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經濟安全年度報告:監測預警 2015
- 顧海兵 段琪斐 霍仕胤等
- 1087字
- 2019-12-27 18:20:26
前言
國家經濟安全研究已經走過了六十多年的歷史。隨著世界經濟一體化進程的加速,在一體化的全球市場中,資源、市場等因素的競爭越來越激烈,使得各國對經濟安全問題的重視程度逐步提高。在這場競爭中,不論采取的形式如何,最后都是國家之間的競爭。因而,經濟安全問題是一個具有國別(地區)性質的問題。換句話說,關注經濟安全問題,需要研究者關注其他國家(地區)對本國經濟安全的沖擊。只有具體化經濟安全沖擊的國別(地區)來源,才能夠制定出具有針對性的對策。即將呈現在讀者面前的《中國經濟安全年度報告:監測預警2015》正是基于這樣的認識而形成的。當前學界對于經濟安全條件沖擊的國別(地區)來源的研究還較少,本報告希望能起到“拋磚引玉”的作用。
本報告是《中國經濟安全年度報告》的2015年部分,是在2014年的報告的基礎上進一步擴展和深化研究思路與內容形成的。與2014年的報告相比,2015年的報告主要加強了對世界其他國家對我國的經濟安全條件沖擊的國別(地區)來源分析。我們選擇了美國、歐盟、日本、俄羅斯、印度五個國家或地區作為分析的目標國家或地區,經研究發現上述五個國家或地區對我國經濟安全條件的不利影響,在2014年占到了全部不利影響的43.5%,而這一比例在2015年將下降至40.56%,其中美國的影響為14.7%,歐盟的影響為13.5%,日本的影響為8.6%,俄羅斯的影響為2.7%,印度的影響為1.06%。由于我國的經濟安全條件的不安全因素主要在于國際專利所占的份額較低(輕度不安全),以及石油的對外依存度較高(不安全),而上述五個國家或地區并非我國石油進口的來源地,因而其不利影響程度主要反映的是國際專利方面的沖擊。進行沖擊來源的國別(地區)定量分析是本報告最重要的特點。
本報告是在中國人民大學經濟學院顧海兵教授的總體設計與指導下,經團隊合作完成的。研究團隊的成員全部來自于中國人民大學經濟學院,他們分別是(以章節為序):段琪斐(中國人民大學博士生)、吳磊(中國人民大學碩士生)、霍仕胤(中國人民大學博士生)、李思敏(中國人民大學本科生)、陳光奇(中國人民大學本科生)、黃馨藝(中國人民大學本科生)、尤晶(中國人民大學本科生)、徐子悅(中國人民大學本科生)、呂鳳鳴(中國人民大學本科生)、張帥(中國人民大學博士生)。
本報告也許是國內第一本從國別(地區)角度定量研究中國經濟安全的專著,因此肯定有不足之處,懇請各位讀者批評指正,以使《中國經濟安全年度報告》的質量不斷提高。
中國經濟安全,有形而又無形,需要更多的人投入更多的時間,研究永遠在路上。
最后,感謝“中國人民大學科學研究基金”對本報告的支持和資助。感謝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經濟理論出版中心的編輯對本報告的順利出版提供的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