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供應鏈與物流管理研究前沿報告 2015
- 宋華等
- 742字
- 2019-12-27 18:15:59
4.1 引言
在當前競爭環境下,企業為了提升財務方面的表現而采納精益生產、降低庫存、及時響應和全球化外包等活動,在加快供應鏈響應速度和縮減成本的同時,也使供應鏈變得更加脆弱,供應鏈風險出現的頻率越來越高,造成的影響也越來越大。例如,日本作為全球主要的晶體和電子元器件的供應者之一,其2011年發生的地震和海嘯無疑給眾多電子產品和汽車生產企業造成重創。例如,僅瑞薩公司(Renesas Electronics)一家企業就因為設施毀壞而直接損失了1. 56億美元,并且停止了三個月的生產(Whitney &Luo et al. ,2014)。由業務連續性協會(Business Continuity Institute, BCI)開展的一項對62個國家14個行業共559家企業的調查(2011)顯示,85%的企業都在過去12個月內經歷過至少一次供應鏈中斷事件,導致企業的收益減少、工廠停工時間延長、客戶丟失和信譽的損害(Marley, Ward and Hill,2014; Ivanov, Sokolov and Dolgui,2014)。
因此,供應鏈風險和供應鏈風險管理成為當前很多學術性期刊的特刊(Narasimhan and Talluri,2009; Wu and Olson,2009; Flynn,2009)和文獻綜述的主題(Tang,2006b; Peck,2006; Khan and Burnes,2007; Rao and Goldsby,2009;Tang and Musa,2011; Sodhi et al. ,2012)。學者們指出,新型的供應鏈管理趨勢和戰略改進及科學技術的發展,不只是提供了積極的發展因素,也為供應鏈風險增添了新的來源,供應鏈風險管理應該被視作現代供應鏈的一種關鍵性的戰略過程或職能(Tang and Musa,2011; Rotaru and Wilkin, et al. ,2014)。
本文作者在以供應鏈、采購、物流、運輸和運營管理等為主題的國際期刊上,以風險(risk)、風險管理(risk management)、供應鏈風險(supply chain management)、中斷(disruption)、脆弱性(vulnerability)和彈性(resilience)等為關鍵詞對2013年和2014年的文獻進行了檢索,得到與本文主題相關的論文共74篇(見表4—1),其中以定量研究、案例研究和文獻回顧類文章為主,還包含一些以數學建模、仿真和行為實驗等為研究方法的文章。本章主要針對這兩年的文獻,對供應鏈風險的內涵、相關概念,以及供應鏈風險管理研究方面的內容進行綜述。
表4—1 2013—2014年主要國際期刊供應鏈風險相關論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