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快公司2019年07/08期:2019中國商業最具創意人物100
- 快公司編輯部
- 497字
- 2019-11-25 18:09:23
腦視線
視覺是生物最重要的感覺器官,負擔著人類每天接收到的外界信息中約七成。不幸的是,全世界視覺損傷的人口大約有1.6億,而中國僅喪失視覺完全生活在黑暗之中的就有500萬人,其中光感受器退化是一個非常重要的致盲原因,而由此引起的失明至今沒有完全治愈的手段。
“有沒有可能用人工的感光材料來解決這個光感受器退化的問題呢?”身兼神經生物學、物理學雙重背景的張嘉漪2012年在復旦大學腦科學研究院擔任課題組長開始迷上了這個問題,或者更廣泛地說,視覺功能、修復和視覺的智能化應用。
張嘉漪的課題組圍繞視覺系統的信息處理,建立了包括在體膜片鉗記錄、虛擬現實行為實驗系統、在體多通道記錄、光遺傳學、在體鈣離子成像、計算神經生物學等方法和無皮層小鼠等模型,解析視網膜到外膝體的視覺環路發育機制,并闡明視皮層對時間信息處理的機制。
與此同時,張嘉漪通過與材料等學科的合作,更是制備了使光感受器退化盲小鼠成功恢復光感的二氧化鈦納米線。
目前,課題組正在和中山醫院的眼科醫生一起推進二氧化鈦納米線向臨床應用方面轉化合作,同時還在更基礎的層面上思考嘗試有利于人類增強的基于視覺腦機接口的可穿戴“變色龍”系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