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分稅制:問題與改革
- 郭慶旺 呂冰洋等
- 624字
- 2019-11-07 18:20:29
2.4 小結
1994年的分稅制改革具有重要歷史意義,在初步建立了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稅制制度和財政體制、推動了長達20年的高速經濟增長的同時,也促成了地方政府職能扭曲、經濟增長方式粗放、社會分配不平等問題的累積。
第一,目前地方政府職能行使存在“四重四輕”問題:重生產,輕服務;重企業,輕個人;重增長,輕公平;重當期,輕長遠。分稅制與地方政府職能行使扭曲的關聯在于:事權劃分不合理導致政府缺位和越位;稅權劃分不合理使得地方政府重企業生產,輕居民服務;對非稅收入的依賴使得地方政府干預經濟運行現象嚴重。
第二,目前我國經濟增長方式長期存在創新不足、嚴重依賴投資、內需不振、資源利用率低和環境成本高等問題,分稅制與粗放型經濟增長方式的關聯在于:事權分配不合理妨害統一市場形成;共享稅安排不合理刺激工業投資和產能過剩;地方稅收結構不合理刺激房地產業畸形發展。
第三,分稅制改革以來,社會分配公平出現一定程度的惡化趨勢,在收入分配、財富分配、稅收負擔分配、公共服務分配四個方面都有體現。分稅制與社會分配不平等的關聯在于:分稅體制擴大地區財力差距,進而擴大地區居民收入與公共服務差異;財政生產性支出偏向會減弱政府再分配的力度;轉移支付不合理影響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土地財政推高城鎮化成本,擴大城鄉不平等。
上述這些問題無疑與政府特別是地方政府的行為有關,而地方政府行為的激勵機制蘊涵于分稅制安排中。因此,在新的歷史轉折點上,進一步完善分稅制是“更好發揮政府作用”的制度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