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夢溪筆談全鑒(典藏誦讀版)
- 沈括
- 775字
- 2019-09-21 11:52:36
4.宣召之禮

【原文】
唐制,自宰相而下,初命皆無宣召之禮①,惟學士宣召。蓋學士院在禁中,非內臣宣召,無因得入,故院門別設復門②,亦以其通禁庭也。又學士院北扉者③,為其在浴堂之南,便于應召。今學士初拜,自東華門入④,至左承天門下馬待詔;院吏自左承天門雙引至門⑤。此亦用唐故事也。唐宣召學士,自東門入者,彼時學士院在西掖,故自翰林院東門赴召,非若今之東華門也。至如挽鈴故事⑥,亦緣其在禁中,雖學士院吏,亦止于玉堂門外,則其嚴密可知。如今學士院在外,與諸司無異,亦設鈴索,悉皆文具故事而已⑦。
【注釋】
①初命:新任命。
②復門:旁門。
③北扉:北門。
④東華門:北宋皇城的東門。
⑤雙引:兩個吏人一前一后一起引導。
⑥挽鈴故事:唐朝時期的學士院位于禁地,起初是為夜間傳達皇帝詔命而設置的,所以在繩子上面懸著鈴鐺,以此來代為傳呼。后來逐漸演變成故事,凡是想要進入學士院的,都需要拉響鈴鐺,得到學士院的允許后才能夠進入。
⑦文具:只有形式的文飾。
【譯文】
唐朝時期的制度,從宰相以下,新任命的官員都沒有宣召的禮節,唯獨會宣召學士。大約是因為學士院地處禁苑,不是內臣宣召,就無法進入的緣故,所以在學士院的院門處還另外設置了旁門,也是因為它通往禁苑的緣故。而學士院的北門,是因為它在浴堂殿的南面,便于應召皇帝的命令。而今新任命的學士,要從東華門進入,到左承天門下馬等待詔令;然后再由院中兩個吏人一前一后從左承天門一起將他引入門。這也是沿襲了唐朝時期的制度。唐朝時期宣召學士時,要從東門進入,當時的學士院位于皇宮西部,所以會從翰林院的東門赴召,而不是和現在的東華門一樣。至于唐朝時期的挽鈴故事,也是因為它在禁苑的緣故,即便是學士院的官員,也應該在玉堂門外止步,那么它的管理嚴謹程度就可想而知了。而今學士院設置在禁苑外面,和朝廷各機構沒有什么不同,也設置鈴索,但都只是為了文飾故事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