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北京特色古剎的文化
- 袁碧榮編著
- 752字
- 2019-10-31 20:21:34
2.潭柘寺的傳說
潭柘寺是北京西山最大的寺廟,各地慕名而來的和尚絡繹不絕,和尚只要來此,既不登記也無需旁人引見,來了便收,便有飯吃。傳說有一年大旱,來投奔潭柘寺的和尚,有時一天竟然有六七百人,加上原來寺內的和尚,人數就更多了。這么多人吃飯,怎么辦?管事的方丈只好讓人抬出寺內最大的一口鍋,每天煮粥喝,以維持為期五十三天的戒期。那口供和尚喝粥的熬粥大銅鍋直徑竟有3米,深2.2米,一次能下十石米。
和尚與日俱增,一些災民也來此等“舍粥”,寺內的糧食越來越少,戒期到了第五十天,寺里斷了糧。老方丈急得團團轉,他來到天王殿,向威嚴的佛爺求救,佛爺派殿前的青蛇去粥場看看。不一會兒,一小和尚來告訴方丈:“奇事呀,鍋內不但有了粥,而且不管多少人喝,鍋里的粥總是滿滿的。”原來青蛇自己跳進了粥鍋,獻身充米。從此,潭柘寺的這口銅鍋便成了寶鍋,無論多少人來吃,也只是煮十石米,加人加水不加米,久而久之,便傳出“潭柘寺的粥鍋——添人不添米”一語。
潭柘寺還有一個老龍讓潭的傳說。潭柘寺有大青、小青二蛇,被比喻為龍子,在天下大旱的時候,農民悲傷,百谷憔悴,二蛇將會顯靈,為民造福,人們歡欣鼓舞。因此,必須加以尊敬和愛護,像尊崇佛祖一樣為其修建殿堂,加以供奉。達觀真可曾寫《送龍子歸潭柘寺文》。相傳乾隆皇帝來潭柘寺時,二蛇迎接圣駕。乾隆皇帝為其建牌樓。恭親王來此,二蛇也來迎接,恭親王為之獻楠木神龕。光緒十七年(1891)廟會期間,殿內僧人在焚香后去前殿領取饅頭,導致殿內起火,二蛇被火燒,方丈大怒,把這位僧人驅逐出寺。傳說民國年間,為重修寺廟,潭柘寺僧人向湖南省督軍張敬堯化緣,張敬堯答應助捐,但是遲遲未撥款來,于是大青化作老僧登門拜訪張敬堯,為化緣一事感謝張敬堯。張敬堯立即答應施助萬金,老僧再三致謝。后張敬堯致函潭柘寺講述這一奇異之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