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法學野渡:寫給法學院新生(第二版)
- 鄭永流
- 3023字
- 2019-10-25 18:48:40
1 法系
“雨隔牛背,風俗隔河”。盡管全球化大潮后浪推前浪,地球村東頭與西頭仍有不同,這種差別,在法律和法學知識上,可用法系來作總體描述。先來看一案件,以窺各國風貌。
1—1 案件
老公打老婆 中德美判法相異
2001年6月25~27日,陜西省法官協會舉辦模擬法庭,中、德、美三個演示團圍繞一個家庭暴力案件進行審判。代表中國演示的法官是西安市碑林區人民法院法官付德清、王湛、姚欣。公訴人由西安市碑林區人民檢察院檢察官陳湘云、梁楓擔任。給“施暴丈夫”擔任辯護人的是陜西九州同律師事務所姚子奇律師。德國演示團主要成員有德國柏林州法院庭長羅塔爾·瓊曼和庭長彼得·法斯特等;美國演示團以美國律師協會執行主任羅伯特·斯泰因等為代表。
事實:
一對夫婦結婚已六年,因妻子偶然發現丈夫和另一個女人在自己家中,夫妻雙方發生了劇烈爭吵和打架,妻子被丈夫猛推了一下,從二樓樓梯摔了下去,造成右胳膊和腿開放性骨折、多處挫傷和撕裂傷,后被法醫鑒定為重傷。
審判:
中國
6月25日演示會的第一天,由中國法官進行庭審演示。
座位、衣著 中國刑事法庭充滿著威嚴的色彩。年輕的審判長和兩位審判員著新式法官服夏裝進入法庭。審判長宣布開庭后,法警帶被告人入庭。法官在上,公訴人坐在一邊,辯護人坐另一邊,被告人則坐在法庭中間柵欄內。這也是我國刑事訴訟法仍實行“有罪推定”原則的體現。
庭審 整個庭審持續一百二十多分鐘,經歷法庭調查、法庭辯論、最后陳述三個階段。控辯雙方的三輪辯論也頗為激烈。做最后陳述時,“丈夫”堅持認為自己無罪,同時表示了對妻子的同情,表示愿意和妻子重歸于好,照料她的生活。
評議、宣判 在最后陳述后,審判長宣布休庭15分鐘,由合議庭評議。11時40分再次開庭,審判長站起來宣讀對證據的采用情況以及審理查明的事實。此時,出現了一個有趣的場面,美國、德國同行以為就要宣布判決,立即起立,不料看見大家都沒有動靜,才又坐了下來。
在宣讀了判決書認定的事實后,全體起立,審判長宣布判決結果。判處“丈夫”犯故意傷害罪,有期徒刑3年,緩刑3年。11時45分,審判長宣布閉庭。
德國
6月26日,德國代表團“開庭”。德國是大陸法系的代表。
座位、衣著 上午9時40分,公訴人、辯護人和被告人、書記員先入座。被告人和辯護人一起坐在公訴人對面,以證明他被認定有罪前的自由人身份。這也是德國法律無罪推定原則的體現。
法警上來示意全體起立,彼得·法斯特法官和兩名身著統一白色襯衣的陪審員入庭。法官、檢察官和律師都身著黑色長袍。
庭審 庭審過程與我國有相似之處,都有法庭調查、辯論、最后陳述階段。但德國的庭審氣氛比較活躍、輕松。
彼得法官先核對被告人身份,并告知被告人:“你有權沉默,也可以在法庭上進行陳述;選擇其一,現在決定!”律師隨即向法官申請他要和被告人進行保密交談,以決定是否進行陳述。法官允許,大家退庭。律師告訴被告人,經過查閱案卷,發現證據對他不利,如果承認有罪,可以被減輕處罰。但被告人說:“我沒有罪!沒有什么可以承認的!”律師只好說那就繼續開庭吧。
當受害妻子出庭作證時,檢察官拉瓦斯博士要求她表演丈夫當時是怎樣推打她的。她說自己很痛苦,不愿進行表演,檢察官再三說服她,她才同意。結果她猛推檢察官,使他差點掉下臺去。拉瓦斯對她的表演表示滿意。
取證完成后,檢察官拉瓦斯博士慷慨陳詞,要求法官認定丈夫有罪,判處其監禁1年9個月,緩刑2年;參加反家庭暴力培訓班以“改造思想”;在監外執刑期間每月向反家庭暴力中心支付100馬克,以讓他在心疼錢的同時,銘記“打老婆”帶來的慘痛教訓。
評議、宣判 在另一房間內,法官與陪審員進行評議。投票結果為2人認為有罪,1人認為無罪。彼得法官宣布丈夫犯了傷害人身罪(將妻子推下樓梯致傷)和強迫罪(在她報警時奪電話),判處1年6個月監禁,緩刑3年,并參加反家庭暴力培訓班。

德國Flensburg州法院刑事審判庭審
美國
6月27日是三國模擬審判最后一天,法庭上,懸掛著美國國旗和密蘇里州州旗。
座位、衣著 公訴人、被告人都已就座,白胡子書記員拍“驚堂木”,全體起立,穿黑袍的女法官伯妮絲·唐納德入座。法官的座位高高在上,被告人和辯護律師以及公訴人都坐在法庭的一邊,以示被告人和公訴人在庭審中的平等地位。這也是美國“無罪推定”原則的體現。
庭審 法官坐定后,開始詢問公訴人和辯護人兩方是否有“動議”需要提交。此時,律師提出動議,稱公訴人請的一名證人吸毒,法庭不應該允許其作證。法官遂向檢察官詢問情況,聽了檢察官的理由,法官否決了這個動議。律師提出第二個動議,認為醫院的醫療記錄不能作為證據,結果又遭法官否決,但律師很倔強,說:“我繼續反對!”
陪審團 接下來,12名來自案發社區的陪審員由法警帶領入庭。根據美國陪審團制度,陪審員是從案發社區的選民中層層選拔上來的。陪審員宣誓入座。
法官請公訴人進行開場陳述。在發言過程中,公訴人一直在法庭中央,時而走動到他想到的任何地方,以觀察到所有人的表情,并讓所有人也看到他的表情。律師也是一樣,可以在法庭上最大限度地展示自己的風采。
陪審團評議 庭審從上午10時一直到下午5時,中午只休息90分鐘。下午5時,法官宣布休庭,并宣布由陪審員評議被告有罪或無罪。如果評議有罪,那么判處多少刑期,則由法官決定。
12位陪審員討論三十多分鐘后,雖然排除了被告人犯“一級家庭毆擊罪”的意見,但拿不出是否有罪的最終意見。法官甚至催了兩次,但陪審團成員個個倔強,投票的結果卻仍是6個人認為無罪,另6個人認為犯有二級家庭毆擊罪。臨時的負責人只好宣布“解散陪審團”。
宣判 下午5時30分再次開庭。唐納德法官告訴大家,陪審團已經通知自己沒有結果。據美國法律規定,遇到此種情況,必須結束審判,除非檢察官再次起訴,法院才重新審理,并另外組成陪審團。據了解,在美國,此類案件一般都會再次起訴。只有10%的案件檢察官不會再次起訴。
比較:
德國和美國
模擬審判體現了兩大法系的不同之處:
價值取向:德國通過庭審,盡可能地靠近客觀真實。美國,則更強調訴訟程序的正當性。
法官地位:德國以法官為中心,法官是庭審的靈魂,具有絕對權威。美國則強調控辯雙方的抗辯,法官居中指揮,“坐山觀虎斗”。
庭審方式:德國以法官詢問為主,采用糾問方式。美國則是控辯式,法官沒有調查取證的義務。
裁判權劃分:德國的裁判權統一歸于法官。美國為陪審團評議被告有罪或無罪,有罪的判處多少刑期由法官決定。
中國
我國的庭審更接近于以德國為代表的大陸法系,如以法官為中心;法官有調查取證的義務;裁判權統一歸于法官,但也融入英美法系的一些特點,如控辯雙方的三輪辯論,這反映我國基層法院刑事庭審模式改革,吸取了其他兩國的經驗。
1—2 五大法系
法系是對世界各國法律作出的一種總體劃分,將具有相同特點的國家的法律歸于一系,其劃分標準以形式特點為主,以意識形態和傳統為輔,形式特點包括法的表現形式、法的部門分類、立法與司法關系、司法方法技術、具體制度概念;意識形態指政治立場和價值觀;傳統指各國法律之間的歷史傳承關系。據不同劃分標準法系多寡不一,主流學說認為有:中華法系、大陸法系、英美法系、伊斯蘭法系、印度法系,其中中華法系和印度法系(略去不敘)已經解體。

當代中國法是一個混合體,兼采大陸法系和英美法系風格,其中憲法、行政法、民法、刑法等移植大陸法系的較多,而在商法、經濟法方面深受英美法系影響,訴訟法中兩大法系幾乎是平分秋色,但又保留了中華法系調解的傳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