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開放經濟條件下中國通貨膨脹動態研究
- 錢宗鑫
- 655字
- 2019-10-31 20:16:41
2.2 通貨膨脹的持續性和混合預期的新凱恩斯主義菲利普斯曲線
Gali和Gertler(1999)認為方程(2—2)的估計結果不理想主要有兩方面的原因。一方面,方程(2—2)無法解釋通貨膨脹的持續性;另一方面,通常的基于統計方法的產出缺口估計值是不可靠的。因此,他們主張估計如下的混合預期的新凱恩斯主義菲利普斯曲線:

其中St是勞動報酬占總收入的份額。Gali和Gertler(1999)證明了在科布—道格拉斯生產函數下,勞動報酬占總收入的份額和實際邊際成本成正比,因此可以用勞動報酬份額的對數作為的代理變量。γbπt-1這一項來自一個修正的假設:部分企業的預期行為不是前瞻性的,而是后視性的(backward-looking)。
引入這一項的主要目的是使得模型能夠解釋通貨膨脹的持續性。
Gali和Gertler(1999)采用了GMM估計方程(2—3)。在理性預期假設下,對t+1期通貨膨脹的預期誤差與t期及以前的信息無關。因此,我們可以從方程(2—3)得到如下的矩條件:

其中Zt是工具變量集,它包含了t期可以利用的關于通貨膨脹的信息。方程(2—4)為GMM估計提供了基礎。Gali和Gertler(1999)選用內生變量(通貨膨脹率和勞動報酬份額)的滯后變量和一些被認為和通貨膨脹高度相關的外生變量的滯后變量作為工具變量來估計方程(2—4)。他們的估計結果顯示,前瞻性預期行為對通貨膨脹率的影響是占主導地位的,而且估計的勞動份額不僅系數是顯著的,而且符號是和理論一致的。這一結果為基于新凱恩斯主義模型的宏觀經濟政策分析提供了經驗支持,因而在實踐中被廣泛地應用(參見Clarida et al.,1999)。然而,Gali和Gertler(1999)的計量經濟方法遭到了強烈的質疑。大量的文獻試圖證明他們的結果是不穩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