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供應鏈與物流管理研究前沿報告 2015
- 宋華等
- 1094字
- 2019-12-27 18:15:58
2.3.2 成本效益
在該層面的績效研究方面,國內外學者不僅從理論上闡述了全球供應鏈管理實踐對企業建立持續競爭優勢的重要性,而且在實證領域證明了全球供應鏈管理實踐能夠增加企業的市場份額和投資回報、降低成本,以及改進整體競爭地位,并通過持續促進經濟績效,提供滿足未來需求的可能性。
供應鏈管理實踐是企業降低成本、獲取經濟績效的決定變量。Timo等(2014)就把轉移定價與物流成本聯系起來,通過單案例分析證明供應鏈的分散程度影響產品增加值的地理分布,而公司內部轉移定價的不同決定了哪些業務單元和哪些國家或地區的業務組織可以盈利以及盈利多少。
Handley和Benton(2013)應用分層回歸法,指出在全球服務外包中,服務規模和地理距離導致控制成本和協調成本同時增加,但任務范圍幅度和地理分散程度只導致控制成本增加,而對協調成本沒有影響。與預期相反的是,隨著服務客戶化程度的提高,控制成本反而下降,供需之間的文化距離差異越大,控制成本和協調成本都下降,其原因在于個人主義文化所導致的控制與協調困難。
Liu和Nagurney(2013)采用不等式理論,經仿真演算證明當需求不確定時,那些不具有應急生產能力的制造商愿意付出更多的外包成本,而當應急生產成本較高時,具有應急生產能力的制造商愿意支付的單位外包成本下降。
Steven等(2014)綜合應用交易成本學和代理理論驗證了國內外包、離岸外包和國外分支機構三種供應鏈治理選擇以及供應商和國家兩種集中度與產品召回的關系,經過實證分析發現國內外包、國外分支機構、離岸外包對產品召回的影響程度依次增加,只有供應商集中度對產品召回產生負向影響,而國家集中度則沒有顯著作用,供應商集中度與外包水平對產品召回的積極交互作用體現在當外包水平較低時,供應商集中度越高,產品召回就越少,質量績效越高,而當外包水平較高時,要想降低產品召回,供應基地需要分散。
Caniato等(2013)通過實證分析驗證了全球供應鏈結構的三個維度——全球采購、全球制造和全球銷售——對供應鏈促進措施投資效應的調節作用,結果發現盡管供應鏈促進措施能對成本、及時性、柔性、質量等全面績效發生作用,但是在不同供應鏈結構下其效應大小存在差異,因此在不同的結構下,要采取不同的供應鏈促進措施。
Ian等(2013)則以摩托羅拉的全球財務供應鏈為研究對象,通過對焦點組織及其合作伙伴的1976—2010年縱向案例研究,指出財務供應鏈是其全球供應鏈管理戰略的重要部分,通過產品流和現金流的相互交織,并隨著制造供應鏈的變化進行不斷變革,其中實物產品、信息系統和資金流相互交融,把摩托羅拉與其客戶、供應商、銀行緊緊聯系在一起,其財務供應鏈戰略包括信息系統設計、財務流程和網絡架構管理,可以促進運作、質量和戰略全方位財務供應鏈績效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