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3章 粗糙滴灌之術
- 宋朝玩主
- 江橫孤舟
- 2228字
- 2020-06-02 11:22:00
張涯重新坐下來,手指點著桌面,嘴角挑出笑意。
“無礙的!我這新宅還需仰仗你們多多。”
他不假思索,便拋出自個的目標,“青瓦附釉、紅釉瓷繼續試燒。不過,這紅釉瓷就不要弄茶碗之類了,我教給你們個新玩意……”
對于這個時代,應該是新玩意。
但若是放于后世,這東西都爛大街了。
他的目標除了青瓦附釉,以增加壽命,增強隔水性,接下來就是此物——桔紅顏色的鋪地瓷磚。
而且,按照此時的工藝條件,他并未選擇八十厘米見方的,而是面積更小、邊長只有六十厘米的。
要是這種規格也搞不出,那就試燒五十厘米的。
聽完張涯的講解,高鐵慶又犯‘癡病’。
他這腦袋來回搖晃,雙手搓的極快,聲音拔高說道:“小郎君!這物件四四方方的,都不是什么瓷器。俺不燒、不燒……”
“咋說不是瓷器?瓷磚也是瓷器!”
張涯雙眼微豎,語氣十分堅定,“鐵慶叔!你不能如此。況且,你們還想不想試燒骨瓷,乃至無色琉璃了?”
紅釉瓷都這么厲害了,骨瓷、無色琉璃之物,肯定是更好的物件。高鐵慶一時間想到這些,便患得患失起來。
猶豫良久,他才低頭拱手說道:“成!也好!反正都是小郎君要用的,俺們就試燒這種瓷磚,只是不知要用多少?”
對于這種技術癡,就是要用態度壓制,也拿新東西誘之,雙管齊下。
張涯淡然一笑,報出需用的塊數。
“鐵慶叔!若是人手不夠。”
之后,他再次吩咐道,“你們可以回耀州,再召來其他瓷匠、學徒……順帶幫我訂購,青白釉所制的瓷磚。”
紅釉材料畢竟不足。張涯的計劃中,正在營造的陽凌苑,三樓的臥室、二樓的餐廳,要選用紅釉地磚,其它即時啟用的房間,均選用青白地磚。
暫時不住人的,也暫時不做裝修。而且,為了提升室內光亮度,啟用房間內墻也要粘上白瓷片。
這樣以來,青白瓷片就是兩種規格,除了地磚形式,另一種為長方形。
如此規劃之時,他還禁不住吐槽。
上輩子,他偶爾也看些穿越小說。
很多穿越古代的豬腳,都高居廟堂、揮斥方遒……他不知曉、亦不理解,這些人怎么忍受住黑乎乎的室內環境。
反正,自從他住進了夯土老宅,就開始規劃如何提升室內采光。
首先是加強光源,這個沒說的。
窗戶肯定選用透明玻璃,油燈也要用玻璃造出‘煤油燈’類型的,但這兩個均要慢慢攻關玻璃。
另一方面加強內墻反光度。沒有乳膠漆的時代,若用石灰漿抹墻,且不說干裂等不足,掉粉更是不能接受的。
因此干脆利索,就給整上瓷磚。
反正這個時代的青白瓷,色澤、反光度,大概、差不多也能用了。
至于說用骨瓷磚鋪設。
張涯還不敢這么豪氣,這其中需要的人力財力,他都做不出預算來,天知曉要花多少錢!
見張涯如此強調瓷磚,還要加強人手,繼續召來瓷匠,高鐵慶有了前車之鑒,此時便不再駁斥張涯,彎腰拱手全都答應下來。
又安排些瑣事,張涯便離開瓷窯,去訓練‘黑槍’。
“少東家!這些高鼻羚羊太能下崽了。”
晚餐時,孟谷豐皺眉說道,“就這幾天的工夫,十七頭母羚羊產羔,共有三十六頭小崽……暫養圍墻內,都快放不下了。”
張涯也甚是驚異,心中暗忖:看起來高鼻羚羊的繁殖能力很強!羚羊丘的圍墻,要短期內突擊建設……
略加思索后,他吩咐道:“豐哥!讓力哥兒跑一趟,給郭石柱他們說:再來塬地之時,帶上年前姜滿倉的建筑隊。”
“姜滿倉!少東家,他可是通敵了。”孟谷豐皺眉急道。
“無妨!這是他本人之罪。”
挑眉看看西北方,張涯徐徐說道,“和普通匠人沒啥關聯,就先這么辦吧。若是發生什么意外,北塬上有駐軍,咱們也不是好惹的。”
專業人員不足。
他只能冒些風險,將這班泥瓦匠再次招來。反正,姜滿倉死的無聲無息,知道的人并不多。
鐘三牛等村民完成自家春耕,陸續來到塬地幫忙澆灌冬小麥之時,上榆口壩那里,廂兵們也完成了壩前護坡工作。
張涯粗粗核算,雖增建了一些設施,但總費用又減少了很多。
大概四百五十貫,就能整體拿下了。除了免費的兩百廂兵勞力,架子車、水泥碌碡亦七折優惠價,轉給了川口壩。
輕輕敲著桌面,他思考了良久。
翌日。
面見陳吉海,張涯笑著說道:“海兄!兩百廂兵已空置下來,川口壩暫時亦不需他們,我的意思……”
他要借助這些人力,緊急移植山中果樹。
“這個……賢弟!只需五、六日,便是不耽擱的。”
稍微思索片刻,陳吉海便答應下來,“成吧!愚兄跟少監說一聲……想來這部分費用,依舊會按照慣例扣除。”
“費用之事,當然需依例扣除。”張涯笑著說道,心中放下這塊石頭。
人力資源服務,本就是香皂換來的。
有規程可依,按部就班即可。人力供需突出的情況下,有可調用的勞動力,比拿現錢還要方便。
他當然不會斤斤計較。
需要計較的是果樹移植細節。
讓徐平山帶隊,徐五、鐘北榮當副手。
張涯還再說叮囑,所有梨樹均帶土球,并用粗麻布固定。運輸過程中,每日灑水兩次,確保梨樹不失水。
至于柿樹苗,雖不帶土球,但亦須根部灑水、保持濕潤狀態。
除了這些細節,張涯還讓鐘三牛跑趟縣城,緊急購來四十口細腰粗陶缸,并在底部開小孔,充當簡易滴灌設備。
這也是被現實逼迫出來的招數。
需要移植的梨樹都很大棵了,要確保它們的成活率,移栽后必須及時澆水。然則,若三天兩頭的澆水,就這個人力需求,張涯都無法保證。
延長澆水間隔就是迫切需求。
習練古琴時,張涯笑著問道:“無垢師父!果樹之事,移植在道觀附近,還是老宅西北側的小水塘邊?”
“此事,你且去問靜兒。”
白無垢微閉雙眼,似笑非笑道,“我們不會干涉過多……嗬嗬!遠之,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你切莫太急!”
頓時,張涯有些窘迫。
他做完課業,匆忙去弄新陶缸。
見張涯如此破壞,陳吉海看了半晌,依舊是無法理解。但他心中卻清楚的很,張涯老是弄出來出人意料的東西。
聚餐時,陳吉海試探問道:“賢弟!給陶缸鉆孔,你這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