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高帝紀——開創(chuàng)基業(yè),一代布衣成帝王
書名: 漢書全鑒(典藏誦讀版)作者名: 班固本章字數(shù): 14796字更新時間: 2019-09-09 14:53:08
《漢書》共十二紀,是從《史記》“本紀”發(fā)展而來的,是從漢高祖至漢平帝的編年大事記?!稘h書》之“紀”比《史記》之“本紀”更具有以帝王為中心的特色,專記劉姓一帝的得失,故列了《惠帝紀》又不為非惠帝嫡子的兩個少帝立紀;紀西漢末年,不立當時掌大權的元后和王莽于紀,而是為徒有虛名的成帝、哀帝、平帝等立紀。由于《漢書》始記漢高祖立國元年,故將本在《史記》本紀中的人物如項羽等改置入傳中;又由于東漢不承認王莽政權,故將王莽置于“傳”,貶于“傳”末。
【原文】
高祖[1],沛豐邑中陽里人也,姓劉氏。母媼嘗息大澤之陂[2],夢與神遇。是時雷電晦冥,父太公往視,則見交[3]龍于上。已而有娠,遂產(chǎn)高祖。
高祖為人,隆準[4]而龍顏,美須髯,左股有七十二黑子。寬仁愛人,意豁如[5]也。常有大度,不事家人生產(chǎn)作業(yè)。及壯,試吏,為泗上亭長,廷中吏無所不狎侮。好酒及色。常從王媼、武負貰酒[6],時飲醉臥,武負、王媼見其上常有怪。高祖第酤留飲,酒讎[7]數(shù)倍。及見怪,歲竟,此兩家常折券棄責[8]。
【注釋】
[1]高祖:劉邦(前256—前195年),字季。公元前206年至公元前195年在位,共12年。廟號為太祖,謚號高皇帝。[2]陂(bēi):池塘;水邊,水岸;山坡,斜坡。[3]交:當作“蛟”。[4]隆準:高鼻梁。[5]豁如:豁達大度。[6]負:當作“婦”。貰(shì):賒欠。[7]讎(chóu):售。[8]責:當作“債”。
【譯文】
漢高祖,沛縣豐邑中陽里人,姓劉。其母劉婆有一次在水塘堤壩上歇息,夢中與天神遇合。當時雷電交加,天色陰暗,其父劉太公到塘壩看視其母,卻見一條蛟龍正蟠于其母身上。劉婆不久就懷孕了,生下了漢高祖。
高祖長得高鼻梁而眉骨隆起,胡須很好看,左大腿上有七十二顆黑痣。他寬厚仁愛,胸襟十分開闊。平時不拘小節(jié),但不愿從事一般生產(chǎn)勞動。成年后,試補小吏,當上了泗上亭長。但他對官府中的吏員卻又十分看不起。高祖愛好酒色,經(jīng)常到王媽、武婆家的酒店賒酒喝。有時爛醉如泥,隨地倒臥,王媽、武婆發(fā)現(xiàn)他身上時常有異象出現(xiàn)。過去高祖每次在此賒酒痛飲,酒店總是成倍抬高酒價,及見他醉酒后的異象后,在年終結算酒賬時,這兩家就經(jīng)常撕毀欠條免了他的酒債。
【原文】
高祖常繇[1]咸陽,縱觀秦皇帝,喟然大息[2],曰:“嗟乎,大丈夫當如此矣!”
單父人呂公善沛令,辟[3]仇,從之客,因家焉[4]。沛中豪杰吏聞令有重客,皆往賀。蕭何為主吏,主進[5],令諸大夫曰:“進不滿千錢,坐之堂下?!备咦鏋橥らL,素易[6]諸吏,乃紿[7]為謁曰“賀錢萬”,實不持一錢。謁入,呂公大驚,起,迎之門。呂公者,好相人,見高祖狀貌,因重敬之,引入坐上坐。蕭何曰:“劉季固多大言,少成事?!备咦嬉蜥蛭曛T客,遂坐上坐,無所詘[8]。酒闌,呂公因目固留高祖。竟酒,后。呂公曰:“臣少好相人,相人多矣,無如季相,愿季自愛。臣有息女[9],愿為箕帚妾[10]。”酒罷,呂媼怒呂公曰:“公始常欲奇此女,與貴人。沛令善公,求之不與,何自妄許與劉季?”呂公曰:“此非兒女子所知?!弊溆诟咦妗喂磪魏笠玻⒒莸邸Ⅳ斣?。
【注釋】
[1]繇:當作“徭”,服役。這里作動詞用,服徭役。[2]大:當作“太”。太息:嘆息。[3]辟:通“避”。[4]焉:這里。此處指沛縣。[5]主進:負責收受賓客送來的財禮。進,通“贐”:收入的錢財。[6]易:輕視。[7]紿(dài):欺騙。謁:名片。[8]詘:屈服,折服。[9]息女:親生女。[10]箕帚妾:打掃清潔的婢妾。這里是許以為妻之謙詞。
【譯文】
高祖曾到秦都咸陽服徭役,親眼看到秦始皇的威儀,嘆息道:“大丈夫就是應該像這樣啊!”
單父縣的呂公,和沛縣令是好友,因躲避仇家,寄居縣令寓所,后舉家遷沛。沛中的一些頭面人物聽說縣令有位好友遷來此處,都前去祝賀。蕭何是縣令的幕僚,負責收禮。對諸位頭面人物說:“賀禮不滿一千錢的,都在堂下就坐?!睗h高祖此時當亭長,平時本來就看不起這些人,就在禮單上謊稱“賀錢一萬”,實際上一文錢也沒送。禮單送入,呂公見到如此厚禮大吃一驚,親自到大門前迎接。呂公善于看相,見高祖儀表非凡,于是特別敬重,引入客廳請其坐上位。蕭何說:“劉季平日只愛說大話,很少能辦成事。”高祖早就看不起這些官府中的頭面人物,故意毫不客氣地坐了上位,神色自若。酒到半醉,呂公用目光示意請高祖留下。散席時,故意和高祖走在最后。呂公對高祖說:“鄙人年輕時就研究相術,看了許多人,都不及您的面相高貴,希望您多多保重。我有一個親生女兒,愿意許給您為妻?!笨腿俗吆?,呂媽生氣地對呂公說:“你往日總說我女兒生相奇特,將來要嫁與貴人。沛令和你交好,前來求親你都不肯,今日為何隨便許配給劉季?”呂公笑道:“這不是你們婦道人家所能明白的?!苯Y果還是把女兒嫁給了高祖。呂公之女就是后來的呂后,生了漢孝惠帝和魯元公主。
【原文】
高祖以亭長為縣送徒[1]驪山,徒多道亡[2]。自度比至[3]皆亡之,到豐西澤中亭,止飲,夜皆解縱所送徒。曰:“公等皆去,吾亦從此逝[4]矣!”徒中壯士愿從者十余人。高祖被酒[5],夜徑[6]澤中,令一人行前。行前者還報曰:“前有大蛇當徑,愿還?!备咦孀?,曰:“壯士行,何畏!”乃前,拔劍斬蛇,蛇分為兩,道開。行數(shù)里,醉困,臥。后人來至蛇所,有一老嫗夜哭。人問嫗何哭,嫗曰:“人殺吾子?!比嗽唬骸皨炞雍螢橐姎??”嫗曰:“吾子,白帝子也,化為蛇,當?shù)?,今者赤帝子斬之,故哭?!比四艘詪灋椴徽\,欲苦[7]之,嫗因忽不見。后人至,高祖覺[8]。告高祖,高祖乃心獨喜,自負[9]。諸從者日益畏之。
【注釋】
[1]徒:指服勞役的犯人。[2]道亡:半道逃走。[3]比至:及至;到。[4]逝:離去。意謂逃走。[5]被酒:帶有醉意。[6]徑:小路。[7]苦:詰問。[8]覺(jué):睡醒。[9]自負:自恃不凡。
【譯文】
漢高祖以亭長的身份為沛縣送役夫去驪山,半路上役夫逃亡的很多。他想等到驪山時可能就全跑光了,于是到了豐西澤中亭,讓役夫停下休息,并請大家飲酒,到夜晚將所有役夫全部放走了。他說:“大家干脆都逃走吧!我從今也要遠走高飛了!”役夫中有十多名壯士愿意與高祖一起走。高祖乘著酒興,帶領眾人從澤中小道上逃走,派一人到前面探路。探路人回頭來報:“前面有大蛇擋道,我們還是回去吧?!备咦娼柚苿耪f:“勇士前行,何所畏懼?”于是親自前去,拔劍斬蛇,蛇被斬為兩段,道路暢通了。走了數(shù)里,高祖既醉又困,臥于路上。有人從后面趕上,經(jīng)過高祖斬蛇之處,見一位老媽媽夜間在路旁哭泣。此人詢問老媽媽因何而哭,老媽媽說:“有人殺了我的兒子。”此人問:“老媽媽的兒子為何被人所殺?”老媽媽說:“我的兒子是白帝之子,變成大蛇,擋著道路,今天被赤帝之子斬了,所以我在此哭泣?!贝巳艘詾檫@位老媽媽是信口胡言,便想盤詰一番,誰知一眨眼老媽媽卻不見了。此人追上高祖時,高祖已經(jīng)醒來。此人就將此事告訴了高祖,高祖心中暗自高興,自恃不凡。那些跟隨他的人也越來越敬畏他。
【原文】
秦二世元年秋七月,陳涉起蘄,至陳,自立為楚王,遣武臣、張耳、陳余略[1]趙地。八月,武臣自立為趙王??たh多殺長吏以應涉。九月,沛令欲以沛應之。掾[2]、主吏蕭何、曹參曰:“君為秦吏,今欲背之,帥沛子弟,恐不聽。愿君召諸亡在外者,可得數(shù)百人,因以劫眾[3],眾不敢不聽?!蹦肆罘畤堈俑咦妗8咦嬷娨褦?shù)百人矣。
于是樊噲從高祖來。沛令后悔,恐其有變,乃閉城城守[4],欲誅蕭、曹。蕭、曹恐,逾城保[5]高祖。高祖乃書帛射城上,與沛父老曰:“天下同苦秦久矣。今父老雖為沛令守,諸侯并起,今屠沛。沛今共誅令,擇可立立之,以應諸侯,即室家完。不然,父子俱屠,無為[6]也?!备咐夏藥涀拥芄矚⑴媪?,開城門迎高祖,欲以為沛令。高祖曰:“天下方擾,諸侯并起,今置將不善,一敗涂地[7]。吾非敢自愛,恐能薄,不能完[8]父兄子弟。此大事,愿更擇可者?!笔?、曹皆文吏,自愛,恐事不就,后秦種族[9]其家,盡讓高祖。諸父老皆曰:“平生所聞劉季奇怪,當貴;且卜筮之,莫如劉季最吉?!备咦鏀?shù)讓,眾莫肯為,高祖乃立為沛公。祠黃帝,祭蚩尤于沛廷,而釁鼓旗[10]。幟皆赤,由所殺蛇白帝子,殺者赤帝子故也。于是少年豪吏如蕭、曹、樊噲[11]等皆為收沛子弟,得三千人。
【注釋】
[1]略:通“掠”,侵奪。[2]掾:指沛縣的屬吏。當時曹參為沛縣獄掾。[3]因以劫眾:借以挾制民眾。[4]城守:據(jù)城防守。[5]保:依靠。[6]無為:無價值,無意義。[7]一敗涂地:一朝失敗,便肝腦涂地。形容徹底失敗,不可收拾。[8]完:保全。[9]種族:滅族,滅其家族。[10]釁鼓旗:古代開戰(zhàn)時,殺人或殺牲以血涂鼓旗行祭。[11]噲(kuài)。
【譯文】
秦二世元年(公元前209年)秋七月,陳涉在蘄縣起義,到達陳地,自立為楚王。派武臣、張耳、陳余攻取趙地。八月,武臣自立為趙王。各郡縣相繼發(fā)生殺死當?shù)毓倮粢皂憫惿嬷?。九月,沛縣縣令想在沛縣響應陳涉,幕僚蕭何、曹參進言說:“你身為秦朝官吏,現(xiàn)在卻要背叛秦朝,想率領沛中子弟起義,大家恐怕不會聽從。希望你能招收那些逃亡在外的人,可以得數(shù)百人,靠這些人的力量來號召沛中子弟,沛中子弟就不敢不聽?!庇谑强h令派樊噲去召見高祖。此時高祖已經(jīng)擁有數(shù)百之眾了。
于是樊噲跟著高祖率眾前來。可這時沛令卻反悔了,害怕高祖奪取他的權力,就閉城固守,還想誅殺蕭何、曹參。蕭何、曹參十分害怕,就偷越城墻去投靠高祖。高祖于是寫了帛書射到城上,遍告沛縣父老說:“普天之下遭受暴秦的欺凌已經(jīng)很長時間了。今日各位父老雖為沛令守城,而各地義軍一到,就會下令屠城。要是各位能在現(xiàn)在誅殺沛令,推舉眾望所歸的人為首領,以響應義軍,就可以保證家室安全。否則,全家都要遭殃,這是毫無意義的?!庇谑桥嬷懈咐下势渥拥軞⑺琅媪睿蜷_城門迎接高祖,并要推舉高祖做沛縣縣令。高祖辭謝道:“當今正值天下大亂,群雄紛紛起義,要是選拔首領不當,就會一敗涂地。我并非貪生怕死,而是深恐德能淺薄,不能保全各位父老兄弟。這是一件大事,請求再選擇一位能人。”蕭何、曹參都是文官,擔心其身家性命,深恐舉事不成,將來會被秦朝誅滅九族,就竭力推舉高祖。沛縣父老都說:“平日常聽說劉季一些奇異之事,當為貴人;我們曾問卜于神明,都說沒有人比劉季更合適?!备咦娑啻无o讓,大家都不同意,高祖于是被擁立為沛公。對古天子黃帝、蚩尤在沛廷進行祠祭,并用牲血祭旗鼓。旗幟俱為赤紅色,這是因為所殺之蛇是白帝之子,而揮劍斬蛇者是赤帝之子。于是少年豪吏如蕭何、曹參、樊噲等人都紛紛招募沛縣子弟,義軍迅速擴充到了三千人。
【原文】
元年冬十月,沛公至霸上。秦王子嬰素車白馬,系頸以組[1],封皇帝璽符節(jié),降枳道[2]旁。諸將或言誅秦王,沛公曰:“始懷王遣我,固以能寬容,且人已服降,殺之不祥。”乃以屬吏[3]。遂西入咸陽,欲止宮休舍[4],樊噲、張良諫,乃封秦重寶財物府庫,還軍霸上。蕭何盡收秦丞相府圖籍文書。十一月,召諸縣豪桀[5]曰:“父老苦秦苛法久矣,誹謗者族,耦語者棄市[6]。吾與諸侯約,先入關者王之,吾當王關中。與父老約,法三章耳:殺人者死,傷人及盜抵罪[7]。余悉除去秦法。吏民皆按堵如故[8]。凡吾所以來,為父兄除害,非有所侵暴,毋恐!且吾所以軍霸上,待諸侯至而定要束[9]耳。”乃使人與秦吏行至縣鄉(xiāng)邑告諭之。秦民大喜,爭持牛羊酒食獻享軍士。沛公讓不受,曰:“倉粟多,不欲費民[10]?!泵裼忠嫦?,唯恐沛公不為秦王。
【注釋】
[1]組:絲帶。[2]枳道:一說為亭名,舊址在今陜西咸陽市東北。[3]屬(zhǔ)吏:交給有司看管。[4]止宮休舍:在宮殿中休息。[5]豪桀:同“豪杰”。[6]耦語:相對私語。棄市:在市上處死。[7]抵罪:按情節(jié)輕重判罪。[8]按堵如故:形容秩序良好,百姓和原來一樣安居樂業(yè)。[9]要束:約束。[10]費民:使百姓破費。
【譯文】
漢高祖元年(公元前206年)冬十月,沛公領兵到達霸上。秦王子嬰乘坐素車白馬,頸上系著絲帶,把皇帝的玉璽符節(jié)封好,在枳道亭旁向沛公投降。眾將中有人建議沛公殺掉秦王,沛公說:“原先楚懷王之所以派我入關,就是因為我能寬容人,何況秦王已經(jīng)歸順投降,再要把他殺掉是不好的。”于是將秦王子嬰交給有司看管。接著西進咸陽,沛公想進秦宮休息,樊噲、張良勸阻,于是就將秦都的重要財物府庫封存起來,率軍回駐于霸上。蕭何把秦丞相府的圖籍檔案全都收取。十一月,沛公召集各縣豪杰,對他們說:“各位父老受秦朝的嚴刑峻法之苦很久了。當時是對犯誹謗罪者滅族,私下議論者斬首示眾。我曾與各路諸侯有約,先入關者為王。如今我已首先入關,按理應當稱王于關中?,F(xiàn)在向諸位父老宣布三條法令:殺人的償命,傷人及搶劫的按情節(jié)治罪。其余的秦朝法令一律廢除。秦地臣民還和原來一樣各司其業(yè)。我之所以領兵入關,是為父兄們除害,絕不會在此地橫行霸道,望諸位不要害怕。我現(xiàn)在駐軍于霸上的原因,是在等各路起義諸侯到達以后一起執(zhí)行約法三章。”接著就派人與秦朝故吏下到各縣鄉(xiāng)曉喻百姓。秦民大喜,爭先牽著牛羊、擔著酒食來犒勞沛軍將士。沛公一再推辭不受,他說:“秦庫糧食甚多,實在不想再讓百姓破費?!鼻氐匕傩崭鼮樾老玻峙婀蛔鲫P中之王。
【原文】
或說沛公曰:“秦富十倍天下,地形強。今聞章邯降項羽,羽號曰雍王,王關中。即來,沛公恐不得有此??杉笔故睾汝P,毋內(nèi)[1]諸侯軍,稍征關中兵以自益,距[2]之。”沛公然其計,從之。十二月,項羽果帥諸侯兵欲西入關,關門閉。聞沛公已定關中,羽大怒,使黥布等攻破函谷關,遂至戲下[3]。沛公左司馬曹毋傷聞羽怒,欲攻沛公,使人言羽曰:“沛公欲王關中,令子嬰相,珍寶盡有之?!庇郧蠓?。亞父范增說羽曰:“沛公居山東[4]時,貪財好色。今聞其入關,珍物無所取,婦女無所幸,此其志不小。吾使人望其氣,皆為龍,成五色,此天子氣。急擊之,勿失。”于是饗士,旦日合戰(zhàn)[5]。
是時,羽兵四十萬,號百萬;沛公兵十萬,號二十萬,力不敵。會羽季父左尹項伯素善張良,夜馳見張良,具告其實,欲與俱去,毋特[6]俱死。良曰:“臣為韓王送沛公,不可不告,亡去不義?!蹦伺c項伯俱見沛公。沛公與伯約為婚姻,曰:“吾入關,秋豪[7]無所敢取,籍[8]吏民,封府庫,待將軍。所以守關者,備他盜也。日夜望將軍到,豈敢反邪!愿伯明言不敢背德。”項伯許諾,即夜復去,戒[9]沛公曰:“旦日不可不早自來謝?!表棽€,具以沛公言告羽。因曰:“沛公不先破關中兵,公巨[10]能入乎?且人有大功,擊之不祥,不如因善之?!庇鹪S諾。
【注釋】
[1]內(nèi):通“納”,接納。[2]距:通“拒”,抵御。[3]戲下:戲水之下。戲水在陜西臨潼東,源出驪山,北流經(jīng)古戲亭東,又北入渭。[4]山東:指崤山或華山以東地區(qū)。[5]旦日:第二天。合戰(zhàn):會戰(zhàn)。[6]特:但,空。[7]豪:通“毫”。[8]籍:用文簿登記。[9]戒:通“誡”,告誡。[10]巨:通“詎”,豈。
【譯文】
有人向沛公建議說:“秦地財富十倍于天下,地理形勢也十分險要?,F(xiàn)在聽說秦大將章邯投降了項羽,項羽封他為雍王,派他到關中為王。要是他一到,沛公恐怕不能在此地立足了。應該迅速派兵扼守函谷關,不要讓諸侯的隊伍進來,稍微從關中征集一些兵丁以加強兵力,把章邯拒于關外。”沛公認為此人說得對,就照辦了。十二月,項羽果然領諸侯兵準備西入關中,誰知關門緊閉。項羽得悉沛公已平定關中,勃然大怒,派英布等攻破函谷關,直抵戲下。沛公的左司馬曹毋傷聽說項羽發(fā)怒,想攻打沛公,就派人密報項羽說:“沛公想當關中王,讓秦王子嬰為相,秦都珍寶盡數(shù)為其所有?!彼虢杳軋笾砬蟮庙椨鸬姆赓p。亞父范增建議項羽說:“沛公原先在山東時,貪財好色。現(xiàn)在聽說他入關之后,珍寶不取,美色不近,看來他的志向不小啊!我曾派人望他頭上的云氣,云氣如龍,五色燦爛,這是帝王之氣。定要趁早攻擊,不要錯失機會?!庇谑琼椨痍麆谑孔?,下令明日交戰(zhàn)。
此時,項羽擁兵四十萬,號稱百萬;沛公擁兵十萬,號稱二十萬,兵力不敵項羽。適逢項羽的叔父左尹項伯是張良的故友,連夜來見張良,將此情況詳細告知,想叫張良和他一起離開,不必白白陪著沛公送命。張良說:“在下是作為韓王使者來投沛公帳下的,不能不辭而別,別而不告是不義。”于是和項伯一同去見沛公。沛公與項伯聯(lián)姻,對項伯說:“我進關之后,秋毫之物都不敢取,登記吏民簿籍,封閉秦朝府庫,以等待項羽將軍。我之所以派兵守關,是為了防備其他盜賊。我日夜盼望項將軍的到來,怎么敢有反叛之心呢!”項伯點頭同意,連夜回營。臨行時告誡沛公說:“明天一早一定要盡早拜謝項羽?!表棽貭I后,將沛公的話悉數(shù)轉告項羽,趁勢說:“沛公如果不先打敗關中秦軍,您能夠如此順利地到達關中嗎?何況沛公立有大功,攻打他是不得人心的,不如就此機會對他表示友好?!表椨鸨硎就狻?
【原文】
沛公旦日從百余騎見羽鴻門[1],謝曰:“臣與將軍勠力[2]攻秦,將軍戰(zhàn)河北,臣戰(zhàn)河南,不自意先入關,能破秦,與將軍復相見。今者有小人言,令將軍與臣有隙?!庇鹪唬骸按伺婀笏抉R曹毋傷言之,不然,籍何以至此?”羽因留沛公飲。范增數(shù)目[3]羽擊沛公,羽不應。范增起,出謂項莊曰:“君王為人不忍。汝入以劍舞,因擊沛公,殺之。不者,汝屬且為所虜?!鼻f入為壽[4]。壽畢,曰:“軍中無以為樂,請以劍舞?!币虬蝿ξ琛m棽嗥鹞?,常以身翼蔽沛公。樊噲聞事急,直入,怒甚。羽壯之,賜以酒。噲因譙讓[5]羽。有頃,沛公起如廁,招樊噲出,置[6]車官屬,獨騎,與樊噲、靳強、滕公[7]、紀成步[8],從間道[9]走軍,使張良留謝羽。羽問:“沛公安在?”曰:“聞將軍有意督過之,脫身去,間至軍,故使臣獻璧?!庇鹗苤?。又獻玉斗范增。增怒,撞其斗,起曰:“吾屬今為沛公虜矣!”
【注釋】
[1]鴻門:古地名。今稱項王營,在今陜西臨潼東。[2]勠力:并力。[3]目:使眼色。[4]為壽:祝酒。[5]譙(qiáo)讓:責問。[6]置:留下。[7]滕公:夏侯嬰。[8]步:步行。[9]間道:小路。
【譯文】
第二天一早沛公帶領隨從百余騎到鴻門拜見項羽,謝罪說:“末將和將軍同心協(xié)力攻秦,將軍轉戰(zhàn)于河北,末將作戰(zhàn)于河南,沒想到會先進入關中,打敗秦軍,得以與將軍在此會師。今日卻有小人進讒言,讓將軍與末將不和。”項羽說:“這是沛公左司馬曹毋傷說的,不然的話,我項羽何至于采取如此行動?”項羽就留住沛公共飲。范增多次使眼色示意項羽擊殺沛公,項羽置之不理。范增起身離席,出去對項莊說:“主上為人心慈,你入席舞劍以助酒興,乘機刺殺沛公,將他殺死。不然的話,我們將來都會做他的俘虜?!表椙f入席祝酒。敬完酒后,說:“軍中沒有什么為樂的,我愿舞劍以助酒興?!彪S即拔劍起舞。項伯也拔劍起舞,常常用自身來保護沛公。樊噲得知情況緊急,就直接沖到筵前,怒目圓睜。項羽欣賞他的勇武,就賜酒與他。樊噲乘機出言責備項羽。過了一會兒,沛公離席上廁所,叫樊噲一同出去,將同來的人員車馬留下,自己騎著馬和步行的樊噲、靳強、夏侯嬰、紀成等人,抄小路回到軍隊營地,命張良留下向項羽致謝。項羽問:“沛公哪里去了?”張良答道:“沛公聽說將軍有意責罰他,便脫身走了,此時可能已經(jīng)回到軍營,他特意叫微臣向將軍獻上寶璧。”項羽接受了寶璧。張良向范增進獻玉斗,范增大怒,將玉斗擊碎,起身說:“我們不久都要被沛公俘虜了?!?
【原文】
三年冬十月,韓信、張耳東下井陘擊趙,斬陳余,獲趙王歇。
項羽數(shù)侵奪漢甬道[1],漢軍乏食,與酈食其謀橈[2]楚權。食其欲立六國后以樹黨,漢王刻印,將遣食其立之。以問張良,良發(fā)八難[3]。漢王輟飯吐哺,曰:“豎儒幾敗乃公事[4]!”令趨[5]銷印。又問陳平,乃從其計,與平黃金四萬斤,以間疏[6]楚君臣。
夏四月,項羽圍漢滎陽,漢王請和,割滎陽以西者為漢。亞父勸項羽急攻滎陽,漢王患之。陳平反間既行,羽果疑亞父。亞父大怒而去,發(fā)病死。
【注釋】
[1]甬道:古代兩旁有墻或其他障蔽物的馳道或通道。[2]橈(náo):古同“撓”,削弱。[3]發(fā)八難:提出八點反對意見。[4]豎儒:對儒生的鄙稱。乃公:罵人之語,猶言“你老子我”。[5]趨:通“促”。[6]間疏:挑撥離間。
【譯文】
漢三年(公元前204年)冬十月,韓信、張耳東下井陘攻打趙地,斬殺陳余,俘獲了趙王趙歇。
項羽多次奪取漢兵取糧通道,以致漢軍糧食缺乏。漢王與酈食其商量如何削弱楚項勢力。酈食其想立六國之后作為漢軍羽翼,漢王便刻六國王印,準備派酈食其前往分封。漢王詢問張良對此事的意見,張良提出了八點反對意見。漢王立即停止進餐,吐出口中的食物,說:“酈食其這無知小子幾乎壞了老子的大事!”傳令迅速銷毀所刻的六國王印。漢王又請教陳平,并聽從了陳平的計策,交給陳平黃金四萬斤,以離間楚項的君臣關系。
夏四月,項羽圍困了漢王的軍事重鎮(zhèn)滎陽,漢王請求講和,以滎陽為界,界西為漢。亞父范增勸項羽猛攻滎陽,漢王為此深感不安。陳平此時已通過賄賂實施了反間之計,項羽果然對范增產(chǎn)生了懷疑。范增憤而離開,憂憤之中發(fā)病而死。
【原文】
十二月,圍羽垓下[1]。羽夜聞漢軍四面皆楚歌,知盡得楚地。羽與數(shù)百騎走,是以兵大敗。灌嬰追斬羽東城[2]。楚地悉定,獨魯不下。漢王引天下兵欲屠之,為其守節(jié)禮義之國,乃持羽頭示父兄,魯乃降。初,懷王封羽為魯公;及死,魯又為之堅守,故以魯公葬羽于谷城。漢王為發(fā)喪,哭臨[3]而去。封項伯等四人為列侯,賜姓劉氏。諸民略在楚者皆歸之。
春正月,追尊兄伯號曰武哀侯。下令曰:“楚地已定,義帝亡后,欲存恤楚眾,以定其主。齊王信習楚風俗,更立為楚王,王淮北,都下邳。魏相國建城侯彭越勤勞魏民,卑下士卒,常以少擊眾,數(shù)破楚軍,其以魏故地王之,號曰梁王,都定陶?!庇衷唬骸氨坏眯莅四辏f民與苦甚,今天下事畢,其赦天下殊死[4]以下。”
【注釋】
[1]垓(gāi)下:地名。在今安徽靈壁縣東南,沱河北岸。[2]東城:縣名。在今安徽定遠縣東南。[3]臨:吊喪。[4]殊死:斬首之刑。
【譯文】
漢五年冬(公元前202年)十二月,漢兵合圍項羽于垓下。項羽夜間聽到四面都是楚歌,知道漢兵已經(jīng)完全控制了楚地。項羽率數(shù)百騎突圍,楚軍因無主而大敗。灌嬰追斬項羽于東城。楚地完全平定,唯獨魯?shù)夭唤?。漢王率領大軍想要屠城,但又被該地將士為項羽守節(jié)持義之舉所感動,就將項羽首級懸示以告知魯?shù)氐母感?,魯?shù)啬私?。原先,懷王封項羽為魯公;項羽死后,魯?shù)剀娒裼譃橹畧允?,因此就以魯公之禮葬項羽于濟北谷城。漢王為項羽發(fā)喪,并到靈前哭泣哀悼。漢王封項伯等四人為列侯,賜劉姓。外地百姓被掠到楚地的都遣返原籍。
春正月,漢王追尊其兄劉伯為武哀侯。下令說:“戰(zhàn)爭已連續(xù)進行了八年,給百姓帶來了嚴重災難,今日天下已經(jīng)統(tǒng)一安定,除已被判死刑外的囚犯都一律赦免?!?
【原文】
于是諸侯上疏曰:“楚王韓信、韓王信、淮南王英布、梁王彭越、故衡山王吳芮、趙王張敖、燕王臧荼昧死[1]再拜言,大王陛下:先時秦為亡道,天下誅之。大王先得秦王,定關中,于天下功最多。存亡定危,救敗繼絕,以安萬民,功盛德厚。又加惠于諸侯王有功者,使得立社稷。地分已定,而位號比擬[2],亡上下之分,大王功德之著,于后世不宣[3]。昧死再拜上皇帝尊號?!睗h王曰:“寡人聞帝者賢者有也,虛言亡實之名,非所取也。今諸侯王皆推高[4]寡人,將何以處之哉?”諸侯王皆曰:“大王起于細微,滅亂秦,威動海內(nèi)。又以辟陋之地,自漢中行威德,誅不義,立有功,平定海內(nèi),功臣皆受地食邑,非私之也。大王德施四海,諸侯王不足以道之,居帝位甚實宜,愿大王以幸天下?!睗h王曰:“諸侯王幸以為便于天下之民,則可矣。”于是諸侯王及太尉長安侯臣綰[5]等三百人,與博士稷嗣君叔孫通謹擇良日二月甲午,上尊號,漢王即皇帝位于汜水之陽[6]。尊王后曰皇后,太子曰皇太子,追尊先媼曰昭靈夫人。
【注釋】
[1]昧死:冒昧,不避死罪。秦漢時大臣上書習慣用詞。[2]比擬:比類相似。[3]宣:傳揚。[4]推高:推到高處,指擁立為帝。[5]綰(wǎn):盧綰。[6]陽:水的北面,山的南面。
【譯文】
此時諸侯向漢王上奏說:“楚王韓信、韓王信、淮南王英布、梁王彭越、原衡山王吳芮、趙王張敖、燕王臧荼冒死上書,大王陛下:以往秦朝無道,天下人共行誅討。大王首先俘虜秦王子嬰,平定關中,于天下功勞最大。存亡定危,救敗繼絕,以安定萬民,功高德厚。同時又施加恩惠于各個有功的侯王,對他們裂土分封?,F(xiàn)在各侯王封地及名分已定,而和大王同稱王號,沒有尊卑之別,如此一來,則大王顯著的高功盛德,就不能宣揚于后世。因此臣等冒死再拜請大王上皇帝尊號。”漢王辭謝道:“寡人常聞帝號歸于圣賢所有,名不副實的名號,是不應擁有的。今日諸位侯王都推舉寡人稱帝,這讓寡人怎么辦才好呢?”諸位侯王都稟道:“大王崛起于民間,消滅亂秦,威震天下。后來又以巴蜀偏僻之處為基地,從漢中推行威德,誅討不義,封立有功之人,平定天下,功臣都得到封地與食邑,沒有絲毫偏向。大王的恩德遍于四海,其他侯王都不能與之相比,尊為皇帝是名實相副,愿大王能滿足天下臣民的愿望?!睗h王說:“諸位侯王如果說寡人稱帝有于利天下百姓的話,那寡人就同意了?!庇谑歉魑缓钔跫疤鹃L安侯盧綰等三百人,與博士稷嗣君叔孫通謹擇吉日二月初三日,上皇帝尊號,漢王即皇帝位于汜水以北的濟陰。尊呂后為皇后,太子為皇太子,追贈已去世的母親為昭靈夫人。
【原文】
帝置酒洛陽南宮。上曰:“通侯諸將毋敢隱朕[1],皆言其情。吾所以有天下者何?項氏之所以失天下者何?”高起、王陵對曰:“陛下嫚[2]而侮人,項羽仁而敬人。然陛下使人攻城略地,所降下者,因以與之,與天下同利也。項羽妒賢嫉能,有功者害之,賢者疑之,戰(zhàn)勝而不與人功,得地而不與人利,此其所以失天下也?!鄙显唬骸肮湟?,未知其二。夫運籌帷幄[3]之中,決勝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4];填[5]國家,撫百姓,給餉饋,不絕糧道,吾不如蕭何;連百萬之眾,戰(zhàn)必勝,攻必取,吾不如韓信。三者皆人杰,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者也。項羽有一范增而不能用,此所以為我禽[6]也?!比撼颊f(悅)服[7]。
【注釋】
[1]通侯:徹侯,爵名,第二十級。隱:欺瞞。[2]嫚(màn):通“慢”,輕視,侮辱。[3]運籌帷幄:在軍帳內(nèi)對軍略做全面計劃。常指在后方?jīng)Q定作戰(zhàn)方案。也泛指主持大計,考慮決策。運:運用;籌:算籌,引申為策劃;帷幄:軍隊的帳幕。[4]子房:張良之字。[5]填:當為“鎮(zhèn)”。[6]禽:古通“擒”。[7]說服:心悅誠服。說:通“悅”。
【譯文】
高祖皇帝在洛陽南宮舉行宴會?;噬险f:“通侯諸將不必對我有所隱瞞,都請暢所欲言。我為什么能取得天下?項羽為何會失掉天下?”高起、王陵答道:“陛下平日似乎并不大尊重他人,項羽似乎很能關心與尊重他人。但是陛下派人攻城略地,所取得的戰(zhàn)果,都給予有功之人,這是與天下人共同分利。而項羽妒賢嫉能,對有功之人進行迫害,對賢能之士十分猜忌,打了勝仗據(jù)他人之功以為己有,得了土地不愿意分賞于人,這就是他失去天下的原因?!备咦嬲f:“你們是只知其一,不知其二。論到運籌于帷幄之中,決勝于千里之外,我不及張良;鎮(zhèn)守國家,安撫百姓,供應糧餉,保證糧道暢通,我不及蕭何;指揮百萬之眾,戰(zhàn)無不勝,攻無不克,我不及韓信。這三位都是人中俊杰,而我能充分發(fā)揮他們的作用,這就是我能奪取天下的原因。項羽本只有一個范增,還不加重用,所以他才敗在我的手下。”群臣都心悅誠服。
【原文】
七年冬十月,上自將擊韓王信于銅鞮[1],斬其將。信亡走匈奴,與其將曼丘臣、王黃共立故趙后趙利為王,收信散兵,與匈奴共距漢。上從晉陽連戰(zhàn),乘勝逐北,至樓煩[2],會[3]大寒,士卒墮指者什二三[4]。遂至平城,為匈奴所圍,七日,用陳平秘計得出。
二月,至長安。蕭何治未央宮[5],立東闕、北闕、前殿、武庫、大倉。上見其壯麗,甚怒,謂何曰:“天下匈匈[6],勞苦數(shù)歲,成敗未可知,是何治宮室過度[7]也!”何曰:“天下方未定,故可因以就[8]宮室。且夫天子以四海為家,非令壯麗亡以重威,且亡令后世有以加[9]也。”上說。自櫟陽徙都長安。置宗正[10]官以序九族。
【注釋】
[1]銅鞮:縣名。今山西沁縣南。[2]樓煩:縣名。今山西寧武。[3]會:遇到。[4]什二三:十分之二三。[5]未央宮:漢宮名。在長安城內(nèi)西南隅,在今西安市馬家寨村。[6]匈匈:動亂不安的樣子。[7]過度:超過適度。[8]就:修。[9]有以加:有所超過。[10]宗正:官名。掌管皇族事務。
【譯文】
高祖七年(公元前200年)冬十月,皇上親自領兵到銅鞮縣攻打韓王信,殺其主將。韓王信逃亡到匈奴去,與其部將曼丘臣、王黃共同擁立故趙之后趙利為王,收集韓王信的散兵,與匈奴聯(lián)合抗擊漢軍。
皇上從晉陽連續(xù)作戰(zhàn),乘勝追擊,到達樓煩。適逢嚴寒,士卒被凍壞手指的占十分之二三。只得退到平城,卻遭到匈奴圍困。七日之后,用陳平所獻的美人計得以突圍。
春二月,皇上到達長安。蕭何負責修建未央宮,建立東闕、北闕、前殿、武庫、大倉?;噬弦娖涫謮邀?,十分生氣,對蕭何說:“天下擾攘不安,人民長期勞苦,成敗尚未可知,為何修建如此壯麗的宮殿?”蕭何說:“正是因為天下還未完全平定,就抓緊修建宮室。而且天子以四海為家,宮室不夠壯麗就不能顯示其權威,同時還可昭示后世不必再行擴建了。”皇上聽了很高興。就從櫟陽遷都于長安。設立宗正官以序皇室九族之名。
【原文】
十二年冬十月,上破布軍于會缶[1],布走,令別將追之。
上還,過沛,留,置酒沛宮,悉召故人父老子弟佐酒[2]。發(fā)沛中兒得百二十人,教之歌。酒酣,上擊筑[3],自歌曰:“大風起兮云飛場,威加海內(nèi)兮歸故鄉(xiāng),安得猛士兮守四方!”令兒皆和習之。上乃起舞,慷慨傷懷,泣數(shù)行下。謂沛父兄曰:“游子悲故鄉(xiāng)。吾雖都關中,萬歲之后[4]吾魂魄猶思樂沛。且朕自沛公以誅暴逆,遂有天下,其以沛為朕湯沐邑[5],復其民,世世無有所與[6]?!?
【注釋】
[1]會缶:會甀(kuài zhuì),小邑名。在今安徽宿縣南。[2]佐酒:陪酒。[3]筑:古時彈撥樂器,已失傳。[4]萬歲之后:言死后。[5]湯沐邑:周代時指諸侯朝見天子,天子賜以王畿以內(nèi)的、供住宿和齋戒沐浴的封邑。后指國君、皇后、公主等受封者收取賦稅的私邑。而貴族受封的湯沐邑,則是一種食邑制度。[6]無有所與:指不負擔徭役。
【譯文】
漢十二年(公元前195年)冬十月,皇上在會甀擊敗英布的軍隊,英布逃走,皇上派副將追擊。
皇上回都,經(jīng)過故鄉(xiāng)沛縣,暫作停留,在沛宮擺開筵席,招待所有的故人父老子弟飲酒。又召集沛中兒郎一百二十人,教他們唱歌。酒興正濃時,皇上擊打筑樂,自唱道:“大風起兮云飛揚,威加海內(nèi)兮歸故鄉(xiāng),安得猛士兮守四方!”令兒郎們都一起練習和唱?;噬想S歌起舞,慷慨感傷,淚流滿面?;噬蠈ε娴馗感终f:“游子總是懷念自己的故鄉(xiāng)。朕雖身居關中,去世以后,魂魄仍然會留戀沛地家鄉(xiāng)的。朕從任沛公時起兵以推翻暴秦,遂得天下,愿以沛地為朕的湯沐邑,免除沛民徭役,世世代代不向朝廷繳納賦稅。”
【原文】
上擊布時,為流矢所中,行道疾。疾甚,呂后迎良醫(yī)。醫(yī)入見,上問醫(yī)。曰:“疾可治?!庇谑巧蠇犃R之,曰:“吾以布衣提三尺[1]取天下,此非天命乎?命乃在天,雖扁鵲何益!”遂不使治疾,賜黃金五十斤,罷之。呂后問曰:“陛下百歲[2]后,蕭相國既死,誰令代之?”上曰:“曹參可。”問其次,曰:“王陵可,然少戇[3],陳平可以助之。陳平知[4]有余,然難獨任。周勃重厚少文,然安劉氏者必勃也,可令為太尉?!眳魏髲蛦柶浯危显唬骸按撕笠喾悄怂??!?
夏四月甲辰,帝崩于長樂宮。
【注釋】
[1]三尺:指劍。[2]百歲:去世。古人以為人生不過百歲,故以其為死之諱稱。[3]少戇(zhuàng):稍有點兒剛直。[4]知:通“智”。
【譯文】
皇上攻打英布時,被流矢射中,在半路上就病了。病情逐漸加重,呂后請來良醫(yī)。醫(yī)生入見,皇上問他對傷勢的看法。醫(yī)生說:“此病能夠治好。”此時皇上對醫(yī)生嬉罵道:“我一介平民提三尺寶劍取得天下,這還不是天命嗎?命既在天,就是神醫(yī)扁鵲重生對我又有何益!”于是不讓醫(yī)生診病,賞賜黃金五十斤,叫他出宮。呂后問道:“陛下百年之后,蕭何丞相也去世了,誰能代他為相?”皇上說:“曹參可以。”呂后又問誰可接替曹參,皇上說:“王陵可以,但他性格有些剛直,陳平可以輔助他。陳平智謀有余,但難單獨任丞相。周勃老成持重而不善于文辭,可是安定劉漢的一定是周勃,可以令他任太尉之職?!眳魏笥謫栐僖院笳l能接任,皇上說:“再以后我也不知道了?!?
夏四月二十五日,高祖駕崩于長樂宮。
【原文】
呂后與審食其謀曰:“諸將故與帝為編戶民[1],北面為臣,心常鞅鞅[2]。今乃事少主,非盡族是[3],天下不安?!币怨什话l(fā)喪。人或聞,以語酈商。酈商見審食其曰:“聞帝已崩,四日不發(fā)喪,欲誅諸將。誠如此,天下危矣。陳平、灌嬰將十萬守滎陽,樊噲、周勃將二十萬定燕代,此聞帝崩,諸將皆誅,必連兵還鄉(xiāng)[4],以攻關中。大臣內(nèi)畔[5],諸將外反,亡可蹺足待也?!睂徥称淙胙灾?,乃以丁未發(fā)喪,大赦天下。
五月丙寅,葬長陵[6]。已下[7],皇太子群臣皆反至太上皇廟。群臣曰:“帝起細微,撥亂世反之正,平定天下,為漢太祖,功最高?!鄙献鹛栐桓呋实?。
【注釋】
[1]編戶民:登記在戶口簿上的平民,即平民百姓。[2]鞅鞅:因不平或不滿而郁郁不樂。鞅,通“怏”。[3]族是:言族誅諸將。[4]鄉(xiāng):通“向”。[5]畔:通“叛”。[6]長陵:漢高祖墓,又為縣名。在今陜西咸陽市東北。[7]已下:指已下葬。
【譯文】
呂后與審食其謀劃說:“不少將領與皇上在過去都是普通百姓,后來他們北面稱臣,心里總有點兒不高興。現(xiàn)在要再服侍少主,如不將他們?nèi)空D滅,天下必將不安?!币虼藳]有發(fā)布皇帝去世的訃告。有人聽聞此事,就告訴了酈商。酈商去見審食其說:“聽說皇帝已經(jīng)駕崩,四天了仍不發(fā)喪,還想要誅殺諸侯。果真如此,天下就危險了。陳平、灌嬰領十萬重兵鎮(zhèn)守滎陽,樊噲、周勃領二十萬重兵鎮(zhèn)守燕、代,他們要是聽到皇上已經(jīng)駕崩,還要誅盡諸將,必會聯(lián)兵向京都進發(fā),奪取關中。大臣內(nèi)叛,諸將外反,敗亡就是旦夕間的事了?!睂徥称鋵⒋搜赞D呈呂后,呂后就在四月二十八日發(fā)喪,宣布大赦天下。
五月十七日,葬皇帝于長陵。下棺之后,皇太子與群臣都回到太上皇廟。君臣說:“皇帝崛起于平民,撥亂反正,平定天下,成為漢朝開國祖先,功勞最高?!鄙献鹛枮楦呋实?。
【原文】
初,高祖不修文學,而性明達,好謀,能聽,自監(jiān)門戍卒[1],見之如舊。初順民心作三章之約。天下既定,命蕭何次[2]律令,韓信申軍法,張蒼定章程[3],叔孫通制禮儀,陸賈造《新語》。又與功臣剖符作誓,丹書鐵契,金匱石室,藏之宗廟。雖日不暇給[4],規(guī)摹[5]弘遠矣。
【注釋】
[1]監(jiān)門戍卒:代指官吏與士卒。[2]次:整理。[3]章程:有關歷術及度、量、衡等的規(guī)章制度。[4]日不暇給:言事務繁多而時間不足。[5]規(guī)?。阂?guī)劃,計劃。
【譯文】
原先,高祖不大注重書本知識,而秉性開朗達觀,善于思考,能博采眾議,上自官吏下到普通士卒,見面像老友一樣。入關之初,順民心約法三章。天下平定之后,命蕭何整理法律與條令,命韓信建立與健全軍隊法紀,命張蒼統(tǒng)一歷法與度量衡等法式,命叔孫通制定各種禮節(jié)與儀式,命陸賈作《新語》一書。又與各功臣剖符作誓,丹書鐵契,貯于金柜石室之中,藏于宗廟之內(nèi)。高祖雖然日理萬機,但訂立的規(guī)劃是影響深遠的。
【原文】
贊[1]曰:《春秋》晉史蔡墨[2]有言,陶唐氏既衰[3],其后有劉累,學擾龍,事孔甲[4],范氏其后也。而大夫范宣子亦曰:“祖自虞以上為陶唐氏,在夏為御龍氏,在商為豕韋氏,在周為唐杜氏,晉主夏盟為范氏。”范氏為晉士師,魯文公世奔秦。后歸于晉,其處者[5]為劉氏。劉向云戰(zhàn)國時劉氏自秦獲于魏。秦滅魏,遷大梁,都于豐,故周巿[6]說雍齒曰“豐,故梁徙也”。是以頌高祖云:“漢帝本系,出自唐帝。降及于周,在秦作劉。涉魏而東,遂為豐公。”豐公,蓋太上皇父。其遷日淺,墳墓在豐鮮焉。及高祖即位,置祠祀官,則有秦、晉、梁、荊之巫,世祠天地,綴之以祀[7],豈不信哉!由是推之,漢承堯運,德祚已盛,斷蛇著符,旗幟上(尚)[8]赤,協(xié)于火德,自然之應,得天統(tǒng)矣。
【注釋】
[1]贊:幫助之意。作者意在通過寫贊,幫助讀者了解篇中所述歷史人物與事件,以及理解作者的志趣。[2]史:史官。蔡墨:晉國的史官。[3]陶唐氏:堯之號。[4]孔甲:夏朝帝王。[5]其處者:指留于秦之人。[6]巿(fú)。[7]綴之以祀:祀之不絕。[8]上:同“尚”,崇尚。
【譯文】
班固評論道:《春秋》記載晉國史官蔡墨說過:“唐堯勢衰,其后代有個叫劉累,學御龍之術,臣事于夏天子孔甲,晉國范氏就是他的后代?!倍鴷x國大夫范宣子也說過:“我的祖先從虞以上為陶唐氏,在夏代為御龍氏,在商代為豕韋氏,在周為唐杜氏,在晉為霸主時為范氏?!狈妒蠟闀x國正卿,在魯文公時出奔秦國。后歸附于晉,其留居秦地的便為劉氏。劉向說戰(zhàn)國時劉氏從秦轉居于魏。秦滅魏,魏都遷徙到大梁,定都于豐地,所以周巿勸說雍齒說:“豐,是魏的遷徙之處?!睋?jù)此以贊頌漢高祖說:“漢帝的本系,出自陶唐堯帝。傳世到周,留在秦國的姓劉。經(jīng)魏國而向東,于是為豐公。”豐公,可能是太上皇之父。其遷豐之日不久,墳墓在豐地的不多。到高祖即位,設置祠祀之官,于是有秦、晉、梁、荊的祖廟,世世祠祭天地祖先,香火連綿,這是有根源的?。∫源送茢啵瑵h承堯運,德行氣數(shù)正逢盛時,斬蛇而契合“白帝子為赤帝子所殺”的讖言,旗幟以紅色為主,這是火德的象征,以火代木,正符合上天統(tǒng)序的自然感應規(guī)律。
【簡析】
《高帝紀》原分上、下兩卷,敘述了開創(chuàng)西漢基業(yè)的漢高祖劉邦一生的經(jīng)歷和功業(yè),也摹寫了他為人為政的特點。劉邦出身平民,敢作敢為,通過斗爭登上帝位。他為人豁達大度,知人善任,通達權謀,是個杰出人物。本篇在承襲《史記·高祖本紀》一部分文字和內(nèi)容的基礎上加以刪改和增補,詳明系統(tǒng),刪繁就簡。卷末贊語有畫龍點睛之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