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8章 崩潰

1

武裝政變的次日,新政權(quán)的首領(lǐng)們派遣宦官邊樹到駐在漢城的各國使節(jié)處,通告新政權(quán)成立。美國駐朝鮮的是公使,英、德兩國的是總領(lǐng)事。

美國公使和英、德兩國總領(lǐng)事立刻往景佑宮晉謁國王。政變集團派給外國使節(jié)各三十名士兵,擔(dān)當(dāng)護衛(wèi)。這是上午八時的事。日本竹添公使同政變集團有密切關(guān)系,已在景佑宮里,自當(dāng)別論。對清政府方面,則不做任何通知,因為這次武裝政變從一開始就是反清的。以金玉均為首的政變首腦同日本一樣,是以從朝鮮排除清政府勢力為目的的。

據(jù)金玉均的日記記載,美國公使向他表示友好,而英國總領(lǐng)事并非如此。

景佑宮很窄小,眾人集中在這里,顯得擁擠。特別是閔妃,更為不滿。于是決定遷至景佑宮南面的李載元私邸,這里比景佑宮寬敞得多。

閔妃仍不斷地要求金玉均返回大闕(昌德宮)。

“請等一等。”金玉均說,實際上是拒絕。像這樣明目張膽的反清活動,清政府豈能就此罷休。金玉均決心一戰(zhàn),而昌德宮過于寬大,難以防守,若在景佑宮或李載元私邸,人數(shù)雖少,亦可堅守。

這期間,竹添公使對朝鮮國王進行游說,從世界大勢一直說到人事問題,譬如:“陛下知道嗎?朝鮮軍隊可以說前營最好,比其他各營都精銳。前營是樸泳孝訓(xùn)練和培養(yǎng)的,但他以前卻未擔(dān)任軍職,為什么?為什么不用有才干的人呢?”

竹添公使剛剛說服國王,閔妃又傳喚他,又是遷回昌德宮的事。

“商議一下試試……”他含糊其詞地應(yīng)付了一句。

回到國王那里,國王又被母后催促返回昌德宮。國王只得向竹添苦苦哀求:“無論如何也請設(shè)法。”

“現(xiàn)在清軍的動向不明,總之,先命人偵察一下昌德宮的情況再定。”

竹添派村上大尉前去偵察,看看若清軍來攻,昌德宮的地形之利和李載元宅邸相比,有多大差別。不多時,村上大尉歸來,報告說:“遷回昌德宮也不要緊,我很了解敵人。”

除了地利,他也考慮了敵人的戰(zhàn)斗力。不過,對清軍力量的估計似乎是低了一些。

“那么好吧,我讓女人們糾纏得簡直受不了。”竹添公使終于答應(yīng)了遷回昌德宮。

聽到這個消息,金玉均大驚,對竹添說:“閣下不該這么隨意地決定問題。據(jù)景佑宮之地利,觀察清軍之動向,這是最初的計劃。遷到這里,已是做了最大讓步,豈能再遷回昌德宮……”

“防守的事,用不著擔(dān)心。已經(jīng)跟國王說了,就不要再多言。”竹添說道。

這次政變是以日本的軍事力量為靠山,所以,特別是在軍事方面,日本方面握著主動權(quán)。正因如此,竹添才敢于任意改變計劃,并不同金玉均等朝鮮領(lǐng)導(dǎo)人磋商。

能夠返回昌德宮,國王李熙高興極了。

按照原來的計劃,是把國王遷到江華島,因竹添反對而未能實現(xiàn)。可見,政變集團是看日本方面的眼色行事的。金玉均雖然很懊惱,但也無計可施。

遷回昌德宮后,防守部署與在景佑宮時基本相同:內(nèi)衛(wèi)是政變的核心人員,中衛(wèi)是日本兵,外衛(wèi)是朝鮮四營軍隊。

在發(fā)表新政權(quán)人事的同時,討論了“革新傳教”,即政變后新政權(quán)的革新政治綱領(lǐng),第一條是:“大院君不日陪還事,朝貢虛禮議行廢止。”

所謂廢除朝貢之虛禮,意味著不承認清政府的宗主權(quán)。

為了朝鮮的獨立,廢除屬國的屈辱的朝貢儀式,對朝鮮民族來說,是一條正確的路線。然而,金玉均等人一方面采取正確路線,另一方面卻踏上錯誤路線。武裝政變借用日本的力量,這究竟意味著什么?他們的認識過于天真了。二十六年后,朝鮮被日本吞并,就是其結(jié)果。

另外,可以看出,政變者得不到大院君一派的合作,不但不能鏟除閔妃一派,甚至連維持日常行政事務(wù)也有困難。

“革新傳教”的第二條是:“閉止門閥,以制人民平等之權(quán)。以人擇官,勿以官擇人事。”

朝鮮政界向來是門閥第一主義。如不屬于權(quán)門貴族,則無望飛黃騰達。革新就是要停止這種門閥之見。并且,要依法制定人民平等之權(quán)利,等等。這些都是資產(chǎn)階級革新運動共通的標(biāo)志。

國內(nèi)財政統(tǒng)由“戶曹”管轄,把以前分散的集中起來。金玉均任戶曹參判,想把國家財政大權(quán)掌握在手。

此外,作為治安對策,設(shè)巡查制度,可能是日本制度的翻版。軍事方面,以前的四營你東我西,隨便行動,這回予以統(tǒng)一,并設(shè)置近衛(wèi)軍。

“革新傳教”還附有行政簡化方案,除了政府六曹,其他多余的官員一律廢黜。

所謂六曹,即中國古制的行政部門六部,在朝鮮是吏、戶、禮、兵、刑、工。吏曹掌管官吏之任命,類似日本的內(nèi)務(wù)省。戶曹掌管財政,相當(dāng)于日本的大藏省。禮曹掌管同外國的交往與教育,相當(dāng)于日本的外務(wù)省和文部省。兵曹即國防省,刑曹即法務(wù)省,工曹相當(dāng)于建設(shè)省。

曹的長官稱判書,次官稱參判。

值得注意的是,這次政變的最高領(lǐng)導(dǎo)者金玉均竟然甘居戶曹參判即財政次官。不過,六曹之中的五曹都有長官(判書),唯有戶曹是空位,所以金玉均是個沒有頂頭上司的次官。

看來金玉均企圖在比較自由的立場上,甚至是在暗地里,以實力者的身份來左右朝鮮的政治。

這天,清政府方面的領(lǐng)導(dǎo)人開了幾次碰頭會,主要討論袁世凱從各種渠道收集來的情報。應(yīng)當(dāng)采取什么態(tài)度呢?

作為宗主國,駐扎在朝鮮的清軍應(yīng)當(dāng)去保護國王。對于這一點,原則上眾人趨于一致。但是,朝鮮國王沒表示求援的意思,擅自采取軍事行動,恐怕會與日本正面沖突。吳兆有和陳樹棠以這種理由主張慎重從事。

朝鮮要人金允植和南廷哲兩人,要求清軍“無論如何要設(shè)法救出國王”。

金允植在新政權(quán)中被任命為禮曹判書。新政府人選是政變發(fā)動者擬定的,一些人拒絕任職,例如,急進開化派人士尹雄烈拒絕就任刑曹判書。金允植也拒絕了親日派政變集團給他的職位。

清軍首領(lǐng)們終于做出如下決定:同各國使節(jié)協(xié)商,要求日軍從王宮退出。懲辦挾持國王、戮殺六大臣的亂黨,如果日軍不撤,則率兵入宮保護國王。

政變集團將宮中各門緊閉,暫時隔斷同外界的交通。這樣一來,袁世凱的情報網(wǎng)某種程度上也發(fā)揮不了作用了。

這種狀態(tài)下,自然是謠言四起。

“日本援軍馬上就到。”這種謠言,到處流傳,是親日派故意散布的。

“廢黜現(xiàn)國王,擁立新王……”這種謠傳倒是有識之士暗暗思考的問題。政變集團中也有人認為如不徹底解決這個問題,政變將半途而廢。

清政府方面,袁世凱是最強硬的主戰(zhàn)論者,這一點,漢城的外交界非常清楚。

英、美、德三國外交使節(jié)擔(dān)心袁世凱搞小動作,通過陳樹棠傳話,希望清軍自重。

袁世凱年輕氣盛,輕蔑地笑笑,說道:“我國應(yīng)當(dāng)采取什么方針,用不著外國人一一指教。”

他給旅順的叔父袁保齡寫信,讓他“立刻派來軍艦”。

袁保齡是袁世凱父親的堂弟,當(dāng)時任直隸候補道,在旅順負責(zé)海防事宜。

袁世凱又同吳兆有等軍事首領(lǐng)聯(lián)名,請直隸總督李鴻章派兵前來。

袁世凱說:“為最壞的事態(tài)做準(zhǔn)備,不正是我們的任務(wù)嗎?”

武裝政變的次日,即12月5日,就這樣過去了。

2

政變的第三天,12月6日早晨。

金玉均致函袁世凱,大意是責(zé)備昨天清兵妨礙了宣仁門的封鎖,出言極為強硬。

原來,昨天在宣仁門,清軍妨礙封鎖,就任為前后營使兼左捕將的第三號頭領(lǐng)樸泳孝大發(fā)雷霆,要與清軍較量,經(jīng)竹添和金玉均好言勸慰,才平息下來。

“即使鎖上大門,從外面進攻也能把門砸碎,最重要的是加強戒備。”金玉均說。

然而,總得抗議一下才行。給袁世凱寫信之后,金玉均以戶曹參判的身份,檢查了財政和兵器庫存量。

使他大為驚異的是,步槍都生了銹,可能是演習(xí)時被雨淋濕卻沒有擦拭的緣故。銹得幾乎壓不進子彈。

“這可是大事,趕快擦!”金玉均命令道。

不久,竹添公使來到,說:“日本兵久駐宮中,恐遭物議,我想讓他們今天撤出。”

“這可不行!”

金玉均不禁大聲喊起來,他剛剛看過生了銹的槍支,一旦清軍來攻,將不能還擊一槍。他苦苦哀求。

“原來如此……”竹添苦笑了。

“三天,再駐守三天。有三天,槍支就能拆卸擦洗完,新政權(quán)的基礎(chǔ)也就鞏固了,然后,日本兵撤去,只留十名士官,當(dāng)訓(xùn)練教官。”

“這些事要同村上大尉商量。”竹添讓步了。

金玉均又提出借款問題。

“需要多少錢?”竹添問道。

“五百萬美元。其中三百萬美元是現(xiàn)在就迫切需要的。”

“五百萬美元……急需三百萬?”

“貴國一下子拿不出這么多錢吧?我打算同英、美諸國也商量一下。”

金玉均提出英、美兩國,用以牽制。

“閣下到我國考察過,對我國的實力卻似乎估計過低。”竹添挺起胸膛,“三百萬美元,隨時拿得出來,放心好啦!”

這時,清軍派來一名士官,要謁見國王。

“不行!”金玉均大叫,“吳兆有、袁世凱、張光前他們來了倒可以引見,一個無名小卒,豈有此理!”

“那怎么辦?”來通報的士官問道。

“領(lǐng)他去見兩位議政!”

領(lǐng)議政李載元和左議政洪英植代替國王接見了清軍使者。他是來為提督吳兆有送信的。內(nèi)容是簡單的慰問:

大王殿下:昨晚聞受虛驚,今幸大王洪福,京城內(nèi)外平靜如常。務(wù)乞放心。敝軍三營亦托庇無事,一并聲明……

這封信雖然充滿了譏諷,但畢竟是慰問,必須回復(fù)。由樸泳教執(zhí)筆復(fù)函,交使者帶回。

這時,盛傳閔妃已死,九歲庶子登極。國王是死是廢,令人猜疑。

袁世凱向李鴻章呈文:

人心日益洶洶,軍民結(jié)眾數(shù)十萬,將入宮盡殺倭奴……

又呈文:

若日兵劫王東去,另立新王,則雖在此保護彈壓,既失一國,又失一君,咎孰大乎?

袁世凱感到事態(tài)緊急。

形式上清軍必須有朝鮮方面的要求才能動用武力,但國王此時落在政變集團掌握之中,無法寫字據(jù)。于是,袁世凱致函右議政沈舜澤:“請閣下代表朝鮮政府,寫一封要求清軍駐軍出兵的信件。”

沈舜澤立刻送來一信:

本月十七日(陰歷)夜,奸臣金玉均等托言宮中有亂,密召日本公使竹添進一郎帶兵入衛(wèi),逼王移宮,禁止出入,內(nèi)外隔絕,至今三日,聲息莫通。今聞殺大臣六人,中官一人。我王囚辱萬端,禍猶未測。在外臣民痛恨號泣,莫省所措。乞三營大人袁司馬、吳統(tǒng)領(lǐng)、張總兵火速派兵前來保護,以見天日復(fù)明……

沈舜澤之外,戶曹參判南廷哲及其他朝鮮軍方官員也寫來密信,要求清軍出兵。

袁世凱以此為依據(jù),準(zhǔn)備率兵入宮,保衛(wèi)國王。首先,他派使者謁見國王,但被阻擋。這個使者就是上次送信的士官,名叫周得武。

隨后,袁世凱率兵前去,提出謁見國王。

金玉均傳話:“袁司馬謁見國王,理當(dāng)可以,只是率兵前來,極不穩(wěn)妥,是不能容許的。”

午后二時半,清軍方面照會竹添公使:

敝軍與貴部駐此,同系保護國王。昨日,朝鮮內(nèi)亂,殺害大臣八九人。現(xiàn)王城內(nèi)外軍民不服,欲群舉入宮,環(huán)攻貴部。弟等既恐復(fù)驚國王,又恐貴部受困,將率隊進宮,一以保護國王,一以援護貴部,別無他意,務(wù)請放心……

據(jù)說,竹添拆閱之前,已經(jīng)聽見了炮聲。

3

袁世凱的借口是:送信之后很長時間沒有接到竹添公使的任何答復(fù),不得已而開始攻擊。

雙方各執(zhí)一詞,成為后來的責(zé)任問題的爭論焦點。

袁世凱親率一隊人,攻擊敦化門。提督吳兆有指揮另一隊,進攻宣仁門,很快就指向昌德門。

闖進王宮的不僅僅是清軍。政變集團并未完全掌握朝鮮軍隊,所以,袁世凱在前一天向朝鮮左、右兩營的官兵曉以“大義利害”,拉為盟友。當(dāng)然,袁世凱的重點是放在利害方面的,他給兩營各撥銀六百兩,約定攻擊時他們?nèi)珕T參加。

四營朝鮮軍,政變集團似乎只掌握了前營和后營。同清軍共同行動的左、右兩營,分別由金鐘呂、申泰熙指揮。

進攻的軍隊很快就占領(lǐng)了昌慶宮到宣仁門一帶,準(zhǔn)備腹背夾攻昌德宮。

政變集團的領(lǐng)導(dǎo)們正在觀物軒開會。日本軍也在周圍。聽見炮聲,宮中騷動。王妃和世子等人均逃出,及至金玉均來到昌德宮寢宮時,已經(jīng)沒有人了。金玉均同徐光范兩人到處尋找,看見國王帶領(lǐng)數(shù)名武監(jiān)和兵卒正要登山,急忙喊回,安置在山下延慶堂暫避。這時,周圍槍彈如雨,十分危險。

日軍在觀物軒一帶應(yīng)戰(zhàn),朝鮮前營、后營的兵士們正在拆卸、擦洗槍支,聽見“敵襲”,都空著手逃了出去。

國王驚慌失措,似乎神經(jīng)錯亂了。政變集團的頭領(lǐng)們集聚到后苑林中的延慶堂,日軍也退下來。金玉均先將國王移到玉流泉的小亭里,然后又移至北墻門。這里恰有一支洪在義指揮的反日派朝鮮軍駐守,當(dāng)他們看清是日本兵時,一齊開槍射擊。

“現(xiàn)在只有殺開一條血路,先去仁川,再議后事。”金玉均說。

“不能去仁川!到母后那里去!死也不要緊,到母后身邊,才合乎禮教!”國王高聲喊道。

到了仁川,登上船,說不定會被帶到日本去,恐怕就一輩子也看不見母親和妻子了。

“諸君意下如何?”竹添問道。

他知道政變已經(jīng)失敗了。失敗的原因:第一,對朝鮮人民強烈的反日情緒估計過低;第二,對清軍駐防部隊的實力做了過低的評價。現(xiàn)在是后悔莫及。

子彈“呼呼”地飛過來。

“請陛下到仁川走一趟……”

金玉均、洪英植、樸泳孝等不肯放棄國王。三天前的武裝政變,因為擁戴國王才成功了,如果在這里失掉了國王,就萬事皆休。

朝鮮軍的射擊越來越猛烈。金玉均命令身旁的武監(jiān)喊話:“國王在這里,為什么打槍?國王在這里!”

聽見喊聲,果然槍聲稀疏了。不多時,對方也喊起話來:“我們不知道國王在此,只看見了日本兵,日本兵我們非打不可!”

這時,天黑下來,是逃脫的極好時機。

“鄙人身為公使,應(yīng)諸君的要求,前來保護國王。但是,看來有我軍在這里,勢將危及國王,真是事與愿違,我軍應(yīng)當(dāng)立即撤退。”竹添說道。

金玉均愕然了。他的日記用漢文記述了這時的情景:“余乃大驚,以日語疾言曰……”

他嚴(yán)厲地質(zhì)問:“國王有七八次要出北門去關(guān)帝廟,都被我們強拉住了,這是因為你說過將始終保護。我們相信你的話。而現(xiàn)在要撤兵,究竟是何用意?”

金玉均確實是熱切希望祖國近代化,但他依賴外國,尤其是這次“甲申政變”,更依賴得過分,以致最后被踢開,落了個滿腹怨言無處訴的下場。

“不!”竹添反駁道,“我看了一下現(xiàn)在往這邊開槍的人,不單是清兵,還有不少朝鮮人。你從這里看一看。為什么朝這邊打槍?很清楚,因為這邊有穿日本軍服的人。有日本兵在這里,國王反倒不安全,一旦發(fā)生不幸,那就全完了。依我看不如暫時撤退,以后另想對策。”

竹添的話,金玉均完全聽懂了。日本翻譯淺山把它譯成朝鮮語,國王聽了,更急著奔北門。

大王、大妃和閔妃等人在北門外的關(guān)帝廟里,國王恨不得立刻到那里。金玉均拼命拉住他。

“關(guān)帝廟一帶肯定有清軍伏兵,必須當(dāng)心。我們陪伴,清軍肯定要動手傷人的!”

事情竟這般奇妙:忠臣在側(cè),主君命危!

“我不會拋棄諸君。假如親清派統(tǒng)治了朝鮮,諸君生命必將發(fā)生危險……有朝一日,我們?nèi)毡疽欢〞萌Π阉麄兇虻埂S我來……找一個適當(dāng)?shù)娜税褔醣菹滤偷郊胰四抢锶ァ!敝裉碚f道。

4

“我愿保駕。”洪英植自告奮勇。

“太好啦!”金玉均握緊洪英植的手。洪英植,這個政變集團的第二號人物,要陪同國王闖進敵營。

“你去,我就放心了!”金玉均用力握著對方的手,“我得逃命,但是,我將為國家竭盡全力。我在國外,你在國內(nèi),都要堅持斗爭……總有一天,屬于我們的日子一定會來到!”

洪英植為人溫厚,善于交際。金玉均之所以放心,是因為洪英植同袁世凱的關(guān)系相當(dāng)親密。而且,郵政局事件那天,是他把血肉模糊的閔泳翊送到穆麟德私邸的。所以,他在閔氏一族的印象中應(yīng)當(dāng)不算壞。

然而,金玉均的希望落空了。他們曾那么殘酷地殺害親清派要人,現(xiàn)在想被饒過,未免太天真了。洪英植后來終于被殺。

在這次事變中,國王李熙充分暴露了他的無能、怯懦。

金玉均提議四散逃命,因為跟竹添一起行動,恐怕要“全軍覆沒”。在國內(nèi)沒有容身之處,只有亡命日本。

竹添進一郎通過翻譯淺山說道:“我軍不能在此停留,要馬上開赴仁川。諸君不要懷疑,快點兒跟上來。”

以公使為首,日本軍隊撤回公使館,已是晚上八時。

漢城的各處路口都點著篝火,日本軍通過時,便有人從道旁和屋里開槍、投石頭。面高中尉受了傷。到達公使館附近時,開槍、投石更加激烈,原來公使館有百余人據(jù)守。

堅守公使館是不可能的,只好撤退到仁川。12月7日午后二時,竹添公使燒掉一切機密文書,撤出公使館。外面一直在不斷地投石。

撤退時,安藤少尉打頭陣,大西少尉緊跟其后,面高、小谷兩中尉斷后,村上大尉保護竹添公使。婦女、兒童居中,前后左右由館員和士兵護衛(wèi),從西門直奔仁川。

退出以后,公使館被火燒掉。對此,袁世凱說:“日軍退出時,自行放火燒掉使館。”日方則說:“暴徒放火燒掉使館。”向朝鮮及其背后的清政府追究肇事責(zé)任。

日軍撤退途中仍遭到攻擊。投擲石塊、開槍射擊,是反日情緒高漲的朝鮮民眾的無組織的散漫行動。左營軍在王宮前攻擊了日軍,正規(guī)軍的有組織的攻擊只有這么一次。左營軍說:“那么多武裝士兵通過,我們開槍是警告他們不要靠近王宮。”

竹添一行足足走了一夜。十二月上旬,漢城一帶已相當(dāng)寒冷,星星點點下著雪。這支婦女、兒童同行的逃難隊伍,到達濟物浦領(lǐng)事館時,已是次日早上七時。

朝鮮國王在關(guān)帝廟同家屬見面之后,吳兆有、張光前等清軍將領(lǐng)前來迎接,暫到崇仁門外覺心寺的李景夏私邸安歇。看到清將時,國王驚慌失措,試圖逃走。

竹添等人撤退后,漢城還剩下十幾個日本僑民。袁世凱命令尹本貴護送他們到仁川,交給竹添。

護送日僑,袁世凱說是他采取的寬大措施。而日本方面的記載則說,是由于美國公使的要求。其中有四名士兵,是沒有軍隊駐防的英、美公使館從日本方面借去的。

竹添進一郎在12月11日回國。金玉均、樸泳孝、徐光范等人隨同竹添來到仁川,但是,竹添對于他們逃亡日本卻并不歡迎,因為這仿佛是把失敗的證人領(lǐng)回去。竹添想拒絕,由于“千歲號”船長井上角五郎等人的周旋,金玉均等人才得以搭船逃往日本。

同一天,袁世凱派清軍總兵劉朝貴和朝鮮左營哨長柳東根去東門外迎接王妃和世子還宮。到此為止,袁世凱算是基本完成了朝鮮大臣要求出兵“保護國王”的任務(wù)。

親日派的武裝政變最后以失敗告終,洪英植和樸泳教兩人被殺。樸泳教是逃亡日本的樸泳孝的堂兄。

其后,進行了很長時間的外交談判,袁世凱時常被置于極其難堪的境地。但是,一個二十六歲的人能采取迅速而果敢的行動,終于使他被當(dāng)作人物看待了,并成為他一生的巨大資本。

主站蜘蛛池模板: 绩溪县| 勃利县| 旌德县| 北川| 内乡县| 延安市| 香河县| 临颍县| 辰溪县| 赤壁市| 鲁甸县| 留坝县| 师宗县| 昭苏县| 云龙县| 蓝山县| 洛扎县| 澄江县| 根河市| 登封市| 辽宁省| 武威市| 东兴市| 建宁县| 环江| 禹州市| 石家庄市| 洛扎县| 修武县| 仁化县| 乌兰察布市| 新丰县| 长汀县| 沂南县| 尖扎县| 信阳市| 慈溪市| 金山区| 同仁县| 沅陵县| 景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