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通貨膨脹動態形成機制的多重邏輯
- 張成思
- 1169字
- 2019-12-27 18:17:52
第五節 本章小結
本章對1998年1月至2009年6月我國上中下游價格傳導機制進行了經驗分析,并考察了貨幣因素對不同價格的驅動作用。通過動態模型的協整檢驗、誤差修正以及格蘭杰因果關系檢驗,本章回答了三個重要問題:一是上中下游價格指數通貨膨脹率之間是否存在穩定的動態驅動關系?二是不同價格指數之間的動態預測與驅動機制如何?三是貨幣供給對哪類價格指數通貨膨脹率具有顯著的直接驅動效應?
從研究結果來看,我們對于第一個問題的回答是肯定的,我國原材料購進價格、生產者價格、企業商品交易價格以及居民消費價格之間存在長期均衡關系。這說明上中下游價格之間的動態驅動機制是穩定存在的。
在此基礎上,我們分析了不同價格之間的動態傳導機制。經驗結果顯示,上中游價格對下游價格具有顯著的動態傳導效應,而下游價格只對中游價格有反向傳導作用。另外,中游價格對上游價格具有反向傳導作用,而同處于上游的PPI對RMPI具有反向傳導作用,而且這些傳導都是單向的。
針對第三個問題,我們將貨幣供給增長率加入到四類價格指數組成的向量系統內,通過計量檢驗發現貨幣因素對上游價格的動態驅動作用最為顯著,但并沒有直接傳導到下游價格。貨幣供給對上游價格的顯著影響與直接驅動暗示,雖然貨幣政策的現時變化可能在一段時間內不會直接反映在下游的居民消費價格的變化上,但是卻可以通過影響上游價格進而傳導到下游價格。這種間接的動態傳導效應可能使貨幣供給的通貨膨脹效應在短期內不易被察覺,但一段時期以后卻必然會顯現出來。
本章的這些研究結果對未來一段時期通貨膨脹走勢的準確判斷與宏觀政策的科學調控具有重要啟示。我們應該特別注意到,在全球金融危機之后,雖然2009年國內各種價格同比增長率連續出現負值,但是國際能源與大宗商品價格波動性加大,并且國際流動資本隨著美元匯率的波動也頻繁進出,因此國內上游價格走勢存在相當大的不確定性。而從本章關于我國上中下游價格的傳導規律的結果來看,這很可能會對未來一段時期下游價格的動態走勢帶來較大的波動。因此,未來幾年我國的通貨膨脹風險依然不容忽視。當然,抑制通貨膨脹并不是宏觀政策調控的唯一目標,特別是在當前世界主要國家的經濟發展尚未出現根本性好轉的情勢下,如何進一步增強中國經濟增長的可持續性也是管理層需要密切關注的重大問題。
最后,考慮到貨幣供給對價格傳導的動態效應,決策層在防控通貨膨脹與刺激增長的政策權衡中,采取動態調整是宏觀調控工作中值得考慮的現實策略。當然,要實現動態政策調整的理想效果,還需要進一步做好許多基礎性工作,如建設全面科學的經濟預測系統、在宏觀政策分析框架中更多地引入動態隨機一般均衡分析機制等。而在建立預測系統的實際工作中,上中下游價格的動態傳導規律為預測整體價格動態走勢提供了有利的信息渠道。這樣,宏觀政策調控與預測機制的進一步完善將為我國經濟健康平穩地向前發展提供重要的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