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集峭
- 小窗幽記全鑒(典藏誦讀版)
- 陳繼儒
- 15704字
- 2019-09-09 10:47:15
【原典】
今天下皆婦人矣!封疆縮其地,而中庭①之歌舞猶喧;戰血枯其人,而滿座之貂蟬②自若。我輩書生,既無誅亂討賊之柄,而一片報國之忱,惟于寸楮尺只字間③見之;使天下之須眉而婦人者,亦聳然有起色。集峭第三。
【注釋】
①中庭:古代廟堂前階下或廳堂的中央。
②貂蟬:指貂尾和附蟬,古代權貴之人常常以此為飾,故此處以貂蟬代指權貴之臣。
③寸楮尺只字間:在文章字里行間之中。寸楮,代指紙。
【譯文】
當今天下的男兒都如同婦人一般!眼看著國土逐漸淪喪,然而廳堂中仍是歌舞喧囂;戰場上戰士因血流盡而枯干了,而滿朝的官員仿佛無事一般。我們這些讀書人,既然沒有平叛討逆的權柄,而一片報效國家的赤誠之心,只能在白紙黑字上表現出來;使天下那些身為男子卻似婦人的人,能夠被觸動而有所改進。集峭第三。
【原典】
忠孝,吾家之寶;經史,吾家之田①。
【注釋】
①田:田地,民以食為天,田也就是安身立命的根本。
【譯文】
忠孝,我的持家之寶;熟讀經史,就像是家里的田地一樣是根本。
【原典】
閑到白頭真是拙,醉逢青眼不知狂①。
【注釋】
①青眼不知狂:出自《晉書·阮籍傳》,阮籍的母親去世,嵇喜前來憑吊,阮籍白眼相對。后來嵇喜的弟弟嵇康聽聞之后也前去憑吊,帶著酒挾著琴,阮籍見了十分高興,青眼相待。正眼相看露出眼青,稱為青眼;斜眼相看露出眼白,稱為白眼。
【譯文】
虛度光陰,無所事事,直到白頭,這真是笨拙,喝醉之后碰到別人正眼相看,也不知道自己的狂妄。
【原典】
興之所到,不妨嘔出①驚人;心故不然②,也須隨場作戲。
【注釋】
①嘔出:說出。
②不然:不以為然。
【譯文】
興致來了的時候,不妨吐出驚人之語;即使心中不以為然,也需要逢場作戲。
【原典】
放得俗人心下,方①可為丈夫;放得丈夫心下,方名為仙佛;放得仙佛心下,方名為得道。
【注釋】
①方:才。
【譯文】
能夠將世俗之心放下,才能算作真正的大丈夫;放得下大丈夫之心,方能稱為仙佛;放得下成仙成佛之心,才能徹悟世間的真相。
【跟進解讀】
事物的發展都是循序漸進、按部就班來進行的。如果沒有基礎就想一步登天,就如那脫了線的風箏一樣,即使飛得再高,但最終結果是摔個粉身碎骨。
從平凡到大丈夫,從大丈夫到成仙佛,從成仙佛到得道,這就是修煉心性由低到高的幾個層次。所謂大丈夫,就是富貴不能淫,威武不能屈,貧賤不能移。大丈夫渴望建功立業,干一番驚天動地的事業,成為世人敬仰的英雄。但佛家認為世事紛爭、戰火頻仍往往是功利之心驅使的,只有收斂欲望,讓迷途的心靈回歸本性,才可放下屠刀,立地成佛,百姓才會安居樂業,國家才會繁榮昌盛。更進一層說,雖成仙佛,但只有做到心無牽掛,視名利如過眼云煙,才可稱真正得道,如果仍是心有余念,凡心不改的話,也只是空有仙佛之名罷了。
【原典】
吟詩劣于①講書,罵座惡于足恭②。兩而揆之③,寧為薄倖狂夫,不作厚顏君子。
【注釋】
①劣于:比……差。
②足恭:過分恭順。
③兩而揆(kuí)之:兩相比較之下。揆,忖度。
【譯文】
吟詩不如講解書中的道理收獲大,在座位上破口大罵當然比恭敬待人要惡劣。
但兩相比較之下,寧愿做個輕薄的狂人,也不做個厚臉皮的君子。
【原典】
觀人題壁,便識文章。
【譯文】
觀察人在石壁上題寫的詩句,就可以知道此人的文章如何。
【原典】
寧為真士夫①,不為假道學。寧為蘭摧玉折,不作蕭敷艾②榮。
【注釋】
①真士夫:真正的讀書人。
②蕭、艾:古代將其視為惡草,品行低劣。
【譯文】
寧可做一個真正的君子,也不愿做一個假裝有道德學問的先生;寧愿像蘭花美玉那樣被摧殘,也不愿像草蕭和艾蒿那樣長得繁茂。
【跟進解讀】
讀書人不能只注重學問,也必須重視道德,如果空讀詩書,品德不足,那不過是一個假道學先生罷了。
追求美好的德行,寧可做蘭花芳草被摧折,也不做賤草茂盛生長。晉代詩人陶淵明曾做過彭澤縣令,他為官清正廉潔,不騷擾百姓,日子過得悠閑自在。一天郡里派督郵來彭澤視察,其他官員都勸他重禮相迎,陶潛拋掉官印,氣惱地說:“我可不為五斗米折腰。”之后,他隱居終南山,過著淡泊的田園生活。如今像陶淵明這樣的清高之人不多了,但滿口假話、滿口仁義道德,內心卻充滿邪惡,只看他人的短處,卻不要求自己的“掛榜圣賢”人屢見不鮮。
我們要活得真實,不僅對他人負責,也要對自己負責,不墜青云之志,走出一條屬于自己的路來,隨心所愿地生活。
【原典】
隨口利牙,不顧天荒地老;翻腸倒肚,那管①鬼哭神愁。
【注釋】
①那管:哪管。
【譯文】
尖牙利齒,隨口就說,哪怕天荒地老也不會顧及;翻腸倒肚,將心中的話都說出來,哪管什么鬼哭神嚎。
【原典】
身世浮名,余以夢蝶視之①,斷不受肉眼相看。
【注釋】
①余以夢蝶視之:化用“莊生夢蝶”的典故,《莊子·齊物論》云:“昔者莊周夢為蝴蝶,栩栩然蝴蝶也。自喻適志與,不知周也。俄然覺,則遽遽然周也。不知周之夢為蝴蝶與,蝴蝶之夢為周與?周與蝴蝶,則必有分,此之謂物化。”
【譯文】
人世間的浮名,我當成莊周夢蝶去看待,絕不用世俗的眼光看待它。
【跟進解讀】
莊周夢蝶是一則浪漫的寓言故事,給我們的啟示就是:在很多時候,許多虛幻的東西倒成了真實的,真實的東西也許是虛幻的。就像生命,從無到有,又從有到無,生命中的情境,也許有刻骨銘心的愛戀,也許有痛哭流涕的傷心,但時過境遷之后,一切都像是昨日的一場夢。生命、經歷如此,名與利、得與失更是如此。
生活中有些事物仿佛就在眼前,但極力捕捉后仍然得不到,讓人琢磨不透它到底是真是假。就像我們生活中執著追求的東西一樣,沒有時總想得到,一旦得到后才知它并不像我們想象的那么美好。
【原典】
達人①撒手懸崖②,俗子沉身苦海。
【注釋】
①達人:通達之人。
②懸崖:比喻危險的境地。
【譯文】
通達生命之道的人能夠在危險的境地放手離去,凡夫俗子則沉溺在世間的苦海中無法自拔。
【原典】
銷骨①口中,生出蓮花九品②;鑠金舌上,容他鸚鵡千言。
【注釋】
①銷骨:銷毀枯骨。語出《史記·張儀列傳》:“眾口鑠金,積毀銷骨。”指人們口中的言語作用極大,人言可畏。
②蓮花九品:佛家術語,指佛家的極樂境界,修行圓滿之人死后會到極樂世界,并且以蓮花臺為座,蓮花臺又分為九種,九品蓮花代表最高境界。
【譯文】
能銷毀枯骨的嘴巴,也能吐出美麗的蓮花;能讓金屬熔化的舌頭,也一定能說出很多好話。
【跟進解讀】
小小的親切可以推動世界,輕輕的掌聲足以溫暖人生。的確,再也沒有比贊美更便宜而又不花錢的東西。
由衷地贊美,是人生中最令對方溫暖卻最不令自己破費的禮物,當然,它的價值也是難以估計的。當你用心觀察到對方的優點,并且發自真心地表達贊美,友善的關系便在一言一語中逐漸建立、累積。情人間的贊美,讓愛情更加滋潤;親人間的贊美,讓家庭更加幸福。許多實驗證明:在充滿贊美的環境中長大的人,比較有自信。經常受到老師贊美的學童,課業成績比較好。甚至,連農夫在牧場上贊美一頭母牛,都能使它產出更多、更好的牛奶。千萬不要忽視贊美的力量。
對一個人來說,說話的重要性無論怎樣強調都不過分:上至事業,下至家庭,你人生的高度往往是說話水平的高度決定的。因為一個人辦事能力的高低,為人處世怎么樣,以及由此留給周圍人的印象,大多是通過說話體現出來。大家天天在說話,有的人說起話來口若懸河,似乎很能說,但這不代表你會說話。會說話的人話不在多,能一語中的,聲不在高,能讓所有人洗耳恭聽。
【原典】
竹外窺鳥,樹外窺山,峰外窺云,難道①我有意無意;鶴來窺人,月來窺酒,雪來窺書,卻看他有情無情。
【注釋】
①難道:很難說。
【譯文】
在竹林外面窺探黃鶯,在樹林之外探看山峰,在山峰之外窺測白云,很難說我是有意還是無意;仙鶴來窺視人,月亮來偷窺酒,雪來窺看書,卻看他是有情還是無情。
【原典】
體裁如何①,出月隱山;情景如何,落日映嶼②;氣魄如何,收露斂色;議論如何,回飆③拂渚④。
【注釋】
①如何:怎么樣。
②嶼:島嶼。
③回飆(biāo):回旋的飆風。
④渚:水中的小塊陸地。
【譯文】
體裁怎么樣,要看出來的月亮以及隱去的青山;情景怎么樣,要看落下的太陽以及被余暉映照的島嶼;氣魄怎么樣,要看蒸發的露水和色彩的凝斂;議論怎么樣,要看回旋的風輕拂著的水渚。
【原典】
霧滿楊溪,玄豹①山間偕日月;云飛翰苑,紫龍天外借風雷。
【注釋】
①玄豹:比喻隱居之人。
【譯文】
楊溪大霧彌漫,隱居之人在山間與日月相伴;白云飛過翰苑,紫龍乘借著風雷之勢從天外而來。
【原典】
一失腳①為千古恨,再回頭②是百年人③。
【注釋】
①一失腳:一時不小心犯下錯誤。
②再回頭:指發現錯誤。
③百年人:年紀很大的老人。
【譯文】
錯誤會讓你后悔一輩子,老了醒悟也就遲了。
【跟進解讀】
過去的往往不會再次出現,錯過的往往不會重來,失去的也往往無法重新擁有,與你擦肩而過的那些人、那些事往往不會與你再相逢,這就是殘酷的人生。很多時候,走過你就無法再回頭,失去就不會再讓你擁有,這讓我們必須學會珍惜當下,把握好每一天,因為人生是條單行道,明天不會重復今天的事。既然人生不能掉頭,不能重新開始,那么,在這條單行道上,我們就應該珍惜現在,珍惜我們的所有,讓每一分、每一秒都過得十分有意義。
在這條人生的單行道上,有的時候你能在這條寬闊的路上自由行駛,有的時候卻被堵得無法動彈。但不論你遭遇了什么,你都只能沿著這條道路向前行駛,無法掉頭,所以,把握當下是我們唯一的選擇,也是人生最好的選擇。
【原典】
居軒冕①之中,要有山林②的氣味;處林泉之下,常懷廊廟③的經綸④。
【注釋】
①軒冕:乘軒車戴冕冠,指達官顯貴之人。
②山林:代指山間隱士。
③廊廟:朝廷。
④經綸:治國才能。
【譯文】
躋身仕宦顯達之中,必須要有山間隱士那種清高的品格;閑居在野的居士和隱者,也應常懷治理國家的韜略。
【原典】
名衲①談禪,必執經②升座,便減三分禪理③。
【注釋】
①衲(nà):僧人。
②執經:手拿經書。
③便減三分禪理:禪理講究自己參悟,真正高深的禪理是不能靠他人言說的。
【譯文】
有名的僧人談禪,必定會手持經書升座講堂,這樣就會減少三分禪理。
【原典】
窮通之境未遭,主持之局已定;老病之勢未催①,生死之關先破②。求之今人,誰堪語此?
【注釋】
①催:遭受。
②破:看破。
【譯文】
在還未遭受貧窮或顯達的境遇時,自我生命的方向已經確定;在還未受到年老和疾病的折磨時,對生與死的認識預先看破。面對今天社會上的蕓蕓眾生,可以和誰談論這些問題呢?
【原典】
一紙八行①,不遇寒溫之句;魚腹雁足②,空有往來之煩。是以嵇康不作③,嚴光口傳④,豫章擲之水中⑤,陳泰掛之壁上⑥。
【注釋】
①一紙八行:古時候的紙張多是一頁寫八行。
②魚腹雁足:指書信,古人有借魚腹、雁足來傳書之說。魚腹,語出漢代蔡邕《飲馬長城窟行》云:“客從遠方來,遺我雙鯉魚,呼兒烹鯉魚,中有尺素書。”鴻雁,蘇武被困于匈奴,最后利用鴻雁傳書與漢朝通信,漢朝知曉此事之后派遣使者前往匈奴接回蘇武。
③嵇康不作:典出嵇康《與山巨源絕交書》,聲言自己不愿放棄自己的氣節侍奉他人,其中有云:“素不便書,又不喜作書,而人間多事。堆案盈幾,不相酬答,則犯教傷義,欲自勉強,則不能久。”
④嚴光口傳:典出《后漢書·嚴光傳》。嚴光曾經與光武帝劉秀一起游學,光武帝很欣賞他的才能,即位之后就派使者帶上書信請嚴光輔佐自己。嚴光沒有回寫書信,而是派人帶去口信:“君房足下:位至鼎足,甚善。懷仁輔義天下悅,阿諛順旨要領絕。”
⑤豫章擲之水中:典出《世說新語》。殷洪喬將要成為豫章郡守,臨走之時,很多人都送來了書函,有百許之多。后來殷洪喬把這些書信都擲于水中,因祝曰:“沉者自沉,浮者自浮,殷洪喬不能作致書郎。”
⑥陳泰掛之壁上:典出三國時期魏臣陳泰的故事。當時陳泰司職并州刺史,京邑許多達官貴人都給他送去珍寶,“因泰市奴婢,泰皆掛之于壁,不發其封,及征為尚書,悉以還之”。
【譯文】
一張紙八行的書信,不過都是噓寒問暖的話而已;藏于魚腹、雁足中的書信,白白地帶來往來的煩惱。因此嵇康不作書信,嚴光不寫書信而只是使人口耳相傳,豫章郡守殷洪喬把百封書信都擲于水中,陳泰沒有打開書信就把它們都掛在了墻壁上。
【原典】
枝頭秋葉,將落猶然①戀樹;檐前野鳥,除死方得②離籠。人之處世,可憐如此。
【注釋】
①猶然:仍然,依舊。
②方得:才能得以。
【譯文】
秋天枝頭的樹葉,直到無奈落去后還是依戀著樹枝不肯落下;而籠中的小鳥,一直想要離開籠子,卻只有死的那天才能夠離開。人在世上,也如同這般可憐。
【原典】
士人有百折不回①之真心,才有萬變不窮②之妙用。
【注釋】
①百折不回:遭遇百次挫折也不會動搖意志。
②窮:絕。
【譯文】
一個人只有真正具備百折不撓的堅強意志,才能碰到任何變化都有應付自如的辦法。
【原典】
立業建功,事事要從實地著腳;若少①慕聲聞,便成偽果②;講道修德,念念要從虛處立基,若稍計功效,便落塵情。
【注釋】
①少:通“稍”,稍微。
②偽果:這里指虛偽不實的后果。
【譯文】
開創事業、建立功名,都要有腳踏實地扎扎實實的作風;如果稍有一點追求虛名的念頭,就會造成虛偽不實的后果。探究事理、修煉心性,時刻都要在安身立命之處打好基礎,如果稍有一點計較功利得失的思想,便落入俗套了。
【跟進解讀】
要想建立功業,有所作為,關鍵在于要有實際的能力。首先要做到識大體、顧大局,只有做到總攬全局,才不會顧此失彼。其次就是從小處著手,奠定良好的基礎,因為只有地基打得牢固,才可以建造出高樓大廈來。如果幻想平步青云、一步登天,那建成的只能是空中樓閣,就像墻上蘆葦,頭重腳輕根底淺,經不住風雨飄搖;如果所作所為只是為了求取名利,那么也不會修成正果,只能是華而不實的偽君子。
修身養性,都要從安身立命處著想,拋棄世俗的雜念,才能達到修行的彼岸。如果稍有功利之心阻礙,就很可能會因他人的影響而偏離修養的目標,從而落入凡夫俗子的人群中。
【原典】
執拗①者福輕,而圓融之人其祿必厚;操切者壽夭②,而寬厚之士其年必長;故君子不言命,養性即所以立命;亦不言天,盡人③自可以回天。
【注釋】
①執拗:固執。
②操切者壽夭:做事急切的人壽命短促。切,急切,急躁。夭,少。
③盡人:盡了人的力量。
【譯文】
性格過于倔強的人福運就會少,而性格圓滑的人財富就會多。性格急躁的人很可能會減少壽命,寬厚的人才會心態平穩、息事寧人,不易做出損害生命的事情。君子不談天命,他們以修繕德行來延長自己的生命;君子也不談天意,他們會用自己的勤奮來挽留天意。
【跟進解讀】
人們常說“生死有命,富貴在天”,那是因為他們主宰不了自己的命運。一個人的福分祿命,往往與他的性情有關系。因為福氣不是吃喝玩樂、富貴名利,而是一種和平安寧的生活,是一個人在精神上能夠保持快樂。性情執拗的人稍有違逆不順之事便會大發雷霆,或者自關禁閉,這樣怎么還能經常保持自己精神的愉快呢?同樣,一個人如果操守峻切,不能容人,稟性急躁,一遇到麻煩就會跟人較上勁來,又如何能夠延年益壽呢?
所以說在很多情況下,一個人的性格往往決定著他的命運走向,因為對待生活的態度不同,便會有不同的結局。固執己見、頑固不化的人,脾氣暴戾、度量狹小的人,都難以順應時代潮流發展的需要。三國的張飛性情暴躁乖戾,周瑜爭強好勝,結果都是有福難享。性格溫順平和,別人才會愿意與我們交往;遇事隨機應變的人,才能夠獲得更多成功的好機遇,才會享受更大的福祿。
【原典】
才智英敏者,宜以學問攝①其躁;氣節激昂者,當以德性融②其偏。
【注釋】
①攝:統攝。
②融:融合,融化。
【譯文】
才華和智慧敏捷出色的人,應該用學問來理順浮躁之氣;志向和氣節激烈昂揚的人,應當加強品性道德的修養來消融他偏激的性情。
【原典】
蒼蠅附驥①捷則捷矣,難辭處后之羞;蔦蘿②依松,高則高矣,未免仰扳之恥。所以君子寧以風霜自挾③,毋為魚鳥親人。伺察以為明者,常因明而生暗,故君子以恬養智;奮迅④以求速者,多因速而致遲,故君子以重持輕。
【注釋】
①蒼蠅附驥:語出漢光武帝《與隗囂書》:“蒼蠅之飛,不過數步,若附驥尾,可至千里。”
②蔦蘿:一種蔓草,常常依附松樹而生。
③風霜自挾:寓意個人提高自身修養,培養高尚情操。
④奮迅:冒進急躁。
【譯文】
蒼蠅附著在馬的尾巴上,雖然不費力就能夠馳騁千里,但不免遭受落在馬屁股上的骯臟和恥辱;蔦蘿順著青松的枝干向上攀爬,雖然可以輕松地生長到很高的位置,但不免受到攀附依賴的羞辱。所以君子寧愿像風霜一樣令人討厭,也不會像魚鳥一般為了生存而諂媚他人獲取歡心。那些看起來光鮮的事情,背后都可能有陰暗的一面,所以君子以恬淡的心態來養護自己的智慧;那些奮力追求快速的人,往往會因為想要變得更加快速而變得更加遲緩,所以君子采取以重持輕的處世原則。
【跟進解讀】
蒼蠅之類的小昆蟲即使不停地飛舞,最多也飛不過數十米遠,但是它如果依附在駿馬的尾巴上,就可以跟隨其達到日行千里、夜走八百的速度;蔦蘿這種草本植物沒有挺拔的枝干,所以便依附在松柏的枝條上生長,可以爬到很高的位置。因此,自然界中各種生物之間,有著某種天然的關系,這對它們各自的生存發展來說是必需的,這對我們人類的生存方式也有一定的啟示。
不過做人應另當別論,如果我們隨波逐流、缺少主見,甚至把自己的命運寄于別人手中,那就失去了生存的意義。人生路還是要靠我們自己去開拓、去跋涉的,唯有走自己的路才能讓我們活得更坦然自在,更具生命的意義,所以我們應有一種獨立、潔身自好的精神,以鼓舞我們不斷奮進。
【原典】
宇宙內事①,要擔當,又要善擺脫。不擔當,則無經世②之事業;不擺脫,則無出世之襟期③。
【注釋】
①宇宙內事:天下之事。
②經世:經國濟事。
③襟期:胸懷,胸襟。
【譯文】
世間的事,既要能夠承擔重任,又要善于擺脫羈絆。不能承擔重任,就不能從事改造世界的事業;不善于解脫,就沒有超出世間的襟懷。
【原典】
待人而留有余不盡之恩,可以維系無厭①之人心;御事②而留有余不盡之智,可以提防不測③之事變。
【注釋】
①無厭:不會滿足。
②御事:處理事情。
③不測:無法預測。
【譯文】
人要保留一份永遠不會斷絕的恩惠,才可以維系永遠不會滿足的人心;處理事情要留有余地而不是竭盡智慧,才可以提防無法預測的突然變故。
【原典】
無事如有事時提防,可以弭①意外之變;有事如無事時鎮定,可以銷局中之危。
【注釋】
①弭:消除。
【譯文】
沒事的時候,要當成有事一樣謹慎,這樣就可以消除意外發生的變故;有事的時候要像沒事一樣淡定自若,這樣才能夠幫助自己冷靜地處理危難。
【跟進解讀】
許多事情的發生往往都在預料之外,所以讓我們經常遭受很大的損失,但這與我們的準備不足也是有很大關系的。無論看似多平穩的事,我們都要有所提防,以起到未雨綢繆、防微杜漸的效果。平時把眼光放長遠,而不是只盯住眼前的利益。對于可能出現隱患的地方都要細微觀察,切不可疏忽大意。在危急之時,也不必驚慌失措,而是鎮定應對,以消除禍患,即使有損失也要盡力降到最低點。
我們應該牢記“居安思危”的古訓,即使身處順境也要時刻預防各種意外事件的發生,做好應變的準備,一旦發生危急情況,也能應付自如,不致忙中出錯,亂上添亂。
【原典】
愛是萬緣之根,當知①割舍;識是眾欲②之本,要力掃除。
【注釋】
①當知:應當知道。
②欲:各種欲望。
【譯文】
愛是人間一切緣分之根,應該知道割舍;識是各種欲望之本,要盡力掃除。
【原典】
榮寵傍邊辱等待①,不必揚揚②;困窮背后福跟隨,何須戚戚③。
【注釋】
①榮寵:榮耀,寵幸。傍邊:旁邊。
②揚揚:形容非常自得的樣子。
③戚戚:形容十分傷心的樣子。
【譯文】
榮耀、寵幸的旁邊就有恥辱在等待,不必那么自得;困厄貧窮的后面福氣緊緊跟隨,何必如此傷心悲戚呢?
【跟進解讀】
榮耀、寵幸就是一個“舍得”的過程。我們生活在舍與得的世界,我們在選擇中走向成熟。做學問要有取舍,做生意要有取舍,愛情要有取舍,婚姻也要有取舍,實現人生價值更要有取舍……正如孟子所說:“魚,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兼得,舍魚而取熊掌者也。”人生即是如此,有所舍而有所得,在舍與得之間蘊藏著不同的機會,就看你如何抉擇。倘若因一時貪婪而不肯放手,結果只會被迫全部舍去,這無異于作繭自縛,而且錯過的將是人生最美好的時光,即使最后能獲得什么,那也是一種得不償失,何苦來哉!
【原典】
看破有盡身軀,萬境之塵緣自息①;悟入無懷②境界,一輪之心月獨明。
【注釋】
①自息:自然就會熄滅。
②無懷:指沒有牽掛。
【譯文】
看破了人生之有限,一切塵世雜念自然就都熄滅了;參悟了了無牽掛的境界,心中的月亮將永遠澄明。
【原典】
霜天聞鶴唳①,雪夜聽雞鳴,得乾坤②清絕之氣;晴空看鳥飛,活水觀魚戲,識宇宙活潑之機。
【注釋】
①唳(lì):高亢的鳴叫。
②乾坤:天地。
【譯文】
在秋霜之日聞仙鶴的唳鳴,在寒冷的雪夜聽金雞報曉,可以獲得天地間的清凈高雅、消除雜念的氣韻;仰望晴朗的天空看鳥兒飛翔,俯觀水中的魚兒嬉戲,可以洞察宇宙中活潑的生機。
【原典】
斜陽樹下,閑隨老衲①清談;深雪堂中,戲與騷人白戰②。
【注釋】
①衲:本為僧人所穿的衣服,后代指僧人。
②騷人:指文人墨客。白戰:本指徒手搏斗作戰,在此指作禁體詩比賽,規定作詩不能用一些常用字眼,以此來較量詩才。
【譯文】
斜陽夕照時,閑適地在樹下和老僧清談;大雪紛飛的時節,在廳堂內與詩人文士作詩取樂。
【原典】
山月江煙,鐵笛數聲,便成清賞;天風海濤,扁舟一葉,大是①奇觀。
【注釋】
①大是:的確是。
【譯文】
山中之月色一片朦朧,江上煙霧籠罩,鐵笛聲聲,這便是清寧的欣賞;天上狂風大作,海里波濤洶涌,一葉扁舟在驚濤駭浪中穿行,這真是一大奇觀。
【原典】
要做男子,須負①剛腸②;欲學古人,當堅苦志。
【注釋】
①負:負有,保有。
②剛腸:剛直的心腸,剛正之心。
【譯文】
要想做個大丈夫,必須有剛直不阿的心腸;要想學習古人,應有堅定磨煉筋骨的意志。
【跟進解讀】
想做男子漢、大丈夫,就要充滿正氣,能夠在生活中伸張正義,遇到不平之事時敢于拔刀相助;遇到困難危險時能夠安然處之。古人說:“天將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司馬光在宋哲宗時為相,被封為溫國公,宋范祖禹作司馬溫公《布衾銘》記載說:“公一室蕭然,圖書盈幾,竟日靜坐,泊如也,又以圓木為警枕,少睡則枕轉而覺,乃起讀書。”可見古人追求學問是何等艱辛,當回頭審視我們自己時,在大好的學習環境中還不好好珍惜時光,把握機會,是否心有愧對祖先的感覺呢?
【原典】
風塵善病①,伏枕處一片青山;歲月長吟,操觚時②千篇《白雪》。
【注釋】
①善病:容易生病。
②操觚(gū)時:指寫詩行文之時。
【譯文】
一路風塵,奔波勞碌,容易生病,頭躺在枕上,好好休養,就會如同一片青山在眼前;悠悠歲月,只要能夠堅持長吟,等到寫詩行文之時,就能下筆如有神,寫就千篇《白雪》這樣的名作。
【原典】
親兄弟析箸①,璧合翻作瓜分;士大夫愛錢,書香化為銅臭。
【注釋】
①析箸(zhù):這里指不和睦,要分家。
【譯文】
親兄弟不團結,就如同價值連城的一組美玉分散開來;讀書人愛財,就會使濃郁的書香轉化為銅錢的臭氣。
【跟進解讀】
箸就是筷子。析箸,指兄弟不和;璧就是美玉。璧合,是兩塊玉合在一起,比喻有價值的東西。有這樣一個故事:一個老翁在臨死前將自己的幾個兒子叫到床前,讓他們試試是一根筷子容易折斷,還是一把筷子容易折斷。兒子們從中悟出:只有兄弟們團結一心,和睦相處,才會更有力量、更強大。老翁聽后才放心離世。
打仗親兄弟,上陣父子兵。兄弟之情如同手足,豈能分開?只有團結一致,共同努力,才會發揮其最大的效力;如果不和睦,那就如同落地的碎玉,還有什么價值可言。
作為讀書人應該知道淡泊名利、不貪圖榮華富貴的道理,因為讀書是為了求知明理、報效祖國,讀書也是至高至雅之樂,還應做到學以致用,造福百姓,才不枉為讀書人。讀書人愛財也要取之有道,如果見錢眼開,就會使書香變為銅臭,辱沒了讀書人的稱謂,與市井之徒也就毫無分別了。
【原典】
心為形役,塵世馬牛;身被名牽①,樊籠雞鶩②。
【注釋】
①牽:束縛。
②雞鶩:雞鴨。
【譯文】
如果心靈被外在的東西所驅使,那么這個人就像是活在人世間的牛馬;如果人被名聲所束縛,那就像關在籠中的雞鴨一樣沒有自由。
【原典】
懶見俗人,權①辭托病;怕逢塵事,詭跡逃禪②。
【注釋】
①權:權且,暫且。
②詭跡逃禪:隱藏行跡,逃遁世事,參禪悟道。
【譯文】
倘若懶得接見那些世俗之人,就權且托辭生病了;假若害怕遭逢塵世之事,就隱藏行跡,逃遁世事,參禪悟道吧。
【原典】
人不通古今,襟裾①馬牛;士不曉廉恥,衣冠狗彘②。
【注釋】
①襟裾(jū):衣襟裙裾,代指衣服。
②彘(zhì):指豬。
【譯文】
一個人如果不通曉古今的道理,那和愚鈍的牛馬沒什么區別;而讀書人如果沒有廉恥之心,也就和穿著衣服的豬狗沒什么區別了。
【跟進解讀】
古人認為為人處世要明禮、義、廉、恥之理,因為這是為人的基本道德規范。其實這也是人區別于動物的根本所在,因為人類不僅會勞動,還明事理,有廉恥之心。從古到今,人類代代相傳,留下了許多做人的道理,這是一筆寶貴的精神財富。如果人不去學習這些做人的道理,整天得過且過,無所作為,那無異于行尸走肉、酒囊飯袋,和那些牛馬又有什么區別呢?不就是多了一身衣服披在身上嗎?
現實生活中的讀書求學之人,更應該嚴格要求自己,知禮儀,懂廉恥,走正道,如果心術不正,違背做人的準則,出賣自己的人格,甚至利用自己的權力去行違法亂紀之事,那真是衣冠禽獸了。
【原典】
道院吹笙,松風裊裊;空門洗缽,花雨紛紛①。
【注釋】
①“空門洗缽”兩句:據《續高僧傳》記載,一次高僧法云正在講授佛經時,忽然漫天的鮮花飄落而下,到了堂內,卻又升空不墜。空門:即佛門。洗缽:傳說師徒相傳時,會以衣缽作為信物,此處以洗缽代指傳經授法。
【譯文】
在道院里吹笙,道院外的松林風聲裊裊;在佛門中傳經授法,突然感到漫天鮮花如同下雨一樣飄落。
【原典】
種兩頃附郭田①,量晴較雨;尋幾個知心友,弄月嘲風。
【注釋】
①附郭田:古時有城郭之分,附郭田指城郊的田地,此處泛指所有田地。
【譯文】
耕種一兩頃城郊的土地,預測天氣的陰晴變化;尋覓幾位知心的朋友,共同欣賞明月清風的景致,吟詩作賦。
【原典】
著履①登山,翠微中②獨逢老衲;乘桴③浮海,雪浪里群傍閑鷗。才士不妨泛駕④,轅下駒⑤吾弗愿也;諍臣⑥豈合模棱,殿上虎⑦君無尤⑧焉。
【注釋】
①著履(lǚ):穿上鞋子。
②翠微中:青山中。
③桴(fú):木筏。
④泛駕:《漢書·武帝紀》中有云:“夫泛駕之馬,圻馳之士,亦在御之而已。”直譯為翻車,在此指不受約束。
⑤轅下駒:車轅下套著的小馬駒,在此指持觀望態度,畏縮以求自保的人。《史記·魏其武安侯列傳》中有云:“上怒內史曰:‘公平生數言魏其武安長短,今日延論,局趣數轅下駒,吾并斬若屬也。’”
⑥諍臣:直言進諫的臣子。模棱:典出《新唐書·蘇味道傳》。當時蘇味道為宰相,并沒有大的建樹,仿佛尸位素餐,人稱“模棱手”“模棱宰相”,他認為做事不用太明白,錯誤了就會后悔,只需“模棱持兩端可也”。
⑦殿上虎:指敢于直諫的諍臣。典出《宋史·劉安世傳》。劉安世為諫官,敢于直言進諫,在朝廷上據理力爭,很多臣子將其視為殿上虎。
⑧尤:通“憂”,憂慮。
【譯文】
腳穿草鞋攀登高山,在青翠的山色中獨自行走時遇見一老僧;坐著小船泛舟海上,雪白的浪花里有成群的海鷗飛翔。有才能的人不妨到處游歷,持觀望態度的人不是我所愿意見到的;直言敢諫的臣子怎能說一些模棱兩可的話呢?面對殿上如老虎一般威風的君王你不要憂慮。
【原典】
荷錢榆莢①,飛來都作青蚨②;柔玉溫香,觀想可成白骨。
【注釋】
①荷錢榆莢:剛剛長出來的荷葉、榆莢,形狀與錢幣很相似,在此代指金錢。
②青蚨(fú):本為一種昆蟲,在此指金錢。干寶《搜神記》中有云:“南方有蟲又名青蚨,形似蟬而稍大,味辛美可食。生子必依草葉,大如蠶子。取其子,母必飛來,不以遠近。雖潛取其子,母必知處。以母血涂錢八十一文,以子血涂錢八十一文。每市物,或先用母錢,或先用子錢,皆復飛歸,輪轉無已。”
【譯文】
荷葉和榆莢,飛來都可成為金錢;柔美香艷的女子,在想象中也只是白骨一堆。
【跟進解讀】
世人多貪戀金錢和美色,古代就有人幻想金錢就像捉住母蟲,子蟲就飛回來一樣沒有窮盡,又編出許多美女佳人纏綿的故事。實際上,錢只是身外之物,能夠不為錢所迷是一種真境界。口袋里沒錢,心里也沒錢的人不感到困難;口袋里沒錢,存折里也沒錢,但心里有錢的人才是最困難的;而那些口袋里有錢,銀行里有更多的錢,心中卻沒錢的人是最幸福的。美女雖令人銷魂,可終有人老珠黃的一天,死后原不過是白骨一堆,事先能看破,就可從貪婪的癡迷中解脫出來了。
【原典】
旅館題蕉①,一路留來魂夢譜;客途驚雁,半天寄落別離書。
【注釋】
①蕉:芭蕉葉。
【譯文】
在旅館中題詩于芭蕉葉上,一路留下無數魂牽夢繞的詩譜;在旅途中突然驚嚇了飛雁,從半空中落下一封別離的書信。
【原典】
歌兒帶煙霞之致①,舞女具邱壑之資②;生成世外風姿,不慣塵中物色。
【注釋】
①煙霞之致:山林煙霞的韻致,這里暗指超脫于世俗之外的韻致。
②邱壑之資:不同于世俗林間田園的姿態。
【譯文】
牧童的歌聲帶著煙霞繚繞的山林的韻致,舞女的舞姿具有林間田園的姿態;生來就帶有世俗之外的風姿,對塵世中的景物美色很不習慣。
【原典】
今古文章,只在蘇東坡①鼻端定優劣;一時人品,卻從阮嗣宗②眼內別雌黃。
【注釋】
①蘇東坡:即蘇軾,宋代著名的詩人、詞人、文學家、政治家。
②阮嗣宗:即阮籍,見前文所注嵇喜、嵇康前去憑吊阮籍之母,阮籍分別以白眼、青眼相待之典故。
【譯文】
古往今來的文章,只在于蘇東坡的鼻端評定優劣;一時的人品,卻可以從阮籍的眼中區分出好壞。
【原典】
魑魅滿前,笑著阮家無鬼論①;炎囂②閱世,愁披劉氏《北風圖》③。氣奪山川,色結煙霞。
【注釋】
①阮家無鬼論:典出阮瞻論鬼的故事。晉永嘉年間,太子舍人阮瞻一向主張無鬼論,并經常以此與人論爭。有一天有位十分善辯之人在與之談論命理之時言及鬼神,阮瞻與之論爭很久依然沒有被說服,客于是說:“鬼神,古今圣賢所共傳,君何得獨言無!即仆便是鬼。”于是就變為異形消失了。
②炎囂:喧鬧熙攘。
③劉氏《北風圖》:典出東漢著名畫家劉褒,長于作畫,其畫作引人入勝。劉褒曾經畫下《云漢圖》《北風圖》,觀覽《云漢圖》可以使人感覺發熱,觀覽《北風圖》則使人發冷。
【譯文】
世上充滿了陰險如鬼之徒,因此對阮瞻主張無鬼論覺得可笑;看著這紛亂攘攘的人世,在心中充滿憂愁時觀覽劉褒的《北風圖》,氣勢蓋過了山川,墨色凝結了煙霞。
【跟進解讀】
魑、魅都是傳說中鬼的名字。阮家指晉代人阮瞻,他曾提出無鬼論的主張,認為天下無人能與之辯駁。一天有位客人與他辯論,雙方論戰很艱苦,情急中那位客人說:“古今圣賢都認為鬼神的存在,為什么唯獨你說沒有?我就是鬼。”于是倒在地上,不一會兒就幻滅了,阮瞻大為驚恐,一年后就病死了。這里借陰間之“鬼”來譴責人間如鬼的陰險之徒。
《北風圖》是用來反襯人間熱衷于爭名奪利的喧囂。劉氏指漢代劉褒,東漢桓帝時的畫家,他曾畫《云漢圖》,人觀之而覺熱;又作《北風圖》,其中意趣深遠,筆墨精練,人們看了這幅圖都覺得很涼爽。世人都在為名利奔走,猶如置身于熱火沸湯中,可否去看看劉氏的《北風圖》,看心頭的欲火是否會熄滅,得到一絲清涼呢?
【原典】
至音①不合眾聽,故伯牙絕弦②,至寶不同眾好,故卞和泣玉③。
【注釋】
①至音:極為高雅的音樂。
②伯牙絕弦:典出伯牙摔琴謝知音的故事。俞伯牙、鐘子期彼此為知音,《呂氏春秋·本味》中有云:“俞伯牙善于鼓琴,子期聽之,方鼓琴而志在太山,鐘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少時之間,而志在流水,鐘子期又曰:‘善哉乎鼓琴,湯湯乎若流水。’鐘子期死,伯牙破琴絕弦,終身不復鼓琴,以為世無足復為鼓琴者。”
③卞和泣玉:典出和氏璧的故事。卞和得到上好美玉,就想向帝王進獻,先后向厲王、武王進獻,不僅沒有得到重用,反而被以欺騙之罪截去雙腳,這塊玉正是聞名于后世的和氏璧。
【譯文】
最好的音樂無法被眾人所欣賞,因此俞伯牙在鐘子期死后把自己的琴摔了;最珍責的寶物無法得到眾人的喜愛,所以卞和在荊山下抱著和氏璧痛哭流淚。
【跟進解讀】
曲高和寡,知音難覓。春秋時,伯牙善于彈琴,可是能聽懂的人不多,只有鐘子期善于聆聽:伯牙意在高山,鐘子期就說巍巍乎如高山;伯牙意在流水,鐘子期就說潺潺如流水。鐘子期死后,伯牙摔斷琴弦,再也不彈琴了。
卞和是戰國時楚國人,他在荊山上得到一塊璞玉,相繼獻給楚厲王、楚武王,厲王、武王不識玉,認為他欺君,分別砍去他的左右腳,卞和為玉不被人識而在荊山下痛哭,后文王讓人得此美玉,遂稱為和氏璧。
伯牙絕弦、卞和泣玉,說明比音樂更珍貴的是知音,比和氏璧更珍貴的是理解和信任。
【原典】
看文字①,須如猛將用兵,直是鏖戰一陣;亦如酷吏治獄②,直是推勘到底③,決不恕④他。
【注釋】
①文字:文章。
②治獄:處理獄案。
③勘到底:直查到底,探尋出個究竟。
④恕:寬恕。
【譯文】
欣賞文章,應該如同猛將用兵打仗一樣,必須鏖戰一陣;又如同嚴酷的官吏處理獄案一樣,必須探查出個究竟,絕對不能寬恕犯人。
【原典】
名山乏侶①,不解壁上芒鞋②;好景無詩,虛③攜囊中錦字。
【注釋】
①侶:伴侶。
②芒鞋:草鞋。
③虛:空。
【譯文】
如果在知名的山川勝地,沒有合意的旅伴,那么寧可將草鞋掛在墻上,也絕不出游;面對美好的景致,如果沒有好詩助興,即使懷中抱著錦囊,收藏有好文字,又有什么用呢?
【原典】
遼水無極,雁山①參云;閨中風暖,陌上草熏②。
【注釋】
①雁山:雁門山。
②“遼水無極”四句:見江淹的《別賦》。無極:沒有邊際。
【譯文】
水面寬闊,橫無際涯,雁門山直入云霄;閨中的風兒和煦溫暖,鄉間小道上的青草散發著清香。
【原典】
秋露如珠,秋月如珪;明月白露,光陰往來;與子之別,心思徘徊①。
【注釋】
①“秋露如珠”六句:語出江淹《別賦》。珪:美玉。
【譯文】
秋天的露水晶瑩剔透如同珍珠,秋天的月亮皎潔明亮如同珪玉;明月白露,交相輝映,忽明忽暗;與你分別,心中十分思念,來回徘徊。
【原典】
聲應氣求之夫①,決不在于尋行數墨之士;風行水上之文②,決不在于一句一字之奇。
【注釋】
①聲應氣求之夫:意氣相投之人。
②風行水上之文:自然天成,沒有雕琢痕跡的文章。
【譯文】
意氣互相呼應的好友,決不至于需要通過筆墨文章加以了解;如行云流水一樣通暢美妙的好文章,決不在于一句或一字的奇特上。
【原典】
借他人之酒杯,澆自己之塊壘①。
【注釋】
①塊壘:激憤,不平。
【譯文】
借用別人的酒杯,來澆滅自己心中的激憤、不平。
【原典】
春至不知湘水深,日暮忘卻巴陵道。
【譯文】
春天來了,一片碧綠,無法知道湘水的深淺;日暮降臨,漆黑蒼茫,忘記了巴陵道有多長。
【原典】
奇曲雅樂,所以禁淫①也;錦繡黼黻②,所以御暴也。縟③則太過,是以檀卿④刺鄭聲,周人傷北里⑤。
【注釋】
①淫:指低俗的音樂。
②錦繡黼黻(fǔfú):織出的彩紋為“錦”,刺繡的彩紋為“繡”;古代衣服上黑白相間的花紋為“黼”,黑青相間的花紋為“黻”。
③縟(rù):繁縟。
④檀(tán)卿:人名,檀弓,春秋時期魯國人。
⑤北里:古時的一種舞曲名。
【譯文】
奇妙的曲子、高雅的音樂陶冶心靈,所以要禁止低俗的音樂;絲織刺繡精美華麗,所以要預防奢侈。極為繁瑣就會太過,因此魯人檀弓譏刺鄭國的靡靡之音,周人抨擊北里這樣糜爛的舞曲。
【原典】
靜若清夜之列宿①,動若流彗②之互奔。
【注釋】
①宿:星宿。
②流彗:流星,又稱彗星。
【譯文】
靜就要像清涼的夜色中的那些星宿一樣,動就要像疾逝而下的流星一樣。
【原典】
停之如棲鵠,揮之如驚鴻,飄纓蕤①于軒幌,發暉曜于群龍。
【注釋】
①纓蕤(ruí):本指帽子上的飾物,在此指旗幟的飾物。
【譯文】
停下來要像棲息的天鵝一樣平靜,揮舞的時候要像受驚的鴻雁一樣充滿力量,轅車上旗幟的飾物在隨風飄動,旗幟上的群龍發出耀眼的光芒。
【原典】
云氣蔭于叢蓍①,金精養于秋菊;落葉半床,狂花滿屋。
【注釋】
①叢蓍(shī):蓍草叢。
【譯文】
氣蔭生于蓍草叢中,金精生養于秋菊之中;床上半床都是落葉,滿屋都是被狂風吹落的花瓣。
【原典】
雨送添硯之水①,竹供掃榻之風。
【注釋】
①添硯之水:硯臺中需要添加的水。
【譯文】
雨送來了硯臺中需要添加的水,竹林提供了打掃床榻的風。
【原典】
舉黃花而乘月艷,籠①黛葉而卷云翹。
【注釋】
①籠:即攏。
【譯文】
手中高舉著黃花,借著明亮的月色,將鮮艷的花朵扎在頭上;用手攏一下烏黑的頭發,挽起像云朵一樣高高聳起的發髻。
【原典】
垂綸簾外,疑鉤勢之重懸;透影窗中,若鏡光之開照。
【譯文】
在簾外的池子中垂釣,懷疑魚鉤下沉被魚咬鉤了;池水透過窗中反射的影子,就像是一面鏡子一樣照著。
【原典】
疊輕蕊而矜暖①,布重泥而訝濕;跡②似連珠,形如聚粒。
【注釋】
①蕊:花蕊。矜暖:溫暖。
②跡:行跡。
【譯文】
雨滴重重疊疊輕輕地包裹著花蕊,使花蕊看起來很溫暖的樣子;雨滴落在厚厚的土地上,驚訝地發現它沾濕了土地。雨滴下落的樣子就像是串起來的珠子,落下來形狀像是聚在一起的珠粒。
【原典】
霄光分曉,出虛竇①以雙飛;微陰合暝②,舞低檐而并入。
【注釋】
①虛竇:虛掩的鳥巢。
②微陰合暝:天色將要變得晦暗的時候,指夜晚即將來臨的時候。
【譯文】
天剛蒙蒙亮的時候,鳥兒就從虛掩著的鳥巢中成雙成對地飛出;夜晚即將來臨的時候,鳥兒又在屋檐下飛舞著一同歸巢。
【原典】
是技皆可成名天下,唯無技之人最苦;片技即足自立天下,唯多技之人最勞。
【譯文】
任何技能都有名揚天下的機會,只有那些沒有養命技能的人才會變得辛苦;一項技能做到最好就完全可以安身立命了,而那些貪多想要面面俱到的人,往往沒有一項技能可以達到頂峰,反而最辛苦。
【跟進解讀】
專注是一個人做好任何一件事情的前提!人是不能一心二用的,同一時間,人的注意力不可能對周圍的所有事物都產生清晰的、深刻的反映,它只能定向的、明確地注意到某一事物。所以,對一種事物的高度興趣,是你了解它并對它專注的巨大動力。一個人要想做好某件事,就應該專心,而能不能全身心的投入去做,這是檢驗一個人對事情專心程度的標準之一。
因此,我們做事的時候,把自己的精力集中到一件事情上來,盡可能地清除掉一切產生壓力或分散注意力的阻礙和想法,讓自己全副精力集中在當前所做的事情之中。所有的成功都需要專心和專注,都需要投入大量的努力和真誠,正如能夠如莊子所說,“真者,精誠之至也,不精不誠,不能動人”。一個需要成功相伴的人,唯有做到了“精誠”,用自己對工作的專心和專注去打動成功的心。
【原典】
松枝自是幽人①筆,竹葉常浮野客杯。且②與少年飲美酒,往來射獵西山頭。
【注釋】
①幽人:隱居之人。
②且:姑且。
【譯文】
松枝自然會充當幽居隱士的筆,竹葉常常是飄在山野之人的杯中。姑且與少年一起飲用美酒,然后到西山頭打獵。
【原典】
好山當戶①天呈畫,古寺為鄰僧報鐘。
【注釋】
①當戶:正對門戶。
【譯文】
美麗的青山正對門戶,呈現出一幅美麗的圖畫,與清幽的古寺相鄰,每天都能聽到僧人敲鐘報時。
【原典】
瑤草與芳蘭而并茂,蒼松齊古柏以增齡。
【譯文】
瑤草與芳蘭都十分茂盛,蒼松與古柏共同生長。
【原典】
群鴻戲①海,野鶴游天②。
【注釋】
①戲:嬉戲。
②游天:翱翔于天空。
【譯文】
成群的大雁一起在大海上嬉戲,成群的仙鶴一起在藍天翱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