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汽車社會交通治理的倫理路徑
- 胡金東 田寧
- 2518字
- 2019-09-20 15:38:42
第五節 生命尊嚴原則
在一百多億年宇宙進化史中人類生命的出現非常晚,是最近幾百萬年才發生的事。人的生命是大自然最神圣的杰作,是宇宙的精華。生命具有令人敬畏的、獨立的價值,生命存在就是人的最高的寶物,是人的最高尊嚴與權利,交通倫理審視須以重視生命尊嚴為原則。
人本身就是目的,而不可淪為實現其他目的的手段。 一個人的生命價值永遠高于任何一種物質利益方面的價值。無論何種情況,都不允許出于經濟利益的考量而犧牲人命或人的健康。古希臘智者學派的普羅泰戈拉提出:“人是萬物的尺度,是存在者存在的尺度,也是不存在者不存在的尺度”[1]。1844年馬克思在《〈黑格爾法哲學批判〉導言》中提出了“人是人的最高本質”,“人的根本就是人本身”[2]的著名命題。生命對任何人來說都是唯一的,不可為他者替代。對于個人來說,失去了生命,就失去了整個世界。社會的延續必須以個體存在為前提。“如果一個社會是以放棄個體生命為代價的,那么這個社會對人類生活毫無價值”[3]。生命的價值高于任何利益。 “對于一個人而言,利益可大可小,而生命則只有一次。在利益上可以做出犧牲,而生命則無法承受這種犧牲”[4]。
人的生命具有至高無上性,日本思想家池田大作認為這應是一切人類活動的出發點,他說:“最珍貴的寶貝只能是生命,必須把這個簡單的事實作為一切一切的基本點”[5]。他還說:“最崇高、最尊貴的財寶,除生命外斷無他物”[6]。費爾巴哈說:“生命本身就是幸福”,“生命本是一切福利的總和”[7]。“尊重人類生命的原則……任何人的生命不得遭受不必要的危險的威脅”[8]。
在交通權利體系中,生命健康權是其中最高最基本的權利,它是其他權利存在的基礎,不可被其他權利替代。交通治理中必須充分尊重人的存在的獨特性和唯一性,將生命權利保護放在突出重要之位置,因為只有生命存在才能享受到人類創造的交通文明。對生命的尊重既要重視其生物意義上的價值,更要重視其精神層面的價值,體現生命的尊嚴。我國《道路交通安全法》中也較好地體現了這一理念,在法律名稱的采用上摒棄了《道路交通管理法》和《道路交通法》的稱謂而使用《道路交通安全法》的稱謂,在其第一條明確指出了立法目的是“為了維護道路交通秩序,預防和減少交通事故,保護人身安全”,將對生命權利的尊重與保護提到了突出的地位。“以人為本,生命至上”理應成為交通倫理中最為重要的理念,保障每一個體的生命安全,注重人的心理健康,為人的自由、全面發展創造條件。中國汽車社會的發展和前行,理應提高所有公民的生活質量,關注每個人的生命安全和健康,因為沒有個體的健康、安全、幸福,社會的發展就會淪為空話,汽車社會的前途必然會黯然失色。
如果在交通中忽視生命尊嚴,忽視交通安全法規,將會造成巨大的交通安全隱患。隨著中國汽車保有量急速增加,道路交通的流量膨脹,交通事故頻繁發生,生命安全問題成為社會各方面關注的沉重話題。交通事故的發生,不僅會導致巨大的經濟損失,還會給事故家庭帶來傷痛和不幸。目前,我國每年死于交通事故的人數達6萬多人。
機動車駕駛員的違規駕駛,通常是造成交通事故的主要原因。比如在駕駛過程中手長時間離開方向盤打電話、吃東西,或者疲勞駕駛、聊天等都會影響對于道路環境的準確判斷,嚴重威脅道路安全,這些行為在道路交通法規中是不被允許的。而由于駕駛室具有私人空間性質,駕駛員常會放松自我約束,為交通事故埋下隱患。
“中國式過馬路”是交通安全的另一重要威脅,生命意識淡薄、規則意識缺失是主要原因。人行橫道線、停車讓行標志等交通信號,是為控制交通中的個人隨意行為而設的。“中國式過馬路”現象的出現實際是因為沒有形成普遍尊重規則的社會環境。當一部分行人“湊夠一撮就走”而不是看“綠燈行”時,從眾心理會使另一部分人不自覺地加入這一行列,“追隨”這“一撮人”而去。這也成為目前我國交通事故率、死亡率高的一個重要原因。
除此之外,隨意占用應急車道,不避讓消防車、救護車等救急車輛等行為,也嚴重影響了交通安全。我國《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五十三條規定:“警車、消防車、救護車、工程救險車執行緊急任務時,可以使用警報器、標志燈具;在確保安全的前提下,不受行駛路線、行駛方向、行駛速度和信號燈的限制,其他車輛和行人應當讓行”。應急車道遭遇梗堵誠然和城市交通擁堵加劇有關,但不避讓急救車輛,甚至加塞、搶道的行為則反映了公眾規則意識、生命安全意識淡漠,必須通過嚴格的執法來引導。
另外,還有更為惡劣的現象。發生交通事故后肇事車輛非但不積極救治,反而二次碾壓致人死亡。“交通肇事,撞傷不如撞死”的說法竟公然在社會中流傳。因為“把人撞死了,只要賠一次;撞傷了,可能要傾家蕩產養他一輩子”。他們將生命“標價”,把撞傷人和撞死人的后果僅從經濟成本上進行比較,從保護自我利益出發選擇付出代價較小的行為,以至于肇事后逃逸延誤搶救,甚或產生二次碾壓等故意殺人行為。生命是無價的,生命尊嚴是不容忽視的。交通事故后的經濟賠償只是對受害者進行物質補償,以及對肇事者進行責任追究,而非將生命“標價”。
目前,中國在交通事故方面每年死亡人數高達6萬多人,萬車死亡率是德國、日本、美國的數倍,平均每天170人左右喪生于車禍,是交通事故多發國家。中國的汽車文明需要改進,需要建立專門機構對道路交通中有違生命安全的行為習慣和心理進行專門的引導和教育,減少交通事故的發生率與死亡率。生命倫理應該成為交通倫理中最為重要的一個部分,指導汽車社會的具體行動。
注釋
[1]北京大學哲學系、外國哲學史教研室編譯:《西方哲學原著選讀》(上卷),54頁,北京,商務印書館,1999。)
[2]《馬克思恩格斯選集》,2版,第1卷,9頁,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3]劉軍寧:《公共論叢·自由與社群》,142頁,北京,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1998。
[4]甘紹平:《以人為本的生命價值理念》,載《中國人民大學學報》,2005(3),72頁。
[5]《人生寄語——池田大作箴言集》,134頁,上海,上海社會科學院出版社,1992。
[6][日]池田大作:《我的人學》,579頁,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96。
[7]《費爾巴哈哲學著作選集》,554~569頁,北京,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1959。
[8][英]A. J. M.米爾恩:《人的權利與人的多樣性—人權哲學》,155~156頁,北京,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1995。