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法學野渡:寫給法學院新生(第二版)
- 鄭永流
- 429字
- 2019-10-25 18:48:37
卷一 法學的“國民性”
一龍生九子,九子各不同,說的是一人自有一人之性格,一國、一文化圈的人又何嘗不是?這就是所謂“國民性”。有關這類國民性的說法眾多,版本不一,流傳甚廣的一個為:
一群來自各國的人士在一家餐館共用晚餐,大家發現湯中有一只蒼蠅,于是,
——英國人舉了舉手:“Waiter,請換成一杯啤酒。”
——法國人說:“親愛的,看哪,一只蒼蠅在游泳。”
——日本人把經理叫來:“你們就是這樣做生意的嗎?”
——美國人則通知了自己的律師,準備明天起訴餐館。
——德國人掏出顯微鏡,要看看蒼蠅的細菌指數是否超標,再決定如何行事。
——某國人把蒼蠅撈出來放在一邊,將湯喝一半,然后去找餐館索賠。
這雖是不乏夸張的編造,但也的確道出了各色人等的某種特質:紳士派頭、浪漫、效率、好訟、嚴謹、貪圖小利。那么,法學,作為浩瀚學林中一枝,相對于痛苦的哲學、風流的文學、吝嗇的經濟學、無所不能的社會學、灰色的歷史學、紅色的政治學,有無自己的“國民性”呢?如果有的話,又是怎樣的風貌呢?抑或可否獨秀于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