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會計指數研究報告(2013—2014)
- 王化成
- 1356字
- 2019-10-31 20:32:33
2.5 金融業測算結果及分析
2007年第一季度以來,金融業價值創造額、價值創造額指數及價值創造效率指數的編制結果見表2-8。為了檢驗金融業價值創造額指數和價值創造效率指數對宏觀經濟運行情況的反映效果,延續前期指數報告的方法,我們以單季度的第三產業GDP為基礎,運用前環比指數計算法構建了第三產業GDP指數。金融業價值創造額指數、價值創造效率指數和第三產業GDP指數的波動趨勢見圖2-11。
表2-8 金融業價值創造額、價值創造額指數、價值創造效率指數的編制結果


圖2-11 金融業指數總體變動趨勢分析
結合表2-8和圖2-11可以看到,首先,2012年第四季度至2014年第一季度,金融業價值創造額指數延續前期上升趨勢,截至2014年第一季度,金融業價值創造額指數達到287點,這說明與2007年第一季度相比,金融業價值創造額指數已經上升了187%。從2010年第四季度起,金融業價值創造額指數表現出比較明顯的季節特點,即每年的第一季度出現大幅上升,第二季度至第四季度緩慢回調,這可能與銀行業為了充分利用當年的信貸額度從而提高盈利水平而在年初發放大量貸款有關。價值創造效率方面,與2011年第四季度至2012年第三季度相比,2012年第四季度和2013年第一季度,金融業價值創造效率指數延續前期下跌趨勢,2013年第二季度至2014年第一季度,金融業價值創造效率指數出現小幅恢復性上升,截至2014年第一季度,金融業價值創造效率指數為92點,與2007年第一季度相比,下降8%,與2013年第一季度相比,上升1%。這表明,從長期來看,我國金融業運行效率較低,但是存在回暖跡象。從金融業價值創造額指數和價值創造效率指數的相對走勢來看,2008年第四季度以前,二者走勢保持一致,2009年第一季度起,二者之間的差距逐漸拉大,這說明金融危機期間的刺激性信貸投放投資降低了金融業的運行效率。迄今為止,這種副作用并沒有隨著時間的推移而減小,反而隨著新增貸款的增加進一步惡化,這與全樣本、大制造業和大服務業的走勢基本一致。從金融業價值創造額指數和第三產業GDP指數的相對走勢來看,扣除GDP指數的季度效應(即每年第四季度出現躍升),金融業價值創造額指數與GDP指數的走勢基本一致。這說明從近年的發展趨勢看,金融業上市公司價值創造額的增長速度與第三產業GDP的增長速度基本保持一致。
從前述對非金融業的分析可知,債權人利息所得的過快增長是非金融業股東獲利在價值創造額中的占比下降的重要原因。為了對這一論斷進行驗證,我們在本部分繪制了2007年第一季度至2014年第一季度銀行業股東獲利指數和非金融業股東獲利指數趨勢對比圖,如圖2-12所示。2008年第四季度,受金融危機影響,銀行業股東獲利指數和非金融業股東獲利指數同時達到歷史低點,此后,二者均出現上升。非金融業股東獲利指數在2011年第二季度達到金融危機后的高點,此后呈下降趨勢,近期有企穩回升跡象。截至2014年第一季度,非金融業股東獲利指數為70點,與2007年第一季度比下降30%。而銀行業股東獲利指數在金融危機后則一直呈上升趨勢,截至2014年第一季度,銀行業股東獲利指數達到467點,與2007年第一季度相比,上升幅度超過3.5倍。銀行業股東獲利指數上升速度遠高于非金融業股東獲利指數上升速度,一定程度上反映了銀行業對實體經濟的掠奪,從長遠來看,這會影響產業資本投資實體經濟的積極性,進而影響實體經濟的發展。

圖2-12 銀行業與非金融業股東獲利指數趨勢對比
說明:非金融業是指除金融業外的其他行業,包括大制造業、大服務業和農林牧漁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