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通貨膨脹動態形成機制的多重邏輯
- 張成思
- 604字
- 2019-12-27 18:17:48
第五節 本章小結
改革開放以來的三十余年,中國在經濟體制方面進行了令世人矚目的改革,在中國人民銀行的職能由缺失、不明確到逐漸明確的過程中,貨幣政策機制也發生了巨大的變化。與此同時,中國經濟在世界經濟舞臺上扮演著越來越重要的角色。相應地,世界經濟的溫寒冷暖也日益呈現出對中國經濟的影響。
在這個過程中,通貨膨脹問題不僅是中國經濟當前面臨的重大問題,而且是未來將要面對的重要問題。本章把中國1978—2014年的通貨膨脹動態路徑按周期性變化劃分為十個大的周期。本章不僅對通貨膨脹周期的綜合統計指標做了分析,而且對每個周期的背景及其成因和特點進行了闡述,以期幫助讀者了解中國改革開放后三十余年的通貨膨脹周期、通貨膨脹成因和各個時期通貨膨脹的特點。
需要說明的是,本章在分析通貨膨脹原因的過程中,對通貨膨脹周期性變化的解釋基于國內學界形成的基本共識,但并沒有詳細分析貨幣政策等因素在通貨膨脹形成過程中的作用。特別是在20世紀80年代和90年代連續出現的兩次惡性通貨膨脹(hyperinflation),為什么當時貨幣政策沒有在惡性通貨膨脹形成之前遏制住通貨膨脹勢頭呢?對這些問題還有待于進一步深入研究。一個可能的思路是跳出傳統的解釋框架,基于更廣泛的視角從多層次、多維度深入分析中國在改革開放以后通貨膨脹的動態形成機制。本書后續章節將基于這個思路,從多個不同視角闡釋中國通貨膨脹的動態形成機制問題,以期對當前和未來中國的經濟發展與決策提供有所裨益的經濟策略與政策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