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教育與未來:中國教育改革之路
- 周光禮 周詳
- 13字
- 2019-10-31 20:16:19
上篇 社會變革與教育體系完善
第1章 大力發展學前教育
學前教育泛指針對0~6歲學齡前兒童的保育事業和教育事業,在我國現行學制體系中特指3~6歲兒童的保育和教育,屬于教育行政管理的重要內容。學前教育有時又被稱為幼兒教育。《聯合國兒童權利公約》對兒童受教育的權利、游戲的權利、參與文化和藝術活動等權利進行了強調,體現了國際社會對兒童發展教育的社會價值和個人利益的重視。我國于1990年簽署了該公約,接受了公約中對兒童基本權利的原則性規定,從國家制度層面對學前教育加以肯定。
依據發展心理學的基本理論,幼兒時期是個體大腦發育的關鍵階段,是奠定學習能力和素養基礎的重要階段。學前教育與小學銜接,是學制系統的最初基礎階段,關系到之后各學段的教育質量和效率。幼兒時期發展的缺憾將極大地影響到兒童日后的發展和成長。
同時,學前教育的投資產出效能較高,特別是對貧困家庭的兒童而言,良好的早期教育能夠彌補先天的不利條件和不平等。因此,學前教育構成了國家反貧困戰略的重要一環,是打破貧困代際傳遞的重要手段。各國都開始重視學前教育對整體國民素質提高以及對國家綜合國力增長的戰略影響。
目前,構建制度性的幼兒保育和教育體系成為一種共識,各國也在有特色、多元化地完善和擴展這一體系,國際間的相關交流和研究也不斷增多,越來越多的國家將學前教育納入國家公共服務體系,將其作為一種純公共產品來對待,學前教育的提供方式也多種多樣。
我國《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也明確提出,到2020年學前教育領域的戰略目標為:普及學前一年教育,基本普及學前兩年教育,有條件的地區普及學前三年教育,學前三年毛入園率達到70%,同時要重點發展農村學前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