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一、中國改革開放偉大探索的真實記錄

回顧中國經濟發展的歷史軌跡,不難看出,每一次三中全會都是在中國經濟體制改革和經濟發展的重要歷史節點召開的。歷次三中全會審議通過的重要文獻,對于推動和保障中國經濟發展和經濟體制改革的順利進行都起到了決定性的作用。其中尤以中共十二屆三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經濟體制改革的決定》、中共十四屆三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若干問題的決定》、中共十六屆三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若干問題的決定》和中共十八屆三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影響最為深遠,這四個《決定》直接架設起了中國經濟體制改革的理論框架,指明了中國改革發展的時代特點和趨勢,是探索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最具代表性的理論成就和歷史貢獻。

1978年是不平凡的一年,這一年年底召開的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拉開了中國經濟改革的序幕。全會否定了“兩個凡是”的錯誤方針,實現了思想路線的撥亂反正,重新確立了“解放思想、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作出了實行改革開放的決策,把工作重心轉移到經濟建設上來。這是一次具有深遠歷史意義的偉大轉折,它是社會主義建設新時期的開端,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新征程從此正式起航。

1984年10月召開的中共十二屆三中全會把農村轟轟烈烈的改革推向城市。全會是在經過將近六年的改革開放實踐的基礎上,經濟體制改革在全國全面展開之際召開的。全會討論并通過了《中共中央關于經濟體制改革的決定》,該《決定》是在農村經濟改革取得重大突破、以城市為中心的全面改革蓄勢待發的形勢下作出的,它的主要內容就是以城市經濟體制改革作為下一階段中國經濟體制改革的重點?!稕Q定》規定了改革的方向、性質、任務和方針政策,是指導中國經濟體制改革的綱領性文件。鄧小平指出:“這個決定,是馬克思主義的基本原理和中國社會主義實踐相結合的政治經濟學?!彪m然在改革的目標模式上,《決定》還沒有達到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認識高度,但是提出了建立社會主義有計劃商品經濟體制的改革方向,而這已經是社會主義經濟理論上的重大突破。

1988年9月召開的中共十三屆三中全會為進一步深化改革掃清了道路。全會批準了中央政治局向這次全會提出的治理經濟環境、整頓經濟秩序、全面深化改革的指導方針、政策和措施,原則通過了《關于價格、工資改革的初步方案》,建議國務院在今后五年或較長一些時間內,根據嚴格控制物價上漲的要求,并考慮各方面的實際可能,逐步地、穩妥地組織實施。全會指出,為了保證治理經濟環境、整頓經濟秩序和深化改革任務的順利完成,必須加強黨的領導,充分發揮我們的政治優勢。要特別強調黨的領導核心作用和黨的紀律,特別強調局部利益服從全局利益。同時,通過治理環境、整頓秩序和深化改革的實踐來加強黨的建設,提高黨組織的戰斗力,發揮黨員的先鋒模范作用。要以治理環境、整頓秩序和深化改革為中心內容,進行一次廣泛、深入的形勢教育,并以此作為加強和改進思想政治工作的新起點。要充分發揮民主監督的作用,并運用法律的、制度的、紀律的、教育的手段,綜合治理,克服腐敗現象,保持黨政機關的廉潔。

1993年11月召開的中共十四屆三中全會第一次勾畫了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基本框架,設計了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總體藍圖。全會確定了國有企業改革的基本方向。全會審議通過了《中共中央關于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若干問題的決定》。《決定》從多個方面全面論述了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包括:轉換國有企業經營機制,建立現代企業制度;培育和發展市場體系;轉變政府職能,建立健全宏觀調控體系;建立合理的個人收入分配和社會保障制度;深化農村經濟體制改革;深化對外經濟體制改革,進一步擴大對外開放;進一步改革科技體制和教育體制;加強法律制度建設等。這個《決定》把中共十四大確定的經濟體制改革的目標和基本原則加以系統化、具體化,是中國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總體規劃,是20世紀90年代進行經濟體制改革的行動綱領。

1998年10月召開的中共十五屆三中全會提出了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農村的號召。會議集中研究了農業和農村問題,審議通過了《中共中央關于農業和農村工作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并提出了到2010年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農村的奮斗目標,確定了實現這些目標必須堅持的方針。全會高度評價了農村改革20年所取得的巨大成就和創造的豐富經驗,并指出實行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廢除人民公社、突破計劃經濟模式、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極大地調動了億萬農民的積極性,解放和發展了生產力,帶來了農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歷史性巨大變化。

2003年10月召開的中共十六屆三中全會提出和規劃了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改革的新藍圖。全會審議通過了《中共中央關于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若干問題的決定》, 《決定》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思想,指出20多年改革開放的經驗啟示我們:社會發展的戰略目標,不是單純追求GDP的增長,而是在經濟發展的基礎上促進社會全面進步,促進人的全面發展;經濟體制改革不僅要有利于促進生產力的發展,而且要有利于全面體現社會主義現代化事業的要求,實現社會和諧和全面進步。全會認為,建成完善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是我們黨在新世紀新階段作出的具有重大現實意義和深遠歷史意義的決策,是對全黨新的重大考驗?!稕Q定》提出必須按照中共十六大提出的建成完善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和更具活力、更加開放的經濟體系的戰略部署,加快推進改革,進一步解放和發展生產力,為經濟發展和社會全面進步注入強大活力。全會明確提出“五個統籌”重要思想。

2008年10月召開的中共十七屆三中全會深入推進農村改革發展,審議通過了《中共中央關于推進農村改革發展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全會研究了新形勢下推進農村改革發展的若干重大問題,認為在改革開放30周年之際,系統回顧總結我國農村改革發展的光輝歷程和寶貴經驗,進一步統一全黨全社會認識,加快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大力推動城鄉統籌發展,對于全面貫徹中共十七大精神,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奪取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新勝利、開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新局面,具有重大而深遠的意義。

2013年11月召開的中共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了在新的歷史起點上全面深化改革的總體要求,全會審議通過了《中共中央關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認為改革開放是黨在新的時代條件下帶領全國各族人民進行的新的偉大革命,是當代中國最鮮明的特色,是決定當代中國命運的關鍵抉擇,是黨和人民事業大踏步趕上時代的重要法寶。面對新形勢新任務,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進而建成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必須在新的歷史起點上全面深化改革。全會指出,全面深化改革的總目標是完善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必須更加注重改革的系統性、整體性、協同性,加快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民主政治、先進文化、和諧社會、生態文明,讓一切勞動、知識、技術、管理、資本的活力競相迸發,讓一切創造社會財富的源泉充分涌流,讓發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體人民。這次全會和全會通過的《決定》旨在譜寫改革開放偉大事業歷史新篇章,將極大地鼓舞全體人民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不斷奪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勝利、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奮斗!

資料鏈接

中共中央全會

按照《中國共產黨章程》規定,五年舉行一次黨的全國代表大會,選舉新一屆中央委員會,每屆中央委員在五年的任期內召開數次期中全體會議。現在通常是兩次全國代表大會之間召開七次全會。按照慣例,每屆一中、二中全會分別討論并部署黨和國家機構的人事問題,三中全會研究經濟改革,四中全會聚焦黨建,五中全會審議五年規劃,六中全會注重精神文明建設,七中全會則總結經驗并籌備下次黨代會,起承上啟下的作用。改革開放以來,歷次中共三中全會都承擔著促進經濟發展和深化經濟體制改革的重大使命,一些具有重大轉折意義的決策,多是在三中全會上作出的。

主站蜘蛛池模板: 穆棱市| 页游| 枣庄市| 镶黄旗| 满洲里市| 榆林市| 黄陵县| 克山县| 揭阳市| 越西县| 定西市| 潼关县| 新源县| 乌拉特前旗| 驻马店市| 沁阳市| 冕宁县| 弥勒县| 三台县| 东乌| 香港 | 鸡泽县| 沿河| 自贡市| 得荣县| 佛冈县| 额敏县| 二连浩特市| 池州市| 新营市| 通山县| 新绛县| 嘉禾县| 丰镇市| 灌南县| 黄冈市| 东丽区| 兴文县| 石泉县| 长海县| 益阳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