”

你可能對一個宅到連“女漢子”是何物都不知道的中國朋友解釋的時候,照著一念他也能懂。

但是如果你的學生只是剛學漢語不久,這短短兩句話就布滿了障礙,80%是他不懂的東西,你就這樣講一遍,最好的結果是,學生仍然什么都不懂。更差的結果是,他開始追問:等等,什么是性格?什么是行為?什么是責任心、能力?什么是便指?什么是男性化?趨于是什么意思?恭喜你成功地挖了一個大坑,把學生和你自己都埋進去了。

所以老師不以學生的水平為使用漢語的上限,就會造成在學的過程中,正在學的還沒搞定,又冒出了新的不懂的東西。造成教學的困難不說,而且會使學生感覺漢語難勝其難,要么打擊信心,要么產生畏難情緒,學生有了這些情緒,進步就更加困難。

那么“女漢子”到底怎么解?

"漢子"=男人,比如Lily, 她可以自己修房子,搬家,等等,這些事兒一般是男人做的,女人不做,我們說:Lily是"女漢子"。

這里沒有復雜高級的詞匯,句子也都很簡單,學漢語幾個月的學生一般都能懂。如果老師能夠刻意的選擇使用學生已知范圍之內的東西,那么就形成一種表象,好像老師說什么學生都能明白。這會潛移默化地給學生一種信心:我學過的東西都有用,而且很快就能用上,我竟然能聽懂老師說的每一句話!

主站蜘蛛池模板: 子洲县| 莱州市| 镇巴县| 北辰区| 嵊州市| 洛阳市| 宜阳县| 三河市| 景宁| 泸溪县| 武鸣县| 汉川市| 姚安县| 江陵县| 马鞍山市| 大洼县| 抚远县| 互助| 虹口区| 喀什市| 茂名市| 通海县| 青阳县| 灌阳县| 漾濞| 衡东县| 澄城县| 扎兰屯市| 淄博市| 绥江县| 叶城县| 循化| 鄂托克前旗| 康平县| 洛扎县| 康平县| 南投县| 将乐县| 云和县| 宁阳县| 舒城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