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2章 交替推進
- 宋朝玩主
- 江橫孤舟
- 2218字
- 2020-04-22 11:33:00
運轉數個流程。
然則,受制于技術細節,車輛無人值守時,方向控制均不佳,造成大量窩工現象,張涯只能改變策略。
繼續修正軌道細節,時間、成本都不允許。
那就不再臨時改裝四輪車,直接用標準架子車,再多上幾個勞力,多費五、六貫工錢,增加些車輛損耗而已。
估算緩坡磚道行進、絞車拉升時間,以及塬地上的運送時間,張涯經過測算,等車輛補足之后,日運量可達四十五方。
效率不但足夠,而且初步估算,至少能節省一百五十貫!
能省很多人工,亦能降低成本,就無需計較更多。
“五哥!運輸事宜,交給你了。”
重新確定了流程,張涯便吩咐徐五,“不用四輪大車,就用架子車運……少裝一些,單人就能拉動。”
“成!小郎君,俺知曉了。那其它架子車呢?”
“這個……三日后到!”
回看趙樹起一眼,張涯徐徐說道,“這幾日,先湊合著運輸。空閑下的人手,就接著篩選河沙。”
陸續一、二百人開挖河沙,數日就能累積近兩千方,足夠用了。只需留下幾人負責篩選,能供得上運輸就成。
第二天。
殘缺版絞車系統,十輛人力架子車,二十六位勞動力,包括鐘三牛、楊福樹,這兩個年歲大的,只運輸了十八方河沙。
然則,仍然驚呆了陳吉海。
晚餐之時,他贊嘆道:“磚軌甚是神奇!賢弟才智無雙……這還是翻山越嶺,若是平地輸運,必能倍之!”
“差不多吧!若是營造出木軌更佳。”
不該謙虛之時就不要謙虛,張涯徐徐說道,“在下已初步測算,兩匹壯馬可拉四千公斤,約合八十余石!清晨出發、傍晚可達定平渡口。”
“甚!八十石?豈非十倍于馱馬!”
雙目瞬間瞪圓,陳吉海幾乎要跳起來,“不成,不成!此法異乎奇哉,益處極多矣,愚兄須給少監修書……”
“朝請!莫急于求成,還需核算木軌耗費。”
“不、不、不!若此軌道建成,除去水泥制品,山林或有所出,亦能運送哉,無需工坊單獨支撐。”
……
能舉一反三,果然是聰明人。
張涯暗暗感嘆。
翌日。
早飯之時,他拿出軌道策劃案,淡定交給了陳吉海。這亦算是,在整個歷史洪流中,投下了一顆核彈。
大宋朝野都無需人人支持,只要幾位推動軌道交通,經年數載、嘗到好處后,建立幾條‘大動脈’,必是水到渠成之事。
到那時候,木軌包鐵、車輪包鐵,均能出現。道路暢通,物流就會暢通,經濟就會發展……繼而就能進化到鐵軌。
到那時,咱再弄出蒸汽機車。嗬嗬!莫要人人反對啊。
口稱:壞損風水、驚動祖龍……張涯騎乘‘銀豹’,領著‘黑槍’,歪著嘴角臆想著,迅速奔向河谷。
上榆口壩之下千米處,窄河谷再次變寬。
這里,郭石柱建筑團隊、兩百三十六位壯勞力,全部在場。徐平山亦早已到位,維持著場面。
大號碌碡已灌制好,只需封土、灑水,且待月余凝結,極其堅實后,便可投入使用,郭石柱他們便全部空閑。
新宅營造事宜,陳吉海可全權負責。
但整個土壩系統,張涯需要親自指揮監管。
將五百錢扔給徐平山,他淡淡說道:“首批人手的五人,山哥去發賞錢……等會兒,胡季興會送來鋼鍬,你也選人發放。”
七、八個村子的勞力,烏泱泱一大票,幾乎都是大老粗,無需說什么場面話,啥都比不上一把銅錢。
百文錢,聽起來不多!但換成日薪,抵得上三天。
類比前生后世,能得到三天工資的獎勵,算不少了。在這時代,更顯得頗多,能購得三斗小米,夠一個壯勞力吃十幾天。
熙熙攘攘中,眾人皆羨慕得到獎勵的五人。
“天!不只是上榆樹村,咱們也有賞錢啊!”
“百錢,百錢!俺也要爭一爭。”
“半貫之多!這小郎君敞亮啊,肯定不會苛沒腳費!”
……
包括領獎的五人,一共二十余位,表現都不錯勞力,還配發新出爐的鋼鍬,徐平山挨個鼓勁,并宣傳張涯的意思。
全部搞定之后,群情激昂起來。
嘴角掛著淡淡笑意,張涯喚來郭石柱,當面吩咐道:“柱子哥!按昨日我講的,放線確定方位,招呼大家干活……”
匠人算技術工種,同樣是零工,但日薪達五十錢。
這是為了提升勞動效率,張涯特別實施的新策略。
“好嘞!”郭石柱沒二話,迅速招呼起來。
上榆口壩下游的窄河谷,除去預留的一百多米消能區域,余下大概八百五十米,可建設淤地農田。
估算此河谷的比降,以及泥沙沉積厚度,張涯決定建立兩道攔沙淤地壩,以此降低單個淤地壩高度,從而降低總土方堆積量。
深秋、初冬季節,九陵水已是枯水期,水流很小、時而斷續。
但為了不影響攔洪灌溉土壩的建設,以及方便施工、利于攔蓄泥沙,需從下游修筑,先起窄河谷口的淤地壩。
谷口淤地壩,長約一百八十米,計劃筑高三點五米。若是一切順利,半個汛期就能淤積完畢。
因此,無需開挖根基,修筑多么堅固,堆積土方之時,用脫粒的碌碡碾壓,短期不透水就成。
為了沉降泥沙,在北側靠近土坡處,用大號卵石堆出缺口,十米長、三米高,能抬升、減緩水流,負荷流量八點五方/秒,平常暴雨皆能安全度過。
總之一句話,就地取材、省工省料。
二百多人熱火朝天,在牛拉碌碡的配合下,兩天時間,除了未截流河水,其余部分均筑高了一米多。
工程交織、人手有限,必須交替進行。張涯見淤地壩進展順利,徐平山亦能管理妥當,便將郭石柱等匠人喊回塬地。
來到新宅的后院,需用水泥板的主樓旁。
“柱子哥!咱們要灌制樓板,配料和碌碡相似,只是石子更小。”
張涯徐徐吩咐著,指著足蹬滑輪碎石裝置,“這是碎石滑車,你挑上幾人,運來卵石。具體如何做,趙二哥會告訴你他們。”
……
四部滑輪碎石裝置,是這幾日緊急制造出的,除了趙樹起、王春茂,還拉上王大林等木匠當外援。
來不及購置石舂,就用生鐵鑄造出淺口凹槽。反正無需粉碎卵石,只要破解成指甲蓋大小就成。
快到中午之時,剛指導郭石柱等人筑好工作臺面,張涯便瞅見孟谷豐匆匆跑來,神色還有些慌亂。
咦!別出什么幺蛾子?
他微微皺起眉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