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地方行政審批改革思考:以企業研發樓報建流程為樣本
- 吳銘忻
- 3700字
- 2019-11-18 17:37:18
建設工程質量監督登記合法性
建設工程質量監督,是依據國家法律、法規以及工程建設強制性標準,由建設行政主管部門或者其委托的建設工程質量監督機構對建設工程責任主體、相關單位履行建設工程質量責任的行為以及建設工程實體質量監督檢查,防止出現建設工程質量缺陷、維護公眾利益的一項行政執法行為。所謂建設工程責任主體,主要是指參與工程建設項目的建設單位、勘察單位、設計單位、施工單位和監理單位。所謂相關單位,主要是指工程質量檢測機構以及向施工現場提供商品混凝土及其他建筑材料的供貨商。
一、建設工程質量監督登記事項設置合法性
《建筑法》涉及建設工程質量監督的具體規定如下:
(1)第八條第一款第六項。申請領取施工許可證,應當具備“有保證工程質量和安全的具體措施”的條件。
(2)第五十二條。建筑工程勘察、設計、施工的質量必須符合國家有關建筑工程安全標準的要求,具體管理辦法由國務院規定。
(3)第五十六條。建筑工程的勘察、設計單位必須對其勘察、設計的質量負責。勘察、設計文件應當符合有關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和建筑工程質量、安全標準、建筑工程勘察、設計技術規范以及合同的約定。設計文件選用的建筑材料、建筑構配件和設備,應當注明其規格、型號、性能等技術指標,其質量要求必須符合國家規定的標準。
(4)第五十八條至第六十三條。建筑施工企業對工程的施工質量負責。建筑施工企業必須按照工程設計圖紙和施工技術標準施工,不得偷工減料。工程設計的修改由原設計單位負責,建筑施工企業不得擅自修改工程設計。建筑施工企業必須按照工程設計要求、施工技術標準和合同的約定,對建筑材料、建筑構配件和設備進行檢驗,不合格的不得使用。建筑物在合理使用壽命內,必須確保地基基礎工程和主體結構的質量。建筑工程竣工時,屋頂、墻面不得留有滲漏、開裂等質量缺陷;對已發現的質量缺陷,建筑施工企業應當修復。交付竣工驗收的建筑工程,必須符合規定的建筑工程質量標準,有完整的工程技術經濟資料和經簽署的工程保修書,并具備國家規定的其他竣工條件。建筑工程竣工經驗收合格后,方可交付使用;未經驗收或者驗收不合格的,不得交付使用。建筑工程實行質量保修制度。建筑工程的保修范圍應當包括地基基礎工程、主體結構工程、屋面防水工程和其他土建工程,以及電氣管線、上下水管線的安裝工程,供熱、供冷系統工程等項目;保修的期限應當按照保證建筑物合理壽命年限內正常使用,維護使用者合法權益的原則確定。具體的保修范圍和最低保修期限由國務院規定。任何單位和個人對建筑工程的質量事故、質量缺陷都有權向建設行政主管部門或者其他有關部門進行檢舉、控告、投訴。
《建筑法》未見有建設工程質量監督登記的規定。
不可回避的是,《建設工程質量管理條例》第十三條規定“建設單位在領取施工許可證或者開工報告前,應當按照國家有關規定辦理工程質量監督手續”,但是,該條并未將辦理質量監督手續設定為應申請的行政登記事項。
筆者認為,《建設工程質量管理條例》第十三條所說的“按照國家有關規定辦理工程質量監督手續”的主體,只能是行政機關。如果辦理工程質量監督手續由建設單位提出申請,似乎不合情理。第一,依據《建筑法》立法宗旨,建設單位在取得施工許可證后方可開工建設。建設單位取得施工許可證,就意味著建設單位已經具備符合質量、安全等措施的施工條件,建設行政主管部門在核發施工許可證前,應當就建設單位是否具備符合條件的質量措施一并審查,同時依據建設單位的施工許可申請啟動該項工程質量監督程序,沒有必要另行要求建設單位申請辦理該項工程質量監督手續。第二,建設工程質量監督是建設工程質量監督機構的職責和義務,并非因申請的行政審批事項,建設工程質量監督機構不得以建設單位未提出申請為由不履行建設工程質量監督義務。第三,該條例第十三條明確的是“辦理”而不是“申請辦理”,“辦理工程質量監督手續”的主體只能是行政機關。第四,根據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建筑工程施工許可管理辦法》第四條第六項規定,非專業性較強的工程項目不需要辦理工程質量、安全監督手續。
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建筑工程施工許可管理辦法》第四條第六項規定:“有保證工程質量和安全的具體措施。施工企業編制的施工組織設計中有根據建筑工程特點制定的相應質量、安全技術措施。建立工程質量安全責任制并落實到人。專業性較強的工程項目編制了專項質量、安全施工組織設計,并按照規定辦理了工程質量、安全監督手續。”可見,該規定也只是要求一般的建設工程項目“施工企業編制的施工組織設計中有根據建筑工程特點制定的相應質量、安全技術措施”,“建立工程質量安全責任制并落實到人”,專業性較強的工程項目才要求編制專項質量、安全施工組織設計,并“按照規定辦理了工程質量、安全監督手續”。直接發包的企業研發樓建設工程項目不屬于專業性較強的工程項目,施工企業編制的施工組織設計中有根據建筑工程特點制定的相應質量、安全技術措施,建立工程質量安全責任制并落實到人即可。
二、建設工程質量監督登記條件設置合法性
建設工程質量監督登記是分兩步實施的:第一步,申請建設工程質量監督號;第二步,申請建設工程質量監督登記。兩步申請要求建設單位提供13類共20多件申報材料。
1. 要求提供建設工程質量監督申報表,未見有法律、法規依據。建設工程質量監督申報表要求填寫的主要內容(與建設工程安全監督申報表大同小異):(1)建設單位名稱、工程名稱、建設地址、項目編碼等內容;(2)建設單位向工程質量監督站所作的質量承諾以及聯系人、聯系電話等內容;(3)建設工程分類、面積、申報前期手續完備情況等信息;(4)建設方、勘察方、設計方、監理方、施工方五方責任主體單位信息及其法定代表人、項目負責人姓名、資質等級及其資質證號、身份證號、聯系電話等信息。
2. 要求提供安全監督通知書復印件,加蓋建設單位印章,核查原件,未見有法律、法規依據。
3. 在施工許可證核發時要求提供蓋有審圖辦印章的施工圖設計文件審查意見書及回復是符合法律規定的,但設置質量監督申請程序要求提供上述資料則未見有法律、法規依據。
4. 要求提供招標投標管理辦公室核發的建設工程直接發包中標通知書,未見有法律、法規依據。
5. 要求提供建設工程委托監理合同復印件兩份,附監理合同備案通知書復印件、監理單位法定代表人身份證、總監身份證和資格證復印件,未見有法律、法規依據。
6. 要求提供經備案的施工承包合同復印件兩份,附施工合同備案通知書復印件、施工單位法定代表人身份證復印件、項目經理身份證和資格證復印件,未見有法律、法規依據。
7. 要求提供經施工方、監理方分別審批的施工組織設計,未見有法律、法規依據。
8. 在施工許可證核發時要求提供建設工程規劃許可證復印件、抗震設防審查證書復印件、施工圖紙審查合格證書復印件是符合法律規定的,設置質量監督申請程序要求提供其他資料則未見有法律、法規依據。
9. 要求在申請質量監督登記時提供加蓋審圖印章的全套施工圖,未見有法律、法規依據。
10. 要求在申請質量監督登記時提供地質勘探報告復印件,未見有法律、法規依據。
11. 要求提供五方責任主體(建設方、施工方、設計方、勘察方、監理方)信息檔案表,附五方責任主體法定代表人授權委托書原件、項目負責人終身質量承諾書原件,未見有法律、法規依據。
12. 要求提供設計合同復印件,附設計單位法定代表人身份證復印件、項目負責人身份證和資格證復印件,未見有法律、法規依據。
13. 要求提供勘察合同復印件,附勘察單位法定代表人身份證復印件、項目負責人身份證和資格證復印件,未見有法律、法規依據。
以上材料除原件外,要求所有的復印件全部加蓋公司印章,以證明與原件相一致,未見有法律、法規依據。
三、收取建設工程質量監督登記工本費合法性
建設工程質量監督機構在打印建設工程質量監督通知書前,要求申請單位繳納60元工本費,未見有法律、法規依據。
四、建設工程質量監督登記行為合法性
1. 建設單位必須申請并取得建設工程質量監督號方可進入質量監督程序,未見有法律、法規依據。建設工程質量監督是建設工程質量監督機構的一項法定職責和義務,是建設行政主管部門依職權的行政行為而并非依申請的行政行為。研發樓基礎混凝土澆筑在即,建設單位請求建設工程質量監督機構啟動現場質量監督程序,建設工程質量監督機構則認為:建設單位必須申請并取得建設工程質量監督號是前提條件,否則不能派質量監督人員去現場,應當屬于一種行政瀆職行為。
2. 建設工程質量監督網上申報通過后,仍要求申請單位提交申請表及13類共20多項附件材料,而且復印件必須加蓋建設單位印章,且必須提供原件供審核,未見有法律、法規依據。
3. 經備案的監理合同掃描件打印后加蓋建設單位、監理單位印章,即意味著合同雙方視該合同為原件,建設工程質量監督機構窗口工作人員主觀判斷為“不是原件”,導致申請人找領導打招呼、多跑腿。
此外,認為申報材料不符合要求而不予以受理時未向申請單位提供補充材料書面清單,導致申請單位與窗口之間產生單個申報材料是否已經提交的爭議;申報材料符合質量監督機構要求決定予以受理時未向申請單位提供受理通知,導致審批時限無據可查。諸如此類不規范的受理行為,不符合《行政許可法》的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