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2.2 員工幸福感的內涵

何謂員工幸福感?簡單地說,員工幸福感是個體在組織中對于是否幸福美滿的感受。幸福感是人類史上最受關注的話題之一,一直受到學術界與實踐界的追捧。在實踐界,設有“飛躍獎”(Leap Awards)用來表彰在員工幸福感方面做出巨大努力的公司。學術界對其熱情也很高,員工幸福感的研究主要分為兩個流派,一個是主觀幸福感,另一個是心理幸福感。它們背后的理論基礎不一樣,前者建立在快樂論的基礎上,認為幸福是一種快樂的體驗,快樂即幸福;而后者則強調,單純的快樂不完全等同于幸福,幸福還在于實現了個人潛能?,F在主流的幸福感研究集中在心理幸福感上,因為心理幸福感更加全面、具體,能讓人們完全理解幸福的含義。幸福感的內涵可以用兩個關鍵詞來代表,即happiness(快樂)與well-being(安好及幸福)。

近年來,員工幸福感研究在西方進行得如火如荼,在中國也是熱點話題。我們以“員工幸福感”為關鍵詞在中國人民大學中文學術資源發現平臺進行搜索,得到了近年來該主題在學術期刊上的發表情況,趨勢如圖2—1所示。從圖中可以看出,從1995年到2005年,員工幸福感在期刊上發表較為稀少,之后在2009年,進入爆發式增長階段,最近幾年期刊上發表的關于員工幸福感的文章數量穩定在200篇左右,幸福感是期刊中的“常客”。從員工幸福感的學術發展趨勢來看(見圖2—2),在學術期刊上發表數量較多,從2005年開始,報紙文章也開始涉及員工幸福感,表明中國企業實踐界逐漸開始關注員工幸福感。在員工幸福感研究興起的同時,我們需注意其背后隱含的假設,即在收入水平日益提高的情況下,員工缺乏幸福感的問題逐漸突出,關乎企業績效甚至企業生存。

圖2—1 “員工幸福感”期刊學術發展曲線

圖2—2 “員工幸福感”各類型學術發展趨勢曲線

在幸福感研究中,學者對員工幸福感概念體系的發展做了不小的努力。研究者剛開始對幸福感的認識比較膚淺,認為員工幸福感可以通過測量員工工作滿意度來了解,如很多人利用Diener等人(1985)編制的生活滿意度量表來測量員工幸福感。后來,研究者認識到員工幸福感比工作滿意度的概念更為寬泛,甚至包括心理、生理和社會等多個維度。幸福感高的人不僅表現在滿意度高、積極性強,也表現在身體健康、衣食滿足,還表現在被社會其他人所認可。當然,可能并不需要每一個條件都滿足,只要積極情緒的體驗總和高于消極情緒的體驗總和,員工就是幸福的。目前,學術界常采用Ryff等人(1995)編制的六維度模型量表,即個人成長、獨立自主、生活目標、積極關系、自我接受及環境掌控來測量心理幸福感。該模型抓住了員工幸福感的本質,但這種幸福感的分類遭遇到跨文化的挑戰,它的內涵界定更多基于個人主義的文化。相反,在東方這種集體主義盛行的社會,幸福感可能更多源于與別人的積極聯系或互動,而職場中的員工認為人際關系、家庭關系等在幸福感中的比重更大。因而,我們需要利用更加本土化的幸福感量表來測量員工幸福感。

員工幸福感有三個重要特征:其一,幸福感是一個現象學事件(phenomenological event),也即,當員工主觀感受到幸福時,他們就具有幸福感;其二,幸福感涉及情緒狀況,當員工具有幸福感時,他們更傾向于體驗積極的情緒;其三,員工幸福感是一個整體的評價,它的決定因素涉及方方面面。本部分在前人研究的基礎上提出,企業員工幸福感的決定因素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個體積極特質、工作環境、工作特征、工作—家庭平衡、社會關系及職業發展等。但是,從測量層面考慮,調查如果涵蓋以上各個方面,會花費不少的精力,而且受到情境因素的影響,問卷結果與真實值會有偏差。本次調查采用單一題項來度量員工的幸福感,這種測量在理論與操作層面是可行且有效的,比如Wanous等人(1997)的研究表明,有時候單一的測量題項其效度會更高,特別是當構念比較寬泛與抽象時。本次調查的測量題項涵蓋了幸福感概念中的“快樂”與“個體潛能”,從整體上評價了員工的幸福感。

對幸福感的研究具有重要的實踐意義,提升員工幸福感能有效解決員工的心理與精神問題,進一步消除員工內心的焦慮、抑郁與緊張,進而杜絕“過勞死”、“衰老族”、自殺等現實問題。另外,員工的幸福感能成為企業的核心能力,產生企業所特有的“快樂競爭力”,大大提高企業戰略制定、實施、控制及調整的效率。

主站蜘蛛池模板: 江陵县| 陆良县| 镇原县| 五莲县| 莱芜市| 乳源| 大渡口区| 宜良县| 高平市| 沂源县| 石渠县| 泽普县| 达日县| 滨海县| 尖扎县| 丹东市| 滨海县| 邳州市| 木兰县| 永吉县| 衡阳市| 韶关市| 绥滨县| 临湘市| 武鸣县| 财经| 江北区| 留坝县| 广饶县| 平舆县| 巴马| 宁河县| 平顶山市| 沙坪坝区| 大城县| 武冈市| 新丰县| 东乌珠穆沁旗| 安陆市| 增城市| 平湖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