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于性能的保障理論與方法
- 趙元立等
- 1764字
- 2019-09-23 11:06:37
前言
基于性能的保障(Performance-Based Logistics, PBL)是目前美國國防部首選的后勤保障策略。20世紀90年代后期,美軍開始從綜合后勤保障向壽命周期保障轉變。壽命周期保障,即全壽命保障,是指在裝備的壽命周期內對裝備保障問題實施“從搖籃到墳墓”的綜合產品保障。美軍認為這種方法不僅能夠充分保障裝備的戰備狀態,而且是執行經濟可承受性發展戰略必不可少的途徑。這種全壽命保障機制使裝備的采辦和保障實現了一體化。在保障策略上,壽命周期保障首選基于性能的壽命周期保障模式;在保障技術途徑上,構建自主式保障系統;在保障管理上,提倡全壽命周期系統管理下的持續保障和全壽命產品保障。
基于性能的保障是以具有清晰權責界限的長期性能協議所確立的保障結構,將保障作為一種綜合的、經濟可承受的性能包來購買,從而優化系統的戰備完好性,實現武器系統的保障性能目標。這一策略的本質是購買性能結果,而不是像傳統的方法那樣購買個別零部件或修理活動。該方法使保障策略從傳統的采購產品或服務的碎片化交易過程型保障模式,轉變為綜合采購性能與責任的結果型保障模式,采購的性能包括武器系統的可用度、可靠度、維修度、后勤保障規模、后勤反應時間和單位使用費用等。實施基于性能的保障策略時,使用方不需告訴保障提供者如何去做,只需告訴其所需的保障性能結果。
美軍實施基于性能的保障已有近20年的歷史,其間不斷修改完善,尋求最佳實踐,并且取得了巨大成功。美軍從2000年第一個PBL項目到2005年,主要PBL項目累計數達就到143個,一般裝備的可用性均提升15%~40%,且擁有成本減少10%~20%。在伊拉克戰爭中,實施PBL保障和全壽命周期系統管理的項目超過12個。所有這些作戰平臺的保障均超過了作戰需求。其中有幾個項目特別出色。例如,F-117和F/A-18 E/F戰機、JSTARS和通用地面站、C-17戰術運輸機等。美軍基于性能的保障是在充分考慮經濟可承受的前提下實現采辦和保障的一體化,這一策略不僅強化了研制階段的保障性工程,而且突出了使用階段的可靠性增長,更加適應了現代裝備與作戰的保障需要。
美軍近20年運用基于性能的保障策略所解決的主要矛盾與我軍當前裝備保障面臨的主要矛盾基本一致。我軍裝備保障長期處于“研制建造與部隊使用保障相對脫節”的現狀:工業部門負責研制,部隊自建保障體系。這一體制模式實際上已成為制約我軍裝備保障發展提高的體制障礙,導致“多頭領導、多頭管理”與“統一籌劃、責任清晰”要求不相適應,“法規缺失、制度粗疏”與“法制健全、有章可循”的要求不相適應,“溝通不暢、自成體系”與“資源共用、信息共享”要求不相適應等一系列結構性矛盾。解決這些矛盾需要改變現有的保障體制,構建新的保障結構模式,完善政策保障機制。恰逢其時,習主席軍民融合重大戰略思想,給解決以上體制性障礙和結構性矛盾提供了明確的方向指引。基于性能的保障是國外軍地一體化保障的成功范例,雖然國情有別,但其理論方法對我國開展軍民一體化保障具有重要的借鑒作用。因此,筆者翻譯整理大量美軍基于性能保障的資料,以美軍最新的2016年《基于性能的保障指南——基于性能的協議的制定指導》為主體,結合我軍某型飛機軍民一體化保障試點實際,研究并梳理形成了基本概念、實施步驟、合同簽訂、合同管理、合同支付、案例研究、常見問題解答和錯誤理解與認識、關鍵技術、案例研究、縮略語和參考書目等,編寫了本書,以供從事裝備保障的機關、企業、部隊和科研院所相關人員閱讀使用。
值得一提的是,基于性能的保障本質上是一種商業模式,是對產品制造企業向全壽命服務的縱向延伸,是通過生產制造與服務保障的一體化打造,獲取全壽命價值鏈提質增效的重要手段?!吨袊圃?025》明確要求制造業要向服務型制造業轉型,其中,國家工業和信息化部第二批示范遴選制造業向服務型制造業轉型的示范類項目就包括產品生命周期管理、總集成總承包服務、供應鏈管理和信息增值服務四個方向,這些正是基于性能保障的主要模式和技術,而這種模式也是提高我軍部隊裝備保障效能的有效途徑。因此,在軍民融合國家戰略的有力推動下,軍地多領域多要素緊密融合的局面將全面展開,軍民一體化保障的實踐將加快步伐,操作層面的理論方法探索也急需深入?!八街梢怨ビ瘛?,期望本書能對我軍開展軍民一體化保障提供參考借鑒,更期望符合我國國情的“軍民一體化保障理論方法”早日問世。
由于水平有限,書中難免存在錯誤,歡迎批評指正。
編著者
2018年6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