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圖解宏觀經濟學(修訂版)(圖解經濟學叢書)
- 徐現祥編著 孫洛平校
- 1766字
- 2019-10-25 18:51:33
2.1 宏觀經濟學家研究什么
在中美宏觀經濟之旅中,你也許已經感悟到,宏觀經濟學家研究的是整體經濟行為。雖然任何一個經濟體的運行,都依賴成千上萬個家庭、企業和政府的個體行為,但是,宏觀經濟學關注的焦點卻是這些個體行為的總體結果。例如2013年6月,在中國,數以千計的企業會提高產品的價格,同時數以千計的企業會降低產品的價格,也會有數以千計的企業保持價格不變。在圖2-1中,2013年6月,在14類消費品中,有升有降,升幅最大的是比去年同期上漲了11.4%。為了理解價格的整體變化,宏觀經濟學家就需要基于這成千上萬的價格構建反映整體物價水平的價格指數,比如CPI。2013年6月,中國城鎮居民的CPI是102.6,只比去年同期上升了2.6%。

圖2-1 2013年6月中國城市居民消費的分類價格變化
注:2013年6月,中國城鎮居民14種消費品的價格有升有降。
資料來源:中國國家統計局統計進度數據,http://www.stats.gov.cn/tjsj/jdsj/t20130710_402911185.htm。

圖2-1 1RBC理論的創立者
注:左圖是基德蘭德(Finn Kydland),右圖是普雷斯科特(Edward Prescott)。他們創立了RBC理論,強調經濟波動源于潛在產出水平的變動,而潛在水平的變動則源于技術進步等真實沖擊。
宏觀經濟學不是研究特定部門或特定經濟活動主體的行為,而是研究整體經濟行為。因此,在本質上,這就決定了宏觀經濟學家把目光放在了經濟生活中的重大問題上。為什么一些經濟體可以在相當長的時期內持續增長?為什么中國在20世紀90年代中期出現了較為嚴重的通貨膨脹,進入新千年卻迎來了通貨緊縮?為什么美國的進口大于出口,而中國卻是出口大于進口?雖然這些問題看起來有點抽象,但確實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宏觀經濟學家研究的就是這類問題,而且經常能夠做出令人信服的回答。當然,宏觀經濟學是一門年輕且不斷發展的學科,宏觀經濟學家對經濟態勢的判斷,有時并不比天氣預報精確多少。但是,正如你將要在本書中看到的,宏觀經濟學家對整體經濟的運行確實已知之甚多。經過幾代宏觀經濟學家的努力,這些知識將有助于我們對整體經濟行為的理解,也有助于宏觀經濟管理。
因此,宏觀經濟學的基本研究方法是考察經濟的總體趨勢,而不是經濟體中的特定家庭、企業或其他地區等。我們在中美宏觀經濟之旅中所采用的概括經濟活動指標(實際GDP、通貨膨脹率和失業率等)能夠描繪出經濟體的總體輪廓。正因為如此,宏觀經濟學家為了理解整體經濟是如何運行的,往往收集不同時期、不同國家有關收入、通貨膨脹和失業等變量的數據,然后嘗試構建有助于理解這些數據的一般理論,為構建宏觀經濟學的大廈添磚加瓦。如同探索天體演進的天文學家和研究物種進化的生物學家一樣,宏觀經濟學家不能做可控的試驗,只能充分利用統計數據以及自然試驗的數據,在浩瀚的數據之洋中穩步發展。
最后不能不提的是,自宏觀經濟學誕生之日起,一個重大而持久的爭論是:政府在宏觀經濟中能夠扮演什么角色?多數宏觀經濟學家認為,宏觀經濟管理當局的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會對經濟體的產出、就業、物價水平和國際貿易等產生相當可預測的影響,當然這種影響也許僅僅是短期的。但也有一部分宏觀經濟學家相信,財政政策、貨幣政策等影響經濟體的機制,也許并不像我們想象的那樣簡單、可控,難免出現這樣的情況:當政府依據這些機制進行宏觀經濟管理時,這些機制卻悄悄地發生變化,結果事與愿違。因此,這部分宏觀經濟學家認為,現有的宏觀經濟政策的傳導機制,無法成為政府宏觀經濟管理的堅實基礎。
無論怎樣,經濟體在每個時代都會面臨讓宏觀經濟學家和經濟政策制定者頭疼的經濟問題。在美國,20世紀70年代,尼克松、福特和卡特總統都為通貨膨脹所困,由圖1-11可知,他們幾乎一無所獲。進入80年代,通貨膨脹下來了,里根和布什總統卻因巨額財政赤字夜不成寐、一籌莫展。90年代,克林頓入主白宮,赤字下來了,還略有盈余,但稅收占國民收入的比重也創了歷史新高。因此,進入新千年,當小布什贏得總統寶座后,減稅成為當務之急。在中國,自20世紀80年代中期以來,一直面臨較為嚴重的通貨膨脹,由圖1-4可知,到了90年代中期,中國的通貨膨脹率創下了歷史新高。1996年,中國成功實現了“軟著陸”,但內需不足問題凸顯;進入新千年,中國迎來了通貨緊縮。各國的宏觀經濟學家和經濟政策制定者,靈活而創造性地運用已有的宏觀經濟原理,應對變化著的經濟形勢。其實,這些不斷變化的宏觀經濟問題,不僅為宏觀經濟學家提供了檢驗現有理論的數據、案例,也為宏觀經濟學家提供了進一步發展宏觀經濟學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