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2章 布衣養望
- 宋朝玩主
- 江橫孤舟
- 2195字
- 2020-01-06 01:53:20
這位老帥哥是滕子京?大名鼎鼎的《岳陽樓記》開篇就是:慶歷四年春,滕子京謫守巴陵郡!
張涯瞠目結舌之中,總感覺那里出了問題。
歷史車輪,勢大無匹,更改起來,困難重重。
但有時候,蝴蝶效應也很厲害。
張涯穿越宋朝、窩在角落里,小翅膀扇呼的貌似并不大。
但他為了交換書籍、獲得信息,將外傷消毒縫合技術傳給胡常興。
從而,就有了胡常興等人的東京城之行,亦有接下來的救治揚名行動。不知道胡常興拯救了何人,引來一系列連鎖反應。
原本歷史中,要去南方信州權知州事的滕子京,竟然來到了西北次邊境的寧州,擔當整個地區的一把手。
張涯對歷史細節很模糊,并不知曉這一切由來。他更不清楚歷史、野史之中,對滕子京的評價相悖。
猛然間,見到一位歷史名人,基本的禮節答話,都被他拋之腦后。
見張涯如此模樣,滕子京也被整暈了,不知道為何如此。回頭看了看兩位隨從,也得不到什么提示。
滕子京略加思索后,微閉起眼睛,語氣和煦說道:“啊哈……張小郎!張小郎!汝欲何為?不請老夫,入宅一敘?”
“呃……晚生失禮,失禮之至!”
張涯驟然驚醒,換出淡然神色,不卑不亢說道,“不識太守尊駕,還望寬恕一二!敬請太守入陋室歇腳……”
歷史名人,外加官府大員,權知州事,相當于后世的市高官。
張涯前世之時,只是工廠的小管理者,可沒見過這等有權的官員。
從面容上來看,滕子京有五十歲左右,豐富的人生閱歷,加上此人為官數年,智商、情商肯定都出類拔萃。
基于君子范仲淹為其背書的情況,張涯能夠得出大致的判斷,滕子京的人品學識應該沒說的。
因此張涯并沒有太畏懼,就是不知此人為何而來。
他心中很清楚的,身處于宋朝社會中,他能有幾斤幾兩……讓一位市高官親自登門,天知道會發生什么!
進入會客廳,分尊卑落座。
面對滕子京的問話,張涯心中十分謹慎。
他又不熟悉這種文縐縐的語言形式,幾乎每句回答都是斟酌再三,結果就顯得慢吞吞的,沒有一絲少年的樣子。
“唉!汝這小郎。”
微微晃著腦袋,滕子京隨即起身,輕拍張涯肩頭,“哈哈!老夫腹中饑餓,趕緊上酒菜!嗯,你為何如此老態?”
一翻談話交流,張涯慢慢覺得,這歷史名人、什么高官都是噱頭,和他前世的工廠老板,基本沒啥區別。
不但會高談闊論、吹噓出宏偉藍圖,也會一些很務實的手段,只是對話語言文縐縐的,讓人理解之時有些撓頭。
見滕子京卸下身上的官儀,張涯心中微動,歪著嘴角笑道:“滕太守!晚生有個秘密,心中住著位老翁,因而有些老態!”
“張小郎,汝作甚?”
身體稍微一抖之后,滕子京開懷大笑起來,“哈哈哈!膽敢誑詐老夫,甚好,甚好!少年之銳氣,當應如此,當應如此!”
“晚生無狀,見諒見諒!”
“莫要言它,上酒菜!”
……
滕子京有點像后世的驢友,他剛剛到任寧州不久,就借助春耕下鄉視察的名由,跑到曠野中轉一轉,察驗農忙情況只是順手而為。
至于登門慰問張涯,更像是摟草打兔子。耳聽為虛、眼見為實,滕子京想當面見見張涯,判斷他人所言是否有誤。
然而,滕子京抵達九陵塬后,瞬間就被北側的小山包給吸引。
用餐完畢。
凝視張涯片刻,他輕捻胡須,微笑說道:“張小郎!汝在北側小山,欲做甚事?可否帶老夫一觀?”
嘿嘿!張涯瞬間嘆服。
果然是做官的!見識的確不凡,高人不止一籌,一眼就能得知,什么才是塬地上,最有價值的體現。
快速看看滕子京神色,張涯心中很清楚,這位歷史名人的目標。
沒有絲毫的停頓,他起身笑道:“太守欲觀后山,晚生自當引路!”
“哈!好說,好說。”
……
不管滕子京能看出多少門道,張涯都會借助這個機會,將梯田修筑方法交出去,能換到人情是人情,能揚名則揚名。
反正這種方法,在他手中也沒多大用途,能換到什么就是什么。再說了,這位還是范仲淹的盟友,該露出一些能力,就莫要敝帚自珍。
況且,這些時日與官府、官員頻繁交流,他得知了很多消息。比如宋朝很喜愛、優待神童……
也就是說,只要他表現的不過分驚奇,被人當成妖孽給處理掉,頂出個少年英才的光環,在這個時代還是很吃香的。
后世有句話叫:出名要趁早!在這個時代非常實用。
土山上的梯田剛開工,并未修成多少,不足整個工程量的兩成。但最先完備的這些梯田,剛好對著塬地,距離老遠就能看到。
張涯頭前帶路,一行人步行上山。
四處觀察良久,滕子京若有所思片刻,指著平整好的梯田問道:“張小郎!在此田面上,汝欲種何物?”
“回太守問話,晚生欲樹成林!”張涯微笑道。
“作甚?植樹成林!”
滕子京顯得有些意外,但還是套話道,“張小郎!直接栽種即可,如此耗費人力,豈不事倍功半!”
“太守,并非如此。”
清楚此人的目的,張涯笑著解釋道,“整飭成梯田,雖耗費甚多,然植樹成林,或是耕種豆麥,皆能事半功倍!”
“噢!這是為何?”
滕子京眼神微動,語氣和煦說道,“可否言明,其中緣由。若有大利,推至全州,老夫奏請官家,為汝請功。”
“太守垂詢,晚生當知無不言,言無不盡。”
忽略這張空頭支票,張涯繼續說道,“寧州府、或鄰近府縣,雨水多在夏秋,暴雨繁多化山洪而失……”
從地形、氣候的角度出發,他將修筑梯田的好處,只要是他所知曉的,化成半文半白的言語,都一一講述出來。
聽完張涯的講解,滕子京壓不住心中激蕩,面部微微露出驚容。
未幾,他嘆息道:“張小郎!梯田如此上佳,能留阻雨水,為何不種麥豆?植樹成林,豈不買櫝還珠?”
“滕太守!晚生已有塬地十頃。”
伸手指著塬地,張涯笑道,“此時百多畝田,已耕種粟豆等物,收獲口糧、得讀書之資。種樹成林,則為百年大計……”
語不驚人死不休!
張涯想獲得關注點,稍微出露一些,也不為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