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3.3 綠色供應鏈運作研究

Christina等(2013)聚焦于精益化實踐與企業綠色供應鏈實踐的關系研究,通過對數個解釋性框架的研究,把精益實踐作為綠色供應鏈的催化劑,并得出精益實踐與綠色供應鏈的實施是互補、互益的結論。

賀彩虹和周鮮成(2013)在文獻綜述的基礎上,充分考慮企業內部資源和外部環境,對可持續供應鏈管理的驅動和制約因素進行了系統研究,構建了可持續供應鏈管理驅動和制約因素概念模型,并按可持續供應鏈的內部驅動因素、外部驅動因素、內部制約因素和外部制約因素四個方面對可持續供應鏈的驅動和制約因素進行了系統歸類,在此基礎上,對可持續供應鏈的驅動和制約因素進行了全面分析。

姜海納(2013)對綠色供應鏈成本管理的影響因素進行了有效分析,將灰關聯數學模型引入到成本管理影響因素測評中,計算綠色供應鏈成本管理若干影響因素之間的灰關聯度,分析得到:在綠色物流供應鏈成本管理中,能源利用效率對其影響最大,能源使用總量、廢棄物回收利用總量、廢棄物回收利用率等均對其有一定影響。

Mathiyazhagan等(2013)發現隨著消費者環保意識的增強和政府環保法規的完善,各行各業都需要減少其所在供應鏈對環境的影響,例如印度汽車零部件制造業正在通過實施綠色供應鏈戰略進行清潔生產。然而,企業實施綠色供應鏈會受到很多制約因素的影響,文章通過三種方法進行分析研究,即文獻綜述、高管訪談以及問卷調研,得到了26個制約因素,在此基礎上,通過ISM模型對制約因素進行重要性排序,結果發現供應商的不配合是企業實施綠色供應鏈戰略的最大障礙。

李曉英(2013)通過Grey-DEMATEL方法,分析了餐飲企業綠色供應鏈管理的實踐影響因素。研究發現:主動開展綠色實踐的重要影響因素依次是企業高層領導者的倡導、企業采購成本和管理費用增加,提高餐飲企業品牌競爭力,樹立企業社會責任形象。關聯度高、長期影響因素是法律法規的強度和有效的激勵政策,短期即可產生效果的因素是信息因素。

Lee等(2013)在研究綠色供應鏈實施壓力與供應鏈績效關系時,引入制度理論和資源基礎觀理論,將企業實施綠色供應鏈的壓力分為外部壓力和內部壓力,其中外部壓力主要來自于客戶和供應商,內部壓力主要來自于中高層管理者的支持和跨部門的環保協作。通過采用問卷調研法,實證研究發現實施綠色供應鏈的企業能夠提升供應鏈柔性和提高資源使用效率,最終提升供應鏈產出績效。

Mittal等(2013)以印度企業為樣本,通過問卷調研,探索了企業綠色供應鏈的壓力、具體實踐和企業績效的關系。研究發現,多數企業很早就有了環保意識,不過在逐年減弱,只有少數幾家企業基于法規規制等原因真正實施了綠色供應鏈戰略,其他企業則認為綠色供應鏈戰略不但不能帶來額外收益,還會提高產品或服務的成本,進而增加企業的負擔。

邱國斌(2013)考慮了零售商存在損失厭惡心理,當制造商無環保意識和有環保意識時,分別建立了零售商效用函數和制造商利潤函數。基于博弈模型,得到制造商的最優定價策略和零售商的最優訂貨策略。通過數理模型與算例分析,得到如下主要結論:訂貨量和批發價格隨著損失厭惡增加而降低;環保意識能夠促使制造商降低批發價格,激勵零售商增加訂貨,弱化損失厭惡對企業和供應鏈績效帶來的不利影響;當損失厭惡程度較大時,環保意識對零售商發揮更大的激勵作用。

顏波和石平(2013)考慮了環境因素,提出了綠色供應鏈環境下供應商選擇的基本流程,構建了一套完整的綠色供應鏈環境下供應商評估與選擇的指標體系。通過運用DEA方法的C2R模型以及在C2R模型基礎上改進建立起來的超效率DEA模型,對綠色供應鏈環境下的供應商進行客觀的定量評價。

張松波等(2013)認為在綠色供應鏈管理的眾多環節中,綠色采購是減少環境問題產生的起點和根源,它將直接影響到企業和整個供應鏈的環境績效的提高。如何實施有效率的綠色供應鏈管理成為企業可持續發展過程中亟待解決的難題。研究以深圳市企業綠色采購為例,在詳細剖析大量一手案例訪談資料的基礎上,深入分析企業綠色采購影響因素發生作用的內在機制,創造性地提出了綠色采購管理的政企聯動模式。

曹翠珍和趙國浩(2014)基于鏈合創新的視角,通過分析綠色供應鏈知識共享的影響因素,構建其系統動力學模型,模擬仿真其過程,揭示出綠色供應鏈知識共享的系統動力學機制。研究表明:在綠色供應鏈知識系統中存在復雜的因果關系和反饋回路,其中最終客戶需求引發的鏈合創新是綠色供應鏈組織間知識共享的驅動力;綠色文化競爭力有利于促進綠色供應鏈組織間的知識共享;關系和信任是綠色供應鏈組織鏈合創新和知識共享的基石。

Mitra和Datta(2014)研究了印度制造企業的綠色供應鏈實施現狀,通過問卷調研法,進行數據收集和處理,發現印度企業的綠色供應鏈實踐剛剛起步,消費者的環境可持續發展意識非常低,以及相關的環保政策依舊缺失。實證結果表明與供應商進行環境可持續發展協作,能夠幫助企業更好地進行環境友好產品的設計和配送,進而幫助企業獲取競爭優勢,提升經濟績效。

周鵬飛等(2014)分析了建筑綠色供應鏈實施的動因、效果與支撐政策,基于系統動力學原理對建筑綠色供應鏈的經濟、節能和減排系統進行建模、仿真實驗與政策分析。在對建筑綠色供應鏈系統結構與政策因素分析的基礎上,探討了建筑綠色供應鏈系統實施的因果及反饋關系,并且構建了建筑綠色供應鏈實施的系統動力學模型,選取建筑供應鏈成員經濟利潤、CO2排放量、SO2排放量以及固體廢棄物排放量為主要指標,最后以大連為例對仿真模型進行實證分析,研究建筑綠色供應鏈實施的主要政策因素的影響規律。結果表明模型能反映大連建筑供應鏈節能減排實際,政策仿真分析能夠為政府監管和政策制定提供決策支持。

主站蜘蛛池模板: 高唐县| 邻水| 营口市| 南投县| 孝义市| 廊坊市| 义马市| 武胜县| 德昌县| 江华| 湘乡市| 武宁县| 璧山县| 安徽省| 乐昌市| 休宁县| 陕西省| 梁河县| 常熟市| 东港市| 房山区| 阳新县| 邵阳市| 武功县| 宝山区| 揭阳市| 夏津县| 钟祥市| 阜南县| 盐池县| 永嘉县| 双峰县| 阿拉善右旗| 积石山| 革吉县| 兴化市| 宜阳县| 兴安县| 九龙城区| 锡林浩特市| 灵石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