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二)妨害司法罪

22虛假訴訟與拒不執行判決、裁定競合時的認定

——胡乃某陶德某虛假訴訟案

案件基本信息

1.裁判書字號

河南省信陽市新縣人民法院(2018)豫1523刑初31號刑事判決書

2.案由:虛假訴訟罪

基本案情

1. 20169,被告人胡乃某與胡公某發生民間借貸糾紛訴訟,河南省信陽市新縣人民法院一審和河南省信陽市中級人民法院二審均判決被告人胡乃某敗訴,河南省信陽市新縣人民法院執行局依法依程序對被告人胡乃某所有的甲賓館乙健身房一二層房產和丙牌越野車進行拍賣。2017年年初,被告人胡乃某在一審二審均敗訴的情況下,為逃避合法債務,防止被法院拍賣,伙同被告人陶德某(其妹夫)簽訂一份虛假房產租賃合同,合同約定以60萬元的價格出租乙健身甲賓館14年的使用權,并將合同簽訂的日期提前到2016615(法院一審判決之前),以阻止法院執行局強制執行其財產其間,張光某在該合同條款頁寫下了2016615日的字樣,在物資清單頁寫下了甲乙雙方確認簽名字樣,并親手書寫了一張收到陶德某六十萬元租金的收條,胡恒某提供了物資清單。2017615,依據其同妹夫陶德某簽訂的虛假租賃合同以陶德某的名義向新縣人民法院提出執行異議,河南省信陽市新縣人民法院于2017629日以案外人未實際占有該處房產為由,依法予以駁回

2. 201781,被告人陶德某向河南省信陽市新縣人民法院提出執行異議被法院裁定駁回后,再次以案外人身份向河南省信陽市新縣人民法院提出執行異議之訴河南省信陽市新縣人民法院執行局依據民事訴訟法第三百一十五條之規定,中止對執行標的的處分。2017922,河南省信陽市新縣人民法院出具情況說明,因執行異議之訴期間,該處房產沒有評估結果,目前仍未予以拍賣

陶德某并未交納租金,也未實際經營租乙健身甲賓館,該兩處執行標的并未發生使用權的轉移河南省信陽市新縣人民檢察院以被告人胡乃某陶德某犯虛假訴訟罪向河南省信陽市新縣人民法院提起公訴被告人胡乃某陶德某對起訴書指控的罪名無異議

案件焦點

虛假訴訟罪與拒不執行判決、裁定罪發生競合時如何認定。

法院裁判要旨

河南省信陽市新縣人民法院經審理認為:被告人胡乃某、陶德某二人共同故意以捏造的事實提起民事訴訟,妨害司法秩序,嚴重侵害他人合法權益,其二人行為均已構成虛假訴訟罪。公訴機關指控的罪名成立,依法應予支持。二被告人系共同犯罪,犯罪地位、作用相當,不區分主從犯。被告人胡乃某、陶德某到案后均能如實供述犯罪事實,依法可從輕處罰。二被告人均系初犯且悔罪態度較好;被告人陶德某主觀惡性較小;被告人陶德某再犯可能性較小、對其宣告緩刑對所在社區無重大不良影響;上述情節量刑時應予綜合考慮。

河南省信陽市新縣人民法院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三百零七條之一第一款、第三款、第二十五條第一款、第六十七條第三款、第七十二條第一款之規定,作出如下判決:

一、被告人胡乃某犯虛假訴訟罪,判處有期徒刑六個月,并處罰金人民幣五千元;

二、被告人陶德某犯虛假訴訟罪,判處有期徒刑六個月,緩刑一年,并處罰金人民幣二千元。

宣判后,雙方當事人未上訴,檢察機關未抗訴,判決已生效。

法官后語

虛假訴訟罪系刑法修正案()》新增加的罪名,修改后的刑法第三百零七條之一規定:“以捏造的事實提起民事訴訟,妨害司法秩序或者嚴重侵害他人合法權益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處或者單處罰金;情節嚴重的,處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處罰金單位犯前款罪的,對單位判處罰金,并對其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依照前款的規定處罰有第一款行為,非法占有他人財產或者逃避合法債務,又構成其他犯罪的,依照處罰較重的規定定罪從重處罰司法工作人員利用職權,與他人共同實施前三款行為的,從重處罰;同時構成其他犯罪的,依照處罰較重的規定定罪從重處罰。”

本案中,被告人為逃避合法債務,以虛構的事實提出執行異議執行異議之訴,延緩阻礙執行,其行為客觀方面既符合虛假訴訟罪第一款的行為,也符合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拒不執行判決裁定刑事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第二條第四項規定的與他人串通,通過虛假訴訟虛假仲裁虛假和解等方式妨害執行,致使判決裁定無法執行的的情形,屬于有能力執行而拒不執行,情節嚴重的情形之一,即同時也符合拒不執行判決裁定罪的構成要件,屬于牽連犯,行為人實施某種犯罪,而方法行為或結果行為又觸犯其他罪名的犯罪形態該種牽連犯的處斷原則刑法分則條文有明確規定:《刑法第三百零七條之一第三款規定:“有第一款行為,非法占有他人財產或者逃避合法債務,又構成其他犯罪的,依照處罰較重的規定定罪從重處罰。”即擇一重罪從重處斷本案中,二被告人屬于虛假訴訟罪的一般情節,即第一檔法定刑,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并處或者單處罰金如果按照拒不執行判決裁定罪,也是屬于第一檔法定刑,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罰金由于我國刑法依照處罰較重的規定沒有具體的方法論規定,原則上講,主刑相同,則比較附加刑,虛假訴訟罪有并處罰金,拒不執行判決裁定罪只有單處罰金,由此可見,虛假訴訟罪處罰較重

對于被告人陶德某而言,就其行為表現和在本案中所起的作用而言,如果以虛假訴訟罪定罪,其與胡乃某均為主犯,只是從動機目的上考量,其主觀惡性稍小一些如果以拒不執行判決裁定罪定罪,他并非是被執行人協助執行人擔保人等負有執行義務的人,或許只能以共同犯罪幫助犯的身份入罪合議庭認為,從罪責刑相適應的角度來講,對陶德某以虛假訴訟罪追究責任更為適宜

從本罪的客觀表現來看,虛假訴訟這個手段行為更加突出,行為人已不僅是對之前生效裁判的無視和消極不作為,而是主動積極作為,其采用的虛假訴訟行為方式再一次以新的方式擾亂司法秩序,浪費司法資源,藐視司法權威故此,以虛假訴訟罪定罪并從重處罰更能起到懲治并遏制此類犯罪,維護司法權威的目的

綜上,目前采取虛假訴訟方式拖延逃避執行義務的情形有上升趨勢,由于虛假訴訟罪與拒不執行判決裁定罪聯系緊密,侵害法益相近,兩罪名分別規定的兩檔法定刑也大致相同,在相關司法解釋沒有出臺之前,我們對虛假訴訟罪與拒不執行判決裁定罪可以按照上述思路分析處理

編寫人:河南省信陽市新縣人民法院 余麗娟

23拒不執行判決、裁定罪中“有能力執行而拒不執行”與“情節嚴重”的認定標準

——陳某拒不執行判決裁定案

案件基本信息

1.裁判書字號

北京市豐臺區人民法院(2017)京0106刑初1257號刑事判決書

2.案由:拒不執行判決、裁定罪

基本案情

2015,陳甲因遺產繼承糾紛將其妹妹陳某訴至法院,經一審二審兩級法院審理,最終出具調解書確認訴爭房產由妹妹陳某繼承所有,但陳某需將房產的一半折價款給付姐姐陳甲后因陳某不履行生效法律文書確認的義務,陳甲于2016229日向豐臺區人民法院申請執行執行中,經協商,申請執行人陳甲同意被執行人陳某自行變賣該房屋并給付案款協商期間,陳某將房屋私自過戶到自己名下并出賣,將賣房款以取現的形式轉移,拒不給付法院調解書載明的陳甲應得的繼承份額

案件焦點

被告人陳某私自將涉案房屋過戶并轉移現金的行為是否達到“有能力執行而拒不執行”“情節嚴重”的犯罪構成標準。

法院裁判要旨

北京市豐臺區人民法院經審理認為:被告人陳某無視國家法律,有能力執行而拒不執行人民法院生效的裁定,其行為已構成拒不執行判決、裁定罪,依法應予懲處。北京市豐臺區人民檢察院指控被告人陳某犯拒不執行判決、裁定罪的事實清楚,證據確實、充分,罪名成立。對于辯護人提出的被告人陳某主動投案,到案后能夠如實供述犯罪事實,系自首的意見,有在案證據證明,本院予以采納;鑒于被告人陳某系自首,認罪態度較好,故本院對其予以從輕處罰。根據被告人陳某犯罪的事實、性質、情節和對社會的危害程度,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三百一十三條、第六十七條第一款、第六十一條之規定,判決如下:

被告人陳某犯拒不執行判決、裁定罪,判處有期徒刑二年六個月。

法官后語

根據刑法第三百一十三條之規定,對人民法院的判決裁定有能力執行而拒不執行,情節嚴重的,依法成立拒不執行判決裁定罪為依法懲治拒不執行判決裁定犯罪,確保人民法院判決裁定依法執行,2015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拒不執行判決裁定刑事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公布,有能力執行而拒不執行,情節嚴重的八種情形予以明確,但仍不能涵蓋所有犯罪情形以下將結合該案,對法律適用標準作進一步解釋:

1.正確認定有能力執行

(1)確定有能力執行的時間節點

有能力執行的起算時間是決定是否啟動本罪的一個重要節點有能力執行的時間點的判斷上不能絕對化,通常情況下,只有在人民法院的判決裁定生效后,才能確定可供執行的執行內容判決裁定發生法律效力后,當事人應該完全按照法律文書的要求履行自己的義務只要當事人收到判決裁定,就應當視為其已明確知曉履行法律文書的義務在判決裁定生效后,無論執行通知書是否已送達,在明知應承擔義務的情況下,都應當積極履行如果采取各種手段規避執,情節嚴重的就應當追究其刑事責任但因為執行義務人主體地位不同導致他們對生效判決裁定的內容知悉情況不同,對履行義務內容知悉情況不同,所以對他們拒不執行行為的起算時間也應當有不同的認定對于被執行人擔保人(僅限于生效判決裁定書確定的義務承擔人),因系案件當事人,其對裁判文書的內容,特別是義務履行期限是知曉的判決裁定發生法律效力后,對于被執行人擔保人即具有執行力和拘束力,被執行人擔保人應按裁判文書的要求不折不扣地履行,若他們采取轉移財產等方式規避執行,最終導致裁判無法執行的,其行為應當認定構成拒不執行判決裁定罪,即應從判決裁定發生法律效力之日起開始計算拒不執行的時間,不以執行機關書面或者口頭通知為前置;而對于協助義務人第三人,因其并非案件當事人,一般不知道裁判內容,應以通知為前提只有這樣,才能最大限度地維護司法權威和正常執行活動

本案中,被告人陳某作為民事案件的被告人,在其收到二審調解書后其已明確知悉其履行法律文書的義務,且在申請執行人向法院申請強制執行后,執行法官也向其送達了執行通知書及執行裁定,此時其已經明知應承擔給付的義務

(2)“有能力執行的司法認定

第一,被執行人主觀上認為自身不具備執行能力并不影響有能力的認定,應從客觀上結合案情進行綜合考慮,根據行為人的自身情況綜合認定如果行為人為了拒不執行故意而使自身喪失執行能力,應視為其具備執行能力

第二,執行能力不但包括完全不具備能力,還包括部分不具備能力即就履行標的數量而言,能夠履行全部標的和只能履行標的的一部分皆屬于有執行能力,此處的能力并非完全履行之能力,在其履行能力范圍內,如果采用各種方式拒不執行,也可以構成拒不執行判決裁定罪

第三,從執行內容來看,對于給付財產案件的執行能力判斷應采取客觀的判斷標準,即通過對被執行人真實的財產狀況進行調查,評判其所具有的實際執行能力情況,而對于履行特定行為義務案件,義務人的履行能力一定是存在的,因為法院在對該類案件進行裁判時已經過調查確認履行義務人有履行的能力才作出該裁判的負有履行特定行為義務的人在法院的判決裁定生效后,為逃避義務,故意采取隱藏轉移毀損標的物等手段造成履行能力喪失,導致特定行為無法執行的,屬于有執行能力而不執行尤其是對于騰房等案件除采取強制騰退措施外,節嚴重的應收集證據移送公安機關以拒不執行判決裁定罪處理

本案中,被告人陳某在將涉案房屋出賣給他人后,其開立的自有資金收款賬戶共進賬人民幣2710081.67,后陳某分四次全部取現后將上述銀行賬戶銷戶而該案中被告人陳某應履行的給付金額是人民幣1107802,應當認定其完全具有履行能力

2.正確認定拒不執行行為

第一,實施拒不執行判決裁定行為的手段性既可以是暴力手段也可以是非暴力手段實踐中,被執行人越來越少地采用暴力手段拒絕執行,更多地采用隱藏轉移變賣毀損財產或者以明顯不合理的低價轉讓財產等非暴力手段逃避執行軟對抗”、非暴力等手段實施的拒不執行判決裁定行為和用暴力手段實施的拒不執行判決裁定行為,二者的社會危害性是一樣的

第二,以作為的方式和不作為的方式均能夠實施拒不執行行為對此,《全國人大常委會關于<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三百一十三條的解釋態度鮮明地予以肯定,該解釋的第一二項屬于以作為的方式實施的拒不執行行為,第三項所規定的拒不執行行為即屬于以不作為的方式實施的

第三,拒不執行行為的表現形式可以為公然地拒絕也可以隱蔽的形式拒絕隱蔽之包括通過隱蔽財產和隱蔽被執行人兩種實踐中對于找不到人的情況應該重點關注,很多被執行人根本未履行或者在履行部分債務之后,為了逃避債務,一夜之間人間蒸發”,到其他地方打工開辦企業或者經商,其間被執行人有能力履行部分或者全部生效判決裁定所確定的義務,但因辦案人員不知其行蹤而無法執行被執行人以人身逃避方式拒不執行的行為和以隱蔽財產方法實施的拒不執行判決裁定行為性質是一樣的,均應認定為拒不執行判決裁定行為

本案中,被告人陳某在執行法官多次督促其執行生效的調解書和裁定時,向法官隱瞞其已經將房屋私自過戶并出售取得賣房款人民幣270余萬元的事實,屬于秘密地變賣財產逃避執行,應認定為拒不執行行為

3.正確認定情節嚴重的犯罪構成標準

如前所述,目前法規規定均以規定或列舉拒不執行行為方式的形式認定是否構成情節嚴重”,并未作出情節嚴重的客觀認定標準實踐中,要合理地確定情節嚴重的標準,應當綜合考量行為,危害結果,未執行標的數額,實施行為的手段方式時間地點等多種因素,不能僅考慮行為方式和危害后果例如,從拒不執行判決裁定的數量考察,數量包括拒絕執行的具體數額也包括未執行標的占全部執行標的的比例,應將二者結合起來衡量拒執行為的危害性又如,可以從拒不執行判決裁定行為對社會產生的不良影響來看,影響越大,情節越嚴重眾人共同抗拒執行公然抗拒執行都會給社會造成極為惡劣的影響;另外,執行標的越大,社會影響也越大還有如追索贍養費撫養費勞動報酬醫療費等案件,可以特別考慮

本案中,被告人陳某與申請執行人系親姐妹關系,二人共同繼承老人留下的房產,其在收到法院的執行通知書后,私自將涉案房屋過戶到自己名下后出售,并將所得270余萬元價款轉移隱匿,并在執行法官督促其履行義務時仍欺騙法官房屋仍未過戶且系申請執行人不配合導致其不能履行不論是從其私自將涉案房屋過戶并出售,并采用欺騙執行法官的手段逃避履行義務的犯罪行為來看,還是從其導致難以履行的數額達到人民幣110多萬元的犯罪后果來看,其行為均已可以認定為情節嚴重”,構成拒不執行判決裁定罪

編寫人:北京市豐臺區人民法院 吳超 畢凱麗

24因拒不執行前罪生效判決的賠償義務被判刑的,能否認定為累犯

——蔡某某拒不執行判決案

案件基本信息

1.裁判書字號

福建省廈門市中級人民法院(2018)閩02刑終43號刑事裁定書

2.案由:拒不執行判決罪

基本案情

2016331,被告人蔡某某因犯故意傷害罪被法院判處有期徒刑一年六個月,并被判決賠償附帶民事訴訟原告人楊鳳某經濟損失人民幣225648.38,款項應于判決生效后一個月內付清該判決于2016412日生效。201668,申請執行人楊鳳某因被告人蔡某某逾期未履行賠償義務向法院申請強制執行法院于同日立案并向被告人蔡某某發出執行通知書執行案件告知書報告財產令,而被告人蔡某某仍未主動履行生效法律文書所確定的義務法院依法凍結被告人蔡某某名下的銀行賬戶并將其列為失信被執行人。2017119,被告人蔡某某將其獲得的土地承包經營權轉讓給他人并獲得轉讓費180000,為逃避執行,在明知其名下銀行賬戶被凍結的情況下,讓其堂叔蔡振某使用個人名下的郵政儲蓄銀行賬戶代為收取上述轉讓費,并分批次從蔡振某處取回上述轉讓費用于其他開支,而未用于履行法院生效判決確定的賠償義務。2017919,法院將被告人蔡某某涉嫌拒不執行判決的犯罪線索依法移送公安機關公安機關于次日立案。20171031,被告人蔡某某在接到公安機關電話通知后主動到案接受調查,歸案后對其上述行為供認不諱

案件焦點

被告人蔡某某因犯故意傷害罪被判處有期徒刑并被判決賠償附帶民事訴訟原告人經濟損失,在故意傷害罪刑滿釋放未滿五年后再犯因拒不執行該故意傷害罪生效判決確定的刑事附帶民事賠償義務,如被認定為累犯,是否是重復評價。

法院裁判要旨

福建省廈門市翔安區人民法院經審理認為:被告人蔡某某隱藏財產逃避執行,屬于有能力執行而拒不執行法院的生效判決的情形,情節嚴重,其行為已構成拒不執行判決罪。公訴機關指控的罪名成立。被告人自動投案并如實供述罪行,庭審時自愿認罪,具有自首情節,依法可以從輕處罰。被告人曾因故意犯罪被判處有期徒刑,刑滿釋放后五年內再犯應當判處有期徒刑以上刑罰之罪,是累犯,依法應當從重處罰。據此,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三百一十三條第一款、第六十七條第一款、第六十五條第一款之規定,判決如下:

被告人蔡某某犯拒不執行判決罪,判處有期徒刑十個月。

一審宣判后,被告人蔡某某提出上訴,認為其并非故意隱瞞財產,且有自首情節,請求二審改判較輕刑罰。福建省廈門市中級人民法院認為原判定罪準確,量刑適當,審判程序合法,裁定:駁回上訴,維持原判。

法官后語

本案中,被告人蔡某某隱藏財產逃避執行的行為構成拒不執行判決罪,同時還被認定為累犯其因故意傷害被判處有期徒刑,刑滿釋放未滿五年又犯拒不執行判決罪應被判處有期徒刑,符合一般累犯的構成要件被告人蔡某某的行為不管是故意傷害還是拒不執行看似侵犯的都是他故意傷害一案被害人即附帶民事原告人的權利,如果定累犯好像是重復評價但是我們從累犯制度以及拒不執行判決罪設立的目的進行分析后,可知這并非重復評價

累犯制度設立的目的,就是要從嚴懲處那些主觀惡性大,經過一次刑罰處罰后仍不思悔改,繼續故意犯罪的人而法院依法作出判決和裁定,是代表國家行使審判權的具體體現,判決和裁定一經生效,就具有法律強制力,有關當事人必須履行,不得抗拒執行,維護生效判決裁定的權威,就是維護法律的權威維護司法機關的正常活動拒不執行判決裁定罪主要針對的是被執行人的拒執行為,而非主要針對案件標的被告人蔡某某因故意傷害被判處有期徒刑,應該對自己的行為進行深入反思,明白自己的行為給被害人身心造成多大傷害,但其并不思悔改,在有履行能力的情況下不賠償被害人,在法院發出執行通知后為逃避執行采取了相關措施,其行為損害到法律尊嚴和生效判決的司法權威故在其故意傷害罪刑滿釋放后五年內又拒不執行該故意傷害罪生效判決確定的附帶民事賠償義務,構成累犯,并非重復評價,應從重處罰本案對被告人蔡某某的累犯從重處罰,可以打消某些應承擔附帶民事賠償義務的刑事案件被告人以為其受到了刑事自由刑的處罰即可免除民事賠償義務甚至采取措施逃避民事賠償義務的僥幸心理,對當事人及全社會都具有重要警示意義

編寫人:福建省廈門市翔安區人民法院 吳梅雙

25無罪脫逃能否構成脫逃罪

——鄭某某脫逃案

案件基本信息

1.裁判書字號

北京市朝陽區人民法院(2017)京0105刑初283號刑事判決書

2.案由:脫逃罪

基本案情

201691823時許,范某某在朝陽區十八里店鄉呂家營村的甲超市購物,因為孩子比較鬧,其隨手把手機放在了收銀臺上幾分鐘后,范某某發現手機遺失,經查看超市監控,發現是同在超市購物的街坊鄭某某在結賬時將手機拿走因當日天晚,范某某并未報警

201692420時許,范某某與鄭某某再次相遇,范某某將鄭某某控制后隨即以盜竊案報警,后鄭某某被民警帶至派出所進行訊問到案后,鄭某某拒不承認盜竊手機的事實,后其因涉嫌犯盜竊罪被北京市公安局朝陽分局采取刑事拘留強制措施并送至看守所羈押后因身體原因前往民航總醫院進行檢查,其間,鄭某某趁民警不備于當日22時許跳車翻墻脫逃,民警追捕未果當日夜,鄭某某因無處可去,經與一朋友聯系后在一網吧留宿次日上午8時許,鄭某某在該網吧被朝陽分局民警再次抓獲歸案

案件焦點

被告人因實施盜竊行為被羈押,但該盜竊行為卻因證據不足而未被提起公訴。其在押往醫院體檢的過程中趁民警不備成功脫逃,此后續脫逃行為能否成立脫逃罪。

法院裁判要旨

北京市朝陽區人民法院經審理認為:在案證據可以證明鄭某某確實實施了脫逃行為,但實施了脫逃行為并不當然構成脫逃罪。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三百一十六條的規定,構成本罪還必須是“依法被關押的罪犯、被告人、犯罪嫌疑人”。因此,本案首先要解決的是主體要件問題,即明顯不屬于“罪犯”和“被告人”的鄭某某是不是“犯罪嫌疑人”。具體到本案,鄭某某被關押系因范某某報警其手機被鄭某某偷走,而范某某報警所提供的證據是超市監控錄像。從證據的角度來看,監控錄像屬于客觀證據,可以最大限度地還原案件事實,而從錄像中可以較為清晰地看出鄭某某將收銀臺上的手機拿走。再加上范某某的證言以及對于手機價值的常理性推測,可以合理地認為盜竊手機的行為是極有可能構成犯罪的。因此,公安機關據此作出立案決定并無不當。因鄭某某本身就存在犯罪嫌疑,在公安機關立案之后,其也就正式進入刑事訴訟程序,具備了“犯罪嫌疑人”的身份。公安機關為進一步查明案件事實,對鄭某某采取刑事拘留的強制措施亦無不當。從而,鄭某某便成為“依法被關押的犯罪嫌疑人”,其在民警將其押至醫院進行體檢過程中實施脫逃,當然構成脫逃罪。

北京市朝陽區人民法院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三百一十六條、第十七條第一款及第三款、第六十七條第三款、第六十一條之規定,作出如下判決:

被告人鄭某某犯脫逃罪,判處拘役五個月。

法官后語

刑法第三百一十六條第一款規定:“依法被關押的罪犯被告人犯罪嫌疑人脫逃的,處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根據上述規定,可以構成脫逃罪的主體有三種,除了包括已經在執行刑罰的罪犯之外,還包括未經宣判的被告人和犯罪嫌疑人關于本罪,理論上以及實踐中最大的爭議即無罪脫逃的認定問題,對此眾說紛紜對于已經在服刑的罪犯脫逃的,構成脫逃罪并沒有爭議,但從法條規定來看,犯罪嫌疑人和被告人也可以構成脫逃罪從邏輯上分析,既然未經宣判,那么該被告人就可能被法院判處無罪,而該犯罪嫌疑人則有可能被公安機關撤銷案件或者被公訴機關作出不起訴處理,也有可能被法院判處無罪可以看出,即使將來被判處無罪的被告人和犯罪嫌疑人,只要是在宣判前被依法關押,就符合脫逃罪的主體條件法律并沒有將先行行為不構成犯罪之人排除在脫逃罪的主體之外因此,本案鄭某某即使最終其盜竊行為沒有定罪,其脫逃行為構成脫逃罪也是符合法律規定的另外,在辦理脫逃案時還需要注意,對于脫逃罪的主體條件和羈押條件必須作出嚴格的字面解釋,不能隨意擴大:一是在主體身份上必須是罪犯被告人犯罪嫌疑人三種中的一種,如果是被行政拘留或者司法拘留者脫逃的,是不能構成脫逃罪的;二是必須是依法被關押”,如果是取保候審者脫保的或者監視居住者脫離住處指定居所的,則可變更強制措施,也不能成立脫逃罪

關于無罪脫逃還需要指出的是,根據至今仍然有效的1983年最高人民法院研究室關于因錯判在服刑期脫逃后確有犯罪其錯判服刑期限可否與后判刑期折抵問題的電話答復》(以下簡稱答復》)規定,對被錯判徒刑的,在服刑期間脫逃的行為,可不以脫逃論罪判刑按照答復的精神,即使已經定罪,如果系錯判,服刑期間脫逃的仍可不以脫逃罪判刑那么是不是可以據此邏輯得出,對于先行行為未被定罪的,脫逃行為更不應認定為脫逃罪呢?筆者以為,此答復與本案情形有質的不同該答復所解決的是已經服刑的罪犯被確認為錯判后脫逃的處理,也就是說,在法律上該罪犯服刑所依據的判決已經被確認為錯誤,而我們知道,罪犯服刑的依據是終局裁判文書,因為只有終局裁判文書才能作為執行的根據而一旦該裁判文書被撤銷,即失去了終局性,也就不能作為對罪犯執行刑罰的依據因此答復中這種情形下脫逃的,當然可以不以脫逃罪論處而本案中,鄭某某脫逃時,對其盜竊行為是否構成犯罪尚未進行終局評價,無法確定是否能夠構成盜竊罪,當然也不能同樣得出可不以脫逃論罪判刑的結論

編寫人:北京市朝陽區人民法院 孫高鵬

主站蜘蛛池模板: 沈丘县| 鹿邑县| 岫岩| 久治县| 赞皇县| 金秀| 寿宁县| 沾化县| 祁阳县| 苍山县| 常宁市| 将乐县| 方正县| 扬中市| 大名县| 怀仁县| 客服| 思茅市| 五莲县| 舞阳县| 博白县| 赤壁市| 南陵县| 临海市| 凌源市| 民权县| 翁牛特旗| 北川| 泾阳县| 桐梓县| 四平市| 纳雍县| 积石山| 平邑县| 汝城县| 独山县| 临潭县| 靖宇县| 博白县| 宜丰县| 铜鼓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