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企業對外直接投資分析報告(2017)
- 李桂芳
- 4367字
- 2019-09-20 16:32:28
第一節 中國對外直接投資總體分析
2016—2017年,全球外國直接投資復蘇之路依舊崎嶇,全球經濟增長乏力,經濟政策及地緣政治存在重大風險。根據UNCTAD發布的《2017年世界投資報告》,2016年全球外國直接投資流出量僅為1.45萬億美元。在全球經濟形勢低迷、對外直接投資復蘇坎坷的背景下,中國政府推出的利好政策促進了中國企業主動融入經濟全球化進程。2016年,中國對外直接投資流量高達1 961.5億美元,蟬聯全球第二大對外投資國,同比增長34.7%,增速較2015年顯著提高;對外直接投資存量總計13 573.9億美元,同比增長23.6%。值得注意的是,2016年,中國對外金融類直接投資流量僅為149.2億美元,同比下降38.5%,而非金融類直接投資達1 812.3億美元,同比增長49.3%,相比2015年13.3%的增速有顯著提高。
一、中國對外直接投資概述
在全球投資狀況低迷的背景下,為應對全球形勢變化帶來的挑戰,中國政府提出“一帶一路”倡議,大力推動與周邊相關國家的溝通交流與經貿合作,同時深化改革,完善“走出去”政策體系,鼓勵和支持有比較優勢的企業對外投資。在政策利好的帶動下,2016年中國對外直接投資保持強勁增勢,連續兩年蟬聯全球第二大對外投資國。且自2003年中國有關部門權威發布年度數據以來,中國對外直接投資實現連續14年增長,2016年流量是2002年的72.6倍,占全球比重由2002年的0.5%提升至13.5%,首次突破兩位數。同時,2016年,中國對外直接投資再次超過吸引外資,連續兩年實現雙向直接投資項下的資本凈輸出。
(一)對外直接投資流量蟬聯全球第二,比重首超一成
2016年,全球經濟增長率較2015年有所下降,國際貿易依然低迷,英國脫歐等不確定因素引發國際金融市場一度出現較大幅度的震蕩。全球外國直接投資在2016年失去了增長動力,全年流出量下降2%。而中國在利好政策的帶動下,對外直接投資高速增長,投資流量高達1 961.5億美元,流量規模僅次于美國(2 990億美元),繼上年仍位居世界第二位。中國對外直接投資的逆勢增長主要得益于“一帶一路”倡議的穩步推進、國際產能合作的深化開展以及“走出去”工作體系的不斷完善。特別是對外直接投資流量增速在2016年達到了34.7%,出現2010年以來最大幅度的增長(見圖2-1)。
2016年,新增股權投資1 141.3億美元,同比增長18%,占當年流量總額的58.2%,比重較2015年下降8.2個百分點;當期收益再投資306.6億美元,同比下降19.1%,占15.6%,比重較2015年下降10.4個百分點;債務工具投資呈現大幅增長,達513.6億美元,是上年的4.6倍,占比26.2%(見圖2-2)。
近年來中國企業對外直接投資的持續快速增長,要歸功于多重因素的影響。從國際環境上看,發達國家經濟復蘇緩慢,發展中國家在基礎設施、資金、技術等方面存在缺口,都為中國企業“走出去”提供了外生機遇。從國內環境上看,中國經濟一直保持中高速增長,對外投資步伐不斷加快,“一帶一路”倡議和國際產能合作都為中國企業對外投資提供了平臺,同時政府出臺了一系列助推中國企業對外投資的相關政策,簡化審批流程,為對外投資企業提供了政策支持與保障。從企業自身角度看,國內市場需求逐漸趨近飽和,中國企業開始進行價值鏈的全球分工,對外投資更是從最初的資源尋求型轉向技術和戰略尋求型,發達國家市場已經成為中國企業投資布局的重要陣地,企業“走出去”內生動力不斷增強。在多重因素助推下,中國企業對外直接投資實現突破性增長。
如圖2-3所示,2016年,中國金融類對外直接投資流量149.2億美元,較2015年下降38.5%,占7.6%。其中,對外貨幣金融服務類(原銀行業)直接投資101.7億美元,占金融類對外直接投資流量的68.2%。中國金融業境內投資者對外直接投資活躍,累計實現對外直接投資233.7億美元,其中流向境外金融類企業的直接投資144.7億美元,流向境外非金融類企業的直接投資89億美元。
2016年,中國非金融類對外直接投資1 812.3億美元,同比增長49.3%(見圖2—3)。2016年,中國境內投資者共對全球164個國家和地區的7 961家境外企業進行了非金融類直接投資,投資流量上百億美元的涉及5個領域。其中,租賃和商務服務業保持第一位,為657.8億美元,制造業首次上升至第二,達290.5億美元。
長期以來,中國金融行業“走出去”的速度遠遠落后于實體經濟“走出去”的速度,與中國境內投資者日益增長的多元化金融服務需求相比,中國金融業提供的跨境和境外金融服務還遠不能滿足這些需求,中國企業海外并購大多都是通過外國的投資銀行來完成的,為中國企業“走出去”帶來了高成本融資的困擾。2016年實體經濟體投資熱度不減,新興產業更是受人青睞,金融類對外直接投資則出現了5年來首次下降。
(二)對外直接投資存量排名前進兩位,位居世界第六
截至2016年底,中國對外直接投資存量總計13 573.9億美元,同比增長23.6%,占全球外國直接投資流出存量的份額提升至5.2%(見圖2-4)。其中,股權投資7 272.1億美元,占比53.6%;當期收益再投資4 002.1億美元,占比29.5%;債務工具投資2 299.7億美元,占比16.9%。截至2016年底,中國共計2.44萬家境內投資者在境外共設立對外直接投資企業3.72萬家,分布在全球190個國家,年末境外企業資產總額5萬億美元。
2016年,中國對外直接投資存量排名位居全球第六,較2015年的排名前進兩位,表明中國資本強國地位的逐步提升(見圖2-5)。
分類來看,2016年末,金融類對外直接投資存量1 773.4億美元,占總存量的13.1%。其中,對外貨幣金融服務類(原銀行業)存量1 019.4億美元,占比57.5%;保險業存量27.9億美元,占比1.6%;資本市場服務(原證券業)存量74.1億美元,占比4.2%;其他金融業存量652億美元,占比36.7%。非金融類對外直接投資存量11 800.5億美元,占總存量的86.9%,非金融類境外企業資產總額2.87萬億美元,占境外企業總資產額的57.4%(見表2-1)。
二、中國對外直接投資主體分析
截至2016年底,中國共有2.44萬家境內投資者進行了對外直接投資,對外直接投資者數量較2015年增加近4 200家,表明有越來越多的境內投資者選擇到國外進行直接投資。從境內投資者在中國工商行政管理部門登記的情況來看,有限責任公司共有10 536家,占境內投資者數量的43.2%,比重較2015年下降24.2個百分點,但仍是中國進行對外直接投資最為活躍的群體;其次是:私營企業,共6 386家,占比26.2%,較2015年上升16.9個百分點;股份有限公司,共2 474家,占比10.1%;國有企業,共1 268家,占比5.2%;外商投資企業,共1 175家,占比4.8%。其余依次為:港澳臺商投資企業、個體經營、股份合作企業、集體企業和其他。值得注意的是,有限責任公司的比重在2016年下降顯著,而私營企業、股份有限公司的比重上升明顯,說明有限責任公司的主導地位可能開始減弱,而其他類型的境內投資者發展良好。
(一)國有企業領軍地位依舊,非國有企業表現亮眼
從投資者數量上看,有限責任公司依舊是中國對外直接投資的主力軍。但從投資存量上看,國有企業的領軍地位依舊明顯,盡管自2006年以來國有企業存量占比一直在下降,但仍保持50%以上,且2016年末該比重再次出現上升(見圖2-7)。
從投資存量上看,截至2016年底,在非金融類對外直接投資11 800.5億美元的存量中,國有企業占比54.3%,較2015年上升了3.9個百分點,結束了六年來持續下降的趨勢。非國有企業比重漲勢暫緩,占比45.7%,較2015年下降3.9個百分點。其中,有限責任公司占據仍主要地位,占比17.8%;私營企業占8.7%;股份有限公司占8.6%;外商投資企業占3.5%;港澳臺商投資企業占3.5%;股份合作企業占0.7%;集體企業占0.3%;其他占2.6%(見圖2-8)。
從投資者數量上看,截至2016年底,全國2.44萬家境內投資者中,國有企業投資者共有1 268家,占對外直接投資者數量的5.2%,比重較2015年下降0.6個百分點,在各類型境內投資者中僅位列第四。
(二)地方企業占主導地位,流量占比超過八成
截至2016年底,在境內投資者中,中央企業及單位共177家,僅占0.7%,比重較2015年下降1.9個百分點。各省區市的地方企業投資者數量占比99.3%,比重逐年增加。境內投資者數量前十位的省區市依次為廣東、浙江、江蘇、上海、北京、山東、遼寧、福建、湖南、黑龍江,共占境內投資者總數的79.7%。廣東省的投資者數量最多,超過5 400家,占比22.2%;其次是浙江省,占比12%;江蘇省位列第三,占比10%。超六成的私營企業投資者來自廣東、浙江、江蘇、上海、北京等地。
從投資流量上看,2016年,地方企業對外直接投資表現突出,地方企業非金融類對外直接投資流量高達1 505.1億美元,同比增長60.8%,占全國非金融類對外直接投資流量的83%,是2016年中國對外直接投資的主力軍。
分區域來看,2016年各區域均實現高速增長(見表2-2)。其中,東部地區依舊保持高位,非金融類對外直接投資流量達1 256億美元,占地方投資流量的83.4%,同比增長57.4%;西部地區的地方企業對外直接投資也實現了較快增長,西部地區非金融類對外直接投資流量達115.5億美元,同比增長55%,占地方企業對外直接投資流量的7.7%,比重較2015年下降了0.3個百分點;中部地區101.1億美元,同比增長59.7%,占比6.7%;東北三省32.5億美元,同比增長1.4%,占比2.2%。[2]地方企業對外直接投資流量排名前十的省區市依次是上海、廣東、天津、北京、山東、浙江、江蘇、河南、福建和河北。
從投資存量上看,截至2016年底,地方企業非金融類對外直接投資存量達到5 240.5億美元,占全國非金融類對外直接投資存量的44.4%,較2015年上升7.7個百分點,與中央企業投資存量間的差距進一步縮小。其中,東部地區4 232.9億美元,占比80.7%;西部地區428.1億美元,占比8.2%;中部地區356億美元,占比6.8%;東部三省223.5億美元,占比4.3%(見圖2-9)。廣東省以1 250.4億美元的存量位列地方對外直接投資存量之首,其次是上海840.5億美元,以后依次為北京、山東、江蘇、浙江、天津、遼寧、福建、湖南等。
隨著“一帶一路”倡議的提出,以“一帶一路”沿線城市為代表的地方省市的企業將更加積極地加入“走出去”隊伍中來,進一步激發地方企業活力,帶動地方經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